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以東西不同視角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所思

學問君 人氣:8.07K
  

[摘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被稱爲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名著之一。讓我們透過“理想國”暫且回到那文明的古希臘時代,然後再回到當今的時代,並希望以東西方的視角來重讀此作,辯證來學習,挖掘出更新更多促進當下社會和諧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柏拉圖 立象 東方 異化勞動
  
  談起古希臘美學,我們自然會聯想起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他們的思想至今還影響着許多美學家,同時他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被挖掘。研究西方美學史的過程中,柏拉圖是我所研究的第一人,他的作品《理想國》(又稱國家篇)是我研究他的思想中所選的第一部作品。作品中採用“對話體”來表達其思想,總是假託交談自由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不直接給以武斷的結論,而是循循善誘,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中,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被認爲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該書是柏拉圖中期的作品,是柏拉圖成熟時期的作品,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初讀《理想國》被其所大膽構建的城邦所吸引所感動,腦海中展現出“理想國”的畫面。但反覆品味思考之後受益非淺。
  一、取其精華
  1.理念的培養
  柏拉圖的《理想國》帶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包括思考問題的方法等等),如果一定要回答在實際中的作用,我卻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這讓我想起了《周易》,《周易》是中國文化源頭,卦象也是一種思維模式,“立象以盡意”就意味着人之意還有僅以言不能盡意,不能完全把意包含,但可以附意於象外。“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因爲我們理解的基礎不同,一個國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己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給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他給我們可以較好的理解西方關於法律的最初思考,展現那個時代人的思想,展現那個時代關於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也是很重要的。柏拉圖從政治角度出發思考國家的建立,告訴我們對於人來說理念的培養的重要,對於我們今天這樣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爲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公式化思考爲模式的時代中,理念的作用應該充分發揮他的作用。
  2.在向“理想國”邁進的過程中,我們應發揮的作用
  讓我們來展現一下柏拉圖“理想國”的畫面:民主的政體,全國充滿和諧,上下團結有秩,人民正義善良勇敢,人際關係和睦,國民之間建立起共同的感情,利益與共;財產公有(當然包括不能接受的婦女兒童公有),沒有你我之分;體制上理想國和別的國家一樣,也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但是統治者成爲人民的保護者或扶助者,而被統治者成爲統治者的供養者及衣食父母,是緊密的朋友關係。沒有內憂外患。這不禁讓我們聯想起我們的共產主義:
  異化勞動被消除,勞動成爲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透過勞動不僅創造了人自身,也把自然界變成了人的“無機身體”,人們充分創造和享用勞動的奇蹟和成果。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極大提高,當然那時候應該沒有國家存在的心要了,但我的問題是以當今中國的物質與精神水平,距離我們的理想國共產主義現在看來還是遙遠的,但是隻要是我們相信是可及的,作爲將來的文化傳播者在喜好智慧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是在象牙塔中閉關造鎖,而應該不斷思考,學以致用,付諸實施實踐來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去其糟粕
  在通篇細讀的過程中對於柏拉圖的思想有了近一步的瞭解後,在辯證思考後仍有一些觀點不能接受,在學習其進步思想的同時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泊。
  1.理想城邦的構建卻是本末倒置
  理想國中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柏拉圖錯誤的認識了國家的概念,同時否認了真正的自由,本末倒置地不現實地安排了人與城邦的關係,即人爲城邦服務,而不是城邦爲人服務,所以說如此的理想國是不可能在現實中存在的,只能存在於理論之中。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以東西不同視角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所思

  
  2.階級劃分的天賦論的謊言
  柏拉圖把分工看作國家的構成原則,如何確定人的分工和階級呢?他在《理想國》中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用於欺騙城邦中的所有人,那就是神創造三種人的說法:最佳的一種人是黃金做成的,適合做統治者,即護衛者;次一種人是銀子做的,適合做士兵;其餘的人是鐵或銅做的,只適合做農民或匠人。孩子們通常都屬於他們父母的那一級別,有天賦的才能。雖然他也認爲有時孩子不屬於父母的級別可升降級別,但這顯然是一種僞裝矯飾過的唯心主義的天賦論。這種宿命的思想,在潛意識中扼殺了人進取,創造的本性,無疑會成爲社會進步的阻力。同樣儒家代表之一孟子卻提出了人人平等的主張。孟子說:“聖人與我同類”(《告子上》)。贊同“人皆可以爲堯舜”的命意。接着在《禮記》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響亮地提出“民爲貴,君爲輕,社稷次之”將憂民擺在首要要位。孟子從生理反應相同進入心理感應相同,由這個地方開始建立他的邏輯,把高貴者的高貴降下來,與下等人同等,這是民主性的平等論。他的“同樂論”認爲國王獨享音樂之樂不合理,而主張與民同樂,也是人人平等思想的表現。
  3.理想國中無愛情及人權的泯滅
  基於天賦論,爲了培養高質量地護衛者,他創造了柏拉圖式的愛情,不是出於異性相吸和爲了兩情相悅,而僅僅是爲了使國家獲得優秀後代而生殖。柏拉圖認爲,爲了培養城邦的“護衛者”,就要把“城邦裏最出類拔萃的男人和女人”挑選出來,讓他們互相共有,“這些女人應該歸這些男人公有,任何人都不得與任何人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反之,最壞的與最壞的要盡少結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最壞者的下一代不予養育。”國家是最高目的,人以及人的感情和生育只是國家的工具,女人和男人爲國家而出生而養育。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沒有愛情。
  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在《鄭風•出其東門》中生動地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東門外雖然有很多美麗的女人,但我愛的人只有一個,她就是我白衣紅巾的妻子。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專一。所以在這種專一含蓄的東方愛情觀的指引下對其柏拉圖的愛情觀“望而生畏”。
  另外,在理想國中,純種高品質的孩子的以生存。而畸形的孩子、低劣父母的孩子、父母未在生育期所生的孩子則被“放到一個人所不知的神祕地方去,象是他們所應該的那樣。”這是一個可怕的思想,人的生存的權利被理想國殘暴的制度所抹殺。連最基本的人權都得不到保證,就憑這一點也與真正“理想國”天在之遙。當然這與“萬物皆有生”的東方佛教思想同樣是背道而馳的。同樣和諧社會關鍵也是人,是以人爲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出發點是爲了人,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要落實到人,而構建和諧社會的歸宿也是人,都是爲了要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