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城市中年人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態度與養老準備的現狀

學問君 人氣:3.04W

【摘 要】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養老、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加大,退休政策也適時調整。作爲延遲退休的直接對象中年人對此是如何反應的,以及如何看待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養老態度怎樣,成爲社會中討論的熱點。文章透過對152個調查對象的調查,考察了城市中年人對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態度、養老準備、退休適應性教育等問題。該研究不僅可以爲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與養老準備提供理論支援,對於社會工作針對老年人專業服務的發展也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城市中年人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態度與養老準備的現狀

【關鍵詞】城市中年人;延遲退休意願;養老準備;社工服務

一、研究的必要性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得以提高。人口老齡化,退休、養老等已成全球性的問題。解決此類問題應首先了解國民的態度和需求。然而現在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從老年人的視角去研究養老問題,涉及到中年人的研究卻相對有限。而本文就是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調查研究中年人養老態度、準備等相關現狀,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方法,在社工服務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於2013年5月1日至8日進行,調查對象爲城市30-60歲之間的在職或已退休的市民。實際發放問卷爲180份,經過篩選,確定152份有效問卷。本次研究的152個調查對象,來自於社會不同職業不同階層,從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徵來看女性87人,佔55.4%;男性65人,佔44.6%。年齡最小30歲,最大60歲,其平均年齡爲36.5歲(SD=11.19)。職業分佈情況是,工人27人;幹部管理人員30人;技術人員22人;服務業人員50人;教師23人。工作單位性質分佈情況,事業單位65人;國有企業22人;私營企業65人。

(二)研究工具和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採取文獻法與問卷調查法相結合。透過查閱數據文獻庫和網絡媒體,收集關於延遲退休,養老準備中年人養老態度的相關理論及研究成果。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透過發放《關於延長退休年齡、養老態度和中年人養老準備問題的調查問卷》,收集有關資料和數據。其中,調查問卷中使用的調查工具有養老態度(13)、養老準備(26)、退休看法(7)、退休適應性教育(4)等主要變量。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統計分析方法有:頻數(M)、百分比(%)、標準差(SD)等。

三、結果與分析

(一)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態度及相關變量的一般趨勢

在調查對象中,個人是否願意延遲退休中,願意的64人,佔42.1%;無所謂70人,佔46.1%;不願意18人,佔11.8%。在實行延長退休年齡合理做法中,贊成不論性別退休年齡統一延長至65歲的有11人,佔7.2%,認爲應該以漸進原則延長退休年齡的有50人,佔32.9%,認爲應該根據行業和工種區別對待的人最多,有69人,佔45.4%,認爲應該以人爲本,考慮部分人有提前退休的權利的有22人,佔14.5%。

(二)養老準備的一般趨勢

透過將養老準備及相關變量的一般趨勢,反映出了養老態度、養老準備的一般趨勢,養老態度、養老準備的平均值爲分別爲3.55(SD=0.50)、3.48(SD=0.60),高於中間值3.00,說明所調查的中年人對自身職業滿意度較高;對養老態度上表現很積極,能夠正視養老問題;養老準備方面,從經濟、身體、心情、家庭關係、朋友關係、權利及其他方面都能做到合理安排,妥當準備。

(三)有關退休適應性教育的統計結果

在關於退休適應性教育方面,調查對象77.0%的人認爲退休適應性教育實行的當然好。在有關退休適應性教育從何時開始方面認爲50歲以後到臨退休這個時間段的佔47.4%。在退休適應性教育場所這個問題上,調查對象57.2%選擇任職單位或所在社區。關於退休適應性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方面,被調查人員對身體健康、休閒技藝愛好、生命教育、家庭人際關係等較爲看重,分別有130、97、85、82,佔85.5%、63.8%、55.9%、53、9%。

四、城市中年人適應性退休與養老方面的社工服務

第一,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小組、社區工作專業技能,協調社會資源,解決中年人在退休後的經濟供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生命教育、家庭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問題,增強其社會功能,提高適應社會和應對困難的能力。第二,在50到59歲這個時間段進行退休適應教育。社工幫助中年人制定好退休生活規劃,引導他們自然過渡到退休生活。第三,建立社區支援網絡,設定培訓課程。內容可以包括:人生設計與人生價值的重新認識、能力的再開發、健康和家庭問題、再就業的準備、退休金的使用和管理等。第四,社工可組織適應性教育,向中老年人講述有關生活保健的常識,倡導“餘熱”形式再就業,定期組織社區活動,豐富其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退休年齡爲何如此調動大衆神經[J].新聞選刊,2012.

[2] 丁紅娟,史健勇.芻議延長我國退休年齡[J].理論與實踐,2009(05).

[3] 邵志龍.加強社區老年文化建設的對策[J].羣文天地, 2012(4).

[4] 陳浮.城市高收入階層生活方式與生活意識調查研究[J].人文地理,2002(2).

[5] 蔡鑫,陳紅俠,王萌.我國未來人口發展狀況與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討論[J].中國經貿導刊,2012(24).

[6] 鄔滄萍.社會老年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7] 潘允康.社會變遷中的家庭:家庭社會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8] Casamatta,sing the Legal Retirement Age in Presence of Unemployment [M]erches Economiques Louvain,2012.

[9] Hendrik Dalen,Kène Henkens,Wilma Henderikse,Joop European employers support later retirement?[J]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