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實現技術探索

學問君 人氣:2.13W

配電網是按照變電站、饋線、開關或者變壓器以及負荷分層分佈,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實現技術探索

 摘 要:當前,世界各發達國家電力系統輸電網都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自動化程度。自動化控制的電力系統配電網可以增強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同時又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我國電力工作者也逐漸重視電力系統的動動化控制程度,當前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配電網自動化技術就是結合資訊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由系統進行統一管理,控制系統中的電力設備,使其在最優模式下工作,即能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又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文章研究了當前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實現的關鍵技術,並分析了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關鍵詞】配電網自動化 自動化 電力系統 實現技術

1 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簡介

電力系統配電網在整個電子系統中處於末端環節與用戶連接的那一部分網線,正如人的神經末梢一樣,配電網上有較多的設備、線路錯綜複雜,連於終端用戶,電壓等級低。配電網自動化技術就是結合資訊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由系統進行統一管理,控制系統中的電力設備,使其在最優模式下工作,即能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又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在自動監測電力設備,在出現故障時能夠即時合理進行配製,並報警。當前,世界各發達國家電力系統輸電網都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自動化程度。自動化控制的電力系統配電網可以增強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同時又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我國電力工作者也逐漸重視電力系統的動動化控制程度,當前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2 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實現技術

2.1 面向對向的設計技術

配電網是按照變電站、饋線、開關或者變壓器以及負荷分層分佈。一個區域當中包括各個饋線子網,每個饋線子網即一個變電站,每個饋線子網又包括各個節點。每個節點歸屬於一個管理節點,並由聯絡節點進行聯絡管理。通常各個變電站之間的節點是不能進行通信的,因爲只有歸屬於同一饋線子網上的節點纔有通信的必要。但是當遇到特殊情況時,如網絡重構時,節點需要溝通其當饋線子網中的節點時,就需要通知聯絡節點,當、當聯絡節點允許其通信時,不同變電站的節點纔可以進行通信。網絡管理節點在饋線子網上的第一個子站,該節點記錄着饋線子網上子節點的資訊,此種設計是面向對向的設計技術,有利於網絡的不斷擴展。

2.2 節點全網漫遊技術

理論上全網中的每一節點都有可能與網中其它節點通信。在自動配電系統當中,每一節點都對應着其所在饋線中的一個管理節點,與管理節點進行通信。如果某一節點A不能夠與其管理節點進行通信,則網絡會自動自檢節點,此時會發現節點爲丟失狀態。系統會改變中繼,由管理節點去搜尋該節點。當管理節點也不能搜尋到該節點時,會報告給饋線子網的聯絡節點,即完成漫遊申請。此漫遊申請經將彙報給側變電站的通資訊管理節點,由此管理節點對漫遊的新節點進行重新註冊。註冊成功後會發通知給配調中心,由配調中心通知相關變電站,從而實現節點的全網漫遊。

2.3 自動設定中繼技術

在軟件設計當中對NDLC中繼節點設定了轉發、接收資訊的功能模組,使其即能夠成爲一般結點,又能夠實現資訊的轉發與接收功能。設計中對於NDLC中繼節點採用了數字信號,信號可以在網絡中不失真傳輸,並且由於傳輸的資訊小、頻率低,因此對於網上通信不會造成太大壓力。整個網絡節點中任意兩個相臨節點間若能實現通信,則整個網絡中的任節點都可以相互通信。透過自動設定中繼技術,在滿足這一條件的基礎上可以解決通信距離問題。

3 未來技術發展

未來,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將有以下幾種發展趨勢。

首先是逐漸提高電能的質量。當前,在工業生產中大量大功率的電子設備數據增多,隨之而來的是對電能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當前,很多電力工作者都在探索提高電能質量的新課題。DSP對於提高電能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透過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可以使系統提高其可靠性與靈活性。同時可以透過算法的改進,達到提高電能質量的目標。

第二,實施配電網系統保護。饋線自動化把通信作爲基礎,實施配電網全局性的數據控制及採集,進而使配電進階應用―PAS與配電SCADA得以實現;還把地理資訊系統―GIS作爲平臺,確保了配電網的設備管理的實現;同時PAS、SCADA與GIS的'一體化就促進配電網自動化成爲配電網管理與配電監控及保護的全方位自動化執行管理系統,此方案已經成爲當前配電網自動化的主要方案。

第三,分佈式小電流接地保護方案。未來,完全分佈的FTU將會在探索小電流接地保護方案發面綻露頭角。完全分佈的FTU具有很高準確度、較大的承載量,運用此技術可以很容易獲得配電網的整個電流負序分量分佈狀況,能夠運用負序電流的突變量與小波分析技術,以使識別的可靠性及靈敏度有效提高。此種基於配電自動化的小電流接地保護方案有着優越的性能,其具有喜人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白茂楠.論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優先出版[J].電子製作,2014(03).

[2]張鯤.對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發展與實現技術的探討[J].科技資訊 , 2011(11).

[3]蘇海勇,孫凱,孫奉傑.淺析縣城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模式方案[J].神州, 2012(07).

[4]張雷,李大偉.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職業技術,2008(07).

[5]黃建良.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探討[J].湖北電力,2003(12).

[6]黃秋瑜.淺談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J].機電資訊,2009.

[7]朱海燕.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3(07).

[8]葉敏.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