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低年級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

學問君 人氣:2.95W

對低年級醫學生醫院的帶教、指導能力的不足(理論的缺乏、實踐的缺失),是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在知識結構、規範培訓、因人施教與因材施教等諸多方面仍需進行系統的規劃與培訓。

低年級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

摘要:以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適應社會能力主要目標,以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社會實踐基地爲平臺,創新社會實踐管理模式,旨在激發和培養低年級醫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醫學生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低年級醫學生;社會實踐;探討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學生在課餘時間結合自身專業參與社會工作及活動的一種形式,在我國已有30餘年歷史,它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適應社會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對近兩年來我院開展的低年級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分析總結,結合不同的專業、組織形式,探索低年級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模式,透過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醫學生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向技能操作轉化的學習過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增強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查漏補缺,提高學習興趣。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增強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密切師生關係,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透過與團隊成員以及指導教師的不斷溝通、磨合,接觸並瞭解當地的風情習俗。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了大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1調查對象概況

1.1調查對象

爲2015-2016年我院接受的高等醫學院校在校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共118人;以大二學生爲主;

1.2學生來源

南京醫科大學醫政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南京醫科大學臨牀學院、揚州大學醫學院、徐州醫學院、南通大學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寧夏醫學院等11所醫學院校;

1.3專業

臨牀醫學、衛生事業管理、中西醫結合、檢驗、藥學、影像、康復、全科;

1.4實踐時間

1~4周;

1.5組織方式

學校組織、個人聯繫。

2社會實踐活動

2.1實踐內容

實踐活動方案制定、實踐崗位計劃確定、醫院及科室建設介紹、社會活動、專題講座、學生課題調研、教學活動參與、公益活動、城市的人文介紹、師生座談等;

2.2專題講座主題

從醫的思考、醫院制度與規範解讀、醫患溝通與醫療安全、醫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如何成爲合格醫生、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志願者服務、醫療服務、醫院感染的防控、醫保知識解讀等。

3現狀分析

3.1學生特點

3.1.1學生構成以大二學生爲主、極少量的大一學生;專業涵蓋了臨牀、醫技、護理、藥劑、康復、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及衛生管理等。

3.1.2除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以外,學生多數正在進行醫學基礎課的學習,尚未接觸臨牀專業課程;學校所學專業知識與現實工作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3.1.3學生普遍存在專業知識不足、與不同人羣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不夠、適應社會的能力弱與鍛鍊機會少,初次參加社會實踐進入臨牀後普遍感覺自信心不足,發現課本知識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速度,實踐過程中較難將書本知識有效運用於實際工作。

3.2學院存在問題

3.2.1沒有專門研究社會實踐的機制與機構;沒有專職人員負責社會實踐工作。

3.2.2沒有對實踐活動進行完整的規劃,沒有明確的目的與要求,對活動缺少有效的經費支援和過程管理,缺乏成熟的評價體系;部分高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內容設定缺乏創新性,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3.2.3教師、學生、學校對社會實踐重視不夠。有部分學生只重視文化課成績,帶有功利色彩的去追逐獎學金和各類資格證書,對社會實踐不願投入過多時間和精力,沒有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少數帶教人員認爲學生社會實踐時間短,臨牀知識量不足,不存在不重視的現象。少數高校對學生社會實踐監督及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學校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很難爲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一個穩定的指導與監督的平臺,通常是發給學生社會實踐等級表,要求學生在其實踐單位簽字蓋章,這種方式導致許多學生對實踐草草了事。

3.2.4不同學校時間長短不一致,有的學校、專業時間太短,造成教學管理部門安排存在難度,影響實踐活動效果。

3.3醫院(基地)存在問題

3.3.1管理部門宣傳培訓力度不夠,科室和醫務人員不知曉社會實踐的目標和要求,常用見習、實習學生的要求來對待社會實踐的學生。

3.3.2臨牀帶教人員理念沒有改變:普遍認爲這些學生缺乏足夠的專業理論與技能、時間太短,沒有大用。

3.3.3培養模式不夠規範:①模式多樣:多科及多人帶教、個體帶教,存在自由參觀的現象;②內容複雜:規章、制度、法律、醫保、專業知識、個人規範、院感要求、醫護的醫學專業能力等內容複雜,重點不突出;③綜合授課引導、座談交流偏少,對學生的需求瞭解不夠。

