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演講稿作文>

關於以善養德演講稿範文

學問君 人氣:2.08W

篇一:關於以善養德演講稿範文

關於以善養德演講稿範文

以善養德,立德樹人

曾在網上看到山東省教育廳張志勇副廳長說的一句話:“德不立,則人難成;德立,則人易成。大德大立,小德小立,無德不立。有大德者必有大智慧。”我覺得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學校德育工作應該遵循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因此,我把“以善養德、立德樹人”作爲我今天交流的題目,而這也正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下面我就談談我校是如何在德育工作中踐行辦學理念的。

一、突出一個主題,培“善根”。

古人云,上善若水。如果說德育是培“善根”、找“善源”、“導善行”“結善果”的活動,那麼追求上善的過程就如同流水。我們講德育要像引導孩子自己“喝”水一樣;追求德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基於此,我校結合“向善向學向未來”的辦學理念,以“以善養德,立德樹人”爲德育工作的發展目標,堅持“文化理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 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力求透過人文關懷和人性化教育,打造“向善”校園文化,營造健康、快樂、溫馨的校園氛圍, 促進師生身心和諧發展。力求透過“以善養德,立德樹人”這一德育目標的實現,讓學生髮展爲“健康、樂觀、文明、智慧”的陽光少年,讓教師發展爲“師德高尚、業務過硬、教育理念新、文化素養高”的研究型教師,讓學校發展成“管理規範、設施先進、環境優美、活動豐富、質量優異”的特色校園。

二、創建四個隊伍,找“善源”。

1.領導隊伍。

爲了創建具有創新意識、領導藝術、專業素養較高的領導隊伍,我們堅持“學爲先,行爲主”的幹部培訓模式——首先透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訪名校、請高人”的方式進行學習。即每年閱讀幾本教育理論書籍;每年外出學習考察一次;每年邀請知名教育專家、校長、優秀教師到學校講學或作課,並透過交流、座談等互動形式面對

面接受指導。其次要求領導處處以身垂範,用廉潔勤政的標準規範自己的行爲,堅持學校管理公開、透明、民主,以此增強教師集體凝聚力。定期參加學校周課教研活動,保證各方面工作的協調統一,從而不斷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

2.教師隊伍。

我們說“教育向善”,首先是“引人向善”。凡真正的教育都具有“善”的教化意義,而要引人向善,首先要先倡其德,而後重其學。圍繞“向善”這一理念,我們從“精細管理”着眼,努力打造“善教樂教”的教師團隊,堅持“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

育品德,以素質提高素質”,從內心深處喚醒並強化教師們的教育責任,形成了“教爲善,學爲善,以善育善”的良好風氣。

3.學生隊伍。

我校的德育工作力求以人爲本,培養主人翁意識,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爲本,幫助他們搭建展現自我、教育自我的多彩舞臺,讓他們成爲德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參與者,真正成爲學校的主人。

(1)重習慣 ——抓住學校德育的快速鍵。有位教育家說“教育是幫助人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認爲抓住“小”習慣,就是抓住了德育的快速鍵。我們把德育目標細化,以文明習慣培養爲切入點,透過抓細節,在自我約束矯正過程中、在各科日常教學滲透中、在 “星級班級、陽光少年”評比等系列活動中、在校園文化環境的陶冶中,以及透過多種方式瞭解、幫助學生克服品行障礙等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習慣。

(2)重能力——建立有特色的德育模式。我們堅持“生本化”的思路,把良好習慣培養作爲主線,把培養學生能力作爲目標,創建“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創建道德小銀行;充分發揮大隊委員會的作用;創建學校“星河”電視臺、廣播站,成立星河校報小記者站,培養一批優秀的小主持人團隊,在迎接各級領導檢查和兄弟學校參觀的時候,我們的小主持人解說和介紹的校園文化受到了檢查組和參觀者的一致好評。學校星河合唱團和舞蹈隊排練的《娃娃鬧梨園》在今年東昌區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並被推薦到

