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用激勵撥動學生心中的“情”弦

學問君 人氣:3.13W
        林清玄曾寫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犯案上百起。文章的最後,他情不自禁的感嘆:“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麼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二十年前寫就的這幾句話恰被那個小偷看到,竟從此影響了他的一生。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成了一家民營公司的大老闆了!
        可見,這種欣賞的、激勵性的語言可以有效地激發人的內在發展動力,促使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對於教育者來說,就是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着眼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閃光點,爲學生營造一個支援性的環境,運用各種激勵方法鼓勵學生不斷地大膽嘗試,不斷增強學生成功的願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9世紀中葉,小說《童年》在俄國出版,屠格涅夫無意間看到了這篇作品,便對作者的姑母說:“這位作者如果能繼續寫下去,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姑母急忙把話傳給了作者。作者欣喜若狂,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竟一發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爲了著名的作家、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這位姑母把握激勵時機的能力可見一斑。
        學習成績一貫不理想的學生突然在某一學科測驗中,取得了較爲優異的成績,此時如果老師不是給予懷疑,而是給予激勵的話語,這次取得的高分數證明你的能力原來是這麼棒的,下次測驗我想看看你的其他學科是否也能達到這個高度!可想而知,這位學生爲了在下次測驗中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定會加倍努力學習。即使他最終並未達到預想的高度,但他的學習態度將可能發生質的變化。再如,當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後,總會有部分學生舉手發言。而在所有舉手的學生之中,你最需要關注的不是舉的'最高的那一隻,而是舉的最低、舉的最少的那一隻。那隻手怯怯地、緊張地、卻滿懷期待地隱藏在衆手之中。也許這隻手是幾天來,甚至幾個月以來從未在課堂上舉起過的手。但正是這隻手,纔是最需要你關注的對象!可以想象,當你適時地點到這隻手並且由衷地讚歎它的勇敢時,也許這隻手會成爲以後的課堂上舉的最高、出現次數最多的一隻了。 什麼情境,什麼時間,運用什麼樣的評價方式,透過何種誘因來滿足學生興趣、情感的需求,點燃他們求知、進取、發展的火花,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需要評價者不放過任何激勵的機會,把關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轟動一時的某英語教學法研討會,在徐州地區曾舉行了一次公開課演示。其間所表現出來的對學生的唯一激勵方法,即“啪,啪,啪啪啪”的整齊的掌聲—,自始至終貫穿整個教學環節。那模式化的、千篇一律的節奏像被反覆錄製的小販的叫賣聲響徹禮堂,一節課不下二十次!
        有效的評價方式應該不僅僅是整齊的掌聲,或者是一成不變的“嘿!嘿!你真棒!”等“南北通用”的激勵語言,它可以有多樣的表達方式——用你的目光真誠地注視學生,讓他看到你眼中的讚許;用你嘴角微張的口型,表現出你對那答案如此精彩而忍不住的驚訝;用你側耳傾聽的神態,表明你是如此專注地順應着他嚴密的推理;用你會心的微笑,來顯現你掩飾不住的對他進步的欣慰……你還可以拍拍他的肩,向他豎起大拇指,或者,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上點什麼,甚至和他結成“忘年交”。
        有效的激勵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它拒絕程式化、機械化的東西。“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激勵方法也許只能是美好的願望而已。
        有人說,“批評不是萬能的”。但我說“不批評也是萬萬不能的”。我們推崇激勵性的語言,並不是完全否定批評教育。關鍵是,適當的批評之後,如何再次激起學生的鬥志。我們既有必要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錯在何處,又不能因此挫傷他的自尊心,而最終使其自暴自棄。最好的辦法是讓其“知其錯”且“激其志”。
        這種抑揚轉換的評價藝術,既未盲目寬容孩子的缺點,又不抓住缺點不放,而是努力發現她的閃光點,讓那稍縱即逝的靈動的火花在讚賞中昇華、擴大,最終改進以至磨滅其他不足。我想,這種由“激”到“勵”的藝術豈不正是激勵評價的精髓?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欣賞即是一種激勵性評價,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只要我們用愛心去正確地進行評價,那麼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都是激勵性評價。學生從中得到的將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斷正確認識自我的陽光。 
TAGS:學生 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