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5篇

學問君 人氣:4.33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5篇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

語文,19xx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爲“國文”課。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而在進入大學之前,我們已經上了大概xx年的語文課程。而這次語文課程的學習之前,我已經有一年沒有接觸到語文課程了。

小學的語文學習,是以抄、聽爲主,每次語文的課後作業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學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學的課文抄幾遍,回家聽寫字詞還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記和做爲主,十篇課文有八篇會有背誦要求,碰到優惠的時候,就是寫着,背誦你認爲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詩詞的話,百分百的需要記憶而在選修大學語文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死大量腦細胞,掉大量頭髮的準備。可是在第一節課上,老師只是告訴我們,要寫5篇觀後感、讀後感之類的,並且在後來的學習中,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了大學和中庸。

但是觀後感、讀後感又讓我頭疼了,在進入大學後論文寫的比較多,而且很多都是蠻官方的,在之前,因爲考試的原因,也是議論文練的比較多些。並且在看書,或者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可能娛樂的佔多數,碰到好的,有意義的也只是摘抄下來,或者和朋友調侃幾句,很少有用筆記下來。而且老師說的字數不限,讓進入大學後挺多了20xx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在這之後,在每次看書、或者看電視劇的時候,我關注的地方更多了,會想他的

背景,會把裏面的人物做比較,也會想他是這樣的,而我碰到同一種遭遇的時候,我是怎樣的。在後來的學習中,覺得老師的上課方式真的很吸引人,並不像去年我上老師教的中國茶酒文化那麼枯燥,老師在教的過程中,經常用象形文來解釋,而且偶爾也會放些視頻讓我們,觀看。在後來中庸和大學的學習中,詳細的解釋,讓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們的意思,並且記憶。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2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以下幾點作法:

一、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爲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爲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爲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纔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爲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 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轉變觀念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四、運用靈活地教學方法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3

透過聽專家的講座,我收穫頗豐。明白了小學語文知識所包含的內容,以及語文知識教學的重要性。接下來是專家詳細地講解了具體的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

講座主要講了漢語拼音與識字教學的策略,專家分析的有理有據。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最感興趣的是識字教學的幾種方法。我總結出來與大家共享,漢字是“因義賦形”創制的表意性語素文字,量多形繁,音義繁雜。教學中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特點,恰當運用多種識字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並陶冶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一,筆畫、結構分析法。

一年級識字教學起始階段,所學的大部分是基本筆畫組成的獨體字,教學時一般按筆順規律說出筆畫名稱來進行記憶。採用結構分析法時,要特別注意提醒學生注意這些筆畫的細微變化。

第二,組字歸類識字法。

學習的本質是在頭腦中形成學習的認知結構,生字的學習也要力求尋找各自獨立的生字的內在聯繫,架起一定的結構框架,一串一串地學。可以是基本字組字歸類,可以是同音字歸類,可以是形近字歸類,也可以按相同偏旁歸類。

第三,比較辨析識字法。

對字形學習,小學生一般缺乏精細的分析比較能力。在學習中,常常對一個字其中的筆畫安排和組合存在模糊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時,可引導學生作仔細的觀察後,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較。如“渴”和“喝”,人渴的時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第四,聯義聯想識字法。

聯義聯想是利用造字規律進行識字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是象形聯想、指事聯想、會意聯想三種。

象形聯想。低年級識字教學起始階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魚、山等。教學這些字,可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像,認識事物特點,找出象形字與圖形的相同點,以便牢牢地記住這些字形。指事聯想。指事聯想主要用於指事字的教學。如教學“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畫作指示符號,指示樹根的部位。“本”的本義是樹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

會意聯想。如把“火”用“一”蓋住就成了“滅”,很小的土就是“塵”,“不”和“正”組合在一就是“歪”教學時,應先講偏旁義,再講各偏旁義之間的事理關係,其聯繫歸結出的新義就是字義。

第五,形象識字法。

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識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透過編一個故事、兒歌、謎語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一下子就能記住,而且不易忘記。

