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應急預案>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2.38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爲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總歸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我們應該怎麼編制應急預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通用6篇)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1

爲建立健全應對各種突發性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執行機制,規範緊急救助行爲,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救助,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鄉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一)工作原則

以人爲本。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爲自然災害緊急處置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的威脅和危害,不斷完善對弱勢羣體的救助手段,提高對突發性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能力。

以防爲主。把災害預防作爲減災工作的中心環節和主要任務,完善工作機制,運用資訊化手段,使測、報、防、抗、救、援六個環節緊密銜接,提高對自然災害發生髮展全過程的緊急處置能力。

分級管理。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體制,實行“分級管理、按級負責”。除全市性特大、特殊自然災害外,一般及重大等級區域性自然災害由鄉政府負責組織處置,責任單位和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密切配合,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和善後處理工作。

(二)適用範圍

凡在楊米澗鄉地域範圍內因發生的局地暴雨洪水、河流超標準洪水、水庫垮壩洪水和乾旱缺水等水旱災害,暴雨、冰雹、暴雪、龍捲風、濃霧、高溫、雷擊、沙塵暴、寒潮、霜凍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以及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及其它突發的重大自然災害,適用於本預案。

二、本預案啓動條件

凡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啓動本預案。

(一)預警性自然災害。縣民政局和縣氣象臺以及縣防汛指揮部等災害管理部門發出自然災害預警性通知,相關預案即啓動。

(二)廣泛性自然災害。造成全鄉較大範圍羣衆無法維持“吃、穿、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必要條件的狀況。

(三)區域性自然災害。受災地區在實施救助過程中,提出緊急援助請求或需要給予緊急援助的災情。

(四)其他重大自然災害。直接危及羣衆基本生活保障的災情。縣級預案啓動的同時,本預案相應啓動。

三、緊急處置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楊米澗鄉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由鄉黨委書記白玉鵬擔任總指揮,鄉長鄭曉東擔任副總指揮,其成員由鄉屬各單位主要領導、派出所所長、鄉衛生院院長、學區校長、各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鄉分管民政領導和民政工作站站長組成,在鄉黨委、政府領導下,在鄉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和鄉防汛指揮部的直接指導下,負責救災緊急援助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

(一)楊米澗鄉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主耍職責是:

預案啓動後,會同鄉有關站所、鄉屬有關單位及各村委及時調查統計災害影響範圍和受災程度,評估、覈實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情況以及開展救災緊急援助工作的綜合情況,及時報上級部門並向社會公佈。同時,根據具體受災情況和救災緊急援助實際需要情況,經鄉政府批准後,統一組織實施救災捐贈活動。指導鄉民政工作站迅速設立災民安置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站,做好災民安置和救濟款物的接收、發放、使用與管理工作,確保受災市民的基本生活,並做好災民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及時處理和焚化遇難者屍體。

(二)楊米澗鄉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宣傳動員、後勤保障、轉移安置、接受捐贈(募集)、恢復重建以及遺體處理等專門工作小組。職責分工如下:

綜合協調:主要負責災情資訊的收集、整理和上報等工作,及時掌握災情動態,提出工作建議,制訂具體措施;協助指揮部處理日常事務,辦理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統計災民中外籍人士的具體情況,及時上報政府及民政局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

宣傳動員:主要負責災民疏散轉移的宣傳動員工作;受災資訊在鄉政府應急領導下,統一向社會公佈,應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的向媒體提供災民救助情況及其他公衆須知的資訊。

後勤保障:主要負責協調應急救災物資的調配使用;配合有關單位和村委做好應急救災物資的組織、運輸供應和疏散羣衆工作;保障災區困難羣衆“吃、穿、住、醫”等基本生活。

轉移安置: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受災或即將受災居民的轉移安置工作,制定轉移疏散方案,確定疏散轉移的範圍、路線,指定安置場所。

社會捐贈(募集):主要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發動組織社會各界開展救災捐贈活動;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分配和管理工作。

恢復重建:主要負責調查統計災區羣衆生活狀況,制定災民口糧救濟、衣被救濟、傷病救濟等救助標準以及危房修繕和倒房恢復重建的救助規劃方案;協助有關單位和部門做好災後困難羣衆的生產生活等工作;災情穩定後,負責做好善後移交工作。

遺體處理:主要負責收集管理遺體,組織羣衆認領遺體;及時進行遺體火化;對無人認領的遺體進行統一火化安葬或就地掩埋,並做好消毒防污。

四、應急準備

(一)資金準備

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鄉政府及鄉民政工作站應制定救災資金預算。根據受災地區羣衆基本生活狀況作出具體安排方案抱縣政府和民政局,並建立救災資金動態調整機制。救災經費要重點用於災民基本生活救助。

