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選院校>

南京郵電大學是幾本

學問君 人氣:2.76W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人才培養質量高、畢業生社會聲譽好。那麼你知道南京郵電大學是幾本嗎?下面小編爲大家揭曉南京郵電大學是幾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京郵電大學是幾本

南京郵電大學在江蘇是第一批次招生,我們可以說南京郵電大學是一本大學;如果你不是江蘇考生,南京郵電大學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話,你也可以說南京郵電大學是二本大學。

以下是南京郵電大學目前在各省份的招生批次,供大家參考,如有變動,以官方爲準:

南京郵電大學河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湖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湖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廣東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廣東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廣西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廣西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海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海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重慶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四川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雲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雲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陝西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甘肅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新疆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河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山東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山東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河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河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黑龍江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黑龍江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上海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浙江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浙江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安徽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安徽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福建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福建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江西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江西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新疆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科本科二批
南京郵電大學北京文科本科二批

【學校簡介】

南京郵電大學具有光榮的傳統,爲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於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郵幹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爲南京郵電學院,是新中國較早建立的本科高校。2005年4月更爲現名。學校原爲郵電部和資訊產業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現爲工業和資訊化部與江蘇省)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爲主,現爲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2013年10月,根據教育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檔案,原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正式併入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秉承“信達天下 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踐行“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發揚“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爲一所以工學爲主體,以資訊學科爲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校。學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現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

學校現有通信與資訊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光電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物聯網學院、理學院、地理與生物資訊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貝爾英才學院、海外教育學院、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工程訓練中心等21個院(部、中心),通信與網絡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有機電子與資訊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信號處理與傳輸研究院、資訊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物聯網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院、資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人口研究院、教育部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泛在網絡健康服務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0餘個研究院(所、中心),作爲主要協同單位入選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作爲牽頭單位入選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2個,另外還舉辦了獨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學校現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領域)13個,本科專業53個。目前3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3個專業透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級卓越計劃專業8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及建設點18個,省高校品牌專業工程一期項目5個,省級卓越計劃專業5個,省級重點專業(類)9個。現有各類在籍生3萬餘人。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300餘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導師561人,具有進階專業技術職務的'佔53。28%,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91。11%。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1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14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66人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五年建設優秀人才”1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項目資助計劃”58人,“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引進江蘇省屬高校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國外院士2人、IEEE Fellow4人。現有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創新團隊5個,江蘇高校優秀社科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3個,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一大批教師作爲會士、專委會主任、專家等活躍在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國際電聯、中國通信學會、電子學會、計算機學會、自動化學會、統計學會等機構。

學校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支撐條件。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8個,省級工程中心4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含培育點)2個,江蘇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2個,江蘇省統計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1個;江蘇省創新平臺提升項目1個,原資訊產業部重點實驗室11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16個,中央財政專項實驗室(含中央地方共建)62個,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20個。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藏書量211餘萬餘冊,其中資訊、通信、電子等專業文獻齊全、富有特色。

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成績顯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長期以來,學校立足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堅持“基礎厚、素質高、能力強”的原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1門,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2個,省級精品(優秀)課程22門(含本科雙語精品課程),省級優秀課程羣2個;國家級精品(優秀)教材2部,“十二五”國家級教材規劃8部;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十二五”以來,在校本科生累計獲得包括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索尼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冠軍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807項。70多年來,學校爲國家輸送了各類優秀人才10萬餘名,很多成爲我國資訊產業的領軍人物、技術精英和管理骨幹,享有“華夏IT英才的搖籃”之譽。畢業生以基礎厚、素質高、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

學校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在現代資訊交換與通信網絡、移動通信與電磁相容、資訊理論與通信信號處理、有機電子與資訊顯示、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圖像處理與數字視頻技術、計算機通信與資訊網絡安全、光通信與光電子技術、量子資訊處理、資訊材料與納米技術、非線性電路與智能優化技術以及人口學等研究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近三年,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科研課題285項,發表學術論文9000多篇,其中500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31項。學校圍繞通信、物聯網等學科特色,完成了物聯網領域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到服務社會的全方位佈局,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個,省級科技產業平臺8個。

學校積極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90年起就成爲亞太電信組織(APT)在中國的培訓基地之一,二十多年來,共培訓了29個國家和地區的27批學員。截至目前,已與24所外國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先後有近千名國(境)外專家學者來校參加國際會議、講學和訪問,共聘請26名外國專家來校任教,共有36項學生交流項目,海外教育學院與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合作的通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財務管理以及通達學院與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合作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共5個專業獲教育部批准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現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位留學生。

南郵人秉承務實進取的優良傳統,探索出了一條依託郵電通信行業做專做精、面向資訊化社會做大做強的大資訊特色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當前國家正在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爲學校快速、科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學校正搶抓機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確立“強特色、高水平、多科性、教研型、國際化”五大戰略思想,深入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創新活校”四大戰略,努力早日建成在資訊科學與技術領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2015年12月3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