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現狀分析

學問君 人氣:1.03W

導語:儘管近幾年來,管理會計在我國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無論是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還是其目前在我國的發展與運用都是遠遠不夠的,其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還任重道遠。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現狀分析

摘要: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現狀分析相對於財務會計而言,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其發展的不足主要體現在自身理論體系的不完善和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兩個方面。

一方面,我國會計界對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停留在簡單方法的介紹方面,忽視理論系統研究。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知識普及程度不高,缺乏明確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線,內容之間缺乏實質性聯繫。我國的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大部分只是限於對國外著述的翻譯介紹,並沒有形成與中國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相切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除此,由於在這方面的認識不足,又缺乏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才,以至於其很難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創新。

另一方面,管理會計理論不適應企業管理需求。管理會計教學缺乏規範、統一的理論基礎,不同的管理會計理論脫離企業會計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實際,可操作性相對較差,而且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因缺少對實踐經驗的總結、積累和推廣,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也不盡人意。

此外,管理會計作爲一門管理科學,其發展與應用應必然與所處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相適應。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僅侷限於對國外情況的翻譯介紹或引進國外最新研究成果,沒有很好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總結出適合國情的管理會計方法體系。例如,長期投資決策分析中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問題, 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國家的複利制計息,而我國則普遍採用單利制計息,以至長期投資經營決策和長期投資敏感分析幾乎沒有企業在實際中予以應用。

 一、目前在我國的企業中,運用管理會計進行預測考覈的狀況差次不齊

由於理論研究的種種不完善,管理會計的假設、對象、目標、原則尚處於不明確階段,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方法又複雜,缺乏獨特性,企業經營者沒有完善的理論框架來引用。而這絕不是反映管理會計在我國發展與應用不足的唯一體現,目前在我國的企業中,運用管理會計進行預測考覈的狀況差次不齊。大約呈現兩種狀況:

(一)在中小企業中,管理會計的運用很少,甚至很多公司的負責人根本不知道管理會計爲何物。在他們的思想意識裏,預測僅是指可以簽到多少訂單,制定可能實現的銷售量,考覈也僅是實際銷售量的完成情況,毛利率可以達到多少等。這裏的預測與考覈,更多的是主觀判斷因素,並沒有太多的理論依據。管理會計對於他們來說,是與財務會計相一致的,只是基本的事後覈算,兩者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二)大中型企業對預測與考覈相對較重視尤其是上市公司與外商投資業,管理會計的運用相對較爲普遍。在實際工作中,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等職能,已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管理會計在這些企業已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於它的運用仍不充分。大多數的時候,管理會計是與企業管理部門或是財務會計部門混在一起的', 並沒有真正體現出管理會計的價值及作用。

二、運用管理會計進行預測考覈的狀況差次不齊的原因

其一,由於企業領導人受傳統行爲習慣的影響,管理會計意識淡薄,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這樣的思想觀念誤導下,企業的管理會計工作當然就不會有任何的地位和作用了。企業的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其二,我國的企業沒有將管理會計的職能和工作內容從財務會計中獨立出來,缺乏職業化的管理會計師隊伍:一般情況下,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的財務部門和成本覈算部門承擔了管理會計的任務和職能,並無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承擔其任務履行其職責。由於企業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會計循環上,只考慮會計實務是否符合會計慣例,而不去考慮是否有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且在管理會計中應用最多的方法爲財務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等,大多數企業的資訊系統依然是爲財務會計而非管理會計設計的。致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發展不平衡,故而制約了管理會計的推廣和運用。

同時,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嚴重的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的內容交叉問題。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的內容交叉重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幾乎包括了管理會計的全部內容,從而就削弱了管理會計的地位。在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逐漸下降,企業的財務人員也淡化了管理會計觀念。

其三,外部環境影響。管理會計要爲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提供有用的資訊, 必須在一個平等、公平、競爭和高度靈敏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但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法律體系還不健全。現階段, 計算機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程度不高, 利用率也比較低,這主要體現在會計覈算手段落後我國一部分企業至今仍用手工記賬,即使有的企業採用了會計電算化技術,但計算機的應用程度和利用效率較低,目前多處於事後記賬的初級階段,並無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的能力。並且現階段企業引用的電算化軟件大多是適用於財務會計體系的,而用於管理會計的軟件系統目前還很少見。我國管理會計應用軟件開發較爲滯後是制約管理會計推廣的重要因素。

三、爲了在我國企業中開拓出管理會計廣闊的運用空間,提出如下改進措施

爲了在我國企業中開拓出管理會計廣闊的運用空間,使管理會計充分發揮爲決策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作用,企業的領導人應該充分認識管理會計的特性,轉變觀念,結合企業具體管理工作,積極探索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方式,並創造性地加以應用。

(一)改變傳統觀念,培養管理會計意識。

企業領導的認知在提高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倘若企業領導沒有一定的管理會計意識,就會忽略會計人員在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會計人員水平再高也終究難以發揮作用,所以增強企業領導人尤其是重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就顯得尤爲重要。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管理會計的作用日益凸顯,企業領導層逐漸會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大作用,從而重視管理會計應用;會計人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諸如財務計劃、財務分析、成本控制、風險管理和決策支援等,實際是企業領導人面臨的客觀現實的問題,適時組織企業領導人培訓管理會計的內容,有利於企業的非財務專業的管理者更好的理解財務數據,做出更好的決策;經濟類職稱考試中適當增加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促使企業領導層學習管理會計、建立管理會計的概念、從而重視管理會計;企業領導人自己也應不斷完善自身對管理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重要性的認識。

(二)“他山之可以攻玉”,但要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之路。

管理會計在實踐中能得到什麼程度的推廣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及時地將實踐中得到的成敗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和推廣,以形成示範效應。

我們要在放眼世界,學習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對管理會計深入系統的研究,重視基本理論研究;爲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需求,更需要在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狀,着眼未來,使管理會計理論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所用,——即要在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的基礎上,開拓出適應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說白了就是魯迅先生倡導的“拿來主義”。

研究必須走理論聯繫實際之路。理論和實踐是一對作用與反作用力。反過來說,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高效執行,促進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高,將促進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應用。促成這一對矛盾的良性循環,確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三)創造良好的管理會計應用環境。

首先是加快企業改革,讓企業面向市場,直面競爭,使企業真正對自己的一切行爲負責。只有企業機制真正轉換了,管理會計的應用纔會由“別人要企業用”變成“企業自己要用”,使企業產生一種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在驅動力。

其次是明確權利及責任,這樣,企業投資的項目完全由企業自己決策,將來責任也完全由其負責,真正做到誰出資,誰負責。這將有利於科學的投資決策,也將大大促進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決策中的應用。

歸根結底,只有企業成爲市場的主體,才能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加快理論成果轉化爲實際應用的步伐。再優異的理論,缺乏應用,也是一紙空文。

綜上分析,儘管近幾年來,管理會計在我國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無論是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還是其目前在我國的發展與運用都是遠遠不夠的,其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