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語文課《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74W

曾經聽過一堂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知並研討了課文內容,在“體驗與反思”中,許多學生談起了自己與父母親之間的故事,談着談着,竟然有好多學生哭了,教師本人也說了自己的親情故事,她自己竟也忍不住淚流滿面。佩服之餘,不禁充滿疑惑,課堂教學怎麼可以這麼動情?可是,這個學期,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時,我自己也經歷了這樣感人的一幕——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流淚了。我終於明白,學生的內心確實是一片洶涌的大海,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這一主線,以情導情,就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初中語文課《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

(一)意外驚喜

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後,我又引導學生分析了“爸爸”這一人物形象,並讓學生分析了英子對爸爸的感情。教學順利過渡到最後一個環節。這時,意外出現了。當時,我用了一個過渡句:“英子的爸爸在英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了英子很大的影響,他既給了英子許多的關愛,也給英子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讓英子學會了嚴格要求自己,學會了負責任,學會了堅強。英子感激父親,深深地愛自己的父親。在她的父親離開入世之際,她感覺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愛。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承受着父親那偉大深沉的愛,你感受到了嗎?讓我們也來說說自己的父親。”然後,我播放歌曲《父親》—感謝你,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靜靜聆聽歌曲。並且利用多媒體展示歌詞:“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以後,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親歌一曲,合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學生邊聽歌曲,邊看歌詞,竟然鴉雀無聲。我知道,學了《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學生了解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深沉的愛,瞭解了小英子的懂事,再加上這首歌曲,學生的情感已被喚起)

以下是學生情感被喚起後所作的發言:

生一:我想起了我爸爸愛我的一幕幕……我的爸爸非常希望我能成材,可是我很不爭氣,經常拿着不理想的試卷灰溜溜地回家。可是,爸爸並沒有批評我,而是鼓勵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會好起來,千萬別灰心!”在爸爸的鼓勵下,我重新有了信心,漸漸地,我的成績進步了。我感謝我的爸爸!

教師點評: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爸爸鼓勵你,讓你有了自信,讓你有了現在的成績。你有一個好爸爸,好好珍惜吧,別辜負了爸爸對你的期望!

生二:記得在小的時候,爸爸常常帶我去爬山。兩三歲時,爸爸便揹着我上山,邊走邊說:“女兒,你要勇敢,你看到那個山頂了嗎?那兒就是你的目標!”到了四五歲,爸爸便不再揹我上山了,而是牽着我,讓我自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爸爸對我說:“女兒,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了,走穩了,要當心,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掉進萬丈深淵。”我時刻牢記爸爸的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好!現在,我依然每天要去爬山,不同的是,爸爸不再牽着我、揹着我了,而是每天站在山腳下望着我向上爬,等到我爬上山頂後,他就會悄然地走開。後來,乾脆不陪我去了。我以爲爸爸不再愛我了,我好傷心好傷心,常常一個人躲在被窩裏哭。(學生聲音哽咽,極爲入情),後來我才知道,爸爸不陪我,是因爲他希望我能獨自克服困難,學會承受,學會自立!我正是在爸爸的教育下,學會了堅強,我感謝我的爸爸!(學生眼中淚光閃動。其他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教師點評:你有一個善於教育子女的好爸爸!他對你的教育,讓你具有了良好的品質,它將會促成你的成功!誤解,曾經讓你難過傷心,但誤解過後,你理解了父親深沉的愛!你更愛你的父親了!是嗎?老師也爲你父親深沉的愛感動!

生三:我的爸爸是一個農民,沒有魁梧的身體,也沒多少文化。他平時對我很好,可是,如果我在學習上有一點馬虎,他就對我非常嚴厲。記得有一次,我一邊做作業,一邊聽歌。爸爸回來看到了,舉起手重重地打了我一頓……(學生語聲哽咽,說不下去了)

教師點評:知道你的爸爸爲什麼打你嗎?(學生點點頭),你說你的爸爸沒多少文化,他是一個農民,他深知當農民的辛苦。他希望你能學好文化知識,希望你能有出息,希望你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才這樣做的,知道嗎?(學生開始啜泣,點頭)其實,打在你身上,痛在他心裏呀!這正體現了你父親對你最深的愛!(該學生伏在桌上哭,周圍許多同學眼圈微紅,我知道,學生的情感已引起共鳴)

……

最後,教師再放歌曲《父親》—感謝你。在學生情感被激起時,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的心靈再一次涌起對父親的愛。這一次效果特別好,很多學生都忍不住哭了,連班中最調皮的學生也伏在桌上,似乎在想些什麼。其實,我自己此時也想起了我的父親,感到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評,再一次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師生互相啓發和感染,喚醒並激活原有的體驗與認識,實現了新的認知建構。

於是,我佈置了課後作業:讓我們以《我的爸爸》爲題,把自己父親的故事寫下來,讓我們也用行動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吧。

