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園林學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學問君 人氣:2.04W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鑑,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園林學碩士論文參考文獻,歡迎閱讀檢視

園林學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一:

專著:[1]吳良鏞.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同濟大學,董鑑泓.中國城市建設史3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3]汪菊淵.中國古代園林史[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4]王煒,閆虹.老北京公園開放記[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5]賈琚.北京私家園林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6]北京經濟委員會編.北京園林綠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動物園管理處?北京動物園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園管理處.北海景山公園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9](民國)陳植編.都市與公圈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

[10](民國)陸衣言.南京遊覽指南[M]?上海:中華書局,1929年版,南京圖書館古籍部藏.

[11]周維權著.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12]於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規劃與建設[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13]陳宗藩.燕都叢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編.天津簡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張彤,張巖.天津歷史名園[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歷史博物館等編,楊大辛主編.近代天津圖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莊市規劃局.石家莊市規劃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唐山市志[M].北京:方誌出版社,1999.

[20]秦皇島市城鄉管理委員會地方誌辦公室.秦皇島市城建志[M].北京:方誌出版社,1991.

[21]楊淑秋,王志.保定市園林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

[22]李鬆欣,樑翔南,延鳳桐,王信,潘錫章.保定市城鄉建設志[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23]張家口市建設檔案館.張家口市城鄉建設紀事[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

[24]王亞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規劃與建設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編.京都市政匯覽[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學位論文:

[1]趙軍.從自囿走向幵放[D].南京農業大學,2008.

[2]張鋒.朱啓鈴與北京市政建設[D].首都師範大學,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莊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師範大學,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園林的發展與演變歷程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5]李在輝.天津租界園林與保護[D].天津大學,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發展比較研究(1840-1927)[D]?華中師範大學,2005.

[7]閆永增.以礦興市-近代唐山城市發展研究(1878-1948年)[D].廈門大學,2007.

[8]孫媛.從城市公園看中國現代景觀的產生與發展[D].天津大學,2009.

[9]崔鵬飛.秦皇島開埠與區域經濟的近代變遷[D].河北師範大學,2008.

[10]孫媛.從城市公園看中國現代景觀的產生與發展[D].天津大學,2009.

[11]崔鵬飛.秦皇島開埠與區域經濟的近代變遷[D].河北師範大學,2008.

[12]薛春瑩.北京近代城市規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13]李珊珊.重慶中央公園:一個城市公共空間的.演變及其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13.

[14]王蕾.城市綠地分類資訊管理系統[D].新疆農業大學,2006.

[15]杜廣如.城市綠地空間系統的規劃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06.

[16]ShiMingzheng.BeijingTransforms:UrbanInfrastructure.PublicWorks,andSocialChangeintheChineseCapital.1900-1928.1993.

參考文獻二:

[1]董武娟,吳仁海.全球生態環境問題及保護對策[J].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4(02):74-75.

[2]吳瑜之,陳庭金,謝健.中國生態環境現狀及成因淺析[J].能源工程,2001(02):21-23.

[3]崔民選.中國能源發展報告Ml.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41-42

[4]胡敏.《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4》正式發佈[J].煉油技術與工程,2014(07):47.

[5]楊青.可持續場地及其設計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07.

[6]崔大鵬,張坤民.走好關鍵的第三步一一紀念《我們共同的未來》發表20週年[J]._環境經濟,2007(09):31-34.

[7]戴代新.場地可持續性設計行動計劃SITES引介[J].華中建築,2014(12):12-17.

[8]AmericanSocietyofLandscapeArchitects,LadyBirdJohnsonWildflowerCenterat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UnitedStatesBotanicGarden.SITESV2RatingSystemandReferenceGuide[OL]2009

[9]福斯特·恩杜比斯,希瑟?惠伊洛,色色拉?多伊奇.景觀績效過去現狀及未來[J].段詩樂,張雪葳,譯.風景園林,2015(01):40-46.

[10]克里斯托弗?D?埃利斯,權炳淑,莎拉·阿爾瓦德,羅賓·伯克.景觀績效多功能景觀的度量和評估[J].李鏇,譯.風景園林,2015(01):32-35.

[11]羅毅,李明翰.景觀績效研究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是否總是相得益彰?[J].孫一鶴,譯.景觀設計學,2014(01):42-44.

[12]弗雷德裏克·斯坦納.風景園林教育在美國[J].中國園林,2013(06):26-29.

[13]Collins,MG,FRSteiner,andMJRushman.2001.Land-usesuitabilityanalysisintheUnitedStates:Historicaldevelopmentandpromising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EnvironmentalManagement28(5)(November):611-621.

[14]Magoni,M,andFSteiner.2001.TheenvironmentintheprovincialplanofCremona,Italy.EnvironmentalManagement27(5)(May):639-654.

[15]Steiner,F.2002.Humanecology:followingnature‘slead.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October1.456

[16]NitiGautamKhosla.Developmentofaframeworktoassistownersindecidingtousesustainablesitedesignpracticesforinstitutionalbuildings[D].MichiganStateUniversity,2007.

[17]KirstenPinkerton.Aframeworkforimplementingecologicallysustainableurbanlandscapes:Implicationsforasmalltown[D].TheuniversityofGuelph,2008.

[18]CherylBeesley.Compatabilityofurbanediblelandscapingtothesustainablesitesinitiative'sgoalsanddesigncriteria.[D].TheuniversityofTexasatArlington,2010.

[19]Jin-OhKim,FrederickSteiner,andElizabethMueller.2011."Cranes,CropsandConservation:UnderstandingHumanPerceptions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SouthKorea'sCivilianControlZone.EnvironmentalManagement47(1)(January):1-10.