(二)物資準備

按照救災物資儲備規劃,鄉民政工作站建立動態的災民救災物資儲備機制。經常與縣民政局保持聯繫,確保縣民政局相關救災物資的庫存保持在一定的數量水平上,以備應急狀態下確保急需。

(三)災時票據準備

製作災時臨時糧票等票據。當災害發生時,向災民發放臨時票據,在災民的臨時安置點附近設定發放點,由災民憑藉臨時票據向發放點領取相應的食品等生存必備物品,防止舞弊和浪費。

(四)救災裝備準備

楊米澗鄉根據《楊米澗鄉自然災害應急處置預案》的通知要求,配備救災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五)人力資源準備

在鄉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和防汛指揮部的領導下,組織人員,重點開展災區的現場訐估及災害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與公安、武警、消防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依託鄉屬各單位、各村委,培育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建立“災區緊急救災隊”,並對其進行培訓指導和專業支援,參與災區防災工作;當災害發生時,能夠協助本區積極組織羣衆開展自救互助,最大限度減少本區的受害傷亡程度。

(六)災民安置準備

指導鄉政府做好重點防控區域和單位的劃定及鄉轉移安置區域的協調工作,建立楊米澗鄉重點防控區、單位和安置場地的檔案。同時,鄉政府根據本地區成災規律、人口密度、地理環境等情況,按鄉、村行政區域,分級規劃和設定安置場所,劃定疏散轉移路線。已確定爲疏散轉移通道的,應在顯著位置設定引導標誌(牌)。鄉政府應當設定村、戶的對口安置場所,建立相互聯繫方式及聯絡卡。

(七)社會動員準備

鼓勵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個人爲災民救助工作提供資金和物品援助,規範突發自然災害社會捐助工作。充分發揮現有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站(點)作用,健全經常性社會捐助接受網絡,完善社會捐助表彰制度,爲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八)防災減災準備

配合鄉防汛指揮部積極開展全民減災教育,透過鄉民政辦、鄉派出所、鄉醫院等,開展減災進村入戶活動,有組織有計劃的爲羣衆提供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培訓。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增強人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五、應急響應和災後救助

(一)災害預警

災害預報部門發出災情預警後,在鄉政府應急指揮機構和鄉防汛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鄉政府應迅速按規程啓動預案。

(二)災情覈定及報送

鄉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重大突發性災情報送工作。災情發生時,要迅速組織力量趕赴現場覈實災情,在2小時內向縣政府和縣民政局報告,並通報相關職能部門,災情嚴重的,可同時越級上報。並立即組織人員現場覈實、評估災情。災情報告內容主要包括:災害發生的背景、時間、區域、影響範圍,受災的嚴重程度和等級,人口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字,房屋倒塌和損壞情況,農作物和其他經濟損失情況,救災工作情況以及災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災情穩定前,各村委、民政工作站、和鄉政府執行24小時災情零報告制度,並與鄉救災指揮機構保持不問斷通訊聯絡,及時掌握災情動態,並隨時上報。災情穩定後,鄉政府及相關單位、各村委應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災情覈定工作,保證災情數據的準確。鄉民政工作站會同鄉政府在全面覈定災情的基礎上,對因災死亡、失蹤人員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災民生活困難情況等必須逐戶進行覈實,登記造冊,爲實施災民生活救助提供依據。

(三)緊急轉移安置

接到重大災情預警,在鄉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鄉民政工作站應配合有關單位迅速引導災民按指定路線疏散轉移到臨時指定安置場所,實施緊急避險。安置受災羣衆一般採取三種形式,一是場地集中安置;二是徵用設施安置;三是對口轉移安置。

(四)災民生活救助

受災羣衆疏散轉移後,鄉政府及鄉民政工作站應在最短時間內迅速組織救災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調撥,並及時發放到災民手中,保證衣被、帳篷、飲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鄉政府應根據災情和災害損失程度,按照“依靠羣衆,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與扶持”的救災救濟工作方針,以保證災民基本生活需要爲原則,制定階段性災民生活保障計劃,並向縣財政部門申請安排救災資金,必要時可申請應急資金。同時,視災情嚴重程度及災情的發展,及時向上級彙報災情,申請給予救災資金及物資支援。縣政府安排的救災資金主要用於災民轉移安置、生活必需品供應、住房恢復重建、災後生活安排等基本生活的需要和傷員的緊急醫療。

