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應急預案>

醫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學問君 人氣:1.4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有時會突發意外事故,爲了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和危害,預先制定應急預案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編制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醫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1

一 總 則

(一)編制目的

爲規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遼寧省安監局《關於印發遼寧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沈安監函【2010】12號,瀋陽市安全生產委員會《關於印發瀋陽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沈安委【2009】23號等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本應急預案。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轄區內的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和較大的自然災害的應對工作。

1、安全生產事故

(1)特別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事故。

(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上述所稱“以上”包括本數,所稱“以下”不包括本數。

2、自然災害

主要包括地震、颱風、暴雨(雪)等自然災害。

(四)應急工作原則

1、以人爲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爲首要任務,同時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市衛計委的統一領導、組織協調下,醫院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3、預防爲主,平安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二 危險源辨識

(一)醫院概況

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位於瀋陽市大東區北海街11號,南臨一環路,北臨老瓜堡西巷,東鄰合作新村小區,西鄰瀋陽中心血站和天興小區。佔地面積約5.0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7.28萬平方米,其中門診樓和病房樓均爲超過50人的公共聚集場所。

(二)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三 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院長擔任

副指揮長:黨委書記擔任

指揮員: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擔任

指揮部成員:院辦、黨辦、工會、財務科、醫務部、護理部、預防科、院感科、保衛科、後勤保障科、安監科等部門的負責人組成。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醫院院辦,辦公室主任由院辦主任擔任,負責應急工作的協調處置及日常工作。

(二)應急狀態下的職責範圍及分工

1、應急指揮部的主要職責:負責領導和指揮發生在本院的一般事故的搶救和處理工作;在市衛計委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搶救和處理髮生在本院的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在全院範圍內緊急調用醫療救援力量和設備;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本預案及相關專項預案。

2、指揮長、副指揮長職責:負責召集醫院應急指揮部會議,根據上級的指示,部署醫院的應急救援工作及上級交辦的其它有關工作。

3、指揮部成員職責:按照各自分管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指揮部指令暢通。

4、辦公室職責: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指令,處理應急期間的日常事務;傳達指揮部的命令和決策,組織相關科室具體實施;根據指揮部要求及時組成專家組,爲指揮部出謀劃策;瞭解掌握事故救援資訊,收集並保管事故現場的相關資料;及時向指揮部和上級相關部門報告情況;與市衛計委應急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繫;負責事故資訊的審覈與發佈。

5、工會:根據院應急指揮部的指示,組織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負責脫離危險區域的遇險人員安置及遇險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參加相關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6、財會科:根據指揮部的指令,負責應急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7、安監科:負責起草《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照指揮部指令,在事故現場對事故情況進行初步判斷,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技術性建議。協助市衛計委事故調查小組進行事故調查。

8、保衛科:負責事故現場保護警戒、治安保衛、人員疏散工作。負責事故現場區域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暢通。負責應急狀態下的機要保密和保衛工作。

9、醫務部、護理部:負責制定和落實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專項應急預案。負責組織醫療應急救援隊伍,緊急調用各種醫療救援資源和力量,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治療和轉運工作;準確統計人員傷亡數字,並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人員搶救情況。

按照國際通行的傷病員檢傷分類方案,對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以及轉移出的患者進行檢傷分類處置。即按輕、重、危重、死亡分類,分別以“藍、黃、紅、黑”顏色的傷病卡(以5×3cm的不乾膠材料做成)作出標誌,置於傷病員的左胸部或其它明顯部位,便於醫療救護人員辨認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10、預防科:負責制定和落實職業病防護、疾病預防和控制等專項應急預案;做好事故現場的疾病控制工作。

11、院感科:負責組織相關科室對水源污染、各類中毒事故的救援和緊急處置工作。

12、後勤保障科:組織搶險隊伍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搜救,將傷亡人員、被困人員及設備等,搶救到安全地帶;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搶險、搶修工作;負責搶險救援物質的供應和運輸工作;保障應急期間的通訊、給排水系統的正常功能,組織專業人員保障電力系統的正常執行,確保應急狀態下的動力供應,同時防止發生衍生災害。