4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教學計劃內的實踐環節和教學計劃外的一切時間活動。對低年級醫學生而言,包含對醫療實踐活動的熟悉以及與醫療相關聯的一系列實踐活動,需要學生、醫學院校、醫院三方協調,醫學院校在其中起着引領的作用,承擔主要的職責。

4.1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醫德和法律意識爲首要任務

儘管醫學生專業特色明顯,但在學院的專業學習時間仍有三年以上時間,專業理論的學習有學院的系統安排,可以在學院繼續學習。醫德是醫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法律意識是醫生的必備素質,醫學生成爲具備良好醫德的依法執業的醫生是社會的基本需求。社會實踐又是這些學生第一次接觸社會、接觸醫院、接觸病人,是真正融入社會的開始,因此打下良好的醫德基礎、培養敏銳的法律意識應成爲首要任務。

4.2以培養大學生觀察能力爲次要任務

醫學是與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密切接觸的一門學科,而病人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經濟基礎的不同又會產生不一樣的需求,良好的觀察能力將有助於臨牀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3以綜合素質的培養爲出發點

雖然專業不同,但醫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溝通能力的培養等綜合素質提高是共通的。

4.3.1引導與感悟結合引導:引導學生①如何看:看書(時間、地點、方式)、看工作方式方法、看工作流程;②如何學、學什麼:規章、流程、人文、專業知識、思維方式,學會整體思考與換位思考,③如何溝通:溝通的對象包含醫、護、工、患、家屬、老師、同學;溝通的方式包括頭彙報、書面彙報、工作交流、座談交流;溝通內容包含病情交代、人文關懷、提問與解答等;④參與志願服務與宗旨服務,體驗患者感受。感悟:讓同學們從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裏走出來,晚夜間適當安排急診崗位、臨牀跟班,同時留出足夠時間引導學生對全天的活動進行思考、交流與總結,感悟體會以得到改進與提高。

4.3.2安全與服務結合:醫學是人文科學,隨着社會進步,患者的需求在不斷的提高,加之許多疾病的診療行爲是不可重複的過程,安全與服務是一種必備的基本意識。

4.3.3臨牀與管理結合:在臨牀工作中,將現代化的管理工具應用於醫院的管理,從績效管理等的講解看臨牀工作與管理的相互改進,從“用藥監管平臺”的演示看制度、規範與臨牀的關係,從工作流程再造看改善醫患關係的探索,等等。

4.4基地雙師培養

對低年級醫學生醫院的帶教、指導能力的不足(理論的缺乏、實踐的缺失),是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在知識結構、規範培訓、因人施教與因材施教等諸多方面仍需進行系統的規劃與培訓。

4.4.1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加強學習,不僅基礎理論紮實、全面,同時及時瞭解國內外進展。提高學生專研醫學的興趣、進行創新活動的樂趣。

4.4.2提高教學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分步驟、分階段實現不同的教學目的。指導學生完成社會實踐的調研或課題報告。

4.5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學院、醫院、學生之間三方評價體系,組織座談,評價意見修訂、完善實踐方案,改進教學計劃。

4.5.1醫院對學生進行事前瞭解、事後評價。事前瞭解主要是針對學院及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解,改進實踐模式;事後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評價。反饋學院———改進教育模式、內容;反饋學生———彌補缺陷,改進提高。

4.5.2學生對醫院(醫護、患方)從第三角度看存在的問題(醫患、教學),提出要求與希望;

4.5.3學院對醫院(醫護、患方)從第四角度提出教學改進要求、培養綜合能力的要求。要求醫院建立規範執行機制、建立標準評價體系,優化整合實踐教學環節內容,實施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注重由灌輸式教學向啓發式再到自助式教學的轉變。

隨着大學生們的危機意識、成才意識越來越強烈,如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成爲大學生們的自我追求。在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以學生需求爲導向,發揮學生自身優勢,不斷開拓新的實踐形式,把提高責任感、加強素質教育以及培養自主學習、創新能力作爲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引導學生對自己、對醫學院校、對醫院、對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全面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麗.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5):113-115.

[2]楊佳佳,張碩.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實效性研究-以S大學爲例[J].探討與研究,2015,23(01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