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10篇

學問君 人氣:2.54W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10篇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1

我們每一個人在學習語文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語文學習經驗吧!

寫日記是提高我們自己作文水平的重點。比如說敘事作文,不能空想,只有自己經歷過,身臨其境纔可以讓作文變得有水分,不至於乾巴巴的。日記就是把當天發生的有趣的事記錄下來。把當天發生的事記錄下來就可以增強對這件事的記憶,在考試或練習作文時就不會再兩三天才蒙出兩三行了。

課外閱讀也是增強作文水平的特點。關於作文書之類的好作文,應該把大體內容記住。在考試時,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就可以把別人的作文稍作修改,改成符合自己條件後,再移下來。

課外閱讀對我們語文學習的其他方面也是有好處的。讀完一篇文章,要仔細體會,這篇文章表達了什麼情感,講了什麼事,這幾條至少得體會出。不要只攻課本和那些必讀科目,多讀些課外書又不虧了你什麼。多讀課外書可以增加課外知識,讓我們的眼界變的寬廣。

背課文、背古詩也是一部分同學學習語文的難點呀!死記硬背,背不過就發牢騷這是大部分同學一貫的缺點。在背課文和古詩方面,我想大家推出兩個方法:“吃甘蔗”法和“過電影”法。大家都吃過甘蔗吧!吃甘蔗不能心急,需要慢慢的、仔細的品嚐才能吃出甘蔗的美味。所謂“吃甘蔗”法也一樣,多讀幾遍,體會內容,不要急於求成,這樣課文古詩背起來也方便多了。看完電影在睡覺前回想電影情節,是電影迷都會這樣做的。背書也一樣,當時背不熟不要緊,晚上睡前背幾遍,早晨起來讀幾遍,時間久了,課文也背得滾瓜爛熟了。

我相信,只要大家都按我的學習經驗來做,大家的語文水平都會提高的。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2

小學的六年時間裏,語文、數學和英語都是主科,但是,我覺得語文最有魅力,也許我對它學得並不是很好,但它的確給予我很多,我的生活是離不開語文的。

學習語文令我有了生存的能力。我們的母語是中文,也就是我們學習的語文。生活在中國,必須學會中文,如果你是一個不認識文字的文盲,在現今社會是難以生活的。假如你買一樣東西回來,不會用,可又不認識文字,那就看不懂說明書了;你出外吃飯,不會看菜譜,那就不用吃了;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開啟報紙也看不明白,對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到外面辦個事,人家叫你籤個名字,你只能說:不好意思,我不會寫字——那太沒面子了。這些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說不通,寫不了,那真是不堪設想,所以學習語文十分重要,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能力。

語文使我學會交流。從學習認識一個字,會看一段話,看一篇文章,可以看一本書和一張報紙,我們透過學習語文讓我有了閱讀能力,它讓我瞭解了世界,欣賞了別人的文學,瞭解了別人的思想。同時,從會寫一個字,寫一段話,到現在我能寫一編文章,以後長大了甚至可以寫一本書。這就是語文賦予我的寫作能力,它讓我可以向他人表達我的思想、觀點,讓我好的、新的想法得到更多人贊同。閱讀和寫作就是交流的過程,它們是相輔相承的,只有多閱讀,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寫得更好,寫得好才能向世界表達自己好的相法,這樣,周而復始,世界就進步了。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充滿魅力,還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3

摘 要 何謂“語文味”?筆者認爲,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上。語文素養不是靠分析出來的,而是主要靠讀出來的。這已成爲語文教師的共識。的確,琅琅的讀書聲,是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關鍵詞 語文 教學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也着重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以這一理念爲指導,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閱讀心裏的獨特性,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書聲琅琅,讓孩子們讀出語文味、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1讓每個學生“動”起來

真正有價值的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動起來,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華得到充分展現,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動。

(1)讓設疑、質疑、合作、探究貫穿課堂

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於用自己設計的教學模式去束縛學生的思維,千人一面,千教一法。豈不知,這隻會培養更多的“病梅夭梅”。正確的方法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一個自由、自我發展的空間。閱讀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設疑,質疑,合作,探究不僅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能學生養成認真思考問題的習慣,激發孩子們無限的學習熱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交流的針對性,加速閱讀教學的進程,摒棄無效勞動,提高效率。

(2)教師放手,學生動手

多媒體資訊技術教學是新興的一種教學手段,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充分利用網上資源,鼓勵學生去查閱相關的資料。例如在教學《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時,要求學生上網查找杜甫有關憂國憂民的詩句,學生興趣很濃,同時又領悟了杜甫的思想。當然,表演課本劇、自辦手抄報也不失爲好的辦法。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永遠比知識重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將會有一方更廣闊的天空任你翱翔,它是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閱讀的拓寬。