四 資訊報告

(一)報告程序及時限

1、事故發生後,發現事故的職工或目擊人員應立即向事故部門負責人或總值班室報告,必要時撥打119、110求助。

2、首知部門接到報告後,必須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檢視,儘快向院長簡要彙報事故情況,必要時請求啓動應急預案。

3、院長根據事故發展態勢,決定是否啓動應急預案。並在1小時內將事故基本情況向衛計委報告。

(二)事故報告內容

1、發生事故的部門、時間、地點、設備名稱、通訊電話、聯繫人。

2、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搶救情況、直接經濟損失的估計,事故原因、事故性質的初步判斷、是否需要增援等事項。

(三)事故報告部門及電話

1、本院聯繫電話

(1)院辦公室:

(2)院保衛科:

(4)院後勤科:

(5)總值班室:

(6)消防監控室:

2、應急聯繫電話

(1)火警電話:119

(2)急救電話:120

(3)公安接警電話:110

(4)交通疏導電話:122

3、市衛計委聯繫電話

(1)委辦公室:

(2)委安監辦:

(3)委總值班室:

五 應急響應

(一)應急原則

1、以人爲本。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應對事故的有效機制,透過採取各種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

2、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始終堅持“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理念,堅持現場最高領導的絕對指揮權,堅持現場救援人員“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絕對服從。

(二)基本響應程序

1、當發生事故時,操作人員應立即採取應急措施,實施現場搶險,防止事故擴大;當事人或目擊者可透過電話等方式迅速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如果伴有火災,撥打119求助。

2、首知部門接到報告後,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檢視,儘快向院長簡要彙報事故情況,必要時請求啓動應急預案。

3、醫院應急預案的啓動須經院長批准,由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通知指揮部其他成員趕赴事故現場。

4、指揮部成員接到報告後,應在30分鐘之內趕到事故現場。並按照第三條第二款分工,迅速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5、應急預案啓動後,指揮部全體成員未經批准不得離沈,有特殊任務時,由所在科室按職務高低遞補。

6、院應急指揮部各部門負責人的手機、電話要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

7、有救援任務的員工根據預案規定的應急響應程序,按照自己的職責,迅速執行救援任務。

8、沒有救援任務的員工,做好自救,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迅速從疏散出口撤離到安全地點。

(三)擴大應急響應

1、事故發生後,醫院應積極組織自有力量進行應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故的發展。

2、當醫院自有力量無法控制事故時,指揮部應當立即向市衛計委申請啓動局級應急預案。局指揮部人員未到達前仍需代理指揮。

3、指揮權交接後,醫院指揮部應積極配合衛計委現場指揮部的應急救援工作。

(四)處置措施

1、根據災害事故類別,啓動相應的專項預案,採用該專項預案的應急措施進行處理。

2、注意高處是否有欲墜落的物體、周圍是否有裸露的電線、泄露的蒸汽或熱水等,以免造成二次事故傷害。

3、救援人員要做好自我防護,佩戴好必需的防護用品,嚴禁違章操作和盲目行動。

4、進行現場施救時,應儘量保護現場,確因搶救人員必須移動的物體,儘量做出標記或拍照,以便於日後事故調查。

(五)應急結束

1、當遇險人員全部獲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後,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准,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醫院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宣佈應急結束。

2、應急結束後,指揮部辦公室召集成員會議,統計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據,做出善後處理方案,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並及時上報。

六 保障措施

(一)人員保障:指揮部成員部門要按照第第三條第二款職責將本科室人員組成應急救援隊伍,平時進行應急觀念和管理等教育,並加強對職工進行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練。

