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培訓>

供應鏈金融行業基本探析

學問君 人氣:1.48W

供應鏈金融是資金供給方以供應鏈中交易雙方之間的真實交易關係爲風險定價依據,爲資金需求方提供相應的資金拆借服務。那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供應鏈金融行業基本探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供應鏈金融行業基本探析

  一、背景綜述

(一)概念

供應鏈金融是資金供給方以供應鏈中交易雙方之間的真實交易關係爲風險定價依據,爲資金需求方提供相應的資金拆借服務。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幫助企業盤活流動資產。

(二)起源

供應鏈金融服務於產業鏈中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在真實交易中產生的流動資產融資需求。企業在正常經營中需要在採購階段預付資金、在生產階段中以存貨保證作業流程、在銷售階段產生應收賬款,會產生大量現金缺口。由於這些融資需求均基於正常企業間經營交易,只要整個產業鏈上下處於正常經營狀態,企業出現違約的概率風險在實質上屬於可控狀態。供應鏈金融透過爲供應鏈環節中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幫助中小企業盤活非現金流動資產,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執行效率,減小供應鏈的系統成本。

(三)優勢

供應鏈金融和傳統金融服務的主要區別在於,一是客戶主體不同,傳統融資是對單一客戶進行評價,供應鏈金融業務評價的對象則擴大到整個供應鏈,以核心企業爲切入點,爲資金短缺且相對處於弱勢地位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援;二是評價的標準不同,傳統融資模式下客戶評價的核心是財務指標,而供應鏈金融更關注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的貿易往來及真實性、物流與資金流向等,而不孤立地考察單一企業的信用;三是風控手段不同,傳統風控主要採取抵(質)押或第三方擔保,而供應鏈金融更重視流動資產的質量。

(四)融資模式

最常見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分爲三種,分別是針對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項下的預付賬款、存貨以及應收賬款的融資服務。

1、預付賬款類

預付類產品則主要用於核心企業的下游融資,即主要爲核心企業的銷售渠道融資,包含兩種主要業務模式。

第一種業務模式,銀行給渠道商融資,預付採購款項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發貨給銀行指定的物流監管企業,然後物流監管企業按照銀行指令逐步放貨給借款的渠道商,此即爲所謂的未來貨權融資或者先款後貨融資;第二種模式,核心企業不再發貨給銀行指定的物流監管企業,而是本身承擔了監管職能,按照銀行指令逐步放貨給借款的渠道商,此即所謂的保兌倉業務模式。

預付類產品是國內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銀行需要承擔企業的銷售風險,因而承擔的市場風險比核心企業大。

2、存貨類

存貨類供應鏈融資指客戶以自有存貨產品爲抵質押的授信業務。銀行委託第三方物流或倉儲公司對客戶提供的抵質押商品進行監管。目前該模式存在的問題是,監管企業的職責邊界、風險認定和受益權衡問題。

3、應收賬款類

應收賬款供應鏈融資主要應用於核心企業的上游融資,銷售已經完成,但是沒有收到貨款。透過轉讓應收賬款,客戶可以獲得銷售回款的提前變現,加速流動資金週轉。應收類產品是國外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模式,因爲銀行不需要承擔企業的銷售風險,因而承擔較小的市場風險。但是應收類模式需要核心企業對應收賬款進行確認,病承擔一定的額外責任,因此核心企業配合的難度較大。

(五)行業模式

從主導者的'角度衡量,供應鏈金融目前主要有四種模式:銀行主導模式、核心企業主導模式、系統提供商主導模式和物流提供商主導模式。其中銀行主導模式、系統提供商主導模式、物流提供商主導模式屬於多行業的平臺模式,核心企業主導模式屬於單行業的垂直模式。

1、銀行主導模式

對於銀行而言,無論是最初的“1+N”模式還是現在的“M+N”模式,對於並不能有效掌握真實交易資訊的流動性提供方,與核心企業綁定是業務開展的前提。

2、系統提供商主導模式

系統提供商本身是大企業經營管理的輔助方,在長期的經營中逐漸與核心企業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並且在系統中沉澱了豐富的有價值的企業經營數據。但是其本身不能掌握真實的交易資訊,同時大的核心企業存在自行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可能。在未來的數據資產時代,數據的擁有權與使用權的隔離會逐步解決,而系統提供商軟件雲端化無疑爲數據的使用插上了便捷的翅膀。

