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2.51W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1

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們的實訓生活已經結束了。我知道,會計需要的是實際操作好、專業技能強的人才。尤其作爲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是我們的立足之本,所以開設會計實訓課是很重要的。

從一開始的做會計分錄,到填寫記賬憑證,然後登記賬簿,再是結帳,對賬,編制報表,裝訂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由一個人來完成,會計工作的繁瑣只有在體會過後纔會真正瞭解。

在過程中一定要全心全意投入於該企業的經濟業務,稍不留神,就不知道在做什麼工作了,接下來要做什麼了。當然還要有團隊合作精神,一定要把前面的工作全做對了,才能使後面的工作順利並正確的完成。

作爲一名未來的會計人員,我們現在剛剛起步,往後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並且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況且會計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模擬培訓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有機銜接、緊密配合,才能顯著提高我們掌握所學內容的質量。還有就是作爲一名未來的會計人員,我們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因此我們學校本着理論結合實際的思想,讓我們學習培訓課使我們不僅在理論上是強的,在動手能力更是強者。這樣我們在三年畢業後走出校門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培訓的第一天做了分錄,雖然之前從來沒有培訓過,但感覺對這樣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沒有那個“氛圍”,而且還是和同學們在底下自己做。老師在上邊簡單的提點一下!當老師說開始登記憑證時,面對着培訓時自己桌上的做賬用品,我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久久不敢下筆,深怕做一步錯一步,後來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開始一筆一筆地登記。很快的,一個原本平常上課都覺得漫長的下飛速過去了,但手中的工作還遠遠未達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進度。晚上繼續忙當天沒做完的任務。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看到自己做的賬單心裏還是很高興的。雖然很累,但是很充實!有了前兩天的經驗,接下來的填制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填記帳憑證,再根據記帳憑證填總分類帳和各種明細帳,現金日記帳銀行日記帳:填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對熟練多了。不過我知道我離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師還很遠很遠,但是我不擔心,因爲我正在努力的學習這些知識。

登記賬簿是很考驗人細心和耐心的`,要根據前面做的彙總登記,在登記總賬,稍有疏忽,就要返工,一大堆數字加加減減,算的人頭昏腦脹。在賬頁上的文字數字一定要準確清晰,如果寫錯要用紅筆劃線更正,再蓋上自己的印章。經過這些天的手工記賬,使我的基礎會計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驗證,並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實際操作能力。在取得實效的同時,我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自身的許多不足:比如自己不夠心細,經常看錯數字或是遺漏業務,導致覈算結果出錯,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在培訓中幾乎每一筆業務的分錄都是老師講解但實際工作中還須自己編制會計分錄,在這方面我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後還得加強練習。

會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一份責任心=人生價值的詮釋。

這是我們在校的最後一次開設的實訓課,接下來面對我們的是企業的真實業務,我覺得我學的還不夠多。“精於計算,善於管理,勤於理財”是會計的崗訓,所以,我會朝着這個目標不斷提高自己。

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2

不知不覺來到南方醫科大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課程,一切都是新鮮並且令人好奇的。作爲一個應屆醫學畢業生,沒有隨波逐流地涌進醫院當醫生,也沒有選擇參加國內的研究生考試,而是選擇來到這裏,開始一段全新的、富有挑戰的旅程。這段旅程的第一站,就是管理會計這門課。因爲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再加上從來沒有接觸過財務課程,我就好像一張白紙,很興奮地期待被塗滿多彩絢麗的顏色。

大學的石教授是這門課的授課老師,在做完簡單的自我簡介後,他就開始帶着我們在數字的大洋裏暢遊了。石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會計不是記賬的,而是在用數字在規則下玩遊戲的。這句話真的徹底改變了我對會計的定義,以前總以爲會計就是一個小賬本,出入多少記多少,但現在不是了,感覺會計纔是“操盤手”,纔是這個遊戲幕後的大BOSS。

會計作爲一門應用性的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上課的進度跟節奏都很快,需要課前把厚厚的Accounting做預習,甚至要去圖書館查資料,要不然跟不上老師的飛快步伐。我想,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這都是不小的挑戰。因爲我們很大一部分同學並不具備經濟類的背景知識,對於很多專有名詞,比如:留存收益、流動負債跟現金流,在不理解其含義的情況下,就不理解它們之間的聯繫,比如:存貨、成本跟資金三者的關係,當然,還有一些簡單的數學計算,比如:流動比例、資產負債率,這都是需要課前預習都要做到的。不然上課的時候就聽得雲裏霧裏的,跟高中上物理課的感受差不多,特別苦逼。老師給我們每個小組發了會計分錄的練習,用實戰來檢驗自己到底學懂了多少。說實話,第一個練習的時候,大家好像都挺苦惱的,因爲學是學了,不知道怎麼用,還有就是中英文的差別,不明白中文的分錄怎麼用詞。但仍然有那麼幾個強悍的人,備受老師讚揚GOODJOB。那節兩個小時的訓練課結束以後,對於學以致用感觸良多,在後一節訓練課上,感覺明顯的熟練了不少。

