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平淡中的真情-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學問君 人氣:2.76W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平淡中的真情-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淡中的真情-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平淡中的真情-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篇1

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風格平淡樸實自然,給人以永不磨滅的印象。

文章重點寫父親車站送別,送別中主要是寫父親的背影。文章一開始就交待了父子這次分別的背景:祖母死了,父親也失業了,父子二人回家借錢辦了喪事;“我”要回北京唸書,父親留在南京找工作,這時家中光景很是慘淡,前途如何?父子二人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離別的痛苦之外,更增加了一層辛酸。接着轉入文章重心,寫父子在火車站上的分別,重點寫了父親的背影,作者從背後看父親的動態。選擇了很好的角度,打破通常慣例,不直接寫父親的正面肖像,面部表情,眉宇眼神,而是選寫了父的背影,這很切合人物的特定的關係,很真實,實際生活中不正是這樣嗎?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孩子,跟父親感情雖深,但表達方式總較含蓄,二十歲的兒子不太好意思正面細緻地觀察父親的表情,往往在父親轉過身去,從側面或背後去看,纔看得仔細,若是對父親面部表情加以細緻地刻畫,反倒有些失真,就難說深刻有力,打動人心。

作者是怎樣寫“背影”的呢?在寫背影之前,先寫了父親把兒子送上火車的情況,作者用筆貌似瑣碎,平淡,卻在字裏行間表現出父親對兒子一片體貼關心的深情。

在臨別時,年邁的父親還不辭辛苦地爲兒子去買桔子,到這裏文章進入中心部分,“我”從背後看父親,首先注意到父親的穿着,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也許在這以前,兒子並不注意到父親的穿戴,但在這即將分別的特定環境下,父親還不辭辛苦地去爲自己奔波,兒子從背後望去,自然覺得這熟悉的穿着比平常任何時候更能打動自己的感情,所以作者不在文章開始寫,而是集中到這裏寫。接着又寫父親過鐵道的具體動作,這是作者感情的高潮,也是最打動人心的地方,作者這樣寫道:“……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描寫細緻入微,這些具體動作看起來很平常,但朱自清是精心選擇的。俄國評論家杜勃羅留波夫說過;作家從生活中選材,要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瞬”。父親當時的動作最能打動作者的心,“父親上了年紀,走路不便,看到他蹣跚地走過鐵道慢慢探身下去……”,這些動作讓兒子心中充滿了疼愛和憐憫之情。最後一個動作:“年老的父親掙扎着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往上縮,努力地爬到月臺上去……”,這一艱難的動作,滲透着父親對兒子的摯愛,也會使人聯想到父親在艱難的生活中掙扎,兒子面對這些怎能不動情:“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作者只寫眼淚下來了,仍未過多地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只讓讀者去體會思索,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詳細寫完父親過鐵道的動作之後,再寫父親回到車上的情景,這段篇幅雖不長,但選材也很精、很動人。“父親回到車上,放下桔子,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感覺輕鬆似的……”,其實是要說明父親心裏不輕鬆,但爲了讓兒子不傷心,不掛念他,故意作出輕鬆的樣子,這話飽含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和兒子對父親深深的崇敬依戀——父子情深。

父子即將分別,縱有千言萬語,父子畢竟是父子而不是母子,對兒子的擔心不捨,摯愛是悄悄放在心裏,即使難受也裝作輕鬆,話雖不多卻使讀者真切地體會到父子之間的依依不捨的真情,體會到平淡話語中父子極不平靜的心理狀態,簡短兩句,勝過千言萬語。全文樸實無華但卻平凡中蘊含着豐富感人的真情。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教材

[2]初中語文教參

[3]中學文科月刊

平淡中的真情-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篇2

題材比較普通的《背影》,文章具有出色的創作特色:本文懂得抓住人物特點――“背影”兩字標新立異,運用素材,邊述事邊表達出父與子的深情。所以,散文雖內容精悍,但具有引人注目、撩動讀者心絃的藝術感染力。

一、精彩的幾次“背影”刻畫

爲了烘托出一種濃厚的情感氣氛,以引領下文。所以背影第一回出現在文首,目的是點題。文章的重點在第二回,在車站父親送兒子的情景,對父親的“背影”自清作了具體的描繪。稍微有些肥胖的父親,一身黑布大馬褂,青布的棉袍,走路艱難,慢慢地爬過鐵路就只爲了給自己的兒子買點橘子。此個畫面展現出爸爸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沒有人不爲此畫面感動。接下來的一回是寫父子分別之後,作者望着在人羣中漸漸地消失的父親的背影,充滿了感傷情緒,讓人看了也不覺的心酸。最後一次背影的出現,是在散文的末尾,作者接到父親的來信,看着來信在眼淚中又一次浮現父親的“背影”,於是有感而發落淚感懷,文章前後呼應。

