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教育是知識社會的基礎產業

學問君 人氣:1.96W


  論文摘要:21世紀是人類依靠知識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紀,經濟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要求知識和教育事業的大發展。教育是用知識生產知識的產業,不僅是傳統文化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經濟意義上的“對人的投資”。因此應當重新認識知識社會的教育。

論文關鍵詞:教育 知識社會 基礎產業

教育是傳播知識的重要渠道。透過教育投資,受教育者能夠獲得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及其相關方面的能力。美國學者馬克盧普認爲,科學生產的知識是提高未來生產率的一種投資。同時,科學知識作爲社會生活的消費品之一,人們對它進行投資是爲了獲取知識爲己所消費,知識仍然是一項投資,它是作爲社會中間產品而爲人們所使用。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環境條件與該國的教育制度有着密切聯繫,高質量的教育水平與完整合理的教育制度是高水平的研究與發明創造的必備條件。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爲,教育主要是一項投資活動,其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及其表現出來的能力,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部分。日本經濟學家正村公宏認爲,知識能動員極大的能量,有力量推動極其大量的物質,儘管傳送和吸收知識本身,只需要少數的能量。知識生產本身也需要對已有知識的獲取,簡言之,生產知識需要知識。人們一旦從知識這個媒介把知識的內容吸收到自己的腦中,經過合成、分解和釀造的過程,就會得到作爲新產品的知識.
  
  總之,要突破認爲教育只具有文化價值的傳統觀點,要承認並充分認識教育的經濟價值.人力資本實質就是知識資本,人力資本投資實際就是從物質資本密集轉向知識密集,教育事業是知識社會的'基礎產業。
  
  經濟學家丹尼森估算,1929-1957年間,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物質資本的貢獻。美國經濟學教授貝克爾認爲,發達國家的資本75%以上不再是實物資本,而是人力資本。教育是人力資本的重要內容。舒爾茨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智力勞動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大學、中學、小學之比爲25:7:1。這說明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越高,勞動生產能力就越大。教育的發展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勞動力的知識存量。

教育產業是具有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產業。將教育作爲先導產業,一方面是由於教育在培養人才上所需的長週期和因而必然帶有的超前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未來知識經濟條件下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生產知識。教育不但要培養出高智力水平的人才,而且還要對知識進行物化,搞產品開發。能否生產知識、物化知識是現代教育區別於傳統教育的標誌,也是教育觀念轉變的重要內容。

新的教育觀念既要把教育作爲培養人才的事業,又要將教育作爲生產知識、物化知識的特殊產業部門。教育作爲產業是因爲教育符合目前國際流行的產業概念,即能在國民生產總值形成過程中提供淨收入的行業標準,因此教育也應該作爲產業,它也需要佔用一定的社會必要勞動,同時能夠創造新的價值,對經濟增長有重大貢獻,其執行也是一個投入產出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我國由於教育經費不足造成的困難,正是由於傳統的教育觀念,即不承認教育是產業,由此而導致認爲教育投資是非生產性投資而不予重視的結果。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知識在生產要素系統中的重要性有所提高,獨立性有所增強,知識的所有者屬性正在逐步強化,知識正逐步成爲資產。當法人或自然人擁有的知識資產已經成爲他們所擁有的社會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透過知識資產與一般社會資產的等價交換,所有者當然可以並且應該獲得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獲取知識所必須的投入就應該部分或大部分由私人負擔,而不是大部分甚至全部由社會負擔。

[1][2]下一頁

關於教育是知識社會的基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