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關於三國文化徵文800字

學問君 人氣:3.2W

三國文化,是近年來學術界約定俗成使用起來的一個概念,泛指與三國曆史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其內涵和外延仍處在逐步清晰的過程之中。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三國文化徵文800字,歡迎閱讀!

關於三國文化徵文800字

三國文化徵文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羅貫中。爲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說起劉備,是皇室宗親,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劉備因無法扶起漢室而嘆氣,正巧遇到張飛,兩人進入酒店又遇到關羽,隨後三人在桃園三結義,此乃生死之交呀!在以後的日子裏,劉關張三兄弟又得鳳雛、臥龍,建立蜀國。東征爲張飛報仇,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病倒。我感覺劉備待人寬厚,很重兄弟情義,又重用人才,是《三國演義》裏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提起諸葛亮,那可是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就非諸葛亮莫屬了,他是有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他是劉備最得意的軍師。“草船借箭”表明了諸葛亮有膽有識;“空城計”和“火燒新野”又表明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機智的頭腦曾多次幫劉備擊敗曹軍,可謂是屢戰屢勝。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呀!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敢於冒險,知識淵博的人,真可謂天下奇才。

棗紅的臉,長長的發,手拿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此人便是關羽。“刮骨療毒”驗證了他的勇敢和堅強。“單刀赴會”又說明他武力高強,有膽量。一般人無法抵擋關羽的攻擊,是一員威猛厲害的武將,但他也有失誤之處:一不小心竟把荊州給了別人,真是不應該呀!但他的勇猛和仁義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

話說三國,英雄好漢紛紛浮現水面,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走進三國時代,欣賞衆多英雄人物,讓我彷彿聽到了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三人碰杯的聲音;彷彿看到了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的壯觀場面;彷彿看到了諸葛亮搖着羽毛扇,胸有成竹的樣子。

所以說,《三國演義》真不愧爲歷史名著,絕世佳作!三國文化源遠流長。

三國文化徵文

擁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競爭的舞臺上,在天與地的交匯處,譜寫了一曲華麗的樂章。古往今來,多少歷史文人,耗盡畢生的心血,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直至今日,讀來朗朗上口,蕩氣迴腸!而羅貫中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則更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用他獨特的眼光爲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

“三國”中的人物給我的感覺是“智勇忠義”交織而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周瑜是何等英姿煥發;劉備桃園三結義是何等重情重義。會爲張義德單騎佇立長阪坡,“身張義德也,誰來共處決”,嚇破敵膽而拍案叫絕;會爲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被孫權所害而破涕大哭;會爲周瑜久不得勝,吐血身亡而深感惋惜。當我讀完《三國演義》,百感交集,千絲萬縷的感慨,猶如噴發的火山,是那麼強烈。合攏了書本,平靜了心情。在易中天教授的引領下,我猶如夢迴三國,曹操的奸雄,孫權的深謀遠慮,劉備的重情重義,不但讓人觸手可及,而且古老的歷史似乎已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人生豪邁,對酒當歌,生命苦短世事間幾度春秋?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民族責任我輩當一力承擔!

《三國演義》中驚險刺激的鬥爭至今想起來還依舊曆歷在目,其實人生本來就是難以預料的。生活,就像草地上紛飛的蒲公英,無奈的苦澀中總帶着些幽香。諸葛亮的知恩圖報,關羽、張飛的忠心耿耿,劉備的思賢如渴,曹操的足智多謀……種種的人物形象,在當年戰亂的年代裏,鑄就了一個個真實而偉大的靈魂,塵封的四壁,隱去了一切,落葉在街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有時候,我往往會記得曹操的“挾天子而令諸侯”,而忽視他的真才實學;記得張飛的“醉失徐州”,而忘記他的赤膽忠心;記得關羽曾放過落敗的曹操,而忘記他的“水淹七軍”……人,似乎總愛遺忘。但是,請記得,他們都是堂堂正正、敢作敢當、信守承諾的英雄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車輪已碾過千年的光陰,那些立馬橫槍,馳騁沙場的英雄們已經化爲繁星,點綴着浩瀚的歷史蒼穹,千年之前的是非對錯誰又能說得清?靜靜的秋色,微微的'風,看繁星點點,思索着書中的收穫,生活在這個時代,不會再看到當年金戈鐵馬的場景,但你卻不能讓灰塵矇蔽了雙眼。

