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模板集錦十篇

學問君 人氣:3.07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模板集錦十篇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新課程標準》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推薦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爲“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應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我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當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一樣的可人之處。所以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常讀書和常思考,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讀書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堅決的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能夠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纔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

我深深地明白,僅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僅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所以,我首先得讓自我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齊來分享讀書的歡樂和喜悅吧,在書的世界裏,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我!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短暫的暑期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透過這次學習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就談談我對暑期學習的點滴體會:

一、 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成長

隨着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正在進入資訊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我提升的需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教師要善於從教育實踐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於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於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二、理解教師職業,提升自我素養

教師代表着“學生的老師”,也代表着“學生的學生”。作爲教師,師德是必備的。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

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也正是這個意思,這裏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第四,教師是父母,作爲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並且,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第五,教師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教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教師,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更要具有優秀的心理品質與道德意識。

三、 用新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心理學基礎指引自己的工作

培訓爲我即將面臨的實際工作提供了許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訓中,幾位從事教育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當好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生命化課堂教學的問題上,幾位專家都給出了好的意見和方法。透過指導,讓我更加明確上好一堂課的標準,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

新的起點需要新的奮鬥,新的奮鬥需要旗幟作爲引導,這次培訓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有了明確的定位、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良好的心態、高度的責任心、熱愛學生的行動、進取的意識並且不斷地規範自己的行爲,真正做一名課改中的“新教師”。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小學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轉載自一齊去留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主角,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忙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爲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爲“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期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地看,用心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根據這些狀況思考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用心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主角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着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用心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爲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用心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務必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潛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爲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潛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帶給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構成用心

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國家進行了一次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們區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新課標學習,在這過程中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

新課標明確了英語課程的價值以及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

新課標也明確了英語課程的.性質。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英語課程具有雙重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並說明“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意的英語課程有利於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明確了課程的性質,我們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英語課程,明確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有了新的課程理念。

一、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在英語課程中,素質既包括語言素質,也包括文化素質,人文素養,創新能力等。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倡因材施教。

三。 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特殊性,分級設定標準。

四、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五、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

六、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

七、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作用?

當然,對新課標的精神的學習遠遠是不夠的。在今後教學中還應繼續學習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更好滴知道自己的教學。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6

要教好小學科學課這門功課,我認爲教師首先要吃透課標,把握整個體系,因此我認真學習了《新課標》,積極參加相關培訓。透過理論學習,我知道課程改革並不只是使用某種版本的新教材。它是一種理想,是千百萬教育工作者正在追求、正在實現着的理想,它承擔着適應時代發展,符合社會進步、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需要的職責。

一、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爲一體,具有變課程內容和課程知識本位爲學生髮展本位的價值取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2、正確把握學科教育的特點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育特別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變課程的統一爲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告訴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批評傳統的學習方式和課程基礎上強調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大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爲學習方式注入新鮮的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4、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

新課程體系強調學生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收集、處理和使用資訊的能力;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新課標要求教育必須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個性的人,那麼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呢?

1、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係,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纔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表個人的見解。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去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觀察思考。

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的認知活動。它是兒童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大量的感性認識都是透過觀察獲得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不應把科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觀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

三、讓學生勤動手,發揮主體作用。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什麼事總想弄明白,做什麼都想親自試試的特點,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達到手腦並用的效果。

首先科學課中一些實驗和觀察材料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和實驗。單純教師一個人邊講邊做地忙活,學生只是乾巴巴地聽着、看着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印象不深,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只告訴學生去幹什麼,而不告訴學生怎麼幹,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現,同時教師也不失時機地給予點拔、引導和鼓勵,就會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誘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創新、求異。讓他們自己學會動手成爲學習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學習了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目標、和理念,我深切感悟到學習新課標是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的需要。透過學習,我對以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小學英語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

小學英語屬於英語啓蒙教育,學生透過聽、說、讀、演、唱、玩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而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由於小學生天性愛玩的特點,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課堂教學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爲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說、讀、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輸出大腦。課堂內容也應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習得知識。

三、課堂教學應以創新爲特色。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們套用,只有教師潛心學習,精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創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課來。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認識到今後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薰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爲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的基礎課程。

一、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重視物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標體現了更關注社會,更帖近學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潔燃料車;由火車時刻表計算平均速度;水果電池;電冰箱的技術參數;學讀汽車速度表; 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製作望遠鏡;瞭解微波爐的基本原理;瞭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基本區別。

3、強調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新課標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爲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爲主、實驗爲輔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義務教育的物理課程中,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觀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課標十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在“內容標準”中,科學探究是和科學內容並列的,它提出了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探究能力的表現,以及探究教學的形式,並分析了探究教學的實例。

新課標把“過程與方法”作爲課程目標之一,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列。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學習結果的行爲動詞外,還使用了描述學習過程的行爲動詞來表達對學習的要求,如“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等。這種表述體現了一種理念:與過去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相比,課程標準更強調學習的過程。

4、注重學科滲透,關心學科發展,加強STS教育

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當今世界科學教育的一個大趨勢。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同時它又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福利,同時也帶來了環境、資源等許多問題。過去的物理課程就科學論科學,很少涉及科學的意義,應該以物理學的內容爲素材,受到科學的、技術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點不在於提出多少有實際價值的建議,而在於透過參與逐步樹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科學技術問題的意識,以這種方式把人文精神滲透到科學課程中。

二、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評價,對廣大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觀念:要求全體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切實重視物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導科學的探究性學習方法,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教育目標目標(三維目標體系)並舉;加強新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外作業設計及學生評價體系設計等。