如教學“困”字,可編成兒歌:一個公園四方方,一棵小樹在中央。教學法“闊”字,可編成形象的字謎:“活動門”。教學“春”,可編成順口溜:“三人看日出。”一位老師在教“苦”時,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擠在一起,沒有被子,只能蓋些草。這樣,學生聽得有味,“苦”字的形義都記得非常深刻。有一些形近字,可採用轉字盤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如教學“辨、辮、辯、瓣”。

第六,結合生活識字法。

爲了擴大學生的識字量,識字教學還必須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可以從看書、讀報、看電視中識字;可以從各種學生喜愛的商標中識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從各種路牌、單位門牌、廣告牌中識字並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識字交流會,進一步擴大識字資訊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第七,遊戲識記法。

低年級學生愛玩是天性,注意力難以保持是其年齡特點,傳統的整齊劃一的模式化識記方法是不符合兒童天性,也不符合課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玩”中識字,把活動、遊戲、兒歌、動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識字教學之中。

學習了“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報告後,使我受益匪淺。專家的講座讓我對語文知識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透過學習,我知道,新課程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內心生成了一種緊迫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專家對語文知識的教學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與講解,使我對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論知識。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4

隨着語文課程改革的大勢進行,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深入學習,我對語文課程改革有了大致的瞭解。藉助教師的教學實例和專家講座以及小學語文主題叢書的閱讀,讓我真正的走進了語文課程改革的隊伍之中。在課堂實踐中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茫然無知,到現在的有序進行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

在這一本書中,各位專家、老師藉助具體事例向我們分階段的講解了一些經典案例,向我們具體講解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上課,怎樣在教學設計中整合語用點,找出文章的訓練點,從而有效的進行語文教學,藉助具體的事例以及教學設計向我們講授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課型,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在每一步如何做,如何進行,如何提煉訓練點,如何進行講授和連結課文,真正地實現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閱讀,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閱讀量的有效提升。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訓練點和任務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的進行課堂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靈活的運用每一種課型,從而設計出最符合教學設計的案例,爭取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作爲一名小學教師,如何在新形勢下立足,不被淘汰。首先需要我們改變。

第一,教學方式的轉變。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目標,抓住訓練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備課方式的轉變。現在更多是思考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在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更多尋找文章的訓練點,尋找文章的共性,從而擴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教師的轉變。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寫作,爲學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和他們的學習經驗,爲自己的教學提供更好的指導。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5

今天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爲,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6

我教了多年語文課,總感覺上口語交際課無從下手,有時簡直就是走走過場,沒有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要求,工作中一直感到很困惑。這次有機會看看別的優秀教師的上課,我受益匪淺。我聽了幾節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節二年級的課《感謝,要大聲地說出來》。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本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感恩,同時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感謝,然後大聲地說出來,應該說些什麼,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謝的心情。教育學生說話時態度要自然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簡單說就是有禮貌、說清楚、聽明白。教學難點是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靈活應對。我覺得本節課老師做得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注重教給學生交際方法

反思自己以前的口語交際教學,總是覺得孩子們怎麼那麼不愛說,每次都是幾個較爲活躍的孩子說的多,而大部分學生就是動不起來。我想之所以不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把口語交際課和說話課,表演課混爲一團,沒有注重教給學生交際方法,而想當然的認爲他們肯定會說,一味鼓勵他們說或上臺表演,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違背了口語交際的初衷,造成學生不會說而不敢說。在《感謝,要大聲地說出來》一課中,老師在設計時特別注意把環節進行了細化,比如:說話要有禮貌,怎麼說纔是有禮貌?說清楚爲什麼感謝?感謝誰?又要從哪些方面來說?怎麼學會認真傾聽?那就要對別人說的內容做出反饋。把表達的步驟用簡單的語言總結一下,讓比較差的孩子也能有本可依,有話可說。在這節課上,孩子都能勇敢舉手站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2、促進了口語交際中的良好互動

這節課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羣體互動非常成功。《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在課堂中,老師透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來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敢於表達;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交流起來不感到困難;提供示範,使他們從中學到甚至悟出一些交際語言、方式和態度;加強交際過程中的調控,透過援助、誘導、參與、激勵、評價反饋等手段促進了有效互動。