(二)技術保障:各科室要確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消防幹事經常檢查並監督維護各種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安全標誌、應急燈等,消防通道,確保其完好有效;後勤各科室按照各自職責定期維護房屋建築內電氣線路設施,電梯、鍋爐、各種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設備設施,確保醫院安全良好執行;有關科室要定期檢查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與保管,確保其安全可靠。及時檢查、發現和整改各類災害事故隱患,對重大疑難問題分析論證應聘請有關專家提出整改意見。

(三)醫療保障:醫務部、護理部負責建立各專業醫護人員的資訊檔案,並根據需要及時組建醫療隊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預防科根據需要做好現場疾病預防控制等工作。

(四)物質保障:預防科儲備一定數量的救治燒傷燙傷、劇毒危險化學品中毒、外傷等各類急救藥品和器械;醫務部根據應急工作需要,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建立現有裝備的管理和應急調用制度;後勤保障科常備足夠的搶險工具、防護用品和車輛;應急指揮部應掌握各專業的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情況,並保證救援物資始終處於可正常使用的狀態。

(五)資金保障:財會科應根據院長指示,落實用於突發災害事故應急工作所需經費。

財會科和審計科對災害事故應急保障資金的使用和效果進行監管和評估。

(六)現場管理:所有應急救援人員進入現場前一定要搞清楚事故的性質,注意現場的不安全因素,以免造成二次事故傷害。救援人員要做好自我防護,佩戴好必需的防護用品,嚴禁違章操作和盲目行動。進行現場施救時,應儘量保護現場,確因搶救人員必須移動的物體,儘量做出標記或拍照,以便於日後事故調查。

(七)應急救援物資及裝備:防護服,手電筒,鐵鍬、鎬、撬棍,手套,水靴、防毒面具、救生繩、擔架、醫藥箱、對講機、麪包車等。

七 宣傳、培訓和演習

(一)宣傳: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履行災害事故搶險救災工作的義務。職工有義務接受相關部門組織的安全生產教育和應急救援教育,並透過各種宣傳方式向患者宣傳緊急情況下如何採取正確措施處置,增強公衆的自我保護意識、責任意識及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演練: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習,加強和完善各科室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並根據演練的實際情況及發展變化適當調整完善預案。

八 附 則

(一)本預案與專項預案的銜接

本預案爲我院應對突發事故的綜合預案。遇有突發事故或災害時,院長視事故發展態勢啓動本預案,同時啓動相關專項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的備案

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及相關專項應急預案由安監科負責起草,經有關人員進行論證,由院長簽署後發佈實施。安監科負責應急預案備案並報送市衛計委安監辦備案。

(三)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着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或出現的其它情況,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四)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醫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2

火災是一類嚴重威脅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危險事故,全國每年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此類事故就達數萬起,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並造成巨大的損失。成熟優化的火災應急預案,訓練有素的應急組織,不僅可以做到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而且可以發現預防系統的缺陷。爲了更好的認識與防範火災事故的發生、降低突發火災的危害程度,將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內。從而保證全院職工的人身安全,同時又能讓人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不慌張,聽從醫院的指揮,做到安全疏散,爲此制定緊急情況安全疏散預案。

一、疏導原則

當初期火災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有蔓延擴大趨勢,應組織起火部位、起火點及上層人員進行疏散。先從起火部位、起火樓層的人員疏散,如火勢得到控制,負責人應立即下達停止疏散命令,停止疏散。預防爲主,措施得力,堅守崗位,履行職責,患者至上,遇火不亂,減少損失,避免傷亡。

二、指揮系統

總指揮: xxx

副總指揮:xxx xxx xxx

三、疏散路線

疏散命令下達後所有在樓區內需疏散人員都透過樓梯向下層向院內疏散。二樓如遇樓梯、過道被煙氣所阻或污染,不得已情況下二樓人員可關緊門開啟窗戶等待救援。平房區所有需疏散人員一律向院內疏散。