吉林省和國家教育部參加藝術展演。

(3)重思想——構建完整的德育體系。

在互聯網和資訊全球化的社會,每個學生要接受各方面的資訊。作爲學校和學生家長及社會,不要一味的堵塞這些資訊。而是要善於疏導,讓他們學會甄別和判斷是非,分清善惡美醜。依據這個思路,我們重新設計了教學樓的走廊文化,以“我們懂禮儀”“我們愛讀書”“我們的民族傳統節日”“我們的未來”四個主題爲切入點,知行結合,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

4.家長隊伍。

學校德育工作離不開家庭的配合與支援。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密切合作,學校工作有時甚至會到舉步維艱的境地。我校有組織、有計劃、定期開展“三結合”活動,各班成了家長委員會,學校成立了家長教育學校,定期召開全校家長會,畢業班家長會,開展家長培訓。

三、落實五項措施,導“善行”。

1.尊重個性差異——提高針對性。

不同的學生,他們道德元素的構成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信守承諾,但是缺乏毅力;有的孩子富有愛心,但是不夠寬容。但不論哪個孩子,我們都堅信一條原則: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們力求挖掘孩子內心深處的善源,引導他們的善行。爲此,我們結合學校育人規劃和教育教學規律,針對不同年級的孩子設立了不同的德育工作目標。如:一二年級缺乏自制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因而強化他們的文明禮儀和誠實守信教育。三四年級已經初步形成獨立的認知能力,但是性格中的弱點和家庭教育的偏差仍然會影響他們學習態度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可以透過培養他們勤勉寬容的'德行加以改善。五六年級的孩子各方面都趨於形成鞏固階段,個性也更加鮮明突出,藉此階段進行感恩奉獻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避免出現自卑、自大、叛逆等性格偏差。

2.強化自主管理---提高參與度。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在教師積極引導下自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確立自我發展目標、形成適應社會發展和推動個

體與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的一種教育管理模式。我們啓動了“小志願者”工程。倡議少先隊員“爭做校園志願者,服務校園爲大家”。班班成立志願者小隊,確立服務目標和服務口號,有學習性的,有實踐性的,有研究性的,也有服務性的。不同年級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學校工作,以班級特色爲依託,成立了“幫扶小隊”“護綠小隊”“消防小隊”“環境保護小隊”等志願者團隊。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不僅提高了能力,增長了才幹,而且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規範。

3.優化育人環境---營造正氣場。

一是校園文化育人。遵循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規律,我們創建了了體現“現代、人文、和諧”這一主題的校園文化,透過LED大屏幕、校園廣播網、觸摸式電子白板等現代化、資訊化的電教設備和教學媒體,讓學生感受時代的氣息,瞭解科技的神奇,培養“向善向學向未來”的志趣理想;透過“名人廣場”“地球村”“綠色長廊”“種植園”等活動區,展現人與自然的偉大力量,陶冶愛國愛家愛生命的道德情操;透過書香走廊、好書加油站、開放式讀書廣場等閱讀場所,形成自主和諧的讀書氛圍,感召好學求知勤爲徑的學習品質。

二是讀書環境育人。

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聯合通化市新華書店在我校成立了讀書俱樂部,發展會員千餘人,添置了三百餘本圖書。並在校內開展“捐書、獻書表深情”、 “好書推薦活動”、“好書漂流活動”,以此達到“好書共享”的目的,既充實了學生的閱讀量,也活躍了讀書氛圍,在首屆“讀書藝術節”上,琳琅滿目的板報、豐富多彩的節目、以及學生們現場製作手抄報、讀書積累卡等才能的展示,充分體現了讀書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和收穫。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還給他們開啟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三是社區環境育人。立足學校,依託社區,面向社會,讓德育走進社區一直是我校工作的指導思想之一。學校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清潔,參觀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在社區,社會體驗教育活動中獲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真實感受,培養了學生的社會

責任感。

4.加強學科滲透---搶佔主陣地。

課堂是德育的主陣地,我們在抓好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同時重視學科德育滲透,要求各學科教師在備課和上課過程中關注德育滲透點,將德育落實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形成的每一個過程中。我們還堅持德育晨會制度。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外閱讀要求,我們還開展了“經典滋養童年,書香伴我成長”、“與聖賢對話,誦千古詩文”等活動,課內與課外結合,真正實現了德教雙馨。