3、注重了創新學習

在學會了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後,老師又創設了說話的情景,其目的是增加口語交際機會,設定對話障礙,加大口語交際的難度,進一步培養學生會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口語交際的靈活性。

透過這次觀摩課活動,我收穫很多,我發現了口語交際實際上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課型,能讓他們學到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在今後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交際”二字,告訴孩子們如何與人交流,交往,爭取讓孩子們都變得能說會道,我想,這也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在生活中的一種運用吧!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7

開學初,有幸參加了金水區教研室組織的《解讀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教材分析會,對新的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和更深的體會:

一、善於吸收——做學習型教師

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我們要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爲。同時認真鑽研教科書,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二、長於研究——做反思型教師

教師在教完一節課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總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作爲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探索規律的依據。寫教學後記或反思能幫助我們迅速接收反饋資訊,找出教學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爲調整教學建立可靠依據,從而促進教學過程的不斷優化,促進教師素質、教學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斷提高。後記或反思中可以記成功之舉、記失敗之處、記教學機智、記學生見解、記再教設計等。總之,記教學後記或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所得,必見成效。

三、敢於探索——做創新型教師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構建和楷的新課堂。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8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

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着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課上引導學生誇誇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並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花等實踐活動。

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歎不已。可想而知,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並在教學中透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爲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

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9

一、我的收穫:

20xx年11月14日至16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美麗的臨沂商城實驗學校舉辦的臨沂市小學語文青年骨幹教師提升班。會議期間,聽取了八位優秀教師的講課,真正感受了同課異構的無窮魅力,這無非是一次高校課堂探索過程中的精神盛宴。四個課題,八位名師演繹不一樣的風格,每個課題後都展開一次辯課,聽專家解讀備課環節的注意事項,分析講課過程的有點與值得商榷的地方,聆聽過程中,不僅讓我學會很多講課技巧,也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各位名師上的相同課題的同課異構課中,我被他們身上的優點所折服:

1、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

2、有着強烈的教學目標達成意識。

3、精品教案的編寫與整合教材爲生所用的能力。

4、緊扣新課標,滲透方法指導,實現課堂高效實用。

5、緊扣教材又不失創新的拓展能力。

二、觀課有感:

都說課堂是存有遺憾的藝術。然而我在每堂課中都看到了他們的閃光點。教學不要貪多,雖然我不會把他們每個閃光點都運用在我的同一節課中,但我會慢慢學習,有取捨的將好的地方運用於我以後的無數節課堂中,真正使學生感受到我的成長與進步。

1、《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商城實驗學校的張老師讓我感受到了針對一年級的學生首先教師要不惜時間把生字學習部分打牢夯實。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生動的簡筆畫來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孩子注意力。

臨沂四小的張老師的這堂課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年輕老師的那種激情,與孩子的親和力,以及始終將孩子放在課堂主體地位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2、《陶罐和鐵罐》

商城實驗學校的江老師爲我們呈現了一節生動又富有創新的新課堂,課堂上教師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優美的評價語,富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讓我忍不住在心底裏佩服不已。

費縣的陳老師雖然離開課堂多年,但是她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內容很多,在預習階段出示預習單,是我在本次學習中最大的收穫。其次,在課堂中她實現了課外閱讀課內讀的目標,我忍不住要把這些東西快點付諸實踐。

3、《七律長征》

在本堂課中,我真正看到了什麼是以讀爲本。多種樣式的讀,不僅讓學生學會文字,也領悟了課文意思,教師的範讀也將紅軍的苦展露無疑。

沂南縣的李老師的這堂課,讓我開了眼界,一首枯燥的七律,在他的演繹下變得生動且內容充實飽滿。課中,李老師滲透語言文字訓練方法,將詞語放在句中來推想詞意一直貫穿李老師的課堂,我相信,不僅是這一節課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也會影響學生以後的每節課。將資料袋巧妙的運用到課堂教學,充實了課堂內容,也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4、《蒙娜麗莎之約》