2讓課堂“活”起來

在新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平等、、教學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應是師生對話、文字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如何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

首先,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也是對話、交流的基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進行對話、交流、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現並提出問題。這些體驗和感受,可以是對閱讀材料某些部分(詞、句、段)或主要的問題發表的見解;也可以是對課文內容、寫法的評價或對課文的補充、修正等等。

其次,開展有效的對話和討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對話、交流的主要形式。可以就課文的重點詞、句、段,也可以圍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多數學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對話和討論。合作學習貴在透過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內容引深或拓寬,在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實現積極的、有效的學習。

3讓每個學生的情感“煽”起來

閱讀教學不只是感知過程,同時也是情感過程,語文教材的主體是文章,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見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更是有情人,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將文章情,教師情,師生情和諧統一在聽說讀寫中,才能彈奏起課堂教學的美妙樂章,一課伊始,教師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主要表現爲教師用激情或者激勵的藝術,調動學生好奇、求知、喜怒等閱讀的因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入角色,用課文之情去激發學生之情,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乃至師生達到情感共鳴,從而產生愉悅,輕鬆,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4讓每個學生的人格“亮”起來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鴦遠具有教育性”,尤其是語文教學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學生的人格培養不只是簡單的說教所能奏效的,而是在閱讀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它們好似一汪清泉,洗滌學生塵封;猶如一縷春風,吹散了學生煩閱的愁緒;彷彿一座青山,堅定了學生健康成長的信念,如《儉以養德》,《批評與自我批評》,《背影》等都是修養的的經典之作,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修養。

語文教學是最有個性化的學習,在這充滿生命激情和思維活力的語文課堂上,應真正把閱讀、品位、質疑、合作、感悟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把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生命個體的精神漫遊,折射新課程下閱讀教學的真諦――“一切爲了每個學生的自我發展”。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4

透過對小學語文新款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作爲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從學習中瞭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着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課上引導學生誇誇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並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花等實踐活動。

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歎不已。可想而知,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並在教學中透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們許多老師在新老教材的語文教學中,曾經嘗試運用過“小組互動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1、讀——讀喜愛的語段;

2、說——說探究的內容;

3、問——問不懂的問題;

4、幫——幫助解決疑難。

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就是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透過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幫一幫的過程,以多元的對話爲模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瀰漫着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字與學生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5

《白楊禮讚》是茅盾同志的名作。細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有如下三點。

一.託物言志,含蓄曲折的象徵手法。

在抒情作品中,由於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很難具體描述,或因爲某種緣故,不便於直接抒寫,往往採用象徵手法,以適當的象徵物作爲題材,“詠物託志”,把抽象的精神形象化,把不便於明言的意思含蓄地表現了

出來。《白楊禮讚》就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作者極力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凡,“詠物”的目的在於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徵歌頌北方農民,歌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歌頌民族的力求上進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意志,抒發作者對他們的無限崇敬和讚頌的真摯感情。文章寫於國民黨統治的白色恐怖之下的重慶,作者不得不講究鬥爭藝術,採用比較含蓄的象徵手法。

這篇散文的象徵意義是透過白楊的形象表達的。作者細緻逼真地描寫白楊形象是,選用的詞語既能抓住白楊的特徵,又能含蓄地體現白楊的象徵意義。文章第五節先抓住白楊樹一直往上長,高大挺拔的總體象徵,選用“力爭上游”這個人格化的詞語總寫白楊。然後抓住白楊各個部分的特徵,分別選用相應的特徵性詞語進行描寫。如用“筆直”、“一律向上”、“絕不旁逸斜出”寫樹枝;用“寬大”、“片片向上”、“沒有斜生,更不用說倒垂”寫樹葉;用“光滑”、“銀色的暈圈”、“淡青色”寫樹枝;最後從形寫到神,用“倔強挺立”、“努力向上發展”、“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西北風”等詞語讚揚白楊樹的頑強生命力和反抗精神。這些詞語既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徵特徵,又含蓄地透露“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的象徵意義。

