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收廢品年入近百萬 自稱不丟人沒錢才丟人

學問君 人氣:2.8W

2003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當屠夫,一度傳遍大江南北,引發了人們關於人才浪費的大討論。眼下,一大學師範生在杭州的舉動,又一次將這個話題放到了大家眼前。這位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近日在杭州某網站的論壇中公然宣稱:“我畢業於師範院校,我考過研,但名落孫山,我找過工作,但屢屢碰壁。現在我在下沙收廢品,年收入近百萬。我幹着別人看不上的職業,卻賺着讓大多數人羨慕的收入。”短短几小時,該帖的點擊量就超過了25萬人次,網友們戲稱其爲“垃圾哥”。

大學生收廢品年入近百萬 自稱不丟人沒錢才丟人

白襯衫灰西裝,不像“撿垃圾的”

“垃圾哥”名叫宋啓(應本人要求用化名),經過聯繫,宋啓答應接受本報的採訪。

昨天上午,宋啓如約出現在下沙高教區,開着他剛剛入手,尚未來得及上牌的天籟轎車。記者眼前是一個穿着白襯衫、灰西裝、黑皮鞋的年輕人,面板黝黑,跟想象中的“垃圾哥”差距很大。

說起自己的經歷,宋啓有點無奈:“大學畢業後我來杭州找工作,面試結果都不理想,爲逃避殘酷的就業現實,我又準備考研,失敗了。”最後,宋啓決定自己創業,“沒錢,沒關係,能做什麼呢?”宋啓想到了回收廢品。

他花了800元,買了輛電動三輪車,租了一塊空菜地建成“大本營”,開始了在下沙走街串巷的生活。當時最值錢的是一種叫“油光紙”的垃圾,“我用0。25元一斤的價格收來,然後囤積起來,等到足量了再以0。7元一斤的價格賣出。”第一個月宋啓賺了3000元。

那時正是杭州最熱的月份,宋啓說:“外面是三十八九度的高溫,我一個人頂着大太陽把收來的廢品全裝上卡車。”自從發了那個熱帖,很多年輕人來問,能不能幹這行,宋啓說:“大多數人幹不了,因爲誰能吃得起這個苦。”

“收廢品不丟人,沒有錢才丟人”

剛開始收廢品時,宋啓不敢告訴父母。直到現在賺錢了,父母還是不肯跟外人說,他是收廢品的,“他們總覺得幹這個丟人。”

不支援宋啓的,還有女朋友,幾次鬧到了分手的地步。知道他收廢品的親戚朋友,同樣冷嘲熱諷:“這是傻子也能幹的事,你爸媽供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真是白花了這個冤枉錢。”

但在宋啓看來,現在的工作髒點累點,並不丟人,“當一夥朋友出去玩,大家搶着付錢,你卻抓着皺巴巴的口袋,躲在後面,那才丟人。”前幾天,大學同學開了同學會,“多數同學做了老師,當我開着車出現在大家眼前,他們露出的是羨慕眼神。”

2012年,宋啓在九堡擁有了自己的廢品分類加工廠。“現在下沙的幾家大工廠都和我簽了約,每個月有固定收入,每週的工作就是去收收賬。”

宋啓的親身經歷在杭城大學生中間引起了熱議,有些學生公然宣稱要跟他去收垃圾。當然反對的聲音也不小,在校大學生黃增煌認爲:“這簡直就是中國人力資源的浪費!是中國教育的悲哀!”杭州19樓的網友王潘龍頂帖:“打死我也不會去收廢品的,哪怕一年100萬元的'利潤。”

對此,浙江傳媒學院市場營銷學的鄒立清老師表示,當下社會風氣有些浮躁,肯腳踏實地做事情的越來越少。大學生就業也早已不像以往那麼看重職業身份、地位。他們的擇業更多的是依據個人的人生價值和追求。職業沒有貴賤之分,能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就是好的。

平靜看待大學生收垃圾

近年來,像陸步軒這樣賣豬肉的大學生層出不窮,此外還有大學生開始賣紅薯、擦皮鞋、做保姆,其中不乏知名高校、重點大學的學生。人們對此類行爲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元化。一方面,因爲賣紅薯的開出了連鎖店,賣豬肉的也成了千萬富翁,成就讓人們停止了質疑。另一方面,人們對大學生的期望值也日趨理性,隨着大學的擴招,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大學,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賣豬肉也好,收垃圾也好,我覺得,大學生應該靈活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及時調整心態,坦然面對世俗偏見。我們也不妨平靜客觀地看待他們。

社會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只要他們在最合適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才智,做什麼又有何妨,讓大學生就業變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纔是可悲的。

大學生的“另類就業”

保姆:10名“川妹子”大學生保姆被作爲特殊人才,拍賣一年的工作權,這也是中國首場大學生保姆拍賣會。

擦鞋匠:從四川第一家大學生創辦的星級擦鞋連鎖店正式開張,到鄭州女大學生擦鞋在網上掀起旋風,她們隆重成立了“大學生新起點擦鞋公社”。

賣豬肉:北大才子陳生悄悄進入養豬行業,不到兩年的時間在廣州開設了近100家豬肉連鎖店,營業額達到2個億,被人稱爲廣州“豬肉大王”。

賣紅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生李鏗鏘畢業後開始賣紅薯,不到一年時候,共創立了10家連鎖店。(通訊員曾楊希馬毓記者袁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