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51W

最近一段時間,全中國都在爲一個節目刷屏、全國廣電系統上下都在豔羨這個節目走紅、全國人民每天飯前飯後的談資都要和這個節目沾上邊,相信說到這,肯定沒有一個人是不知道這個節目名字的。於是《朗讀者》火了,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兼製片人董卿更火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歡迎閱讀。

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1】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體操王子”李寧參加了近來大熱的央視節目《朗讀者》,在節目中李寧朗誦了巴金的《做一個戰士》。他表示“做一個戰士”是幫助自己走出1988年漢城奧運會失利陰影的最重要元素。

李寧還在節目中談到了自己的品牌出現危機的原因:“因爲這個市場同質化太嚴重,不但是產品同質化,經營模式也同質化,我們希望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更加運動、更加專業。那個之後我們需要放棄一些之前賺錢的(模式),改爲一些更專業的,公司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了虧損。”但是李寧隨後從幕後再次走到臺前,公司也開始扭虧爲盈,李寧認爲在這個過程中勇氣是最重要的。董卿又問道:“有人說,隨着年齡的增長,人會越來越膽小,不像以前那樣勇敢,您覺得呢?”李寧堅定地說:“有信心就會有勇氣,因爲有夢想就會有衝動!”

李寧在訪談中談到了自己這麼久以來的心路歷程,他表示從運動員到商人,其實最需要的就是勇氣。李寧甚至自嘲的表示,自己就是“無知者無畏”。

李寧隨後在自己的微博中自嘲了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也重申是勇氣在自己敢於面對一切低谷和挑戰:“如果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回到28年前,我還是會選擇做一名戰士,真的戰士,是敢於直面質疑,挑戰自我,就像我,操着負分水平的普通話,就敢登上央視朗讀者的演講臺,這就叫一切皆有可能。”

  【2】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帶着家鄉味道的曹文軒走上了央視第七期《朗讀者》的舞臺。在主題爲“離別”的這期節目中,曹文軒以一篇《草房子》向我們娓娓道來,他和故鄉和父親的種種告別。

當主持人董卿在介紹完曹文軒後問道:“《草房子》中的小男孩桑桑和校長桑喬這兩個人物,是你和你父親的原型嗎?”曹文軒回答說:“您完全可以把裏頭的桑桑,看成是一個叫曹文軒的男孩,也可以把那個小學校長桑喬看成是我的父親。”

曹文軒14歲那年生了一種“怪病”,脖子上有一塊腫塊,城裏醫院診斷爲不治之症。

“我記得回到家的時候,鄰居二媽問我爸,寶寶的'病沒事吧?”曹文軒說,父親本來是個非常強大的人,可是就在那一刻他崩潰了,眼淚“唰”地就流下來,哽咽着說:“二媽,我沒福氣!”從那個時候,曹文軒就以爲自己要離開這個世界,此後很長時間,他一直在想象着到時和家人會怎樣告別。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父親揹着他到處求醫。當人們看到父親不停地把他揹出去,又不停地揹回來的時候,“他們想到了,在我父親心中,有比他個人榮譽更重要的一樣東西,就是他兒子的生命。”曹文軒說。

最後父子兩人去了上海,一個老大夫確診這只是淋巴結核,會好起來的,“父親再一次淚流滿面”。這一次的“虛擬告別”,讓曹文軒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告別,理解了愛。

爲求學與父親第一次告別

作爲第四代兒童文學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軒這位帶着水鄉童年記憶的北大教授,有着作家與學者雙重身份,談起家庭對他的影響,他說:“對我一生來講,父親給我打了靈魂的底子,讓我喜歡寫作,讓我能夠寫作的,是我父親。”

曹文軒認爲,如果不是父親,大概他也不能到北大讀書。上了北大之後,曹文軒面臨着和故鄉和父親的第一次告別。

“那個時候家裏非常窮,窮到一個隨行的箱子都沒有,然後父親用一塊珍藏了很多年的木材給我做個箱子。”曹文軒在節目說,至今他也不太明白,父親留着這塊木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我當時就是覺得,父親好像有一種預感,他的兒子有一天會求學上路,他的兒子得有一隻箱子。”

父親後來就請一個木匠,把這塊木材給做了一隻非常非常漂亮的箱子。曹文軒能夠去北大上學,對他的父親來講也是一生的榮耀。“他那個時候唯一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怎麼讓他的兒子非常體面地上路去遠方。”曹文軒說。箱子做成後,父親親自刷的油漆,刷了好幾遍油漆。那箱子裝了他的書本,也裝了一段難以忘懷的人生。

後來,曹文軒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那時候他坐在船上,看着父親在岸上對他揮手道別,他的視線漸漸模糊……曹文軒知道,告別無處不在,也不必難過,該難過的只怕是無處告別。

訣別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告別

然而,曹文軒與父親真正的告別,就那樣突然就來了……

1997年11月17日,曹文軒正在家裏看書,他的大妹夫從家鄉鹽城打去一個電話,他在電話裏說,“爸爸心臟病發了,爸爸要跟你說話!”

