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教師語文教學反思4篇

學問君 人氣:3.18W

篇一: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初中教師語文教學反思4篇

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國培學習,結合教學工作實際情況,我認識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但平時教學中沒被重視到,那就是——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能讓學生愛學語文,我認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些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表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

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思想和觀點比較淺顯,望老師能給予指導。

篇二: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爲語文教學行爲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爲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爲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透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爲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爲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爲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

生爲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爲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爲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讚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爲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爲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李永菊

20xx年12月

篇三: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談起語文教學,我的經驗可以說並不算長。但是工作幾年來,卻也聽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語文課。對於語文課的最初理解也在不斷的改變。這其中有讓人欣賞,值得學習的課堂,卻也有很多語文課,刻板、教條而又一味的拔高煽情。一堂語文課,學生聽完沒有更加愛文學,沒有更想交流,也沒有想寫作的丁點兒慾望,只是單純的背誦,誘導式的牽強附會的點撥和答題公式的背誦。這樣的語文課,文學的味道在哪裏?

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對現代語文教學也頗有微詞。在聽完一堂名爲《怒吼吧,黃河》的公開課後,他曾怒氣衝衝的說道:“這是典型的假語文!”這讓那位剛剛講完的年輕老師十分尷尬。但王旭明卻“不依不饒”,他操起手機又寫了一則微博:“??先放五分鐘音樂(音樂課),問聽出什麼感情(大而空),老師朗誦並配樂朗誦《五月的鮮花》(個人炫技型的藝術指導課),讓學生念冼星海和光未然生平(音樂理論課),反覆講愛國達十多次(思品課),要命啊,是所有課獨非語文課??”

無獨有偶,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我也與王部長有着相同的疑惑。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矯情造作和陳詞濫情,讓我對未來的路茫然無措。是該堅守自己對於文學最初的熱愛和理解來講出有自己風格的課,還是和老教師一樣,臣服於傳統,一板一眼的按照“常理”出牌?其實,很多老教師們也曾和我一樣,有過探求文學,別具匠心的願望,卻被殘酷的考試成績達標評比殘忍的摧毀。是啊,着重培養文學底蘊的課堂,論應試成績怎能比得上針對試題進行專題講座的課堂呢?論觀賞性也無法與集多媒體、配樂、動畫、朗誦、表演與一體的課堂相媲美。然而,文學美感的培養,怎麼會有速成班?怎麼可能小鑼打鼓、皆大歡喜?博大精深的國學,從《詩經》到諸子百家,從唐詩到宋詞,從明清小說到《白鹿原》,這些由中國的文字組成的如此美感的文學世界,我們卻無法用一顆平常心來傳遞給學生們。在語文教學中,似乎越激情越亢奮越好,教師的個人表演能力成了國學如此悠久歷史和底蘊的代名詞。可是我卻認爲,相比較這樣極端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學更應注重潤物細無聲的課堂效果,更應傳達文學中的溫文爾雅,韜光養晦。我們自然可以在文學的世界中展開想象力,天馬行空,恣意狂狷的揮灑自己的才華,但是,傳遞這種能量的方式應該是隱忍的、是內斂的。教師的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這種激情應該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病態的亢奮和劍拔弩張的課堂氛圍。

當然,傳統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對於應試爲目的的教育來說,前輩們摸索出來的講課的思路與模式確實是培養語感與得分兩者兼得的最佳方式。我個人並不是很贊成每逢課改就對以往的講課模式進行批評。每一種得以傳承的教學方法,必定有其獨特的作用而被廣爲借鑑。不能因爲要改革就批判舊有的模式。課改,到底應該如何改?這本應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問題。古今中外,對於教學尚且無法推選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我們面對如此多元化的學科,卻非要定出一個標準來執行,讓窮盡一生研究教育理論的學者們情何以堪?我想推行課改的學者們也必定是爲了傳遞一種更科學的價值觀在努力。沒錯,課改必須得進行,然而,需要優先改革的'卻是我們的選拔制度。語文教學只有推行了正確的、科學的考覈制度,剔除教條死板的閱讀和死記硬背的基礎,將文學的靈動透過文章,透過更靈活更主觀的閱讀體現出來時,一切對課堂教學的改革纔會得以徹底的貫徹,發揮其原本被賦予的作用。

不守舊、不盲從,不偏激,我想應該是一名青年教師應有的特質。在感恩傳統賦予我們課堂力量的同時,批判的接受和學習,放寬眼界,虛心求教,敢於批判,纔會盡到新時代語文教師應有的責任。

篇四: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爲語文教學行爲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爲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爲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透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爲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爲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爲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爲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爲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爲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讚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爲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爲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李 垚

20xx-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