四、注意事項

1、火災發生後,醫護人員均有組織患者安全疏散的法律責任。因此,必須堅守崗位穩定患者,做好疏散準備和組織好疏散。

2、因醫院屬於特殊場所,除遇特殊情況外,在疏散命令下達前醫護人員不得擅自組織疏散。

3、醫護人員在組織患者疏散過程中,一定遵守程序、維護秩序,防止擠壓和意外損傷發生。

4、醫護人員在任何情況下,不得組織患者跳樓,應按本程序組織安全自救,安全逃生。

爲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緊急狀態,有效地預防事故、處置事故,進一步完善安全事故管理程序,預案確定了應急工作的原則,即服從指揮安全第一的原則;分級、分部門負責協調一致的原則;緊急處置的原則;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

安全防火人人有則,全院職工要牢固樹立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在發生火災事故時,認真旅行職責,不漏崗,不脫崗,不履行職責造成嚴重事故的要追究其全部責任。

醫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3

第一部分 總 則

一、目的

爲及時、高效、妥善處置發生在我鎮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應對並及時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醫療救護工作,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防止事態進一步擴散,保障廣大人民羣衆的生命與健康,維護社會安全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特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我鎮範圍內發生的所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控制工作。

三、基本原則

(一)預防爲主

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防範,及時發現並排除隱患,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二)快速反應

及時發現並上報可能存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建立資訊通報快速通道,儘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啓動預警機制。

(三)分類指導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類型,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它嚴重影響公衆健康的事件區別處理,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四)及時處理

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對受害者及時採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時,最大限度減輕危害造成的不利後果。

(五)屬地管理

我鎮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有權對轄鎮內的各種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源進行統一調配。

第二部分 應急體制建設

一、行政機構、指揮機構及相關部門的職責

(一)政府機構職責

1、鎮政府:組織領導鎮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工作;組織領導鎮轄區內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羣衆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措施。

2、各村、社區:組織落實村、社區轄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預防控制措施;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知識的宣傳。

(二)指揮機構組成

1、成立東鞏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宣傳、紀委、衛生院、派出所、財政所、廣播站、學校、安監辦、愛衛會和各村(社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

2、衛生院設立指揮中心,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建議進行分析、判斷,決定是否啓動預警機制,並由鎮政府批准。

3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中心日常工作由衛生院公共衛生科具體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啓動後,各有關部門及人員必須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進入應急狀態。

(三)指揮機構職責

1)、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區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統一指揮和協調全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2)、覈實各項工作預案,分析、研究、判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緊急應對措施;組織、協調成員部門(單位),配合各村、社區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控制工作。

3)、對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和督促。

4)、研究、處理其他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重大事項。

(四)相關部門職責

1)衛生院:負責制定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技術方案,及時掌握事件動態;負責組建由衛生管理、流行病學、臨牀醫學、檢驗檢測等專業的專家組成的專家諮詢組;組建、培訓由流行病學、臨牀醫學、實驗室檢驗、衛生監督、環境消毒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應急機動隊伍和醫療急救隊伍,落實對受害者的救治措施,做好傳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及實驗室檢測工作;對事件現場進行衛生處置,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監督措施的'落實;開展健康教育,保護易感人羣,防止疫情擴散;協調政府各相關部門、各村、社區協同開展應急處置,確保在鎮政府的統一指揮下,使衛生防病和醫學救護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必要時,提請區政府對疫區採取疫情緊急控制措施。

2)派出所:協助衛生及有關部門及時封鎖可疑區域,負責做好疫點、疫區現場封鎖的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導,保障疫情處理車輛、人員迅速抵達疫區;對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不予配合的,負責採取強制隔離措施。

3)財政所:確保全鎮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所需資金,落實各項應急物資專款,撥付突發事件受害人的應急診療費用並能夠及時足額到位。

4)宣傳組:準確、及時發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和本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的措施,爲媒體採訪提供方便,保證社會透明度;負責做好羣衆防病知識宣傳,提高羣衆自我防範能力。

