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培訓>

對城市規劃認識

學問君 人氣:4.45K

導語:城市規劃透過對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的分析,結合未來發展的安排,從社會需要角度對各類公共設施進行安排,並透過土地使用的安排爲公共利益的實現提供了基礎,透過開放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損害。比如,根據人口的分佈等進行學校、公園、遊憩場所以及基礎設施等的佈局,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並且使用方便,創造適宜的居住環境質量,同時能使設施的運營相對比較經濟、節約公共投資等。同時,在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保證各項公共設施與周邊的建設相協同。

對城市規劃認識

哈爾濱市目前正處於高速發展擴張階段,市政府遷至松花江以北,以帶動“江北”的經濟發展,同時兼併了呼蘭縣,市區面積快速擴大,新城區的建設速度也非常驚人。哈爾濱市在高速發展的背後也出現很多問題,如:城市的整體風格定位問題,舊城區深受俄羅斯建築風格的影響,新城區是否也要以俄羅斯建築風格爲主呢?這種充滿殖民色彩的建築風格能否得到民衆內心深處的認同呢?而新建起的樓羣千篇一律,除了外立面的顏色有些差別外,缺少變化與創造性,這與南方的城市建築對比時,差距尤顯突出。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外觀漸趨一至,環境漸趨一至,問題漸趨一至,一樣擁擠的樓羣,一樣堵塞的交通,城市的個性消失了,城市的獨特風格消失了,城市發展的方向到底是什麼,只是爲了大而全,不斷擴大其容積與邊界嗎?

個人認爲,要想深刻的理解“城市設計”的概念與內涵,就應該瞭解“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區別,“城市設計”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設計”其含義說法很多。

(1)《中國大百科全書(城市規劃、建築、園林卷)》“城市設計”條目稱:“城市設計是對城市體形環境所進行的設計”。

(2)《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城市設計的定義是:“城市設計是對城市環境形態所做的各種合理處理和藝術安排。”

(3)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對城市設計的解釋是:“城市設計是對人類空間秩序的一種創造。”

(4)英國城市設計家弗。吉伯特(erd)在《市鎮設計》(Town Design)一書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設施,以及勞動、居住、遊憩和集會等活動 系統所組成,把這些內容按功能和美學原則組織在一起就是城市設計的本質。”

(5)芬蘭著名建築師沙裏寧(inen)在《論城市》一書中對城市設計含義歸納爲:“城市設計是三維空間,而城市規劃是二維空間,兩者都是爲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有 秩序的生活環境”。

於是很多人接受了:“城市規劃是一個二維空間的綜合安排,而城市設計是一個三維空間的環境設計”。

應該說,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一直都有着難捨難分的淵源關係,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看,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是緊密結合、密不可分的。 雖然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城市三維空間景觀的塑造與城市平面佈局是一種互爲條件、相互制約的關係。城市規劃在涉及城市的用地佈局、路網結構、市政設施等諸方面的同時,必然包含了對城市空間特徵塑造的思考,沒有“純二維”的規劃,而且規劃的思想觀念和意圖也必須最終投映在土地和空間中才能得以實現。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所要研究的對象都是人們所處的城市,兩者都以創造一種良好的、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爲目的,都要綜合協調各項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項用地,組織好交通和安排好各類工程設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發展,考慮城市的歷史。

所以我不認爲兩者的本質區別是“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區別,如果我們這樣想,我們就無法找到設計理念的源泉,找不到思想的火花。二者的區別個人認爲關鍵在於其背後的設計理念不同,因其背後的設計理念不同,導致了二者的設計目的與設計方向各有側重,甚至有些背道而弛。這也是“城市設計學科”從“城市規劃學科”中分離出來的原因。

“城市規劃”以一個城市的宏觀發展爲目標,它以“城市爲本”,的考慮城市的工業化,商業化,現代化,要飛速發展,要爲經濟服務,提高城市運做的效率,所以要求要有更高,更快,更先進,更現代化,資訊化的“硬”環境,於是外在表現爲城市的二維佈局圖;而“城市設計”理念的出現,則是“人本主義”對高速工業化的反叛,它更應該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學的,自然的“軟”環境,其外在就表現爲對城市的三維空間環境的設計。(18世紀下半葉,隨着突飛猛進的工業化進程,城市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也逐漸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活品質惡化等一系列城市問題,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就是圍繞這些問題的解決應運而生的。)我們可以從下面的詞語中體會到城市設計的理念:“文化廣場”,“公園設計”,“花園城市”,“田園城市”(霍華德):“光明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強調自然環境,陽光、空氣、綠化,對人的重要性):“宇宙結構的真正原則”(卡米羅。西特:城市和自然之間、城市各部分之間、城市建築羣之間要相互協調)。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第一次把環境心理學引進城市設計,主張城市設計不應再是建築師或城市規劃設計師的主觀創作,而應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歷史條件及其特色,並加以組織發揮,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這與“以人爲本,創造和諧社會”的理念有着多麼相似的表達。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現代“城市設計”學科產生的原因,偏離其原本目的,就可能導致城市設計流於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設計”積極作用的發揮。