3、第三方物流主導模式

在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三流之中,物流是線下閉環中最爲重要的一環。對於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而言,基於真實物流資訊的掌握衍生出包括動產質押、倉單融資等模式是自然而然的選擇。第三方物流主導模式的壁壘在於對真實物流資訊的掌控。

4、核心企業主導模式

核心企業主導模式的優勢在於行業經驗的積累和真實交易關係的沉澱。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控制取決於主導方本身的風險定價能力和策略,核心企業本身具有行業經驗的積累和所掌握的真實交易關係數據,大大的降低了資訊不對稱。而交易關係的數據化和交易行爲的線上化,也大大提升了傳統模式下所不具備的高效率。目前核心企業介入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方式主要有擔保公司、小貸公司、保理公司、P2P平臺等。

(1)擔保公司

擔保公司爲上下游企業增信,提供授信資料和還款擔保,幫助其獲得銀行貸款。一般情況下,擔保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並依靠擔保費(一般爲2%)獲得收入。透過保前調查、保中審查審批、保後管理、風險處置等環節,形成全流程的業務風險管理機制。

由於銀行一般要求擔保公司繳納10%的保證金,並限制擔保規模槓桿低於10倍,因此擔保公司業務會存在規模天花板。此外,採取擔保形式本質上還是從銀行融資,因此放款速度普遍較慢,存在時間成本較高和手續繁瑣等問題。

(2)小貸公司

小貸業務對公司本身現金水平要求較高,企業以自有資金直接向上下游企業放貸,獲取利息收入(利率大約爲15%-20%)。小貸公司特點是放款速度較快,期限靈活,適合中小企業短期週轉資金的需求。

小貸公司業務規模受限於政策,目前政策要求小貸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餘額不得超過自有資本金的50%,因此核心企業不能利用自身優勢放大槓桿。近來政府對小貸公司的約束有逐漸放開的趨勢,根據《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從銀行融入資金餘額不超過50%的紅線有望取消。

(3)保理公司

商業保理主要針對應收賬款開展業務,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帳戶管理、應收賬款催收、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等綜合金融業務。與銀行保理業務不同,商業保理需要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強大的資金實力。

  二、發展現狀

(一)行業空間

無論是從存貨類來看,還是從應收賬款類來看,未來存貨類和應收賬款類供應鏈融資模式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分行業來看,2015年,計算機的存貨金額居於首位,而建築行業和計算機通信行業的應收賬款淨額遠超其他行業。

總體來看,我國非金融企業應收賬款餘額規模達到16萬億,然而針對應收賬款項貼現管理的商業銀行保理業務規模則只有2.8萬億,換而言之目前僅覆蓋了17%的應收賬款融資需求,滲透率較低,供應鏈金融仍然是一片藍海。

供應鏈融資滲透率仍然較低的原因取決於幾個方面。

1、缺乏資訊渠道:對於供應鏈融資的資金提供方來說,開展供應鏈融資的根本在於是否能夠識別融資項目的風險,因此能否透過各種渠道整合供應鏈交易資訊,識別真實交易、管控融資風險就是實現供應鏈融資的首要前提。

2、缺乏資金來源:在準確識別供應鏈融資風險的前提下,資金來源是行業空間仍未開啟的另一個原因。平臺或核心企業提供的數據無法對接銀行、P2P或其他金融機構等資金來源,只透過自有資金對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成本太高且空間有限。

(二)風險定價

融資項目中價格的決定取決於風險的評估,融資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資訊從而對風險進行準確定價。有能力提供此類資訊數據的參與方只有核心企業或第三方交易平臺。

1、核心企業型定價方式

核心企業掌握上游供應商與下游經銷商的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等詳細資訊,也透過長期的商業活動了解上下游企業經營狀況,此類核心企業對接商業銀行或P2P平臺等資金來源,便能夠以自身授信額度爲擔保向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執行效率。

2、第三方平臺型定價方式

第三方交易平臺通常以資訊服務功能吸引產業鏈參與者,並以資訊服務爲切入口,透過物流倉儲等服務完成整個交易閉環後,第三方交易平臺實質上擁有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易、物流、現金流等相關數據,透過對接資金源,也同樣能夠滿足供應鏈融資項目的風險評估要求。

