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問題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W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中應注意場地工程地質條件與工程,報告書應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報告文字要精練,結論要明確。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問題分析論文

關鍵詞::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地質條件

1場地工程地質條件與工程

從工程需要出發,研究場地工程地質條件與工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工程建設與場地條件更好地結合起來,這是岩土工程的實質。地質環境是爲工程建設服務的,因此必須研究地質規律。例如,研究地基土的均勻性問題,是爲評價工程地基基礎的穩定性。地基土不均勻性是絕對的,但具體到某個工程來說,則可認爲是相對均勻的,因此要研究它們的雙向效應。如基礎將上部結構荷載傳遞給地基,地基受荷載作用,產生壓縮變形;由於地基變形,又會導致上部結構、基礎應力的重分佈,這一變化則引起地基應力的重分佈;如果它們的強度足夠,這種調整則達到相對平衡,否則將發生破壞,表現爲建(構)築物失穩或破損。這種雙向效應實質上是地基土、基礎、建(構)築物的相互作用、協調,無論是上部結構設計,還是地基基礎設計,都是力圖用最經濟、最合理、可行的手段完成其相對平衡過程,保證其穩定、安全。如條形基礎,有剛性及柔性兩種,前者抗壓不抗拉,對不均勻沉降是敏感的,後者則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調整一定程度的不均勻沉降。如果只看到了場地地基土的不均勻絕對性,不結合工程,就不能正確提出基礎類型的建議、設計方案。反之,如果只強調工程,而不注意研究場地條件,勢必也造成兩者的不協調而留下隱患。要採取相應的對策,使報告書不僅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穩定性及使用功能的要求),還要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使報告書真正體現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2報告書應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應是“立足現在,展望未來”,不能僅爲設計提供參數、做技術勞務,而應參與設計,參與施工,參與質量監督,參與工程施工過程及竣工後的監測,對可能發生的問題要提出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對策。作爲岩土工程技術人員,對地基岩土條件最瞭解,能夠使建築設計、地基基礎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儘管由於各種原因還難以做到,但是隨着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未來是可以做到的,在現行條件下我們至少應提出分析論證,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方案,提出的建議應供設計、施工考慮,同時積極與設計、施工相聯繫,使提出的方案、建議得到理解、支援、採納,真正起到岩土工程的作用。以前,勘察只限於查明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提出有關參數供設計使用,實際工程條件如何根本不接觸,以致提出的建議脫離實際,是“想當然”,或者不考慮經濟效益,其結果是勘察、設計、施工脫節,工程造價增加,施工期延長,有的甚至留下隱患。要使報告書能很好地服務於工程全過程,首先,資001料收集應仔細、準確、全面,報告書以這些資料爲基礎,運用唯物辯證認識論認識和分析規律性,結合工程特性、環境保護要求分析和評價,不僅是現時的,還要預測將來,使工程建設永遠處於一個良好的地質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岩土工程評價不僅要考慮自然因素,闡述自然規律,即考慮場地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氣象及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質現象的影響及其可能的變化,還應考慮工程結構特點和對岩土的要求、施工環境,已有工程的影響及其他環境技術條件,建設工期、造價等因素,對場地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程度。對巖(土)體進行勘察、掌握其規律及有關參數,目的是爲工程建設服務。不同的工程差異很大,由於荷載的大小、性質、分佈、加荷速率以及挖方、填方、蓄水、排(降)水引起巖(土)體應力的變化等,巖(土)體過量變形或破壞造成的損害或破壞引起的後果嚴重性不同,建(構)築物本身對變形的抵抗能力和適應能力———結構的剛度也不相同。例如:長高比大的結構物,平面尺寸大,不設沉降縫的建築物,往往自身剛度相對較小,對不均勻沉降敏感;高層建築、筒倉、高聳煙囪、水塔等,上部結構及基礎的剛度往往較大,由不均勻沉降引起的結構變形問題則是以整體的傾斜爲評價對象;柔性結構物,在膨脹土地區,對不均勻沉降適應性好,不易造成結構破壞,而剛性結構則相反。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岩土工程處理,則與施工環境、施工技術條件、工期、經濟因素密切相關,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先進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於環境保護是有益的,但在實施時卻不能,或能施工但質量難以保證。如排土樁加固地基效果好,但卻會破壞鄰近建築工程設施;排水預壓法,投資可能小,但工期長,某些其他方法則可能費用高,但工期短,見效快;施工現場狹小,不能用大型設備等,這些都是在岩土工程分析、評價時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因此,在岩土勘察報告中應提出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以備選擇。

3報告文字要精練

論述要有邏輯性、針對性,要切中問題要害,前後不能矛盾,文圖必須相符。首先要把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闡述清楚,不僅有點的描述,還應有線及面的概括,要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這是我們認識和評價場地條件的物質基礎,只有這樣,定量計算纔能有可靠的基礎,反過來定量評價的正確又深化了定性的分析。一份岩土工程報告,實際上是一份實用性科學技術文獻,它依賴的是實際資料,實事求是的分析併力求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是勘察報告書的根本。但把勘察報告僅視爲爲生產服務,是一份“生產報告”,而輕視它的科學性、技術性,是錯誤的。因此,勘察報告書切忌誇誇其談,言之無物,更忌生搬硬套,照抄書本。報告中的矛盾、錯誤,往往是出現在定性分析(場地條件的'空間分析)中。定性評價的依據是我們對場地條件的認識程度,而我們對場地條件的認識則依靠勘察工作中所獲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對各種因素作用的權重關係的因果分析,需要對已有資料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發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和規律性。問題往往是隻見表面,不見實質;對於地基岩土的認識往往是以孔論孔,而不能從孔、剖面線去認識它的空間變化———分佈、厚度及工程性質,把評價只寄託於定量計算,是華而不實的。岩土工程分析評價應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這是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例如,分析場地穩定性,它與地基岩(土)性質、場地不良地質現象的發育等因素有關,而不良地質現象的發生又與岩土性質、結構、地形地貌、地下水活動、外部荷載作用等諸多因素有關,但有的透過巖、土體起作用,有的則是直接起作用,在諸多因素中,哪些或哪個因素是起主導作用的,哪些是推波助瀾,它們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這些因素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由於哪些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其變化、發展趨勢如何?對場地穩定性有何影響,影響程度如何?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逐步分析和認識,抓住本質。分析過程中需要理論指導,理論結合實際資料進行分析,而不是用理論套實際,或實際按理論對號入座。對於工程選址、場地對擬建工程的適宜性評價,以及場地地質條件穩定性評價等問題可僅作定性分析。對岩土體的變形性狀及其極限值、岩土體強度、穩定性,以及其極限值、岩土壓力及岩土體內應力的分佈與傳遞、岩土體及水體與建築物的共同作用,其他各種臨界狀態的判定問題,則應作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採用定值法,但特殊工程必要時應輔以概率法進行綜合評價。

4結論要明確

結論來源於正確的分析和評價,對由於資料不充分而難以得出確切結論的,則應指出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的措施、辦法,供以後工作參考,或補做工作,收集資料,把問題解決。

參考文獻:

[1]穆靜波.建築施工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肖玉鋒.建築施工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