我很喜歡這裏的教學環境跟方式,很輕鬆,沒有束縛感跟緊張氛圍,而且都是分小組學習,是一個全新的學習模式。應該老師們用心良苦地安排提前讓我們適應國外的學習方式。最讚的就是課程過半會有一個對教授的評估表,打評分、匿名填寫各種意見,能很好的反饋學生的心聲,也有效促進教授改進授課方法跟調整授課內容,使“教”與“學”很好地溝通和調整,更加促進未來的學習,很民主噢。

管理會計把我們帶入了管理的一個微觀世界,讓我感受到了這些知識是在用細微的力量影響一個企業。

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3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已經步入了第三學年,所學的資料都是專業課,其中會計實訓是十分重要的課程,經過前幾學期對基礎會計和企業會計的學習,會計實訓是由理論到實際操作的重要轉變。

會計這種職業,在理論研究方面,並不需要多少人,需要的是實際操作好、專業技能強的人才。尤其作爲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是我們的立足之本,所以上好會計實訓課尤爲重要。

從一開始的做會計分錄,到填寫記賬憑證,然後登記賬簿,再是結帳,對賬,編制報表,裝訂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由幾個人來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僅有經歷過了,才正真的瞭解到什麼是會計。原先會計工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輕閒。

會計實訓的上課方式,讓我覺得很趣味,是三個人一組分崗位進行,有出納崗位,有綜合會計崗位和主管崗位。我做的是主管崗位,在小組內全面負責財務工作,會計稽覈,負責科目彙總表的編制,總賬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幫忙組員進行工作。

上會計實訓課,要有“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的意識。“精於計算,善於管理,勤於理財”是我們的崗訓。“我說行必須行,說我行我就行,我自信我成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

在課前要準備好物品,作爲會計,丟三落四可不行!上可過程中必須要集中經歷,緊跟教師的思路,稍不留神,就不明白接下來要做什麼了,要趕上,就更不容易了。當然還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必須要吧自我的工作做正確做好,才能讓後面同學的工作順利進行。

登記賬簿是最考驗人細心和耐心的。我做主管崗位,要根據前面出納做的記賬憑證,登記丁字賬,彙總,在登記總賬,稍有疏忽,就要返工,一大堆數字加加減減,真是算的頭都大了。

在賬頁上的文字數字必須要準確清晰,如果寫錯要用劃線更正,再加蓋人命章。再之後,編制會計報表時,必須要把公式弄清楚。最終將憑證裝訂,整理賬簿,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

而像上頭說的這些操作流程一樣,我們這個學期就做了三遍。第一遍是教師帶着做,第二遍是主管帶着,第三遍就要考自我了。一套題有38項業務,工作量可想而知。

“僅有經歷過,才明白其中的滋味”,對我而言,能夠說經過上會計實訓課,真真切切的讓我瞭解了什麼是會計,讓我對會計的觀點也有了本質的改變,會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一份職責心=人生價值的詮釋。

期望在接下來爲期不多的在校學習中,多上會計實訓,以便讓我們能不斷的查漏補缺,這樣更能幫忙我們會計專業的學生學好會計這門課,爲走上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會計學習的心得體會4

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本人有了點兒零星感觸,認爲會計科目的內容其實是最難學習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是最難把握的。但是,個人認爲知識的學習就好似建築樓房,也需要打建‘地基’,方可建起高樓大廈。基礎如果不夠牢固,那麼蓋得越高,倒塌的危險性就越大。直至最終,導致一頭霧水,無法準確掌握。所以我認爲,基礎學習非常重要。

第一章的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基本上就是對全書內容的總括,所以建議大家只要大概瞭解即可的。但是有會計基本假設的內容需要重點掌握,因爲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上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個基本前提,可以說是會計學科的一個基礎,所以個人認爲必須牢記而且要深入理解。會計主體是假設中的重要要素,主體一旦確定,中心對象、服務對象也就隨之確定了,一切會計活動都是圍繞這個主體而展開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會計主體可未必等同於法律主體的。通常,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的,但會計主體可未必是法律主體的。這一點一定要區分清楚,二者絕對不可以混淆的。

會計主體確定後,順理成章生存下去自然要產生經營活動的,而且這個經營活動一定會是可持續的。一旦一個企業無法正常持續經營主營業務,那麼這個會計主體一定是出現了問題,生存也就受到了威脅。不過,如果直接假設一個會計主體是不可以進行持續經營的,很明顯是個錯誤,會誤導經濟決策行爲。所以,假設持續經營是不要的。

然而,有了會計分期纔會使不同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礎,從而纔會出現應收、應付、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因此,不難看出,合理進行會計分期也是很重要的。同時,我們學習會計科目上也應成爲我們注意的一個重點。

最後,上述一切行爲都要透過報表,用相應貨幣去進行計量,展現給使用者一組有價值的數據。所以,合理選擇貨幣去體現所想說明的一切,纔不會給使用者帶來誤導,故而也是非常重要的。

透過深刻理解和經典習題輔助強化,牢固掌握,把基礎知識打造的更爲堅實。這樣,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纔可以保證大方向上不會嚴重偏失,對問題的理解上纔會更加準確。有了這一切,你的知識結構纔會更加牢固,纔會打建得更加高大。

此外,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後的學習過程中,還要注意對知識的靈活掌握,要以不變去應萬變。不過,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慢慢體會到基礎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