二.由遠及近,由面到點,由物及人的構思藝術。

文章在引出白楊樹之前,勾勒了黃土高原廣闊平坦的雄壯偉大氣象,在這個曠遠的背景中,作者突然看見了前面的白楊樹,這是由遠及近;看到的白楊樹從“一排”到“三五株”,再到“一株”,這種數量的遞減,由羣像到個別,使傲然聳立的形象清晰高大,然後作者由下而上地細緻描繪了白楊樹的幹、枝、葉、皮,白楊樹的偉岸形象如在目前,這是由面及點,寫到點也就更近了;層層深入地點明白楊象徵北方農民,象徵守衛家鄉的哨兵,象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這是由物及人,寫到“精神和意志”,實際還是寫人,“精神和意志”是人的借代。透過上述三步,文章盡情讚美了白楊樹以及由它象徵的人和精神,這就是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藝術。

三.首尾呼應,層次分明,波瀾起伏的結構方法。

文章開頭一節用“我讚美白楊樹”直抒讚頌之情,最後用“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作結,首尾呼應,讚美白楊的感情線索一脈相承,始終貫穿。文章第

第六兩節句式基本相同,略有變化,在思想內容表達上各自是前文的小結,在結構上用間隔反覆顯示文章的節奏,這兩節與開頭、結尾相呼應的句子一起使全文層次分明,既疏朗又完整。作者在第二節描敘自己看到黃土高原的景色後,先抒寫“雄壯”、“偉大”的感受,突然又寫潛滋暗長的“單調”的感受,兩種不同滋味的感受相繼產生,使文章頓生波瀾;作者細緻描繪白楊形象後,筆鋒又轉,以樹比人,直接點明象徵意義,把意境推向深處,使讀者有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感覺,在由樹及人,直接點明象徵意義之前,作者又運用反襯手法,欲揚先抑,說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馬上文筆又變,在上文反詰之下,一口氣連用“偉岸”等七個褒義詞,高度讚揚白楊“是樹中偉丈夫”,盡情抒發敬仰之情;

第八兩節點明象徵意義並盡情禮讚之後,文章完全可以作結,但第九節又樹奇峯,把白楊和楠木進行對比,給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反動派以無情鞭撻,換一個角度再次高度讚美白楊樹。這種曲折多變,錯落跌宕的筆法,使文章的節奏忽而舒緩忽而急促,作者的感情忽而平靜忽而熾烈。

《白楊禮讚》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學習的。茅盾同志在談創作經驗時說:“我所能自信的',只有兩點:

一、是未嘗敢粗製濫造;

二、未嘗爲要創作而創作——換言之,未嘗敢忘記了文學的社會意義。”由於作者精於立意,巧於構思,工於細刻,所以本文實堪爲中學生學習的典範。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6

在這一次的繼續教育學校中,我認真的學習了《上好課——小學語文》的課程,作爲一名,從事小學語文教育30年的教師,可以說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梳理一下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在結束了課程學習以後我感覺自己受益匪淺,結合自身的經驗我認爲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是以夯實基礎爲目的——爲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忌成人化、繁瑣化、套路化,要以風趣的方式,授學生以“漁”而不應是“魚”。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教學生學會將生活中德口頭語言轉化爲書面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學針對的一般都是12歲以下的學生,所以我們要寓繁於簡,寓教於樂,真正做到科學施教,育人爲先。如果說要老師將所有的漢字的字、詞、音、意都教給學生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同一個字放在不同的語境中就會有不同的意思。

所以我們要注意在課堂上的互動,注意我們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方法將事半功倍,比如說:我們在教學生學習生字的時候不應該只是讓他們記住這個漢字的讀音,我們可以教會他們用形聲,會意將漢字分類以便記憶和理解。對於一些難以記住的漢字甚至可以用字謎的方式加深他們的印象舉例:“魯”我們可以出字謎爲“頭在水中遨遊,尾在天上發光,要問它爲何字,去到孔子故鄉。”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記住它,並且增加了孔子爲魯國人的課外知識。

當然,語文的教學也不應完全放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知識和理解知識的能力,比如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不能強迫。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更能使他們對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口頭語和書面語的轉化做到得心應手。強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並鼓勵他們在寫日記是對自己不會的字要主動查字典,主動了解吸收。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還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我會認真聽取,改正錯誤的認識。給自己以後的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7

20xx年11月9到14日,我非常榮幸的在徐州市銅山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安排下,參加了省市合作項目“提升‘閱讀教學品質’培訓班”。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這樣一個“教學新人”走近名師,讓我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彩。幾天的聽課觀摩下來,讓我收穫頗多。