商城學校的李老師雖然年輕,但是課堂中卻表現出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清晰的教學思路,到位的寫作方法指導,針對略讀課大膽的取捨,賞文賞畫並舉,讓我對其刮目相看。

骨幹組的耿老師有着七年的特教教齡,在她的課中,教學目標明確,側重點分明,寫話訓練到位,學習中領悟表達方法,立足人文性,工具性。關注方法,教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爲提升語文素養奠定基礎,充分利用導讀,讓學生從讀中去思考。

三、名師指點迷津:

透過商城實驗學校的骨幹教師團隊和全市骨幹組專家的辯課,是我明確了一些以前似懂非懂的問題,學會一些教學技巧。

陳科長在最後總結中推薦四位名師講述工作成長經驗,從他們的彙報中,我認識了齊魯名師,聆聽了實用語文教學實踐,明白了什麼事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瞭解了語文教學中的“學以致用”,知道了本色課堂的三個方面。學會了學生將經歷這樣的四個過程:“學習體驗——獲得方法——形成能力——應用提高”。銘記了“不讓我們的學生永遠坐在副駕駛座上欣賞別人開車。而是讓學生坐上主駕駛位置,去體會起步、加速、轉彎……”

四、我的學習困惑:

在本次學習中,我學會了很多,同時也存在自己的困惑,在同課異構中,我真切的感受了兩種學習生字的方法,那麼,隨文識字和將生字單列出來學習,哪種更有時效性?在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專家在每節課後的辯課中都會提到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真正放手給學生,但是我總是做不到,急於求成,總感覺放手給學生就完不成教學目標,真想看一節放手給學生又能完成教學目標的課,讓我把我一下度。

短短的三天在緊鑼密鼓中結束,回來翻看我的學習筆記,雖然潦草卻蘊含各路名師的成長經驗,使我如獲至寶。很感謝領導給我這樣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相信本次學習結束了,我的學習纔剛剛開始。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我會懷揣育人爲本的信念,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0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十餘年了,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積極參與到課改的大潮中。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刻地體會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纔能有全新的作爲。隨着新課程實驗的不斷深入,強調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學習願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將突出過程評價,分數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到今天,經過幾年的親身實踐,有些心得想淺談一下:

一、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爲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做爲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爲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爲本、以讀爲本、以創新爲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

課改讓我漸漸認識到,教師角色該轉變了,不再是從前課堂的導演者,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我則是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

動參與、樂於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四、學習方式的更新。

課改讓我意識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因此,我課堂上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在課堂上讓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透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透過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1

隨着科學的迅速發展,時代的飛速前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是一個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爲教師首先要肩負重任。因此,爲了全面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我國教育部決定開展國培計劃,爲不同條件下的教師培訓提供了學習方便。

做爲農村中學到一名老師,有幸同我校所有語文老師參加國培行動,感到十分榮幸,首先感謝校領導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學校給我們提供了網絡學習的優越條件,提供免費的網絡資源,這種高效網絡培訓模式,無異於給傳統培訓模式增添了新的亮點,爲教師專業成長開創了新的基地,特別是讓我們教師能在緊張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學習,爲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方便。因此,在培訓期間,每天的感覺是緊張而又充實,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覺中,將近兩個月的學習即將結束了,回味兩個月的培訓,感觸甚深。

(一)國培教育,給我們教師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黨的十六大代表明確提出,而作爲以教書育人爲天職的教師,我們更應該成爲學習的時代先鋒,知識的富翁。因此,國培行動給我們搭建了自主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的平臺。本次培訓,安徽電大爲此次網上學習提供網絡平臺,並聘請資深的網絡教育家、教育技術專家給我們傳授新知識,新理念,開設教師職業道德解讀與實踐導行、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評價、初中說明文教學策略、教師專業化與專業發展等課程,使我們對語文教學相關知識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教育專家的講座和優秀教師教學過程的實錄,使我大開眼界,給我指引了學科教學的新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在每個討論帖中,彙集了同仁們的精美反思和獨到的見解,對我的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國培教育,給我們教師創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學習的空間。