5)紀委:負責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中不履行職責、出現失職、瀆職、違紀的黨員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進行查處。

6)後勤組:負責各相關部門、各村、社區協調、溝通工作;協助宣傳等部門做好對外的新聞報道和宣傳工作;保證全鎮突發事件應急物資的儲備和供應;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市場秩序的整頓;督導鎮屬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的落實;保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應。

7)教育:負責全鎮教育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做好學校、托幼機構的健康教育工作;負責做好並落實學校內的有關突發事件的預防控制措施。

8)工商: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區下發的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價格干預措施和緊急干預措施;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市場價格的監督管理和市場藥品及相關商品的價格監測,嚴格控制物價上漲,並對市場價格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各種價格違法行爲。

9)城建:負責全鎮垃圾、糞便的污染治理,配合愛國衛生運動,提高環境衛生水平;指導組織全鎮環衛系統強化環衛設施及裝備的消毒預防工作。

10)民政:協助做好對社區居民的安撫工作;負責困難地區、困難羣衆的生活和醫療救助工作。

13)安監辦: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及時責令排除。

二、衛生專業應急處置工作網絡

鎮衛生院組建東鞏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網絡,具體職責如下:

(一)各村

在鎮政府的領導下,根據衛生院安排,協調本轄區內各有關部門、醫療機構,落實各項防病措施並開展督查,掌握本轄區的疫情動態,向鎮政府、衛生院報告;做好防病必需的技術和物資準備;指導開展環境消毒和個人防護;協助上級單位落實預防和控制措施,做好現場處理工作;依託社區開展居民健康教育。

(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確定監測點,建立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分析、報告疫情動態,提出防治對策;指導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承擔實驗室檢測任務;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處理,指導各村(社區)做好疫點處理工作;對各村(社區)和各村衛生所、個體診所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指導和督查工作。

督促落實轄區內監測點和各有關單位做好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監測工作,及時上報監測資訊;做好病人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樣品採集工作,及時報告事件動態情況;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處理工作。

(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建立由主要領導直接負責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工作小組,建立院內工作流程,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人。加強醫療機構內的消毒等預防工作,重視醫務人員的自身防護,防止醫源性感染。做好病例監測、篩選、報告,對有可疑症狀的病人在尚未明確診斷前要採取相應的臨時隔離措施,預防疾病傳播。

(四)急救中心

準備專用救護車和急救人員,負責轉運病人到指定醫療機構。

(五)衛生監督

重點開展對醫療機構、公共場所等單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預防控制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庫

鎮衛生院組建由衛生管理、流行病學、臨牀醫學、自然疫源病學、微生物學、衛生監督、檢驗檢測、衛生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庫。專家庫下設傳染病及羣體性原因不明疾病專業委員會、食物中毒專業委員會、職業中毒專業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成員名單由衛生院決定,專家庫日常管理工作由衛生院負責。

突發事件發生後,衛生院組織相應專業委員會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及危害程度分級,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指揮中心提出是否啓動預警機制,或啓動何級預警機制的建議。

四、應急機動隊

衛生部門要組建規模適度、人才配比合理、專業素質高、精幹高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動隊,人員由流行病學、臨牀救護、急診醫學、衛生監督、實驗室檢測、消殺滅、後勤保障等方面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根據工作需要可分爲疾病控制應急分隊、後勤保障分隊、檢驗檢測分隊、醫療救護分隊等。上述隊伍分別由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及衛生院組建。突發事件發生時,由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中心統一調度。

第一部分 經費和物資保障

一、經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控制工作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給予充分保障,併合理安排使用。經費包括處理突發事件所需的儀器設備、交通通訊工具、藥品、醫療用品、防護用品、事件受害人的緊急救治費用、急救人員防護費以及醫療廢水廢物處理處置費用等。