聽了開幕式上領導的講話,我切身的體會到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于思考,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從魏本亞教授《小學閱讀教學新思考》的報告中,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思考。魏教授分析了目前閱讀範式存在的一些誤區,如以作者爲中心的閱讀範式、以作品爲中心的閱讀範式、以讀者爲中心的閱讀範式。魏教授指出,閱讀應是“三位一體”,作者、作品、讀者三者應統一。同時魏教授向我們詮釋了語文課程的概念,它是一門應用語言文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魏教授還告訴我們,教學應有“懷疑”精神,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爲一名語文教學的新人,我有很多迫切想解決的問題,什麼是閱讀教學,怎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又在何處,魏教授都爲我們做了明確的解答。

滕衍平老師的講座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滕老師的語言深入淺出,緊密聯繫實際,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夠使我比較好的去嘗試運用。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結合滕老師所講,把握好讀書的機會、積累更多實踐經驗,使自己能夠貼近滕老師的教學理論和觀點中去。

培訓第三天的觀摩課同樣使我有很大感觸。黃興安和程言峯兩位老師都用自己的實踐和學習積澱爲我們展示了紮實的教學功底,使我深感佩服。很快,我也要講程言峯老師所講的《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課,聽完程老師的課,我便暗自想象,如果是我,會怎樣來上這節課,如果把程老師的教案原封不動的給我用,我能不能上得像程老師那樣生動、自如。

隨後兩天的分區實踐中,我又聽了六位老師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閱讀課。這些老師的課都很“家常”,但是這每一堂“家常課”都孕育了他們的諸多付出與努力。看着老師們自然的教學態度、嫺熟的教學技巧、深厚的教學功底、先進的教學理念,使我覺得自身需要學習補充的太多太多,距離成爲一位“優秀教師”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幾天的培訓轉眼間就過去了,使我意猶未盡。我在想象若干年後,自己站在這樣的講臺上會是什麼樣子,或許比現在有了比較紮實的教學功底,或許有了點自己的教學風格當然,這需要我不斷努力並且爲之奮鬥。

很感謝這些天爲這次培訓付出的每一位老師。不知道下次學習的機會離今天有多遠,我會抓住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使自身不斷得到提高,真正實現一位優秀教師的價值所在!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8

桂平教研室在南木中心校舉行送教下鄉活動。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非常榮幸地參加了這次聽課活動。在這次聽課學習活動中,我有幸聆聽到兩位老師精彩的教學,收穫很多。看到兩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讚歎。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教學也可以這樣簡單。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蔣霞老師在教學《窗前的氣球》這一課時,她時而表揚學生坐姿好,時而表揚學生懂得的真多。李雪麗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激情洋溢的朗讀打下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兩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蔣霞老師上《窗前的氣球》的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的內容,低年段的教學重點在於識字與寫字,蔣霞老師這節課就用了大半時間進行識字,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只是透過讀兒歌,然後用三個詞語就了結,如蜻蜓點水,簡單明瞭。而李雪麗老師上的《盤古開天地》這課是人教版三年級的內容,XX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中年段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李雪麗老師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時不是把文章分成一段一段來講,而是通篇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進行,而且在複述課文這個環節採用了思維導圖這個方式,解決了以前很多老師對教學生複述課文的困惑。李雪麗整節課都是引領學生讀,沒有多餘的講解。

三、活潑的課堂氣氛。

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蔣霞和李雪麗老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默契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兩位老師都使用了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兩位老師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性。在此,我要感謝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9

語文這個詞大家都很清楚,語文在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說話需要語文,所以說語文很重要。

學習語文要注意。理解,背誦,還有更重要的是閱讀。

語文理解是學習語文必要的途徑,讀語文課文,讀一些名著,要細心領會其中的含義。理解作者要表達的含義,這樣對自己的思想,也是領導。我最喜歡讀的是魯迅的文章,我從他的文章中就體會到了魯迅是一個要同反動派戰鬥到底的決心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的人。

語文背誦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體現。在學習語文課文中就有文言文,詩歌要背誦。每當我在某些書藉上看到了一些名言,我有時會摘抄下來,有時名言短我就背掉了。語文背誦可以讓自己在寫作,說話的時候讓別人感到這個人很有知識,並且一些名人名言,都是那些名人的親身體會,得出的精華。多記一些名言可以讓人多懂得一些大道理

課外閱讀時每一個人有知識的人的必須品。課外閱讀充實一個人的精神,有的人看書會連飯都忘了吃。他們感到看書是他們的生命。如果把她《他)們比作電器那麼書就是電,沒有了書,他們就執行不了了。所以說要多讀書,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更多資多彩。

語文那些事就是,理解,背誦,課外閱讀。

關於語文的學習心得體會10

作爲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今天聽了韋小豔的報告劉小莉的彙報課後,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透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