以往的教師交流方式侷限於集中校本研訓聽評課活動範圍內,而國培行動,突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侷限性,打破了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城鄉地域的羈絆,它能使我們每個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在網絡平臺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對同一話題可以從不同角度自由發表個性主張和建議,交流方式實現了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交流,在愉悅寬鬆氛圍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心靈的默契,每位老師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進步。

(三)國培教育,給教師開闢了自我反思的驛站。

國培教育,以開放自由的特點,爲我們教師開啟一扇收納外來新鮮空氣的窗戶,彙集了四面八方的精華,欣賞廣大同仁們精美的帖子和反思,還有對教學的一些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刻體會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義,同時也使我產生強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識到反思不再是應付學校常規檢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課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不再使反思成爲一種形式,而要使它成爲一種真正習慣,一種動力。

透過國培行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因此,知識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課餘時間透過不同的形式和資源學習專業知識。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找出得與失,轉敗爲勝,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吃一塹,長一智,日積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學成績。

三、相互交流。

虛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虛心聽取同事們直言不諱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會大有進步和發展的。

總之,這次國培行動使我受益匪淺,感謝國培爲我們提供了這麼難得的合理的自由學習機會,我決心把培訓中所學的業務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努力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2

暑假培訓雖有短短的十三天,但卻讓我過得豐富而又充實,使我有了不小的收穫。

首先,老師們的愛崗敬業精神值得我學習。在網上我看到深夜十一二點,仍有不少老師堅持在網上學習;更有一些老師的腰不太好,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六七個小時,但老師們憑堅韌的毅力,堅持了下來;有的老師妻子下午五點生孩子,他堅持學習到六點纔回家,回家後才知道自己已經是爸爸了……

其次,假期培訓使我對新課改的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前只知道新課改將課本改了,但是因爲課時多,所以教學方式等沒有根本的改變。爲什麼要改革、改革的措施與方法等,沒有一個明確的瞭解。透過這次學習,明白了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要發生根本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符合當代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再次,假期培訓使我的專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以前一直覺得學生寫作文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要麼是文不對題,要麼就是離題萬里。聽了專家的講座,對學生作文的缺點有了更新的瞭解,輔導起他們也可以對症下藥,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很有幫助。在處理閱讀和寫作的關係上,以前經常是沒有弄明白二者的關係,透過學習知道閱讀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重要途徑,在大力提倡閱讀的基礎上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當是學習方法,學習手段的教授。語文教學要求我們在兼顧文字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說話能力即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要利用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等形式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在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法與技巧,閱讀的理解等方面對學生加以適當有效的引導。

在對待學生的方式與態度也要有所改變。要努力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對學生以鼓勵爲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老師愛的光輝可以照亮每個學生心中陰暗的角落;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但這對學生的成長也是一筆不可小視的寶貴財富,犯了錯誤然後改正,在這樣不斷的自我改正,自我超越中,學生獲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而又良好的發展。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以新課改的要求和目標爲依據,不斷探索與創新,尋找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讓學生在更爲廣闊的天地中自由的飛翔。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3

今天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爲,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4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說“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要想形成共鳴,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麼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於認同將“言語性”作爲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範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於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人能寫一手好字,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雖然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這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着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於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爲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爲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爲是爲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認民族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理解的過程。寫字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能力,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何況“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字的書寫相比較,漢字的書寫無疑是具有最多的講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費心智的一種活動。與此相應,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漢字的書寫才能形成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門類之一——書法。”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爲“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xx個左右會寫”減少爲“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髮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本標準還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這次網絡學習我獲益匪淺,並會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學以致用,不斷進步!