讀一本書會讓你更爲理性的認識事物,瞭解生活,感悟人生。讓我們以審視的目光來閱讀名著,以書爲友,以書爲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讓三國文化發揚光大。

三國文化徵文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長着一身義骨。他們對上級忠義,對下級仁義,對不平之事伸張正義……中國人重“義”,正是這種大義,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之林,倍受欽羨。

“義”成了中國人的靈魂。中國人講仁義、守忠義,伸張正義的事蹟舉不勝舉。就用三國時期的蜀國來說吧。

劉備劉玄德是蜀的建立者。他爲人仁義。三顧茅廬後他把自己比作魚,把孔明比作水曰:“我得孔明,如魚得水。”可見他對臣子的仁義。不只是對臣子對百勝也一樣。有一次劉備率軍被敵人追趕。劉備路上遇到逃難的百姓,就帶上了百姓一起走。由於百姓速度慢,敵軍窮追不捨曾有人進諫:玄德棄下百姓先走。劉備不但沒有丟下他們反而帶他們逃離險境。有一次行軍途中,劉備遇上一老一小收留了他們,這足以說明他的仁義。

再說關羽關雲長有寶馬“赤兔”,此馬先後跟隨了丁原、董卓、呂布、曹操、關羽。此馬深通人性,可謂馬中之寶。有一天,一個人化妝成關公的模樣來盜馬。赤兔馬一聲長吟,喚起衆將士注意,捉住了盜馬賊。關公念他爲母治病取赤兔,免他死罪,這就是“簪打姚斌”的故事。可見關公的仁義。關雲長重忠義。在一次戰役中,關公負責保護甘、靡兩位嫂夫人,劉備、張飛在前線打了敗仗。曹軍圍攻關羽,爲了兩位嫂夫人,關羽降曹。曹操很看重關羽,不惜把寶馬赤兔賜給了他。曹孟德爲了討好關羽,看到他的戰袍又舊又破,賜給了他一件比上件好上幾倍的戰袍。第二天,曹操問爲何把新戰袍穿在裏面,他說:“這件戰袍是我大哥劉備送的”。曹操爲了使關公歸順於他。借房間不足爲由讓甘、靡二位嫂夫人與關公住一間房以亂其性。關雲長每天拿刀站在前口爲嫂夫人守衛,一日早晚三拜,可見他的忠義。

張飛爲人仗義,“張翼德怒鞭督郵”衆所周知。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講了徐庶對主忠義的事蹟。他被曹操挾入曹營,不能脫身,他從此一言不發可謂一位忠心耿耿的良臣。

在這裏我必須提出一個觀點:哥們義氣。這不能算義。

要做到義,就要做到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有利。

“義”是中國人的靈魂,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講仁義、守忠義,敢於伸張正義,堅守結義,發揚中華民族的大義。

三國文化徵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爲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爲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爲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三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三國文化徵文

三國,那個紛擾動亂的年代,有無數分不清對錯的征戰與糾葛,有戰場上無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鮮血,有場外的爾虞我詐機關算盡,當貪婪吞噬了恩情與孝義,我感嘆歷史是一支悽婉的歌。慢慢走進“三國”,它將不再是一個個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綿延不絕的長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時縈繞在我的心頭,不知何時,我開始爲他們的勝利而歡呼,爲他們的危局而擔憂,爲他們的失敗而扼腕嘆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結義”的桃花,愛上了不離不棄的忠義,喜歡上了孔明的智慧,“蜀中人”的智勇忠義深深地打動了我,感染着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義濃濃涌上心頭。花樹間兄弟結義,攜手共興漢室江山。

一聲“大哥”發自心田,面對曹操的欣賞無動於衷,面對美女、寶馬與金銀,他心依舊,“身在曹營心在漢”,爲了和大哥團聚,他日日祈禱;擔憂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難眠,他執著地堅信着重逢的到來。這就是關羽,是戰場上驍勇善戰的關羽,是在大哥面前低頭聽令的關羽,是刮骨療毒不皺眉頭的關羽,是面對強敵傲骨依然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面對死神的降臨他毫不畏懼,放不下的是:與劉皇叔的桃園結義。關羽去了,張飛、劉備一個醉酒中爲部將所殺,一個伐吳失利鬱鬱而終。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我想來,這大概是他們最好的歸宿。緋紅的桃花悄然落地,無聲無息,化入泥土滋養大地,他們的情義有口皆碑代代相傳,無形中已經化作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信仰。