散文一直致力於渲染父子的親情至深,它並沒有着重去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心理等,又跟其他的類似文章的`寫法不一樣。就主要依靠背影這一意象來抓住人物的形象,做了詳細的刻畫。文章之所以有這樣的寫作方法,多半跟作者的家庭環境和心理情緒有點緊密的聯繫。作者的父親一把年紀了,還要爲許多事操心,他歷盡滄桑,上半生過的不太好;那次車站之別朱自清的父親心理狀態很差,兒子的情緒也很低落。所以,朱自清善於抓住“背影”詳細描繪,一篇文章要想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要善於抒發了特殊場景下的思緒情感,這樣才能獲得藝術感染力。本文之所以顯得真摯感人,是因爲作品寫的是普通人家的家境、一個平常人的心境、是世間最平凡不過的慈父孝子之間的故事,行文之間磨滅不掉的父與子的親情與感動。

二、突出的寫作特點

首先,它構思巧妙又新穎,佈局凝鍊而精美。它是採用截取法選材構思的。在記敘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感人、最能反映其本質的閃光的瞬間而加以表現的選材方法,稱之爲截取法。“背影”是課文的閃光點,也是聚光點。父親的慈愛和迂執,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聚集在這一點上;父子之間濃濃的愛也傾注在這點上。從這個角度描寫,不但可以看到父親“形”的特點,而且可以洞察到“神”的方面的本質特徵。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觸發點和凝聚點。這個背影被作者用集中筆墨描繪,其他方面的種種描寫被省略了,不但別開生面,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且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由此展現了朱自清敢於創新的特點。文章善於把重心用聚光燈的方式集中在――父親的"背影"上。把父親和兒子即將離別時,父親與兒子兩個人的內心世界充分的表露無疑,精準的體現出了父子情深的真摯感情。

其次,這篇散文的文字其實比較的簡單樸素,但是卻給人文質彬彬的感覺。這篇散文的語言,簡約素淡,用詞方面的口語化和平實,全篇散文體現出朱自清散文樸素、自然、清秀的格調。散文雖然用很少的字敘寫背影,但卻完全挖掘出新意,父親的說話雖然簡短幹練,卻很有力的爲主題作了鋪寫。簡單的言語,正是文章之所以能打動讀者,深入到普通讀者內心深處的利器。

第三,有機融合的敘事與抒情手法。朱自清的這篇散文是一篇發自作者內心寫成的文章,是在作者收到來信閱讀完來信後,"熱淚盈眶",情感相當誠摯而心懷感動的情況下創作的,文章中的孩子與爸爸的“背影”完全融爲一體了。關於深切的懷念父親,文章一邊回憶一邊靈活地將自己悔恨的情緒襯托出來,特別深沉的懷念之情如此便令讀者一目瞭然。

最後,散文的白描寫法具有極高技巧。好比文章中寫到:朱自清父親戴着黑布小帽,一身黑色的布馬褂,深青色的布棉袍,慢慢的走到鐵路旁邊,小心翼翼的俯下身去,他也不覺得爲難。當他父親穿過鐵路,又爬上對面的月臺,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往上爬時,他父親用雙手攀着上面,雙腳往上使勁的攀;他的身子因爲比較的肥胖,有點向左微傾,他的樣子看起來很費力。當朱自清看見父親的背影,他鼻子酸酸的淚水飛快的流了下來。作者趕緊擦掉了眼淚,怕被父親看到,更怕他人看到。作者又一次回看時,他父親早就抱着金黃的桔子往回走了。透過鐵路時,他父親先將桔子放在地上,他慢慢地爬下,然後他又抱着桔子走,到作者這邊時,作者連忙去扶他父親。散文中,父親過鐵道的情景被作者特別着重描繪了,其中包含着父親當時的體態動作穿着打扮。走過鐵路的樣子,彎下身軀的樣子,爬上月臺的樣子,一上一下,腳也動身也傾斜,點點滴滴都是逼真的描繪,讓多少讀這篇散文的人多少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我們當時就在場看到了一樣的,父親與兒子的感情是那麼的深厚。

綜上所述,人們在閱讀《背影》時,常常會被文章中那感人至深的父子情分所打動。在對文章的細心咀嚼之中,自然而然的便被作者樸實無華的言語所感染,你會發現藝術韻味蘊藏於作品的字裏行間。讀者在品鑑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散文時,自覺的被“背影”這個意象所鎖定,讓人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幅美好的視覺圖。領悟“背影”深刻的涵義:不管是美學的、社會的、情感的、倫理的等等,體驗在種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品賞心理之中。我們要從藝術創作的審美體驗過程出發,學會思考例如“背影”意象是如何生成的,這篇散文的情感線索,和作家那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借鑑《背影》以一箇中心爲線索結構全篇,思路清晰,選擇特定時間,特定場合的方式方法,學會選取情感的抒發點,構思精巧的方法。明白一篇文章必須得感情真摯,注重細節描寫等等因素,才能成爲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