[20]弗雷德裏克·斯坦納,達尼埃爾·皮耶拉農齊,曹越,葉晶,殷源源.可持續場地倡議——城市景觀的新前景[J].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築),2014(04):30-39.

[21]北京園林學會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調研組,李延明,李芳.北京市“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A].北京市“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論文集[C].2007:9-19.

[22]本刊訊.建設部出臺關於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的意見[J].城市規劃通訊,2007(17):3-5.

[23]葉雪,董慕冰.美國可持續場地評價系統及其應用研究[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3:787-789.

[24]賈培義,郭湧.美國可持續場地評估體系SITESV2版與VI版對比分析研究[J].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築),2014(04):66-71.

[25]戴代新.場地可持續性設計行動計劃SITES引介[J].華中建築,2014(12):12-17.

[26]馮劍豐,李宇,朱琳.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辨析[J].生態環境學報,2009(04):1599-1603.

[27]呂一河,馬志敏,傅伯傑,高光耀.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辨析[J].生態學報,2013(04):1153-1159.

[28]羅毅,李明翰,段詩樂,張雪葳.己建成項目的景觀績效:美國風景園林基金會公佈的指標及方法對比[J].風景園林,2015(01):52-62.

[29]戴代新,李明翰.美國景觀績效評價研究進展[J].風景園林,2015(01):25-31.

[30]張毅川,喬麗芳,姚連芳.城市綠地景觀的節約設計探討[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5,21(4):139-143

[31]王宇梅.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城市,[J].綠色城市,2007,(2):81-82.

[32]丁素春.自然與節約型綠地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7,(21):42-43

[33]王先傑,李然.建設節約型園林的幾點思考[J].北方園藝,2007,(5):174-175

[34]俞孔堅.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地理論與實踐[N].中國花舟報,2007-03-01.

[35]北京市勘察設計與測繪管理辦公室.北京市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指南[M].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3:65-81,192-211.

[36]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王之佳,柯金良,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3-56

[37]黃寧.建築環境評估體系及比較[J].建築學報,2005年,(01):24.

[38]福斯特.恩杜比斯,希瑟.惠伊洛,色色拉.多伊奇,段詩樂.景觀績效過去現狀及未來[J].段詩樂,張雪葳,譯.風景園林,2015(01):40-46.

[39]羅毅,李明翰.景觀績效研究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是否總是相得益彰?[J].孫一鶴,譯.景觀設計學,2014(01):42-

[40]呂京慶,葉青,趙強.美國LEED-ND社區規劃與發展評價體系研究[J].四川建築科學研究,2014(06):256-257.

參考文獻三:

[1]基於生態理念的旅遊景觀設計研究,李瑞金.《河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06-01

[2]高露.生態旅歐管理亟待加強[N].經濟參考報,1998-06-03(2).

[3]於建穎:“生態旅遊走向何方”[N].《科學時報》(5版),1999-02-10(5).

[4]旅遊區景觀生態設計初探,曹新向,丁聖彥,,李昊民.《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08-30

[5]劉忠偉,王仰麟.生態旅遊及其景觀生態學透視[J].人文地理,2001,16(3):11-15.

[6]劉家明,楊新軍.1998(1),生態旅遊地可持續旅遊發展規劃初探,自然資源學報

[7][德]漢斯·薩克塞.生態哲學.文韜佩雲譯.上海:東方出版社,1991:45-46

[8]旅遊規劃的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勢,吳人韋.《農村生態環境》,2000-02-29

[9]馮國超(編者)白話二十四史精華(上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年

[10]高黑,倪琪.當代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手法初探[J],華中建築,2005,(4):127-130

[11]劉濱誼,現代風景旅遊規劃設計三元論[J],規劃師,2001年,06期

[12]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J].中國園林,2001,(6):03-10.

[13]試論生態學原理在園林中的應用,張萍,張文才.《黑龍江科技資訊》,2007-05-23

[14]麥克哈格,苗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2.

[15]景觀及旅遊景觀特徵探討,方海川,《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06-30

[16]新農村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及營造研究,徐麗.《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05-01

[17]吉林省旅遊景觀開發研究,那偉.《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05-01

[18]生態設計理論與實踐,陸麗君.《山東林業科技》,2006-10-30

[19]談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李東徽,朱燕蕾,蔡曉琳.《現代農業科技》,2009-11-20

[20]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萬緒才.《2004·中國·武漢生態旅遊論壇論文集》,2004-06-30

[21]李博主編.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2]吳必虎.旅遊生態學與旅遊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J].生態學雜誌,1996,15(2):3743

[23]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J].中國園林,2001,6

[24]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萬緒才.《2004·中國·武漢生態旅遊論壇論文集》,2004-06-30

[25]景觀生態學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劉琴,王金霞.《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05-30

[26]沙潤,吳江.試論旅遊景觀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20(4).72-77

[27]樑留科等.景觀生態學和自然保護區旅遊開發和管理[J].熱帶地理,2003.23(3).289-293

[28]MaKhzoumiJM..Landscapeecologyasafoundationforlandscapearchitecture:applicationinMaIta[A]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C].2000,50(1-3):167—177.

[29]劉忠偉,王仰麟,陳忠曉.景觀生態學與生態旅遊規劃管理.地理研究,第20卷第2期2001年5月

[30]肖篤寧,論當代景觀科學的形成與發展[J].地理科學,1999,19(4):379384

[31]劉家明,生態旅遊地可持續旅遊發展規劃初探[J].應用生態學報,1999,14(1)

[32]景觀生態學與風景區旅遊規劃,王忠翠.《中國園藝文摘》,2009-04-26

[33]漢中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研究,陳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03-01

[34]風景名勝區入口空間形態設計研究,張帥.《北京建築大學》,2013-06-01

[35]肅南縣祁連玉文化產業園區規劃設計研究,劇曉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