(五)組織和接受社會捐贈

預案啓動後,根據縣民政局的統一部署,鄉民政工作站應立即開通24小時捐贈熱線,動員社會各界爲災區提供援助。必要時,鄉政府成立專門的接受捐贈領導機構和工作隊伍,合理安排接受場所和倉儲設施,保證接受捐贈的需要。接受的捐贈款物應堅持尊重捐贈者意願和專款專用的原則,按照規定程序,迅速安排使用,爲災民救助工作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援。

六、附則

本預案是《楊米澗鄉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在有關責任部門啓動各類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同時啓動本預案。

鄉屬各單位及各村委應根據轄區情況,制定相應的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

本預案根據《楊米澗鄉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調整作相應的調整。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2

本預案所指自然災害是指暴雨、洪澇、雷電、地震等因素引發的自然災害。發生自然災害,學校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爲提高緊急事件的快速反應和協調水平,有效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和學校安全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校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一、成立學校應急處理指揮機構:

學校成立安全緊急情況處理小組,統一領導學校安全緊急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組長:

成員:全體教師

主要職責:

1、指揮有關老師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2、安排老師開展相關的搶險排危或實施求救工作。

3、根據需要對師生進行疏散,並根據事件性質,及時報請上級有關部門。

4、根據需要對現場採取控制措施。

二、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1、發生自然災害,學校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分級負責、綜合協調、快速高效。

2、自然災害發生後,應急小組及時召集有關人員初步研究判斷災害情況,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並開始啓動自然災害應急工作。

3、發生自然災害,必須以生命第一,學校可以採取必要的停課。

4、對影響師生安全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應及時作出安排或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在上(放)學路上可能危及學生安全的,應及時告知家長接送,也可以報警求助。

5、對可預見性自然災害,應在未發生災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對不可預見性自然災害,應盡力採取保護和自救措施,並將事實情況透過彙報程序彙報。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3

爲了有效提高我校自然災害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消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和校舍安全,減少國有資產損失,維護校園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是災害發生後對校園受災師生學習、生活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於颱風、洪災、旱災、地震、山體滑坡、火災、冰雹暴雪等因素而造成學校校舍倒塌、校園淹沒、道路阻塞等的應急救助反應。

二、災害救助應急機構

成立校園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校救災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工作目標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學校和廣大師生員工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件的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師生安全和財產損失。

四、工作原則

1、預防爲主,常備不懈

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知識,提高學校和師生員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災害事件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於違法行爲,依法追究責任。在當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統一領導下,學校成立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預防、指揮、協調、處理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增強人力、物力、財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事件,快速反應,及時高效地做好處置工作。

五、組織管理

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自然災害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工作。主要職責是:

1、根據鎮政府和甌海區教育局的預防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件預防責任制。彙總和收集學校自然災害事件的資訊情況,及時上報。

3、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知識宣傳,提高師生員工的防護能力和意識。

4、檢查、督促學校各科室防自然災害事件的落實情況。

5、經常性地開展校舍、場地、圍牆、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物的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

6、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預警,切實做好師生員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迅速做好因自然災害所發生的處置工作。

六、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工作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考覈,並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整改措施。

2、經常性地對校舍、場地、圍牆、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開展自查,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學校應在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前做好師生員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學校投入,切實加固好自然災害事件易發生的基礎設施。

5、不亂拉亂接臨時線路,不違章使用電器,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開展火災自救、惡劣天氣自護逃生知識演習活動。

7、按規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實學校消防責任制度。

8、暴雨、雷電、颱風等惡劣天氣,嚴格按規定停止教學活動,請家長配合接送學生放學。

七、自然災害事件的報告

1、學校在臺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期間,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並設立和開通值班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自然災害事件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級報告,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有關部門,確保資訊暢通。

3、不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4、建立自然災害事件舉報制度。任何科室和教師個人有責任和權力向學校舉報自然災害事件的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上級政府部門舉報有關學校不履行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理規定和職責的情況。

八、自然災害事件的應急反應

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情況,結合學校的特點,啓動相應的自然災害事件的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

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財力落實,以最快、最高效的辦法,處置事件,確保師生的安全。

(1)發緊急撤離、集中信號。

(2)立即停止一切教學活動,所有在場教師參加救援和疏導。在上課時由各任課教師帶領學生按指定線路到指定地點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師在確認沒有學生時最後一個撤離。

