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1.81W

導語: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醫療衛生行業是聯繫羣衆最緊密、服務羣衆最直接的視窗行業之一,也是一個職業道德要求很高的行業,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心得體會: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對樹立醫務人員正確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圍繞祖國醫學"大醫精誠"和西方醫學"尊重生命"的優良傳統,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新時期醫學創新精神, 大力倡導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和幸福觀有着深刻意義。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傳統醫德觀已經明顯地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加快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今天,我們應本着繼承、發揚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一種正確、全面、科學、新型的醫德觀念,用以指導醫務人員的思想和行爲,貫徹“以人爲本、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理念,更好地擔負起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神聖職責,不斷促進醫德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商品經濟的競爭性、求利性,金錢的誘惑和利益的驅動,使少數醫務人員忽視了道德修養,見利忘義,醫患之間出現了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良好的形象。我們要與病人保持和諧的醫患關係,樹立高尚的敬業精神。醫德,是衛生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爲規範和準則,是立身之本,醫務人員應該注重自己的醫德修養。醫能,是衛生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的綜合服務能力,是行醫之基。醫魂,是一種更高層面的精神展現,是醫療衛

生職業精神的生動凝練,是詮釋白衣天使“大醫精誠”、“尊重生命”的真實寫照。聖心仁術、大愛無疆——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上,一幕幕動人的畫卷徐徐展開,神農氏以身試藥,扁鵲、華佗亂世懸壺濟蒼生,醫聖、藥王傳道於後世,李時珍撰本草納歸中醫藥精華,他們譜寫了一曲曲“大醫精誠”的讚歌而彪炳史冊、光耀千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一種大愛無疆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非典、禽流感、甲流等非常時期,一批批醫務人員挺身而出,站在了與病魔抗爭的第一線,在他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持續努力下,這些病魔也被逐一征服,切實保障了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 他們的事蹟我們要時刻謹記激勵我們前進。

醫學科學突飛猛進,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迫切要求要醫務人員有刻苦鑽研精神,及時瞭解醫學發展的動態,把握吸收新理論、新技術,儘可能多掌握與醫學有關的新學科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創造性地應用於醫療衛生實踐,更好地爲人民服務。其次,當今醫學科學的發展已突破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框框,發展爲“生物—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就要求醫生把人作爲一整體來看待,高度重視心理和社會診治。因此,醫務人員應適應新醫學模式的轉變,更新知識,善於拓寬知識面,學習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行爲學等並有機地運用到臨牀實踐中,更好地爲防病治病、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服務。所以,醫務人員的基本責任就是關心病人的生命,同情病人,竭盡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增進人的健康。

透過培訓學習,我深深感受到要加強自身的教育、管理、監督,嚴格組織紀律,弘揚以德爲本的人道主義精神,勤奮工作,無私奉獻,自覺抵制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拒收“紅包”、回扣、提成,用我們的行動捍衛醫者的尊嚴;要提高黨員素質,建立誠信的新型醫患關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保持“工作着就快樂着”的心情,態度和藹,熱情服務,一視同仁,自覺做到不推諉、刁難病人,積極協助相關科室工作;要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以自己的工作爲榮,珍惜崗位,做到我的崗位您放心,不以施恩者自居,時刻牢記白衣天使的職責,救死扶傷,做好患者身體健康的維護者和保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要不斷更新思維模式,樹立不斷超越自我意識,刻苦鑽研業務,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不斷創新開展工作,以精湛的業務、優質的服務,贏得羣衆的信任!

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我們現在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但我相信我們,甚至是大多數的醫學生都不一定具備很高的醫學生應該具備的人文素養。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爲對象、以人爲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人文素養的核心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 當初我們選醫學院校的時候,可能更多的並不是說想要治好多少的人,要幫人們減輕痛苦,我們更多的想法是希望畢業後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們只是抱着這樣的目的,一味的學習,工作,以致可能最後變成一臺活的機器。當前醫學大學教育存在“過窄的專業教育、過強的功利主義傾向,過弱的人文素養”的狀況,爲此要更新教育觀念,在教育工作中堅持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的統一,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調整課程體系與結構,鼓勵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或許我們應該認真的審視,反省一下如何纔能有效提升自身人文素養,怎樣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 世界衛生組織在1946年成立時,其序文中界定健康是一種“身體、心靈及社會交往的健全和諧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罹患身體或精神疾病”因此,現代醫學不僅僅是治療的手段,更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由此可知,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不僅需要會爲病人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同時也應具有愛心、耐心能夠關心人,能給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正如,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服務的對象也是人,任何醫療的交往都是人與人之間身心救助的故事。它不僅僅是人與機器,技術之間的對話,或者人與精神之間的故事,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人道原則,人本立場,人性光輝永遠是醫學的價值皈依與醫學職業的職業操守。 相比一個有高超技藝但素質低下的醫生與一個人文修養更好的醫生,可能大多數病人都更樂意讓一個有更高人文素養教育的人爲自己看病。如若每個醫生都更加註重自身的人文修養,如今緊張的醫患關係也會得到相當大程度的改善。根據社會學家塔爾科特的理論認爲,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就如同親子關係一般:醫生協助病人作爲一個完好的健康人回到社會,因此對醫學生的人文精神更應該注重培養。2005年10月1日,新華社報道,衛生部長高強坦言,醫患關係緊張主因在醫務人員,如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醫患之間的溝通是屬於每個醫學生將來能夠做到的,也是人文精神在醫務工作人員中缺失所引起的。因此,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我們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提高人文素養:

一、醫學生從自身提高人文素養

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學生本身。首先應該樹立一個作爲義務人員應有的素養,不是說只要擁有治好別人身體上的技術就行,而應要求各方面的素養都較高。即道德素養文化,包括者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專業素養,主要指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等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醫學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作爲醫務人員與其他工作從事着的不同,它不僅是我們謀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賦予了我們責任與義務。同時部分醫學大學生對國家現行政策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畢業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準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好高騖遠,缺乏吃苦的精神,這樣就出現了有些學生畢業很長時間找不到工作。還有部分學生在擇業中不認真思考,盲目從衆,導致到了工作單位後覺得不滿意,到處跳槽,跳來跳去,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所以醫學大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雙向選擇的人才就業市場,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這還要有一段較長的適應期。

另一方面,隨着社會的發展,當代醫學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與以前所倡導的已大有不同。比如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爲“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觀念已與時代不符,應根據實際情況多奉獻多索取,少奉獻少索取,不奉獻不索取,甚至希望不勞而獲。這些現象表明,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已相當鮮明,與過去那種千篇一律的思維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創新意識;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生中“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也有所擡頭,對事業獻身精神和對集體奉獻精神有所減弱,甚至有些極端的學生認爲一切利己就好。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使得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顯得低下。

醫學大學生應當樹立均衡發展的觀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醫學院校,同學們的學術研究氛圍比較濃厚,但是同學們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卻並不豐富,所以給人的感覺醫學院校的學生不活潑,缺乏青春的朝氣。而其他院校的學生雖然知識面比較的寬廣,可是他們相對缺乏科研的鑽研精神。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兩方面是必須兼顧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課程設定上應該注重文理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要傳授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種歷史感,它不僅有助於在專業領域內更有創造力,還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善於深思熟慮,成爲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而在注重人文素質培養的同時,還應該加強自然科學的學習。在道德品質素質方面,醫學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從整體上來講他們的道德品質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使我們能夠面對挫折失敗的.打擊,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對事情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能夠不斷的發現自己心理上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要培養自身的培養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樹立尊重患者、關懷患者的高尚職業道德;樹立“以人爲本”的價值觀和“救死扶傷”的職業觀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注重醫學以外的知識學習,注重閱讀,培養良好的文學修養;培養自身的寫作能力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對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培養。

二、學校方面加強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

大學校園是學生最開始接觸社會的地方,作爲生活學習的地方,學校的環境特別是學校的教育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大學生素質提高。學校應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紀律的醫學生,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大學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面向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現代社會的發展對醫學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大學生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救死扶傷,發揚白求恩精神。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醫學學校應該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條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學校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學校應不斷的完善學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讓學生在學習方面變被動爲主動。同時學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美化校園,增加各類圖書尤其是人文社科類的圖書,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給學生們提供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和活動舞臺。

2、開展醫學社會學的學習與研究

開展醫學社會學有利於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合理構建其綜合結構。它能幫助醫學生獲得人爲科學和行爲科學的知識與技能,有助於醫學生在醫療實踐中加深理解社會人文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有助於我們全面瞭解病人和自己,有利於提高我們在醫療實踐中採取有效的診斷、康復措施的能力。

3、豐富校園生活

每個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對大學生充滿着美好的期待。在我們的想像中都認爲大學是那種自由自在,豐富多彩的,然而進入大學後才知道,那些想像中的大學生活或許只會出現在電視,電影中。而現實生活是進了大學卻好像還是重複着高中時的生活,甚至壓力更大,特別是在醫學院,感覺一直都在學習,而且都是那麼枯燥。因此,我覺得醫學院校更應該開展更多的課外活動,這樣既可以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鬆,同時也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幫助。有利於幫助我們塑造完整的人格。