(二)教學反思

課後,我想了很多。從教十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經歷到這種情況。作者情、學生情、教師情和諧統一,這纔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啊!可是,我們卻未能常常創造這樣的境界,作爲一個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遺憾。我的腦海裏始終徘徊着一個念頭:教師該怎樣做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呢?認真反思這一堂課,我感覺到了以下幾點:

首先,研讀教材“入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言:“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着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如《最後一課》中那悲壯濃郁的愛國情,《風箏》中那感人至深的手足情、父子情,《鄉愁》中那強烈憂鬱的思鄉情等等。教師必須以教材爲主線,充分挖掘課文內在的情感內容,使德育以情感爲引導,智育以形象爲先導,在保證落實知識技能目標的前提下,調動各種手段,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真正落實這一情感目標,教師在上課前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走進文字,走進作者,體會並把握作者寄寓於文中的思想感情。爲了教好這一課,我在課前認真閱讀了教材、教參,並閱讀了林海英的原著《城南舊事》,把握了作品的主題,也真切感受到了英子的懂事,並被英子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於是,我充分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構思了這一堂課。事實證明,只有教師自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課文中生動美好的形象,把作者寄寓於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盡致地傳送到學生的心田之中,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

其次,閱讀對話“悟情”。語文是感性學科,成功的教學應把學生調入作品營造的意境中,讓學生入情入境。爲了讓學生入情入境,語文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把心放進去,與文字進行親切地交談。抓住人物的語言和人物的思想,體會人物的情感。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自主的閱讀體驗中走進課文所創造的意境,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作者進行對話。在交流對話的基礎上結合文字語言所創設的情境氛圍,組織學生把真切的閱讀感悟或美好的心願說出來。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我組織學生讀了四遍:第一次朗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次精讀課文,理解爸爸對英子的深情及爸爸對“我”的成長的影響;第三次跳讀課文,明白英子對爸爸的感情;最後結合歌曲,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再次默讀全文,走進自己的情感生活。透過這樣反覆朗讀,學生真正走進課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出了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對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義有了自己的體驗,最終獲得了超越文字的、多元的、獨特的情感體驗。

爲了讓學生“悟情”,教師應善於營造寬鬆、和諧與安全的閱讀對話情境,在教學設計中爲學生自主閱讀和體驗感悟搭建寬闊的活動舞臺,真正把閱讀對話交流碰撞的時間和權利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與課文進行對話。教師應設計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閱讀,組織大家進行入情入境的閱讀交流和體驗感悟,在讀出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的同時,引導學生敞開心扉,進行多種維度、各種層面的閱讀對話與智慧互動。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寬容學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讚賞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性閱讀,努力使課堂閱讀和對話活動成爲主要的語文實踐,使師生共同沐浴於一種至愛至誠、至真至美、和諧溫馨的人文光輝之中。

第三、教學評價“導情”。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教師精當的點評——課堂評價非常重要。教學評價正是教師作爲“促進者”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及時、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精彩的發言給予最大的鼓勵,對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觀點出錯的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探索,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那些表面的、膚淺的、幼稚的思想向縱深處發展。課堂評價運用得精妙,對於創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昇華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課最後一個環節,學生聯繫自己實際談自己的情感生活時,有不少學生不能理解自己親人對他的.嚴格要求,教師適時的加以引導,讓學生對親情有了正確的認識。如學生三,他在說起自己的父親打他時,語氣中帶有埋怨,帶有不解。但老師對他提的問題:“你知道你爸爸爲什麼打你嗎?”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師啓發下,他正確理解了爸爸對他的愛。相信他透過這一節課,對父愛、對親情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四、情境渲染“動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藉助多種手段,創設一種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實現良好的情感體驗。各種新興媒體爲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提供了更豐富、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利用這些媒體,我們可以更好地詮釋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進行情感的滲透,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效果。我的學生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學習中,能夠如此“動情”,和背景音樂的恰當運用有分不開的關係。音樂是一種特殊而富有表達力的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音樂,可以爲課堂教學創設一定的氛圍,調節學生情緒,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表達力。但是,背景音樂或歌曲的運用要適時、適量,因爲我們使用的音樂是輔助性的,不能沖淡主題。在使用之中,還要特別注意:(1)恰當選擇音樂。只有對教材的思想內容和樂曲的思想內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選擇出與教材思想內容緊密相關的樂曲、歌曲,才能顯示出兩者結合的威力,才能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相信我的學生透過這一課,他們對父母親,甚至對其他親人的感情都會有全新的認識,他們會更理解親人對他們的深沉的愛。(2)要針對教材本身,針對教學重點,把課文與樂曲、歌曲的內涵,有機地、科學對聯繫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兒落了》與歌曲《父親》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3)恰當運用音樂。在什麼時候使用,使用的次數,都要恰當。只要運用得好,就能獲得極大的效果。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句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純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情”這一主線,以情導情,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創造“作者情、學生情、教師情和諧統一”的教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