二、物資保障

(一)建立鎮政府常規儲備及臨時應急儲備庫。鎮政府常規儲備庫由財政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儲備物資數量應滿足我鎮較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暴發流行時的需要,由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統一調撥使用;臨時應急儲備庫應能滿足疫情發生時三天內我鎮疫點處理應急物資需求,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管理,以供緊急調撥使用。具體物資儲備數量由鎮衛生院、財政所共同確定。

(二)各村(社區)要根據鎮應急預案,科學合理地制定各自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儲備計劃,參照鎮級儲備情況並結合各自實際,做好本轄村、社區物資儲備工作。

(三)儲備物資

1、消毒器械: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碘伏、殺蟲藥品、噴霧器和流行病調查人員、消毒專業人員現場防護設備(猴服、隔離帽、防護眼鏡、16層口罩、雨靴、一次性隔離衣、褲、帽、鞋套及口罩、一次性醫用橡膠手套、手電筒、一次性污物袋;化學性污染和放射性泄漏防護用品、防化服、氧氣桶、防護面具等);

2、中毒現場調查常備用品:注射器、消毒棉籤、消毒紗布、勺子、夾子、鑷子、酒精燈、酒精、滅菌塑料袋、廣口瓶、滅菌試管、樣品冷藏設備、溫度計、毒物快速分析設備、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中毒診斷試劑(包括各類化學及生物標準品、診斷試劑盒)、特效治療藥物(抗毒素以及特效解毒藥等)

(四)物資供應

指定具備法定資質的若干骨幹企業作爲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物資生產基地,優先保證各種生產要素供應和供水供電等外部條件。

第二部分 預警體系建設

一、監測網絡建設

(一)建立健全並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絡,以現有資訊網爲基礎,充分利用農村財務管理網、計劃生育資訊網等,完善區、鄉鎮、村三級報告網絡。

(二)以鎮爲單位,建立村監測點。依據人口分佈合理佈局,鎮級政府所在地醫院、車站、企業、學校設4個,村和社區設17個,每個監測點指定資訊網絡通訊員,具體承擔監測點的監測報告工作任務,並實行定期零病例報告制度。

(三)在現有監測系統的基礎上擴展監測範圍,擴展疾病監測種類。對未納入監測系統的相關疾病,如天花、沙門氏菌病等納入監測系統管理。對鼠疫、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霍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實行重點管理。

(四)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網絡和食物中毒監測網絡,要加強生物毒素和化學毒素的監測。對有化學毒品儲存和運輸的廠礦、企業,易造成環境污染及人體危害和社會恐慌的重要場所進行衛生學評價,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測,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

(五)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資訊網絡的基礎平臺,形成微機網絡化管理;加強疫情監測、相關資料分析交流,儘早發現和識別異常現象。

(六)參與全國聯網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資料庫,加強常規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系統、重點傳染病報告系統、疾病監測、職業危害因素和食物中毒報告系統的管理,保證監測系統的完整性、及時性、靈敏性、特異性。

二、預警系統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立全鎮突發事件預警系統,建立健全預警報告制度,根據預警情況,制定監測計劃。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召開鎮、村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業務專家聯席會議,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監測分析,並及時發出預警;在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易發季節到來之前,收集監測和報告資料,全面分析預測,作出預警報告,提出防範性措施;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跟蹤監測,掌握其變化情況,對可能出現的趨勢和問題及時進行預警。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一)報告內容

1、初次報告。第一、必須報告資訊:事件名稱、發生地點、發生時間、波及人羣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報告聯繫單位人員及通訊方式。第二、儘可能報告的資訊:事件的性質、範圍、嚴重程度、可能原因、已採取的措施,病例發生和死亡的分佈及可能發展趨勢。

2、階段報告。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階段報告中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同時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

3、總結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並提出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建議。

(二)報告原則

初次報告要快,階段報告要新、準,總結報告要全。

(三)報告時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衛生所、個體診所和有關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衛生院、縣衛生局報告;1、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2、發生或發現不明原因的羣體性疾病的;

3、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4、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四)報告方式