2、擴大知識面:從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科書可以看出,新物理課程內容涵蓋的知識面極廣泛,注重了學科的滲透,使物理更走向社會,走近學生,帖近生活,它不僅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也滲透到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會等各個領域,所以要求未來的物理教師不僅是一個“百科全書”,還需是一個“技術能手“,一個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物理教學的全能型教師。

3、在更高的層面上關心物理課程: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關心的只是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現在教師更要關心的是全面的課程目標,是知識的選取,是課程的設定。新課程中知識的選取及要求的高低是爲課程的總體目標服務的,在物理學龐大的知識體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識可以用來達到相同的課程目標。因此,在明確總體目標情況下,知識的選擇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靈活性,這使得教師獲得一定的主動權。這是新課程與過去的以知識爲本的物理課程的重要區別之一。在課程設定上,過去大綱對目標要求非常具體,如知道、理解、掌握、會、選學等,現在的新課標更具有原則性,顯然具有法規性地位的是課程標準,而不是教科書。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9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

變“備教材”爲“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學認識圓柱時,我讓舉出生活中的圓柱有一個同學脫口而出電線杆。有68%的學生同意,32%的學生不同意。於是我讓他們下課後仔細觀察。課後學生們都跑到校園中電線杆旁紛紛爭論有的同學說出了不是圓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學也心服口服改變了認識。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從學生的記憶中揮發掉的。

三、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地理教學新理念的指導下,我認真踐行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收穫了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運用新理念,實施新課程

國家新頒佈的《地理課程標準》開篇指出:“地理課程的設定必須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學習對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不難看出,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變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教學從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方向轉變,從而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在實施地理新課程中,必須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成爲“開放式地理課程”的一部分,正確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養成關心社會生活的態度”,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及終身學習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礎。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處理地理新課程和現實生活關係時,常注意其間的密切聯繫。例如,在“經緯網”教學中,就以學生看電影、找座位的生活經驗來安排教學活動,可讓學生憑電影票上的“幾排”、“幾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藉助於這個實例,學習用經線、緯線的交叉點來確定地理位置的方法。當地理知識融入生活情景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容易突破“經緯網定位”這一難點。

再如教學“氣候的變化”時,提前佈置學生每晚收看電視天氣預報,學習播音員怎樣由衛星雲圖預報天氣,分小組討論如何合理安排農事、調整出行計劃,感知氣溫和降水變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透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例,能讓學生認識到:很多地理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着密切聯繫,從而感到學習地理知識對自己的生活的確有用。在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同樣,教學“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時,針對各地農民焚燒秸稈的做法,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農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對本地空氣質量造成什麼影響?如果自己經過這片田地時,你的感受是什麼?在田地裏燒秸稈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有哪些?進而思考討論有效利用秸稈的方法和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大氣粉塵的措施。在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

二、廢棄舊理念,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求地理教學應從有利於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與時俱進,轉變原有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研究者、開發者,在民主教學氛圍中,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形成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擺脫過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灌輸”爲主的教學方式,爲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機會,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滿懷興致的自主學習;在分享經驗的同時進行有序的合作學習;在體驗地理知識的生成過程中,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探究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思維能力。使寬鬆的課堂環境、和諧的師生關係、充滿生活氣息的地理課程,成爲學生張揚個性可持續成長的沃土。

具體在組織教學上,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動”欄目的文字、圖片、圖表、圖像系統以及質疑性的問題,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使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在“合作”中、在“做”中得到充分發展,並在“參與”中得到快樂和滿足。例如,學習“地球和地圖”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乒乓球製作簡易的地球模型、用橡皮泥製作地形模型;動手繪製校園或教室的平面圖、世界各大洲輪廓圖;動手拼補中國政區圖和大洲分佈圖。其他活動還有:與學生一起討論保護“四合院”、“窯洞”等特色民居的方法;調查家庭生活條件在近二三十年來的變化;透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農民、開發商、政府人員、環保人士,來探討“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有時引導學生走進本村、本社區調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特點,並能以地理小論文的形式發表自己對人口問題的看法。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編輯地理專題知識牆報、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無不是讓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實際,自主體驗,參與實踐。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又體現出探究的樂趣。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生的地理視野,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

三、善用評價制,促學生髮展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因此實施新課程中應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提倡使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和情景測驗等。一段激勵性的話語、一個豎起的拇指、一種會意的微笑都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教師要以寬容博大的心胸,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以考分論英雄,讓“醜小鴨”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成爲美麗的“白天鵝”

“地理學習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過程,以及學習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筆者爲激活學生思維,經常創設開放性問題,模擬現實生活情景,加強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引導學生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結合每年的“環境日”“氣象日”“地球日”“人口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家庭採訪、實地觀測等活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寫下來,以此評價學生參與探索活動能力、評價學生對科學方法的掌握狀況。再如學習“陸地和海洋”一節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了大西洋兩岸的陸地輪廓很吻合這一特點,以此來評價學生觀察、分析、合作、交流的優良品質;還可透過對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像倒立三角形的探討、推測,去評價學生想象、猜測的科學探索能力;而由魏格納創建的“大陸漂移說”的過程,又可評價學生對科學知識獲得的艱辛歷程,有個良好的認識,進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善於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保護他們求知發問的勇氣和興趣,多鼓勵少指責,淡化不足,適時適度的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和成績,並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逐步成爲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主體驗”,“給學生問題,讓學生自主找答案”,“給學生活動空間,促進學生髮展”。總之,新的課改實踐呼喚新的教學思路對策,新的教育理念,必然會在課改實踐中逐步昇華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