“我父親就在電話的那一頭,聲音聽上去並不是很痛苦,但是比較微弱。他說自己會好起來了,勸我不要急着往家趕,繼續寫我的東西。”曹文軒說,父親留給他的最後一句話是:人家都說你家文軒是個大孝子!

當曹文軒收拾完東西正要拉開門出發的時候,電話鈴又響了,他拿起電話,那端是一片哭聲,父親已經走了。

曹文軒至今想不起來自己是乘什麼交通工具回的家。他只記得從鹽城到家鄉的公路已經修得非常平坦了。“這不是分別,是訣別,是分別裏頭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告別。其實,這個大自然,在這片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滿滿的各種各樣的告別。”曹文軒說,作爲一個作家他知道,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在得知自己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第一時間,曹文軒打電話給鹽城的妹妹,讓他們去鄉下父親的墓前告知一聲。

在節目的最後,曹文軒爲遠在天堂的父親朗讀《草房子》片段。他說,小說《草房子》就是在父親去世之後寫的,而且父親就是這部小說裏的主角。

  【3】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最近一段時間,全中國都在爲一個節目刷屏、全國廣電系統上下都在豔羨這個節目走紅、全國人民每天飯前飯後的談資都要和這個節目沾上邊,相信說到這,肯定沒有一個人是不知道這個節目名字的。於是《朗讀者》火了,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兼製片人董卿更火了。

《朗讀者》爲什麼火,是因爲董卿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這位曾經的央視一姐在主持2017年春晚的時候,僅僅是因爲自己的口紅顏色都能引起網絡熱議,大過年的成爲熱搜榜的排名首位,央視的影響力自然是不用說,但是這也跟董姐一直以來的優秀是分不開的。

我今天有幸參加了臺裏組織的《朗讀者》經驗介紹會,沒想到進了會議室的現場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舉辦的全國廣電系統的電視會議。我耽誤幾分鐘時間,來晚了,此時大屏幕已經在播放《朗讀者》的第一期節目內容,我好忐忑,沒準還真能看到心目中的女神董卿呢!於是挑了第二排靠前的位置坐下來,靜靜收看。

《朗讀者》緣何走紅?

正如現在各大網絡媒體等所報道的,《朗讀者》真的堪稱一檔製作精良、富有創新、有內涵有深度的完全中國原創的具有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它的成功播出,也充分說明了董卿由主持人轉爲製片人轉型成功,其次,《朗讀者》的口碑爆棚也給我們這些專業的電視人帶來很多的警示和思考。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國內各大衛視臺的綜藝娛樂節目都是買的某國某國的版權、copy的某國某國的形式、借鑑了某國某國的style,爲什麼這麼多的國外版權充斥着我們的熒屏,霸佔着我們的時間,是我們太缺乏創造力了,還是因爲我們看到的中國原創太少,以至於我們都不願意看電視了。爲什麼我們寧可拿着手機看外文中字的娛樂節目也不願意多看一眼本國的本土欄目,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一方面網絡等新媒體的異軍突起讓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看電視,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土節目不好看、沒內容,做電視的和看電視的人根本沒在一根弦上,說白了,沒有抓住受衆的口味,不去了解去發掘隱藏在人民羣衆內心深處的需要。

那天在電梯裏無意中聽到兩位同事的聊天,他們在說一個比較喜歡寫作的朋友在向一位名家討教寫作技巧的問題,你能猜到著名作家說的什麼嗎?大概意思就是其實寫作根本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你就是用心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就行了,不用去刻意僞裝,最真實的東西就是最棒的。

所以我們做電視也需要透過鏡頭來表達真實,透過聲音來傳遞真實,透過節目展現這種真實,我覺得《朗讀者》運氣好了一些,因爲它的所展現出來的真實感,正是當前我們這個社會所匱乏的一種力量,董卿的團隊get了這個點;我們太需要一檔文化類的精品節目,董卿團隊想到了這個點;我們更需要中國原創,董卿團隊遵循了這個點;我們不但高顏值更要高品質,他們用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夯實這個點,於是它必然要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