應該指出的是“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都不可被離其背後的設計理念,否則都會影響到這個城市發展的平衡。理順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關係,才能切實達到指導城市建設的目的,如果只是把“城市設計”作爲“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之間的“減震器”,就會偏離其原始意義,其產生的作用也會十分有限。

城市設計所涉及的領域很廣泛,從整體城市到局部的地域、細部處理都包含着城市設計的內容,如城市空間設計、文化廣場設計、園林綠化設計、細部設計、社區中心設計、商業街空間設計、舊城保護等等。傳統城市設計主要與“美”的塑造、或“城市美化”相關,現代城市設計已經超出了單純“美”的問題,而越來越擴展到其它的方面。如城市的形象設計,包括文化底蘊、精神品格的模塑、價值觀念的導向、生態環境的改善與經濟活力的提高等幾個相關項,設計的基本目標,便是要求達到各個相關項的最大優化與最佳整合。其實就是“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完美的結合,城市中不僅有物質形態的具象內容,更有精神和文化形態等無形層面的內容。透過它們,我們才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轉摘個例子,看一下: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稱。這一方面是由於它的繁榮奢華,另一方面也由於美麗動人的城市景觀。和北京一樣,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曆史的古城,但與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樣是按照城市設計統一建成。巴黎是圍繞塞納河逐步擴大形成的。17世紀下半葉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巴黎有了很大的發展,以盧浮宮爲主的中心建築羣和以香榭麗舍田園大街爲主軸線在那時已基本形成。到19世紀中葉拿破崙第三執政時,由豪斯曼主持對巴黎進行了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縱橫兩條軸線和兩條環路的建設外,出於整頓市容、開發市區和便於軍事行動等目的,在市區密集的街巷中開闢了許多寬闊的放射型道路,並在道路交叉口建設了許多廣場,道路與塞納河交叉處則形成很多橋頭廣場、綠地和新的軸線,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區的骨架。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設計成功之處有3點:

(1)開敞豐富的城市軸線。巴黎主軸線是東西走向,平行於塞納河。以其開敞和豐富多彩的面貌顯示了法蘭西王朝的財富和文化,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尊嚴和封閉性完全不同,特點是:

①城市主軸線與塞納河平行,充分利用寬闊的水面和綠地,使城市空間開朗明快。而北京城的皇家園林、水面在封建時代對公衆是封閉的。

②除主軸線外,還有許多副軸線,這些副軸線通向市內許多廣場和建築羣,形成了許多對景和借景。

③軸線上串連着很多名勝古蹟、花園、廣場、林蔭道,它們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2)星羅棋佈的城市綠地。巴黎舊城區除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大面積的森林公園外,還有不少有名的公園和花園。在許多古建築前、廣場上又有不少綠地相陪襯。這些綠地面積不大,但卻都經過精心佈置。從一張巴黎綠化分佈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巴黎舊區綠地星羅棋佈,真不愧爲著名的花都。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已達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規劃和建造的廣場建築羣。巴黎舊城在幾百年的建設過程中,留下了大量宮殿、府邸、寺廟、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築,並由這些建築形成了廣場建築羣。這些公共建築和古蹟質量都很好,並且在城市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特別是1977年3月透過的“巴黎市區整頓和建設方針”,確定要保護好18~19世紀形成的舊城的傳統風貌,並要求維持其傳統的職能活動。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遠離舊區,但對高層建築也加以限制,這在城市保護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巴黎也同樣面臨世界特大城市的複雜矛盾,但他們重視規劃,重視文化傳統,重視輿論,重視法制,這點很值得學習。

城市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縮影。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關鍵在於這個國家的大城市是否具有競爭實力。縱觀當今世界,競爭不僅是經濟力量的競爭,更是文化精神的競爭。一個新興的經濟型城市,如無文化底蘊,至多是一架經濟機器,發展動力顯然不足。國際上的大都市,巴黎、倫敦、紐約等,之可以能百多年經久不衰,就在於它們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又不斷地與時俱進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迎領時代新潮流。

TAGS: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