(3)課任教師、班主任應按照平時演練逃生的路線有組織、迅速地疏散學生,地震、火災發生時等其他災害如安全通道被破壞無法安全撤離時要穩定學生情緒,並引導學生轉移到相對安全區等待救援。

(4)緊急撤離時,學生應停止一切活動,不得攜帶書包,迅速離開現場,聽從老師指揮,互相照顧,幫助弱小、有病同學撤離。

(5)門衛聽到信號後就開啟所有大門,後勤保障處工作人員立即檢查應急通道是否開啟暢通。

(6)工作時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除119、110報警外,迅速報告學校領導,校領導應立即指揮工作人員關閉電源;夜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要大聲呼救,立即打119、110報警電話,並報告學校領導。

(7)發生漏水現象危及學生安全的應立即切斷水源(消防用水源除外)。

(8)在報警的同時校領導應立即到一線進行指揮,校園應急領導小組迅速作出反應,指揮各小組迅速到達指定位置。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4

一、適用範圍

1、本預案所指結合我單位實際;

2、本預案所指自然災害應急事件包括: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暴、雪等,因素而造成房屋倒塌、淹沒、道路阻塞等的應急事件。

3、防治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工作目標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單位與工廠員工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件的報告網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單位與工廠及員工安全和財產損失。

三、工作原則

1、預防爲主,常備不懈

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知識,提高單位與工廠員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災害事件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於違法行爲,依法追究責任。成立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預防、指揮、協調、處理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增強人力、物力、財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事件,快速反應,及時高效地做好處置工作。

四、組織管理

(一)單位與工廠各部門職責。單位與工廠員工在負責人統一領導下,成立由祖軍任組長,分管行政負責和各辦公室組成的工作小組。

1、在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和落實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件預防的各項工作。

2、監督、彙總和收集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件的資訊情況,分析、研究單位與工廠預防的工作措施。

3、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宣傳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知識。

4、檢查單位與工廠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措施落實情況。

5、學習其他單位處置自然災害事件的經驗和做法。

6、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分級預警控制措施的相關要求,對單位與工廠的工作安排及其他相關工作作出及時調整。

7、做好因自然災害所發生的處置工作。

(二)各部門職責

成立由祖軍負責的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工作。

1、根據預防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制訂本單位的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件預防責任制。

3、檢查、督促單位與工廠各處、室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落實情況。

4、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知識宣傳,提高廣大員工的防護能力和意識。

5、經常性地開展辦公樓、場地、圍牆、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物的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

6、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預警,切實做好廣大員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五、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工作納入單位目標管理考覈,並定期開展專項檢查,

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2、應經常性地對辦公樓、場地、圍牆、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開展自查,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單位與工廠應在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前做好廣大員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單位與工廠投入,切實加固好自然災害事件易發生的基礎設施。

六、自然災害事件的報告

1、單位與工廠在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暴、雪等自然災害期間,應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並設立和開通值班電話。

2、嚴格執行單位與工廠重大自然災害事件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級報告,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1小時之內報告有關部門,確保資訊暢通。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

4、任何個人有責任和權力向單位舉報自然災害事件的隱患。

七、自然災害事件的應急反應

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情況,結合單位與工廠的特點,應啓動相應的自然災害事件的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

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財力落實,以最快、最高效的辦法,處置好事件發生情況,確保員工的安全。

八、責任追究

根據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的要求,單位一把手是單位安全工作的

第一責任人,對員工安全、單位穩定工作負總責。實行責任追究制,對所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事故,要進行嚴肅查處,堅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教育不放過。對於玩忽職守,疏於管理,造成單位與工廠自然災害事故者,應視情節輕重,給予有關責任人相應處分,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5

㈠預防措施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工作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考覈,並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2、應經常性地對校舍、場地、圍牆、山坡、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開展自查,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學校應在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前做好師生員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學校投入,切實加固好自然災害事件易發生的基礎設施。

5、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學校和廣大師生員工自我保護意識。

㈡現場處置及救援措施

1、做好疏散撤離學生工作和轉移保護學校貴重物品工作。

2、在發生災害時,後勤人員在下班前切斷電源,檢查和加固窗外的懸掛物,檢查旗杆、牆報欄,防止高空懸掛物和衣盆摔落傷人。

3、各處(室)、年級組、班主任負責關好室內門窗。電腦室的老師負責檢查電腦室內電腦總電源的開關。

4、發生破壞性災害時,立即做好抗災自救工作,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開展自救活動。

5、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做好災後衛生消毒,防止傳染性疾病在校園滋生蔓延,做到大災之後無大疫。

