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制度>

食品管理制度範本(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67W

在生活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爲的準則。我們該怎麼擬定製度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食品管理制度範本(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食品管理制度範本(精選6篇)

食品管理制度1

一、學校食堂實行個人租賃經營,承租人須身體健康方可具備承租資格,但必須履行合同,接受學校及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二、承租方所僱用的人員必須在指定醫療部門進行體檢,合格後辦理健康證方可上崗,同時要進行定期體檢。

三、定點採購糧、油、菜、肉,變質的和未經檢疫的不得采購。

四、小食品類、飲料類等必須有商標,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含保質期)。否則,不得購買和銷售。

五、承租者要做到“五勤”、“六防”、“七保證”。

“五勤”:勤消毒無菌;勤清掃房間(牆、棚);勤出灰除垢;勤清掃地面;勤徵求師生意見。

“六防”:防毒、防黴、防腐、防鼠、防蠅、防火。

“七保證”:保證生熟食分開(儲存、加工);保證通風排氣狀況良好;保證非工作人員不進入操作間和庫房;保證配有洗手設施;保證使用計算機算帳;保證用汽、用電安全;保證飯菜質量且價格合理。

從而保證櫥房、餐廳、餐具、設施整潔明亮,就餐環境優良,增進就餐師生的食慾感,保證就餐師生的身心健康。

六、工作人員要做到“四勤”、“四不”。“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髮;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四不”:不健康不上崗;不用食品工具不上崗;不洗手不上崗;不穿工作服不上崗。

七、食堂所有工作人員要優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育人,語言文明、舉止端莊、熱心爲就餐師生服務,引導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食品管理制度2

一、食品倉庫必須專用,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物品。

二、食品庫房實行專人負責管理。對入庫的各種食品必須進行驗收和登記,設立食品出、入庫臺賬,及時掌握食品的進出狀態,做到先進先出,儘量縮短儲存時間。

三、食品庫房周圍不能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蟻蠅滋生地,庫房內通風良好,地面平整,貨架避免陽光直接入射,保持所需溫度和溼度。定期清潔、消毒、換氣,保持環境整潔。

四、庫房內有良好的防蠅、防塵、防鼠及防潮設施,所有食品分庫或分類、分架貯存,按照先進先出、生熟分開的原則設專區存放,並有明顯標識。根據食品貯存條件要求,配置必要的低溫貯存設備,包括冷藏庫(櫃)和冷凍庫(櫃),貨架、地面及各種食品包裝箱和容器應保持清潔,不留異味,沒有異常的積水和結冰。有專人定時檢查貯存設備溫庫。食品存放設隔離地面的平臺和層架,離牆30釐米,最底層隔離地面40釐米以上,防止食品發黴、變質、生蟲。

五、庫房中設有不安全食品暫存區域及專櫃,定期對庫房內食品進行檢查,發現變質或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及時處理並做好記錄。

六、庫房內非食品存放區域設定密閉的垃圾容器,要及時清理,定期做好清潔和消毒,對廢料廢品進行破碎處理,嚴禁將過期或變質食品再次包裝銷售。

食品管理制度3

爲了保障庫存及出入庫的準確及存貨的絕對安全,避免公司資產受損流失,制定以下細則:

一、入庫

所有產品要符合入庫標準,按單收貨,做好標識,凡是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以入庫,並及時向相關人員反映。

貨物數量與接收單據不符的;沒有包裝或批量包裝破損的';碼放混亂清點困難的;無入庫單的;不符合成品庫屬性不相干的貨物。

二、出庫(發貨)

先進先出爲基本原則,嚴格照單發貨。保管員覈實數量後裝貨,裝車後再次複覈(含裝卸人員),確保出廠數量的絕對準確。如因此環節贏虧庫,多發部分貨物由相關責任人按市場價全價賠償。責任分攤:保管員70%,裝卸人員20%,部門主管負連帶責任10%;少發部分由相關責任人負擔補發所產生的一切物流費用,並處以100—200元罰款。

三、日常管理

1、切實做好倉庫的“三防工作”,即防盜,防火防潮,防鼠蟲。因貨物丟失造成損失的,視情節處以貨款全價或一定額度處罰。

2、庫內禁止吸菸,違者罰款100元,工程明火作業須有人看管。

3、非業務相關人員嚴禁出入和逗留本庫,不聽勸告者給予經濟處罰。

4、倉庫要有良好的通風,產品要分類、隔牆、離地存放,要有必要的標籤,定期檢查、處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限的貨品。

食品管理制度4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本食品經營企業現建立員工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

第二條加強對企業職工安全知識培訓是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本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經營人員及經營活動有關的人員,均應遵守本制度。

第三條培訓目的:(一)加強本企業員工的食品安全培訓,強化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增強職業素養。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

(二)透過對食品安排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本企業員工要明確自身的安全責任。特別要明確食品經營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三)積極開展對本企業員工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確保本企業食品經營安全。

第四條培訓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第五條培訓方式:本企業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以企業定期組織集中學習和員工自學方式爲主,以外部培訓爲輔,任何人無正當理由,均不得缺席本企業培訓,並自覺完成學習計劃

第六條培訓時間:本企業規定員工每週對食品安全內容進行自學,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每季度組織員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食品管理制度5

一、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組織開展食品經營活動。

二、經營食品應當符合環境衛生要求,具備食品銷售、儲存、運輸和裝卸的衛生條件。

三、從事食品經營的人員應當遵守衛生要求,不符合法律規定健康要求的人員,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應當對採購的食品包裝標識進行查驗覈對,禁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超過保質期、無標籤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五、應當按衛生管理制度定期對食品經營場所衛生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改進並做好記錄。

六、採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主體資格、食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質量合格的證明檔案,建立並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記錄檔案儲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七、完整建立食品進銷臺帳,適時對照自查,發現不合格食品,立即報告轄區工商部門,迅速將問題食品下架、撤回、及時告知供貨商並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醒目告示,召回售出的問題食品,退貨或銷燬。

八、經營生鮮食品的應配備相應的檢測設施,對在市場內銷售的生鮮食品進行自檢。經檢測合格後才能上市銷售,並登記檢測結果存檔備查。

九、發現食品臨近保質期限的,組織安排臨界食品銷售專櫃進行促銷,並將食品真實資訊告知消費者。超過保質期限的及時做好清櫃、下架、銷燬、結算、建檔等事宜。

食品管理制度6

1、食品生產經營者應依法制定並落實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關注社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積極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2、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應當檢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觀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食品原料應保證來源合法安全,禁止生產經營《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食品。

3、加工經營過程中避免生熟交叉、混放。避免生食品與熟食品接觸,成品、半成品、原料應分開加工、存放;員工要經常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應消毒手部,發現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及化濃性面板病者,應立即停止其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場所清潔,避免昆蟲、鼠類等動物接觸食品。

4、熟制食物應燒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蛋及其製品以及海產品,中心溫度應高於70℃,如在常溫下儲存,應於出品後2小時內食用。

5、禁止使用毒蘑菇、發芽馬鈴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及原料,餐飲業禁止使用亞硝酸鹽。

6、豆漿、四季豆應按要求煮熟燜透,有效預防生食有毒有害食物中毒。

7、外部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食品加工及售賣間,加強員工的道德教育。

8、如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應迅速啓動突發食品事故應急預案,立即上報相關部門和組織患者到正規醫療機構救治,並停止製售可疑食品,保留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和現場,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