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15

《白楊禮讚》是茅盾同志的名作。細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有如下三點。

一.託物言志,含蓄曲折的象徵手法。

在抒情作品中,由於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很難具體描述,或因爲某種緣故,不便於直接抒寫,往往採用象徵手法,以適當的象徵物作爲題材,“詠物託志”,把抽象的精神形象化,把不便於明言的意思含蓄地表現了

出來。《白楊禮讚》就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作者極力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凡,“詠物”的目的在於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徵歌頌北方農民,歌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歌頌民族的力求上進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意志,抒發作者對他們的無限崇敬和讚頌的真摯感情。文章寫於國民黨統治的白色恐怖之下的重慶,作者不得不講究鬥爭藝術,採用比較含蓄的象徵手法。

這篇散文的象徵意義是透過白楊的形象表達的。作者細緻逼真地描寫白楊形象是,選用的詞語既能抓住白楊的特徵,又能含蓄地體現白楊的象徵意義。文章第五節先抓住白楊樹一直往上長,高大挺拔的總體象徵,選用“力爭上游”這個人格化的詞語總寫白楊。然後抓住白楊各個部分的特徵,分別選用相應的特徵性詞語進行描寫。如用“筆直”、“一律向上”、“絕不旁逸斜出”寫樹枝;用“寬大”、“片片向上”、“沒有斜生,更不用說倒垂”寫樹葉;用“光滑”、“銀色的暈圈”、“淡青色”寫樹枝;最後從形寫到神,用“倔強挺立”、“努力向上發展”、“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西北風”等詞語讚揚白楊樹的頑強生命力和反抗精神。這些詞語既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徵特徵,又含蓄地透露“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的象徵意義。

二.由遠及近,由面到點,由物及人的構思藝術。

文章在引出白楊樹之前,勾勒了黃土高原廣闊平坦的雄壯偉大氣象,在這個曠遠的背景中,作者突然看見了前面的白楊樹,這是由遠及近;看到的白楊樹從“一排”到“三五株”,再到“一株”,這種數量的遞減,由羣像到個別,使傲然聳立的形象清晰高大,然後作者由下而上地細緻描繪了白楊樹的幹、枝、葉、皮,白楊樹的偉岸形象如在目前,這是由面及點,寫到點也就更近了;層層深入地點明白楊象徵北方農民,象徵守衛家鄉的哨兵,象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這是由物及人,寫到“精神和意志”,實際還是寫人,“精神和意志”是人的借代。透過上述三步,文章盡情讚美了白楊樹以及由它象徵的人和精神,這就是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藝術。

三.首尾呼應,層次分明,波瀾起伏的結構方法。

文章開頭一節用“我讚美白楊樹”直抒讚頌之情,最後用“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作結,首尾呼應,讚美白楊的感情線索一脈相承,始終貫穿。文章第

第六兩節句式基本相同,略有變化,在思想內容表達上各自是前文的小結,在結構上用間隔反覆顯示文章的節奏,這兩節與開頭、結尾相呼應的句子一起使全文層次分明,既疏朗又完整。作者在第二節描敘自己看到黃土高原的景色後,先抒寫“雄壯”、“偉大”的感受,突然又寫潛滋暗長的“單調”的感受,兩種不同滋味的感受相繼產生,使文章頓生波瀾;作者細緻描繪白楊形象後,筆鋒又轉,以樹比人,直接點明象徵意義,把意境推向深處,使讀者有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感覺,在由樹及人,直接點明象徵意義之前,作者又運用反襯手法,欲揚先抑,說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馬上文筆又變,在上文反詰之下,一口氣連用“偉岸”等七個褒義詞,高度讚揚白楊“是樹中偉丈夫”,盡情抒發敬仰之情;

第八兩節點明象徵意義並盡情禮讚之後,文章完全可以作結,但第九節又樹奇峯,把白楊和楠木進行對比,給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反動派以無情鞭撻,換一個角度再次高度讚美白楊樹。這種曲折多變,錯落跌宕的筆法,使文章的節奏忽而舒緩忽而急促,作者的感情忽而平靜忽而熾烈。

《白楊禮讚》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學習的。茅盾同志在談創作經驗時說:“我所能自信的,只有兩點:

一、是未嘗敢粗製濫造;

二、未嘗爲要創作而創作——換言之,未嘗敢忘記了文學的社會意義。”由於作者精於立意,巧於構思,工於細刻,所以本文實堪爲中學生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