(三)資金來源

1、自有資金

如果主導企業自身對融資項目的風險評估能力、數據對接能力,無法被外部資金供給方認可,主導企業只能以自有資金向供應鏈上具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然而以自有資金提供融資服務的致命傷在於高昂的融資成本。有限的自有資金侷限制了供應鏈融資業務規模的拓展,因此隨着融資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必須從外部獲取高成本資金滿足業務需求。

2、P2P 平臺或對接銀行資金

供應鏈金融最終需要 P2P 平臺或對接銀行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在未來,P2P 平臺或對接銀行資金是供應鏈融資業務資金的主要來源。

  三、積極因素

(一)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急待供應鏈金融的有力支撐。據工商局的《全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情況報告》披露,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GDP總量的60%,納稅佔國家稅收總額的50%。而據《中國人民銀行年報》披露,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5.26萬億,在總貸款餘額裏佔比僅19%。中小企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比例和貸款餘額比例的反差,不僅反映中小企業沒有獲得匹配的金融服務,也從側面體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供應鏈金融依據真實交易關係面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無疑正好契合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

(二)商業銀行轉型的必然選擇

商業銀行的發展以及金融業態的多樣化需要新的業務生長點和利潤來源。據《中國銀行業執行報告》統計顯示,目前商業銀行累計實現的非利息收入只佔銀行業總收入的20%左右。而美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比均值早已經達到40%,遠高於我國銀行業的水平。隨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貸利差的規模將會逐漸縮小,拓展新業務來源也就成了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的必然選擇。而供應鏈金融業務結合產業執行,將金融資源與產業資源高度結合,從而實現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源的乘數效應,無疑是我國商業銀行業業務拓展的必然選擇。

(三)傳統客戶的邊界得到擴展

傳統的借貸模式中,由於資金借入方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不能有效的衡量,因此金融機構除了會收取一定的風險溢價費用,同時還要求對方提供等值甚至超值的抵押品才能獲取資金,從而使自己能儘可能的對衝壞賬風險。抵押品的規模無疑設定了一道隱形的門檻,將部分不能滿足要求的中小企業排除在外;同時多出來的環節大大的降低了借貸的效率,也不能滿足部分對資金有嚴格時間要求的企業的需求。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定價基礎來自企業之間真實的交易關係,在大多數模式中並不涉及實物的質押,因此提高了借貸的效率,降低了准入的門檻。

(四)風險定價方式更加先進

相較於傳統質押模式的風險定價,基於真實交易關係的新型定價模式在成本端節省了大量盡調的支出,在效率端省去了多方覈實的環節。同時,企業的真實交易關係彙集了與該企業相關的物流、資金流和商流等多方面的資訊,對企業本身的刻畫更爲立體豐滿,也能更好的衡量企業真實的還款能力。

  四、發展趨勢

線下轉線上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但是目前線下仍然是主要模式。伴隨着電商平臺的崛起和ERP系統雲端化的趨勢,在線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將逐步由傳統的“ERP+銀行供應鏈金融系統”的模式向互聯網化的“供應鏈協同平臺+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和“產業電商平臺+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這兩種模式演變。

在傳統線下模式下,核心企業上游連接供應商,下游連接經銷商,商流的載體是供應關係,往往限制在一個行業之內;在線上平臺上,上游連接的是經銷商,下游連接的是客戶,商流的載體是兩者之間的交易關係,可以實現多個行業的拓展。從行業內的供應關係到多行業的交易關係的拓展,使得線上平臺成爲不同以往定義的新型的核心企業。

在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大量的交易數據在交易實現的過程中得以有效地沉澱。同時,交易達成的本身,涉及到交易雙方線上資金流的轉移支付和線下物流的流轉,這些三流合一的交易關係也逐漸由以前的票據描述過渡到現階段的數據描述,傳統的線下交易流程逐漸被線上化。在此基礎上,依據數據對融資方實現信用評估進而實現過程的風險定價成爲可能。新的風險定價模式改變了傳統只依賴三張表對企業的財務描述,綜合了三流合一更全面的動態資訊,實現了對企業本身的信用增強。 傳統供應鏈金融以核心企業爲中心,只授信核心企業資金額度。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需要核心企業與銀行之間、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上下游企業與銀行之間、與倉庫、擔保公司、監管之間合作溝通。每次業務發生,還要根據大合同再次簽署單筆銷售合同,重新走單筆業務貸款流程,過程非常繁瑣。而在線供應鏈金融,完成第一次流程後,在業務週期內,每次借款還款均透過線上完成,手續簡便、隨借隨還,極大地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資金週轉率,降低了經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