凡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衛生監督人員、個體開業醫生和基層監測點的報告人均爲責任報告人,除按常規疫情報告、疾病監測及其它常規監測系統規定要求進行報告外,對發現的各種公共衛生異常現象要以最快方式向縣疾病控制機構報告。

第三部分 應急處理方案

一、應急處理要求

由鎮政府突發事件指揮部指揮協調全鎮各有關部門共同實施,並報告上級人民政府。由區衛生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組建紅色應急機動隊,人員由流行病學、臨牀救護、急診醫學、衛生監督、實驗室檢測、消殺滅菌、後勤保障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分爲疾病控制應急分隊、醫療救護分隊、檢驗檢測分隊、後勤保障分隊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動隊應在臨時現場指揮部領導下承擔現場處理工作任務。包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現場污染物處理、標本採集、環境消毒、消殺滅菌、預防性服藥、預防接種、醫療救治等。

二、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現場處置工作程序

(1)透過流行病學調查快速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對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進行分類,確定疫區和目標人羣;

(2)根據自然環境因素確定可能的污染範圍,對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潛在危害進行判定;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羣防羣治儘可能減少危害;

(3)對救護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和物資的需求做出評估和調用;

(4)經過事件緊急處理,疫情消除後,進行後續監測,直至消除危害;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覈實;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原因,實驗室檢驗;提出採取控制措施的建議,包括疫區封鎖、人員疏散、消殺滅菌、隔離觀察、預防服藥、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和干預等;處理結果的總結、評估與上報。

2.醫療救護工作程序

第一、視傷亡情況設定傷病員分檢處。

第二、對現場傷亡情況的事態發展作出快速準確評價,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及種類;傷員主要的傷情、採取的措施及投入的醫療資源;急需解決的醫療救護問題。

第三、指揮、調遣現場及轄區內各醫療救護力量。

第四、向臨時現場指揮部彙報有關情況,並接受指令。

第五、在現場醫療救護中,依據受害者的傷病情況按輕、中、重、死亡分類,分別以“紅、黃、藍、黑”的傷病卡作出標誌(傷病卡以5×3cm的不乾膠材料做成),置於傷病員的左胸部或其他明顯部位,便於醫療救護人員辨認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第六、現場醫療救護過程中,本着先救命後治傷、先治重傷後治輕傷的原則,將經治傷員的血型、傷情、急救處置、注意事項等逐一填寫傷員情況單,並置於傷員衣袋內。

3.傷病員運送工作程序

傷病員經現場檢傷分類、處置後,要根據病情向就近的醫療機構分流。傷病員分流原則如下:

(1)接受傷病員的醫療機構,由臨時現場指揮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則指定。

(2)傷病員現場經治的醫療文書要一式二份,及時向臨時現場指揮部報告彙總,並向接納傷病員的醫療機構提交。

(3)臨時現場指揮部指定的醫療機構必須無條件收治分流傷病員。

(4)運送傷病員途中需要監護的,由現場醫療救護指揮部派醫療人員護送。

(5)傷病員運送至醫療機構後,由收治醫療機構按急診急救工作程序處置。收治傷病員的醫療機構要成立專門的搶救小組,負責傷病員救治工作。

4.消毒處置

(1)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消、殺、滅的器材、藥物劑型、濃度、施藥方法。

(2)保護食品、電器設施和其他有關物品,防止沾染藥物。

(3)實施消毒應先室內後室外、先地面後牆壁、先重點後一般、先飲水後污水的順序進行。

5.現場情況報告程序

由現場最高指揮者負責向上級報告現場情況。

6.新聞宣傳與資訊發佈

按上級有關指示,統一口徑,指定專人向媒體發佈資訊,其它任何人員未經授權不得對外公佈相關資訊。

(二)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據突發事件的社會危害程度,可分別採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徵用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2.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3.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需要,對食物和水源採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衆聚會活動,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5.局部區域或全鎮範圍內停工、停課、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