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全口義齒修復後複診及失敗的原因與處理

學問君 人氣:2.82W
全口義齒修復後複診及失敗的原因與處理
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復門診的常見病,全口義齒修復是其主要手段。但由於醫師的技術經驗不同,技師製作工藝上的缺陷,以及患者的臨牀條件與適應接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均可能導致全口義齒經常需複診修理,甚至個別義齒只有返工重新制作。爲了解全口義齒修復效果,減少全口義齒的複診率,降低全口義齒的失敗率,筆者收集了近三年來我院口腔科就診的全口義齒修復後複診及重新制作的患者,對其複診及失敗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並對其處理措施進行探討,現如下:
        1臨牀資料
        1.146例複診修理病人中,粘膜組織疼痛36例,其中27例由於基託組織面或基託邊緣緩衝不足,3例同時伴有固位不良,6例存在早接觸,3例伴垂直距離過大;義齒固位不良9例,其中3例由於基託邊緣緩衝不足而伴有粘膜疼痛,基託邊緣伸展不足3例,組織面不貼合2例,牙槽嵴過於低平1例;咬頰咬舌2例;噁心感2例。
        1.213例返工重做病例中,4例因正中頜位記錄不正確;3例因垂直距離過高;3例因基託邊緣伸展不足;1例因垂直距離過低;1例不願接受面型改變;1例因發音問題改做鑄造金屬基託。
        2討論
        2.1正中頜位記錄錯誤的原因與處理:頜位記錄錯誤是全口義齒失敗的常見原因之一。其中記錄爲前伸頜位3例,側向頜位1例。無牙頜患者全口牙缺失後,常習慣於下頜前伸位進食,不易退回至正中咬合位。臨牀上由於醫師經驗不足,患者頜位的不穩定性以及患者配合方面的原因,常將前伸位錯誤認定爲正中頜位。義齒完成後戴入口內時,患者的下頜後退至正中頜位時,表現爲前牙開頜,後牙尖對尖咬合。如果後退程度較少,可透過少量調頜予以解決;如果誤差較大,則應返工重作。
        如何正確地確定頜位記錄是減少全口義齒失敗率的關鍵。臨牀上首先要使製作的頜託與組織面貼合,固位穩定性良好,邊緣伸展適度,避免對脣頰舌的活動造成影響;其次要綜合運用確定正中頜位的方法,主要有哥特氏弓描記法,捲舌後添法,後牙咬合法,吞嚥咬合法,輔助後退法等[1]。
        有研究表明,無牙頜患者頜位的不穩定性也是頜位記錄不正確的重要原因,這可能與拔牙導致牙周韌帶中感受器消失,舊的反射弧遭到破壞,新的反射弧尚未建立有關。目前關於頜重建時的頜位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在正中關係建頜,理由是頜位關係的可重複性好;二是在正中關係位稍前方,與肌力閉合道終點一致,即正中合,此位置患者較易適應;三是在正中自由域建頜,理由是正常閉合時頜位每次都有差異且隨頭位改變而變化,也即正中頜是一個區域而不是一個點。作者在臨牀上確實遇到少量患者在最後退位時感到肌肉緊張、不舒服,既往也有實驗表明在哥德氏弓頂點做義齒患者常常感到不舒服,因而近年來作者多選擇後兩種建頜方式。
        除了上述確定正中頜位的方式以外,臨牀上還可採用肌力檢查、肌肉疲勞法及面形觀察等方法。肌力檢查法是指在上下頜託對合後雙手在顳肌處能感受到明顯的肌肉收縮,並在對頜後仍能感受到肌肉短暫的進一步收縮,同時可感受雙側顳肌收縮力是否一致,以評估是否存在側向頜錯誤。該檢查方法應作爲常規採用。對於因患者極爲緊張,上述方法仍難以確定正中頜位的,可以採用肌肉疲勞法。即讓患者反覆作咬合動作,或者極度前伸下頜,大多在三五分鐘後,控制下頜前伸的翼內肌已經疲勞,患者短時間內下頜無法前伸,下頜可地回到正確的位置。
        此外,患者的配合也是影響正中關係確定的重要因素。在就診時患者出現緊張情緒是難免的,醫師要理解並引導患者消除緊張情緒,有時需反覆耐心地做多次的解釋說明。只有首先透過交談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並向其交待清楚做咬合動作的具體要求,在患者確實能領會具體要領,纔可能自如地配合醫生進行確定頜位關係的咬合動作。
        2.2垂直距離錯誤的原因與處理:牙列缺失患者垂直距離的確定是指藉助上下頜託及頜堤將患者的面下三分之一的高度恢復到有牙頜的位置。垂直距離過高過低是全口義齒修復失敗返工的常見原因。垂直距離過高在臨牀上表現爲肌肉易疲勞,飯後覺得累,面部變形,吃飯時需大張口,說話和進食時上下牙發出碰撞聲,此時由於頜平面距離牙槽嵴頂較遠,固位多會受到影響,穩定性較差,牙槽嵴也易出現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