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勵志語句>勵志演講稿>

俞敏洪關於創業的勵志演講稿:創業路上的苦與樂

學問君 人氣:2.72W

創業路上的苦與樂

俞敏洪關於創業的勵志演講稿:創業路上的苦與樂

——俞敏洪做客林夕閣

楊旭濤: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收聽第43期林夕閣互聯網知名人物採訪。這一期的採訪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老師做客林夕閣,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俞老師的到來。俞老師,您好!您先和大家打個招呼吧。

俞敏洪:各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楊旭濤:大家都很高興俞老師能夠接受這期採訪,在這裏的大部分人都是做互聯網工作的,同時也希望在互聯網中進行創業的。對於互聯網創業,俞老師您是怎麼看的呢?

俞敏洪:其實現在互聯網創業已經無所不在了,這是不可否認的,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科技行業、資訊行業,都跟互聯網密切相關。所以互聯網行業並不僅僅限於高科技、或者是網絡資訊未來,它是已經貫穿到人類生活毛細血管中的一種創業方式。所以不管做傳統行業,還是資訊產業,互聯網已經變成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事業發展的基礎。所以,我認爲大家做互聯網創業應該把眼光拓寬,不僅僅考慮到一個網絡,而是要把所有的業務關係、社會關係、商業結構都考慮進去。

楊旭濤:現在很多年輕人,剛畢業就想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顯得太過浮躁,沒有一個好的定位就匆匆上路,對於這樣的情況,您是怎麼看的?對於這樣的人,您能給予一些建議嗎?

俞敏洪:應該給予鼓勵,因爲任何人有創業的想法和創業的思想,說明自己想要有創造性地生活,或者想未來有自己更大的人生舞臺,這是需要鼓勵的。在這個前提之下,創業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須做好幾方面的準備:

第一方面是心理準備。因爲創業不像找一份工作,找一份工作,工作不好,辭退了再找另外的工作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但是,創業是需要投入的,投入時間、精力、金錢財富,要是最後創業不成功,有可能會輸得很慘,變得一無所有。在我看來,即使輸了,大家還是能夠承受的,因爲底線就是不把命丟了,第一次失敗了,也可以從頭再來。

第二就是能力準備。能力準備包括了自己工作的經驗或者是自己創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考慮到自己的領導能力,考慮到創業是跟着別人一起呢還是自己一個人先做?

第三就是團隊準備。因爲任何創業都不是一個人做起來的,一個人可以起一個頭,但是未來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一羣人來做。這樣就涉及到了你怎麼帶領團隊和團隊合作,並且怎麼使團隊持續不斷的有熱情一起來做事情。

把這三個領域準備好以後,創業就有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準備好,只是說看到別人創業了自己隨便去幹一干,因爲你沒有明確的理念,沒有想好未來公司怎麼做,沒有考慮團隊怎麼建,那麼就很容易失敗了。失敗多了以後就有後遺症,以後再創業就沒有了自信,就像談戀愛,談了好幾次都失敗以後再去談,內心就會產生恐懼。所以,希望一開始就爲創業做好準備以後再來做事情。

楊旭濤:創業的人很幸福,同樣也很可憐,當一個人走在創業的路上,突然有一天發現他創業的項目已經是一片紅海了,俞老師覺得這時候他到底是繼續往前走呢?還是放棄手中的項目進入另外一個藍海?

俞敏洪:這個問題兩說,我建議想清楚了一件事情以後再去做,只要想清楚了你就要不斷往前,只要資源允許,時間、能力沒問題你都要堅持去做。因爲任何一個藍海都會變爲紅海;所以在紅海中打拼出來也很有前途。發現藍海當然很好,發現沒人做了我先做那挺好的,這樣可以省很多力氣。但是,實際上如果你在紅海能夠不斷往前,也是一種選擇,因爲任何大的事業發展,特別是好的商業機會,只有在紅海中取勝的事業或者企業才能夠真正長遠的發展。

比如新東方做的培訓教育,開始就已經是一片紅海了;像馬雲做的電子商務,剛開始做的時候好像是藍海,現在也是一片紅海了;百度的中文搜尋帶有藍海色彩,現在也是紅海了。所以在紅海里面堅持做下去,有時候會把自己的紅海變成獨特的藍海。當然,如果有藍海被你獨到的目光所發現,並且在你做成功之前別人還不太容易進入的時候去進行藍海的運作,努力把它做成功,這也是更有獨創性的事業。

我覺得就和戰爭一樣,總是要看到當時當地的情況才能下決定,絕對沒有一個規則套在這裏大家以後就不用去思考。是要在變中求不變,不變中求變,纔是做企業的禪道。

楊旭濤:很多人都瞭解您,在您之前做培訓創業的時候應該也是很困難的,核心人物的不穩定、資金的走向、項目策略的方向等,特別在資金這一塊,您覺得現在創業解決資金問題最好的方式有哪些?

俞敏洪:現在資金解決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一個好的創業項目去說服投資人。這個需要你有前提條件;主要就是你的項目,想做的事情確實是一件好事,從頭到尾怎麼做,優勢有哪些?劣勢有哪些?要想得比較清楚。

現在中國的風投和基金非常發達,所以比較容易拿到錢,如果說這個項目拿不到錢,你只能拿自己的錢來做。那麼你一定要有一個把握,在花多少錢之內,你能夠把這個事情做出一點頭緒來。等做出一點頭緒來再去融資這是第二種方法。大部分的項目,很難說一個項目是自己掏錢,從頭做到尾把它做大的,除非是你使用很長的時間來做,10年纔有一定的頭緒,那麼你就要靠自己的原始積累了。但是在現在社會中,這樣做風險比較大,你慢慢做的時候,別人拿一筆錢一下子就做到你前面去了,就把你的機會搶走了,所以儘可能用資本市場的錢來做事情。

同時你要有責任心,不要以爲資本的錢不是你的錢可以亂花,有這個想法的人不管到什麼時候公司都會倒閉。只有拿到錢以後當是自己的錢來花,精打細算,把錢用在刀口上,這樣的人才會比較容易成功。所以,第一要和資本對接;第二要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來幹;第三要儘可能拿最短的時間,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把事情做成功。因爲現在這個社會的競爭已經容不得你去用3年、4年、5年尤其是8年、9年、10年,除非是個非常非常傳統的行業,不然機會都很容易被搶走。

楊旭濤:在國內創業,有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需要和政府有一些關係,對於創業者在異地剛成立公司以後,肯定是沒有這方面的關係的。對於這方面,俞老師曾經也經歷過一些坎,您覺得要如何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呢?

俞敏洪:這個問題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因爲整個中國的發展,是靠兩個基礎來帶動的:第一是政府的支援;第二個是社會的結構。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包括創業都不能和政府系統、社會結構唱反調去做事情。當然,社會在不斷進步,現在的政府也是全力以赴在鼓勵創業,所以不去做違法的事情,一般政府也不會爲難你,不會惹你的麻煩。當然偶爾也會碰到這樣的特例,有些官員爲了自己的私利來爲難你。在大局來看,中國政府是支援創業和發展的,所以大形勢是好的。從整個中國社會結構來說,中國的社會也是在往個人爲主的方向發展,整體上支援個人發展。民營企業已經有了一個比較高的地位,不像20年前我創業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和老百姓都說我是個體戶,現在只要大家出來創業,就可以說自己是個創業者。創業者在百姓中是一個比較認可的詞,社會環境和政府環境都在向有利於創業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