5.創新活動載體---體現時代性。

我們藉助豐富多彩的活動,爲學生搭建展現自我、教育自我的多彩舞臺,讓他們在活動中成長,成熟,成才。

(1)主題鮮明,育人爲先。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我們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意義深遠的主題教育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月走進社區“慰問孤寡老人”,“三八勞動婦女節”“感恩親情,回報母親”慶祝活動,清明節組織開展“憶先烈,感黨恩”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共祭烈士墓活動。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防災減災”專題安全教育講座和全體師生“避險自救演練”活動。

(2)開展競賽,立足發展。爲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每年組織一次大隊委員競選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校內體育競賽,經典誦讀比賽,眼保健操比賽等,我們還創建了 “特色中隊”:如“唱響紅歌”中隊,“四好少年”中隊,“雷鋒志願者”中隊,學校充分利用校園電視臺、廣播站和校報等校園文化載體開創活動陣地,藉助道德小銀行發放陽光積分卡,鼓勵少先隊員們“爭做榜樣,樹立典型”。並在每學期評選出百名“陽光少年”進行表彰。這些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學生的全面成長,深入落實德育工作中“自主管理”的特色發展路線。

(3)實踐操作,立德修身。我們先後利用一日夏令營等校外活動形式,組織優秀的學生趕赴東昌區金廠鎮龍頭村的開心農場、上龍頭小學課外實踐活動基地、東昌區校外實踐基地等活動場所,開展了豐富的校外實踐活動。並透過開闢種植園,開展“校園淘寶”活動,讓

篇二:關於以善養德演講稿範文

讓勤儉轟轟烈烈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美德。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讓勤儉轟轟烈烈。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爲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爲,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

“歷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朝婉約派詩人李商隱此詩句並不“婉約”,一言概括了節儉於國於家的重大意義。商紂王肉林酒池,爲博寵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絹萬帛,則殷滅;隋煬帝爲觀瓊花修大運河到江都,耗盡民力造行宮,惹出三十六路煙塵,七十二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頓飯上千兩銀子,且“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產黨人方誌敏將軍,經手的款項數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只有幾件汗衫和破襪子;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以一段“將軍補

篇三:關於以善養德演講稿範文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難免會遇上不測風雲,我們應該是航船的舵手。在搏擊風雨,穿過迷霧的過程中,大海中的航標帶給我們前進的希望,爲我們指出前進的方向。這盞永不熄滅的航標燈就是“敬”,敬天地、敬他人、敬事業,也要敬自己,讓愛心和敬意體現在人生中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在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你就會發現人生的航船會一帆風順,永不迷失。

首先,要對自然充滿敬畏。大自然是如此的慷慨與偉大,它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充足的食物和豐富的資源,人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保障,然而很多人只知索取,不懂敬畏。每天都有物種在不斷地滅絕。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客人,作爲客人,我們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時應當懂得感恩。現在的霧霾天氣就是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例子,破壞了環境,遭受懲罰的恰恰是我們人類自身。

其次,我們要敬事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事業,所謂敬,即是用心、認真、負責。作爲老師,應該認真負責地教書,用心爲學生答疑解惑;作爲醫生,應該潛心鑽研醫術,盡力減輕病人的痛苦;作爲軍人,應該爲國盡忠,保家平安。而我們作爲學生,主業是學習,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科學業,每一堂課,每一項作業,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後認真複習,把學習真正當做自己的責任,用心,盡力,追求卓越。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敬別人,尊重別人。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其實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在人們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笑;你哭,鏡子裏的人也哭。所以,我們要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須尊重他人。我們並不需要有什麼大舉動,凡事都從小事做起,盡心盡力就好。與同學交往中,學會用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的看法。在學校看見老師主動問好,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在家中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對父母道一聲辛苦了這些小事,就是你對別人的尊重。

做到敬其實很簡單,懷着一顆敬畏的心,感激自然的恩賜;

懷着一顆負責的心,成就自己的事業;

懷着一顆友善的心,尊重身邊的朋友。

敬無處不在,讓我們在人生的航程中,以敬爲航標,

在敬業、敬物、敬人中快樂,在敬天地、敬生命、敬自我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