4、加強醫學生的實踐

在校園裏,無論學習好多,那始終都是理論上的,一個學生,無論理論知識多麼的夯厚,沒有實踐操作,一切都是空的和虛的。學校應多組織醫學生去醫院學習,參加志願活動或者多聽取一些講座,參觀一些標本,實驗室,或者多進行PBL案例分析,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在實際操作中培養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國家方面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一樣,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近些年來西方的消極思想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盛行。這導致了有些醫學大學生在這股思想的衝擊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墮落的泥沼。因此應該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使醫學生能夠分清崇高與卑下,逐步提升人格,促進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如今的醫患關係的不斷緊張,病人對醫生的質疑、不相信和誤解也對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困難。

爲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醫學院校的投入,出臺更多的更合理的政策。另外也可以在醫學上進行一些教育上的改革,一方面要借鑑外國成熟的經驗,引進對我國有用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從我國實際出發,與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協調起來,跟上國民經濟的發展,使醫學教育在訓練醫護角色中更好的發揮作用。

就目前而言,如何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個難點,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須。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需要靠自身,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力量。人文素質的提升對我們自身乃至整個社會都是大有好處的。我相信,只要結合各個方向的力量,同時每個人都加強對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那整個醫學生的總體人文素養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的。

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本人在參加了七天多的醫院崗前培訓,認真汲取了多位院長和主任的指導教育後,獲益良多。短暫的培訓雖然結束了,可是在培訓過程中獲得的心得體會卻深深地影響了我,特別是對敬畏生命,關愛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醫者仁心,作爲醫務工作者就必須以爲患者服務爲己任,從點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健康所繫,生命相托,是我們一生的信仰。而醫者仁心的內涵就是手持仁術,胸懷仁心,心繫患者。肩負救死扶傷重任的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時刻銘記希波克拉底的錚錚誓言,時刻銘記白求恩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先賢們的聲音還在耳邊時時鳴響,我們已經奮起前進的腳步,向着新時代更高的目標前進。

“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羣衆滿意”的精神,閃爍着以人爲本,和諧社會的光芒,樹立了新時代救死扶傷、病人至上、熱情服務、文明行醫的行業風尚和職業道德。也正是“手持仁術,胸懷仁心,心繫患者”的新時代體現。醫者仁心要求我們改善服務態度、規範服務行爲、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水平,真正做到樂羣敬業、厚德懷仁,做維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

當前我們中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一年一個新臺階,我們忘不了醫院裏的中醫前輩們。是你們展現了中醫學術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傷的人格魅力;是你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視醫院爲家,風裏來雨裏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爲醫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線,溫柔大方又能幹的護士天使們,不分天寒酷暑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美麗的雙手塑造了那溫情感人的世界。我們忘不了每一位母親、妻子和女兒,你們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舍小家保大家,時刻謹記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醫護人員肩上的責任。

有時候,醫務工作者也會被推到醫患矛盾風口浪尖上,面對太多的不理解,充滿了無奈;有時候,也會因爲工作強度太大,不知不覺間變得煩躁和脆弱;有時候,也會因爲家人的抱怨和不滿,偷偷流下難受的淚水。但是,無奈過後,是你們不變的微笑;辛勞過後,是你們執着的堅持;淚水擦乾,依舊奮鬥在最前線。是你們爲醫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此真誠地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醫務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捍衛了“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手持仁術,用過硬的技術贏得患者的信任;胸懷仁心,熱情周到的對待每一位患者;維護醫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爲人民服務,讓羣衆滿意。

回首以往,我們將深深銘記探索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奮鬥歷程;放眼未來,我們將迎難而上,讓"紅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爲2015屆中醫院的新同志,應該跟上時代的節拍和步伐,以傳承創新精誠的氣魄,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現出我們別樣的風采。

懷着激動與自豪的心情,我很榮幸地成爲醫院隊伍中的一員。面對全醫院甚至全社會的期待,我們醫務工作者必須以十二分的精神來工作,以100分的滿足來上交這份生命的答卷。雖然崗前培訓時間很短,但是我從中學到的知識卻是終生受益的。我們會永遠謹記冰心老師的話,將“仁愛之心”肩負在左,同情之心擔當在右,走在生命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醫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研修期間,我們按照由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及人文素養三大知識模組組成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強化學習。可以說,這期研修班起點高、模式新穎、效果良好。整個課程體系設計科學合理,既關注了當今公共管理和理論前沿,又關注了教育管理的工作實際,既有前瞻的視野,又有豐富的案例分析。雖然本期研修班只有短短的17天時間,但我覺得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大。下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彙報一下個人的感受:

一、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

這次研修,我們完成了120學時的課程計劃,22門課程基本涵蓋了公共管理專業應涉獵的主要領域,從宏觀經濟學、危機管理、公共管理、公共財政、公共政策、教育管理到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人力資源管理、媒體新環境及應對策略、領導語言藝術、資訊技術等等,內容覆蓋面廣,資訊量大。聆聽了教育部有關官員及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人保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電視臺等知名專家教授的授課,領略了名師的智慧和風采,老師們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有獨到的分析和精闢的見解,他們精彩的講解不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維理念不斷地受到新的衝擊,從而進一步理清了思想認識上的誤區,解開了許多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正所謂:聆聽的是智者的聲音,感悟的是知識的力量;學到的是管理的精華。

二、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能力

一是學習了很多科學的管理方法。如中國人民大學侯景新教授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周石教授的“高績效團隊建設”、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李克實教授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國際關係學院郭惠民教授的“突發事件處置與危機管理”等專題講座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可以

說,透過這次研修,切實地增長了管理知識,增強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 “管理的一半是科學”指的是管理的制度要合理、科學,即既要符合當前的教育方針政策,又要適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管理的一半是藝術”指的是學校的管理要講究技巧。即要“善管巧理”。 它告訴我們,只有把合理的制度和管理的技巧兩者合二爲一,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可以預見,在培訓期間所學到的這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必將給我今後的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是學習了很多新穎的思維方法。如清華大學韓廷春教授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分析”、清華大學王孫禺教授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國人民大學謝明教授的“公共政策分析”、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綜合處劉培俊處長的“關於中國職業教育吸引力的若干思考”、清華大學袁本濤教授的“教育的公共性與教育公平”、北京師範大學劉寶存教授的“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清華大學李越教授的“中學與大學教育銜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喬玉全處長的“中國基礎教育辦學現狀、熱點和發展趨勢”、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談鬆華教授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宏觀背景與戰略選擇”、清華大學王有強教授的“公共財政學”等,從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以不同的研究視角,展現了許多新穎的思維方法,這些新的思維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規和教育規律,又充分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直面現實困難,突破常規思路,創新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問題迎刃而解,效率不斷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際上,這些思維方式所閃現出的智慧,就是解決問題能力的具體體現。因此,我覺得這些新思路、新方法對實際工作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它使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心態更加自信,思路更加開闊,方法更加靈活。

三是學習了很多有效的溝通方法。如中國教育電視臺聞閘教授的“領導者語言表達藝術”、 清華大學孫靜惟教授的“媒體新環境與應帶策略”、清華大學孟波講師的“管理溝通”等課程,都結合了生動的案例分析,爲我們講述了溝通在現代管理中的重要性,簡言之,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誤會,化解矛盾,摒棄隔閡,就是密切關係,求得諒解,增進感情,達成共識。但凡成功的管理者,無一不是善於溝通的好手。作爲管理

者,一方面加強團隊內部管理,需要與成員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夠使團隊成員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圖,能夠激大家的參與感和熱情,能夠引導團隊成員朝着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發奮努力。另一方面創設團隊發展的良好環境,要與外界溝通。無論是要爭取領導的政策支援,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還是要贏得外界的大力幫助,這都需要重視溝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滿誠意,另一方面要善於尋找雙方的關注點、興奮點和共同點,促進工作的有效推進。

四是提升了個人修養。如清華大學劉書林教授的“科學發展觀與幹部素質提升”、清華大學李燕教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漫談”、清華大學朱漢城教授的“走進音樂世界——音樂賞析”等課程,對提高個人的素養有莫大的幫助。

三、提高了認識,完善了自身

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這是我這次研修的重要心得體會之一。透過學習,不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透過學習,還促進了反思。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論修養。透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覺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管理理論水平離工作實踐對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這不僅體現在自己學習的習慣上,沒有養成有計劃、有規律地學習理論知識的習慣,而且體現在自己的學習成效上,既沒有對各種理論做到大量涉獵,擴充知識面,又沒有精讀某種理論,融會貫通,更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因此,以後要在學習上更進一步加強,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在學習中提高、在學習中成長。二是要注重積累實踐經驗。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透過概括提煉而成。專家們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成果,都是因爲他們不僅勇於實踐、不斷探索,而且是因爲他們善於總結,注重積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總結、提煉成功的經驗,使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並逐步成爲自身工作特色,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業務水平。透過這次研修,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做好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一名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管理能力,掌

握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使學校發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夠勇立潮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