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管理會計的危機與出路

學問君 人氣:2.54W

一、管理會計現狀

管理會計的危機與出路

管理會計在20世紀初伴隨泰勒的科學管理的產生而產生,該術語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1952年倫敦舉行的IFAC年會上,正式引入我國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科學的管理會計控制系統對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並深刻影響企業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並獲得經濟效益。

作爲會計學的一個分支,管理會計是會計學和管理學直接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主要職能是爲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建立各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對內部管理所需的數據資料進行編制和提供。雖然,我國目前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已經取得一些成就並得到大面積推廣和有效應用,但從總體上來說,管理會計的應用層次和應用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需要迎頭趕上。

二、管理會計危機

理論體系不健全。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基本上是從西方國家引進而來,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的完整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我國管理會計學科體系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缺乏實際現實聯繫性,缺乏統一的準則規範,缺乏明確的原則目標,長期以來,我國管理會計研究只重方法而不重理論結構,研究領域比較狹隘,管理會計資訊滯後。此外,管理會計理論研究隊伍相對薄弱,高層次理論研究人員的缺乏導致管理會計應用長期缺乏理論指導,嚴重製約了管理會計自身作用的發揮。

長期與實際脫節。管理會計是要落實到實際企業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會計應用要與當下的社會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管理會計的內容方法應當隨着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前我國管理會計研究大都基於西方國家經濟背景下的管理會計理論,主要集中介紹引進國外的研究成果,這並不符合我國的經濟環境,況且大量的管理會計研究成果在實務界中缺乏應用和推廣,導致我國管理會計應用仍處於零星分散的狀態,某些具體方法技術僅存在於純理論的探討,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缺乏必要關聯支援,缺乏有機結合聯繫,可操作性不強。

缺乏要求與動力。當代知識經濟時代,行業類型的多樣化、經營狀況的不定性、風險危機的高發性等都要求企業在進行管理過程中加強控制,結合實際做好企業管理。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國企尚處主導地位,國企某些領導並非憑藉自身能力而是出於某種關係上位,就極有可能爲保護自身利益而堅持傳統,不願革新迎接現代知識經濟的挑戰。長此以往,會導致公司治理機制和會計準則落後,削弱外部機制和個人對公司的.制約,減少使用透明有效的管理控制動力。另外,理論創新跟不上經濟環境的各種變化也是制約發展的瓶頸之一。

從業者素質不高。實現管理會計應用主要由會計人員完成,他們要將管理會計具體運用到日常的企業管理中去,因此,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低是制約管理會計推廣應用的關鍵。會計人員的素質主要包括價值觀、職業水準、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四個方面。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較低,知識層次較低,知識結構不全,應用水平不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即便在一些素質相對較高的大中型國企及縣級以上集體企業600多萬會計從業者中,具備大專文化水平以上的佔20%左右,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僅佔14.5%.多數會計人員職業素養滿足不了實際工作需要,處理日常財務僅限事後記賬且分析力低。

管理意識待增強。受傳統做法和習慣定勢影響,我國企業經營決策者管理意識較爲薄弱,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對管理會計重視度不夠,認爲會計就是算賬報賬,管理會計屬於副業,因此,企業經營決策當局對管理會計投入的精力不足或置之不理的態度導致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援。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經營決策者在制定經營目標、進行成本控制時“長官意識”較重,只關注企業內部環境和成本節約控制等問題,而忽視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長遠影響。如此目光短淺只看眼前利益的行爲無疑影響實現管理會計應用。

三、管理會計出路

針對以上限制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發展和推廣應用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應認真對待並採取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開啟一條管理會計之路,努力加快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的發展步伐,積極推動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促使我國企業能將管理會計應用自如,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主體性。因此,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提高:

首先,加強基本理論研究。結合我國企業具體實情,積極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管理理論體系,確定我國管理會計的定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新評價現有理論體系,強調行爲研究實際應用,拓展管理會計研究領域,加強針對性的系統研究。兼顧企業內部管理資訊和企業外部市場資訊,攜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界工作者,形成一個由理論研究者、實務應用者、企業決策者、教育研究者共同推進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熱潮。

其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定位我國管理會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強調行爲科學的研究應用應符合中國式管理思維邏輯。理論界可透過課題研究的形式邀請實務界人員廣泛參與,並將研究成果透過參與人員向實務界傳遞推廣。理論界在進行理論研究時要對我國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典型案例研究,及時總結我國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成功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將我國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經驗加以系統總結上升爲理論,並從中找出其發展的客觀規律,配合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高效執行,促使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高。

再者,營造良好應用環境。合理調整管理會計內容,發展戰略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綜合資訊系統是向外型的,主要關注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兼顧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實現企業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有機結合。不斷深化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明晰企業產權,優化市場環境,完善市場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每個企業都能產生實現管理會計應用的內在動力。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爲企業營造一個公平良好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最後,提高從業者的素養。企業經營決策者和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能否應用自如。目前,我國很多現有會計從業人員都沒接受過完整系統的管理會計教育,而若期望管理會計能得以大面積推廣就要求管理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高,所以加大對企業經營管理層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企業經營決策者和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勢在必行。企業經營管理層要轉變傳統觀念,強化管理會計意識,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建立健全管理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製度,促進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認證和選拔。透過繼續教育和基礎教育培訓等形式不斷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整體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