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綠色發展與新湖南建設主題徵文素材

學問君 人氣:1.72W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爲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下面本站爲你們獻上綠色發展與新湖南建設主題徵文素材,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綠色發展與新湖南建設主題徵文素材

綠色發展與新湖南建設主題徵文素材

實施原創性改革100多項,在全國率先建立兩型標準體系,在全國首創兩型社會建設綜合評價體系,在全國首創政府兩型採購……5年來,湖南不斷完善兩型建設體制機制,不斷探索城市羣發展的新模式,不斷積累傳統工業轉型的新經驗,全省經濟發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致力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構建兩型社會創新體系

先行先試,努力探索新的體制機制。

健全規劃體系。建立以區域規劃爲龍頭,10個專項改革方案、14個專項規劃、17個示範片區規劃和87個市域規劃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建設規劃體系,繪就兩型社會建設的“行動路線圖”和“建築施工圖”。

健全制度體系。實施原創性改革100多項,部署推進了以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產業准入退出提升、排污權交易等爲主要內容的十大重點改革,形成31個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改革創新案例。

建立標準體系。編制60多個標準、規範、指南,在全國率先建立兩型標準體系,兩型景區標準由“湘標”上升爲“國標”。率先開展兩型認證,創造了全國性的經驗。

健全清潔低碳技術推廣體系。推廣新能源發電、重金屬污染治理、脫硫脫硝、綠色建築等十大清潔低碳技術,推進重點項目800多個,總投資800多億元。

創建考評體系。全國首創兩型社會建設綜合評價體系,在試驗區開展兩型評價工作,發佈兩型綜合評價報告。

健全法制體系。頒佈實施長株潭區域規劃條例、湘江保護條例、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條例和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建築標識等20多項法規規章,爲試驗區改革建設護航。

建立示範創建體系。推動兩型社會建設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打造兩型示範創建單位和項目1000多個,使全社會學有榜樣、做有示範。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傳統工業積累成功轉型新經驗

引導發展兩型產業,產業准入退出提升機制初步形成,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

產業准入門檻擡高。出臺產業環境准入政策,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等准入門檻,凡新上項目必須達到“兩符三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節能減排要求,有市場、有規模、有效益)標準。近年先後否決達不到節能環保要求的項目500多個。

落後產能加快退出。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業項目。全省先後對19個工業行業700多戶企業的落後產能進行淘汰,其中淘汰鍊鋼154.2萬噸、水泥3675.6萬噸。長沙坪塘、湘潭竹埠港全部關停退出重化工企業,株洲清水塘已關停、搬遷企業81家。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倒逼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全國首創政府兩型採購,覆蓋171家企業、793個產品。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以上。

生態型、集約式、現代化,城市羣發展形成新模式

摒棄“攤大餅”式的城市羣發展路徑,按照緊湊佈局、生態隔離、生態服務的組團式理念,積極探索生態型、集約式、現代化城市羣發展模式。

城市羣生態功能大幅提升。將長株潭522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規劃爲“生態綠心”,明確其中89%的面積劃爲禁止和限制開發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品質的都市綠心。長沙率先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獲評“全球綠色城市”。株洲突出轉型升級發展,實現由“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到“全國文明城市”的蝶變。湘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榮獲“全國污染減排與協同效應示範城市”稱號。

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探索突破行政區劃界線的分工合作機制,加快城市羣規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進程。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湘江新區、“寬帶中國”長株潭示範城市羣等成功獲批。在實施“新五同”(交通同網、能源同體、資訊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的基礎上,強力推進“三通四化”、特色產業園、軌道交通、湘江風光帶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了長株潭一體化的“升級版”。

全省核心增長極初步形成。長株潭三市作爲兩型試驗區的區域核心,近年來經濟社會得到全面發展,2015年總人口1425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27.6億元,分別佔到全省21%、43.2%、40.9%,分別比2011年增長3.8%、50.2%、96.5%;湖南連續5年入圍“全國百強”的縣(市)均集中在長株潭地區。羣衆共享發展成果,長株潭地區全面小康總實現程度達到95.9%,長沙成爲全省首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標市。

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綠色成全省發展“主色調”

以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爲龍頭,湖南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成爲湖南發展的“主色調”。

綠色規劃初成體系。出臺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編制形成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對生態文明改革建設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頂層設計和安排部署。全國首批、中部率先制定出臺主體功能區規劃,確立我省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格局。在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規劃編制中,始終貫穿綠色發展這根主線。

綠色改革形成特色。着力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生態紅線、生態補償、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覈和責任追究等一批重要改革成果固化定型,形成湖南特色。依託長株潭兩型試驗區這個平臺和載體,全省先後爭取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公園等50多項“國字號”改革試點。

綠色轉型縱深推進。全面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全省經濟發展方式逐步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向轉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5%,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降低46.2%,分別超額完成“十二五”下降16%、18%的目標。全面實施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價格,以及脫硫、脫硝、除塵電價優惠政策,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電量、用水量分別下降15.4%、21.9%、12.6%。

綠色整治集中攻堅。將湘江流域保護和治理確立爲政府“一號重點工程”,“一區一策”整治“五大重點污染區域”,累計實施污染整治項目1740個,淘汰關閉涉重金屬污染企業1182家,退出規模畜禽養殖場2273個,湘資沅澧幹流46個省控斷面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9.57%,名列全國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