6、災後要科學安排學習科目和課時,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儘快恢復正常。

㈢事故報告及現場保護

1、學校在臺風、洪災、旱災、地震、泥石流、火災、冰暴、雪等自然災害期間,應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並設立和開通值班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自然災害事件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級報告,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1小時之內報告上級有關部門,確保資訊暢通。

㈣事故調查及處理

實行責任追究制,對所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事故,要進行嚴肅查處,堅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教育不放過。對於玩忽職守,疏於管理,造成學校自然災害事故者,應視情節輕重,給予有關責任人相應處分,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自然災害專項安全應急預案6

爲了做好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災後恢復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失,保障全縣農作物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根據我縣實際,特編制2018年縣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農業中心工作,本着“預防爲主、災時有備,提高警惕,羣防羣治”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增強廣大農牧民防災減災意識,切實保護好廣大農牧民生命財產安全,儘量減少由於災害帶來的財產損失。

二、工作原則

1、預防爲主、防抗結合。加強對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監測分析和預警預報,樹立可持續治理的科學發展觀,增強防範能力。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局長統一領導下,各有關股站和各鄉鎮農技人員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一旦發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能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科學抗災救災,恢復農業生產。

三、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農業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四、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全縣範圍內突發性暴雨洪澇、低溫、冷害、風災、雹災、霜凍等農作物重大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

五、應急組織機構

農業局成立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主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局屬各股站主要負責人和相關鄉鎮農技人員爲領導小組成員。

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植保植檢站,辦公室主任由局植保植檢站站長兼任。

六、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一)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職責

彙總、覈查全縣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應急工作情況,及時報告,提出建議意見;及時收集、反映與農作物有關的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預測預報資訊;在發生時期,組織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及時收集、覈查災情,並報告災情動態;研究決定災害發生後應急處置工作的重大事宜,決定啓動和解除災害應急預案;安排部署農作物防災減災工作,指導農作物抗災救災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

(二)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成員股站職責

災情發生後,領導小組成員要立即趕赴工作崗位開展工作,各股站都要根據本預案和既定的部門崗位職責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協同合作,奮力搶險救災。

1、組長負責全面工作,副組長做好配合並督導各股站和相關鄉鎮技術人員工作。

2、辦公室、植保植檢站負責覈查、收集、反映災情,指導災後生產;制定農作物災後生產恢復指導意見、落實各項農作物抗災減災生產技術的示範、推廣、應用。掌握災後需補種、改種農作物的種類、品種、面積和所需種子數量等情況,指導種子調運、供應。

3、科教股組織開展災後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4、土肥站制定災毀耕地修復及培肥方案,指導開展災毀耕地修復、地力提升和農作物的科學施肥。

5、農機監理站建立農機抗災救災服務隊,組織農機人員和農機具,參與抗災搶險和災後恢復生產服務工作。

6、財務股負責救災資金的準備和政策落實工作。

七、預防預警機制

1、預警資訊:主要包括氣象局等部門暴雨洪澇、低溫、冷害、風災、雹災、霜凍等預警資訊,全縣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情況。

2、資訊採集:採集內容主要包括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災種、發生時間、地點、範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和受災面積、損失程度和已採取的對策措施等。

3、資訊報送:災情發生後,由辦公室向上級人民政府和州農業局報告。農作物重大災害資訊應立即上報。因不可控因素一時難以上報詳細農業重大資訊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覈查,3日內補報詳情。

八、預警發佈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立即發佈預警:

1、收到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氣象災害預測預報。

2、發生其它突發性農業自然災害的。

九、預防控制

1、不斷完善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有關單位和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到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

2、根據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發生規律,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農作物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多發地區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適應性種植,提高避災抗災能力。

3、組織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積極培訓、推廣農業防災減災技術。

4、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對未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採取措施防護。接到低溫凍害等災害預報後,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立即組織、指導農民採取薰煙、噴施植物抗寒劑、覆蓋以及噴灌等相應防範措施。

十、臨災和災後的應急措施

主要採取的措施爲:報告縣政府請求立即做出應急處理,協調有關部門實施防災預案;迅速組織力量赴現場進行調查,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發展趨勢,爲縣政府決策提供準確情報,發動羣衆開展羣防羣治,確保不成災。

十一、應急響應

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應急工作,向縣政府報告災情,申請啓動縣應急預案;派出技術小組深入災區調查瞭解災情,指導幫助災區開展農作物救災工作;研究提出支援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指導意見。

十二、應急解除

當災害結束,農業生產恢復正常時,應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