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探究

學問君 人氣:1.12W

摘 要: 在高校教育日趨大衆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競爭力已經是各大高校,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問題。隨着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學生的就業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而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於更有效地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探究

關鍵詞: 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指導課程 應用

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的就業模式已經實現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儘管這種就業模式更靈活,更人性化,但在擇業難、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出現學生缺乏職業認知、職業能力、就業前的擇業困難和就業後的自信缺失等問題,儘管各大高校已經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也穿插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內容,但相較於西方國家的職業生涯教育,我們還缺乏經驗,就業指導課程還不能真正幫助學生適應社會各崗位需求。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就業指導課程過程中實施之必要性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大學生能夠很好地自我認知並透過一系列科學的職業測評,依據自身興趣、專業、能力等因素,結合當下就業環境與職場要求,對今後所要從事的職業及需達到的職業目標所做的方案。

生涯發展大師薩博曾經指出:人生職業生涯發展分爲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個階段。而大學生正處於職業生涯的第二個階段,即探索階段。該階段的青少年,如果說前一個階段的特點是在幻想中,那麼作爲探索期的大學生,他們更加熱衷於參與各項社團,透過打零工逐步進入就業市場,從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理想,職業偏好逐步從虛化走向具體。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急需得到正確的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網上流傳着這樣一段話:“曾經有一段很好的大學生活放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珍惜。等到虛度後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次再上大學的機會,我會對大學生活說三個字:‘規劃它!’、如果一定要在這個規劃上加上一個時間,我會毫不猶豫地說:‘現在!’”這話看似搞笑,卻包含着無奈的哲理。反映出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知較國外晚,起步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課嚴重滯後,體現了學生對於高校工作者的期望。

事實上,透過就業指導課程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訓練確實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在學生無自我控制與自覺規劃能力和意識的前提下,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可以使學生從進校起就開始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隨之調整自己,從而制定自己的職業目標與實施策略。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自己的遠期與近期職業目標,微觀上逐步完善自身以滿足外部環境,使之良性互動,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客觀外部不利條件,少走彎路。就業指導通識課與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良性互動對大學生可以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得他們認識到只有透過規劃過的大學生活纔有可能實現完美目標,從而產生更大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的動力,其爲實現不同階段目標而努力進取。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進行就業指導非常必要。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就業指導課程中的現狀

(一)大學生自我定位模糊

美國一研究機構曾提出五個要點――我要去哪裏、我在哪裏、我有什麼、我的差距在哪裏和我要怎麼做。這五點大學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們大多受到外界和自身惰性的影響,沒有做一個大學生活中的“有心人”,既不關注自身,又不關注外界。有的學生一心只讀聖賢書;有的學生從高壓的基礎教育中走出來,無法適應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荒廢大量課餘時間。

由於高校開設專業與就業市場需求的偏差,致使很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後無法正常就業,使在校大學生對就業產生恐懼感,同時自我認識比較模糊。在校期間,只關注自己的愛好、興趣、性格、氣質特點等,對自身隱形的心理素質、意志力、個人品格等認識不夠。部分學生依然認爲專業學習在大學生活中佔據首位,忽略了其他認知能力的培養,例如人際關係的經營等。一些大學生在面對自己選擇的職業的性質,個人和職業的匹配度不關心,沒有充分考慮職位的職業前景和長遠發展,僅僅關心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缺乏目標,在擇業時取向模糊,僅僅憑興趣選擇,求職期望值過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評估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不吻合,缺少對職位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實踐表明,機會始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因此自我定位清晰顯然是必要前提。

(二)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制度不完善

由於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疏忽,和對學生就業指導方式的單一(只關注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去向),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只針對高年級,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介紹一些職業技能,羅列一下就業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致使很多應屆畢業生來不及對自己的職業進行系統規劃,大多數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知模糊,甚至將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找工作。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培養模式傾向於研究及崗位技術能力方面,具有單一性、統一性、封閉性的特點。大部分高校沒有獨立的大學生生涯規劃的教育機構,許多高校管理機構不夠完善。儘管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由於課程設定不完善,教學系統不健全,師資隊伍不專業,很多學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設定相同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不能貫穿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中,將就業指導與大學生生涯規劃割裂開來。很多學校採取單一的形式,即開展一些講座和理論講說,依靠幾堂就業技能課就將學生推向社會,導致就業規劃及指導形同虛設。另外,擔任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老師,通常由學院的黨政領導兼職或輔導員臨時上陣,他們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授課方式也侷限於課堂理論講演,忽視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之間的辯證關係,缺乏個性化和案例分析。同時,很多學校對於課程的安排也不夠合理,有的進行插空式排課,把這項非常重要的課程邊緣化,變成了專業課的附屬。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就業指導過程中的應用措施

當前,大學生就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挑戰是指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面臨市場的考驗,大學生能否很好地實現自身的職業目標,而機遇則是,正是因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不健全,才讓這些高校工作人員能夠足夠重視此項教育並開始着手設定長效的大學生生涯規劃,讓這項教育制度化,規範化。切實爲大學生就業做好指導,爲社會輸送更合格的人才。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並與就業指導課程有機結合

高校應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改變單一的教學課程,根據不同年級,安排循序漸進的課程,針對低年級從基礎教育過渡到高等教育的不適應,將入學教育與就業指導掛鉤,從一進校便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職業規劃的涵義、內容,幫助新入學學生確定職業理想和目標。透過心理測試、能力評估的指導,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個性特徵等。大二、大三期間,學校應當設定一些模擬實踐的課程,例如師範類學生,可以模擬講課,法律專業學生開設模擬法庭,等等。根據不同學生的職業興趣,推薦學生參與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應收集各方面企業、僱主資訊,深入瞭解社會單位需要的人才技能需求,並及時透過授課方式指導學生應當在哪些方面強化自身能力。大四階段,讓學生走出去,進行必要的就業技能,技巧的訓練,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在大學的整個過程中,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二)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網絡體系,服務、指導大學生就業

除了透過課堂教學爲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與指導學生就業,學校還應設立專門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室,建立完備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網站,提供必要的自我測評服務,讓學生自主瞭解自身優勢與職業的匹配度,提升心理調適能力,學校藉此也可以瞭解到學生在職業選擇中出現哪些問題,如貧困學生是否有就業困難等,適時給予輔導和調整。同時,可以提供一些校內兼職的職務或校外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將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於實踐中。建立網絡體系需要配備專門人員,給予測評對象以公正、客觀、科學、合理的解釋,同時不斷跟進,完善相關測評網絡體系的建設應從學生特點出發,注重專業型,實踐型和經濟型相結合。

(三)着力提高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和知識結構

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老師和職業生涯指導老師一般都是兼職的,例如輔導員老師、有的是一些黨政領導兼職,專業性不高,滯後於就業指導。目前由於高校不斷擴招,教學模式趨於多樣化的特點,學生工作的各項工作量增大,難度增大,需要各學院根據自身情況,逐步加強就業指導的師資力量,建設一支具有專業化素質的隊伍。這些人員必須具有心理諮詢師、教育學碩士、就業指導師等資質,持證上崗,全面爲學生提供心理測試、能力評估、就業諮詢等服務,透過教務的網絡體系平臺滲入學生整個大學生涯中。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現狀不容忽視,簡單的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大,各大高校應當切實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雖然這樣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但迫在眉睫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正考驗着高校工作者的智慧。

參考文獻:

[2]顧學英.大學生職業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孫震翰.職業指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程肇基.大學生就業指導切莫誤導.中國高等教育,20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