我們生於九零後,長於零零後,成於一零後,少有服從與追隨,更多的是對人際和諧的努力,對“公平正義”的嚮往,對家國民族的關注,生活中你會看到不計得失的幫助,敞開心扉的傾訴,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許競爭的壓力讓我們有些沉默,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缺少力量,有“義”的支點,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一樣可以撼動世界。

小學時《草船借箭》裏,我結識了足智多謀的他,初中時《出師表》裏,我結識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他,高中時《揮淚斬馬謖》裏,我結識了有情有義,卻又軍法嚴明的他。他就是諸葛孔明。與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時,只願隱居草廬,仰觀俯察間了卻此生,這又何嘗不是樂事呢。 “茅廬三顧”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下決心、保明主、謀大業。這不變的承諾融入了那顆炙熱的心。喜歡他手執羽扇的悠然,那份寵辱不驚,使我感到蜀漢的發展不可限量,曹魏大軍是多麼的渺小,東吳水師是那麼的不堪一擊。不是他呼風喚雨,是他的潛心觀察與思考,順應自然,揣度人心罷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霧,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這是一種態度,叫做自信,這是一種實力,讓人深不可測。

有多少讚美就會有多少誹謗。有人說他心胸狹隘,氣死周瑜;我卻不以爲然,如若周瑜之前寬厚待他,同心協力,又怎麼會有氣死之說;奪取荊州只是一個軍事家的謀略,爲了蜀漢的他是對的,所謂“在商言商”嘛。有人說他小題大做“斬馬謖”,揮淚亦是“作秀”,我還是要固執的爲他平反:街亭乃要害之地,由於馬謖的疏忽落入敵手,使蜀國陷於困境——馬謖該斬,爲了讓蜀軍重整旗鼓,只有嚴明法紀。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殺之;馬謖飽讀兵書也頗有才學,諸葛怎願殺之。這不是小題,更不是大作,這是一種長遠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遺願,匡扶漢室。

孔明帶着遺憾睡去了,有誰看到他眼底那顆晶瑩的淚滴,有誰還依然記得他的曾經——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煩再來世上走這一遭,正是這種無常,才讓人生是這樣的多彩誘人!

事知不可爲而爲之,這叫做追求。

一線希望百倍努力,這叫做奮鬥。

爲了信念永不放棄,這叫做堅持。

孰爲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義有才具。

孰爲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爲敢成功。

我們爲何不做蜀中人,揚帆起航,去追尋那個“未曾遺忘卻會在某些時刻丟掉的夢”。合上發黃的書頁,心頭綻放出朵朵燦爛的桃花,擡頭望去,我的路還很長,深邃裏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並不孤單——“蜀中”有我也有你。

三國文化徵文

“歷史使人聰明”。這是歷史學家龐樸先生的一句名言。

因爲歷史是前人成功和失敗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教訓的積累。無數英雄嘔心瀝血演繹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澱。這種積澱是無形的,無處不在的,無處不起作用的。它們有關於友情親情的忠誠,也有關於臣子對國家的孝忠。這些優秀的文化無一不深深的薰陶着中華民族的每一位炎黃子孫。

厚重的優秀的三國民族文化積澱便是這歷史長河中燦爛的一幕。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更是我們應大力發掘,大力弘揚的民族精神。三國文化重在“信義”二字。誠信、仁義、道義自古至今都是應當作爲人生的準則。劉關張兄弟三人也都是憑此信念才結下了“以天下蒼生爲已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生信條。

現在已進入21世紀,在知識爆炸、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發達的今天,“誠信”二字尤爲顯得重要。如果你是企業家,你要靠誠信來樹立國打造你的品牌,縱橫商場。如果你是處交家,你要靠誠信來樹立國家形象,馳騁列國。誠信,在人們生活中無時無刻起着重要作用,縱觀歷史,古人尚能做到,更何況我們呢?

在三國曆史文化積澱中也涌出了許多優秀的人物,他們在推動歷史進步方面也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雖然他們各自也有性格上的弱點。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看待一個人應當像蘇軾看廬山一樣,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評價,才能跳出歷史看歷史。

讀史使人明鑑,也正是歷史上這些優秀的文化和崇高的精神不斷的影響着我們的思想,我們才更近於完善,我們的社會纔會不斷進步,開啓美好的明天。

TAGS:三國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