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7.46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1

20xx年3月14日,由盟教育局民教科科長帶領下我們一行38人專程趕赴長春市的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考察學習,本次考察學習中我們聽取了該校校長和副校長的“潛能教育”、“體驗教育”的成功經驗專題講座及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資訊學院副院長作的關於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報告,我聆聽這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 、參觀校園、座談等形式交流,我切實感受到他們先進的辦學理念,嚴謹的學校管理,執着的研究精神以及能取得的豐碩的辦學成果,本次學習考察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堅實的後盾支援使學校邁向了現代化

當我看到這所學校的現狀,規劃的面積和辦公設施都非常先進,滿足樂學校和學生的發展要求,我不敢估計每個教室和功能室裏面的設施投入多少,但我清醒的想到對教育的投入是何等的龐大。

二、明確的辦學理念爲學校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方向標,是辦學特色的根本保證,當我看到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大廳雕刻的“尊重個性、開發潛能、科學施教、全面育人”的先進的辦學理念是何等的以人爲本、人性化的體現。

三、先進的文化管理使學校走向一流

當我看到學校的教學樓、校長室、辦公室、教室都可以感受到整潔,雅緻、又不失個性,學校的每個走廊、每一面牆壁包括偉人雕塑、名人畫像、主題活動圖片、學生作品展、特色專欄都無不體現文化的氛圍。

四、打造優質團結的教師隊伍和以人爲本的人本管理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保證。

從宋校長的經驗介紹中可以體現她在教師管理中特別注重兩點:

1、 團結向上的教師團隊,這所學校總共504名教職員工,當中30歲以下的佔62.4%,從介紹中看出他們幾乎都是高學歷年輕隊伍爲主的團隊。

2、 精密細緻的管理模式

結合每逢佳節他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不同主題、不同年級的潛能教育活動,寒暑假對教師們進行潛能教育方面的進修班,培訓班,從而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

在這短短几天的參觀學習中,對我來說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就像是“井底之蛙”,但我更堅信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不斷學習和努力下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進取使我所教的學生行列中少一名學困生出現就是我們教育者的喜悅之情。

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2

2014年4月10日,廣東省高中校長進階研修班學員在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雷麗珍、林宛燁老師的帶領下赴山東考察學習,身爲其中一員,我深感榮幸。爲期一週的山東省教育考察學習,透過聆聽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斌教授的講座,瞭解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近十年的發展歷程,開拓了我的教育視野;透過參訪5所山東省重點中學,與山東省名校長的座談交流,領略了山東省名校長的辦學風格以及教師校本培訓方面的成功經驗;透過深入課堂實地聽課,課後與山東省名校師生深度交流,體驗了山東省進階中學在課堂教學中踐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成功做法。結合一週參訪山東省濟鋼進階中學、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濰坊一中、濰坊中學、昌樂二中等5所重點中學,下面就考察學習過程中的收穫和感悟作一個總結。

有位哲人曾說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當學生學成名就,回首學校生活時,值得回憶的不是學了哪些知識,津津樂道是學校浸潤過的文化薰陶。

文化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靈魂,也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校園文化猶如師生生長的空氣,爲師生成長提供氧氣,不但能保證師生的肌體生存,更能促進其不斷髮展壯大,張揚個性。學校文化主導着每個學生的言行,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與行動。我們所參觀的山東省5間重點高中校園人文氣息濃厚,大到整個學校的'佈局、各種色調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個角落的佈置,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每間教室、每個走廊都能給人以全新的不同的啓示和薰陶。無論是展覽室,還是學校的每一棟教學樓,處處體現着學校的文化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

校園文化是有形的,它體現在學校的各種設施以及設施的巧妙佈局。校園文化又是無形的,它存在於師生的精神世界之中,我認爲後者比前者更爲重要。山東省5所重點中學的校園文化有形的體現在學校巧妙佈局的設施中,又表現爲一種精神文化存在於師生員工的腦海和心靈之中,時時刻刻都散發着強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行走在濰坊一中大氣高雅的校園裏,感覺如是“走進森林享受自然”。校園場館設施、景點飾物、自然環境等凸顯了“容”、“雅”文化符號。學校道路、建築和景點的命名、名人雕塑、文化石、宣傳版面等和諧統一地構成了濰坊一中的文化氛圍。始建於1913年的濰坊一中,在近百年的辦學實踐中,從建校之初的校訓“容忍”,逐步形成了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容雅”文化(新校訓)。經過沉澱形成的學校“容雅”文化,“容”意味着容納萬物,包容個性,容許特長,其核心是開放,是民主;“雅”意味着興趣廣泛,志向高雅,崇尚一流,其核心是品味,是創新。“容”和“雅”構成了學校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的思想源泉和內在動力,營造了寬鬆和諧、開拓進取的良好育人環境。濰坊一中的“容雅”文化猶如一個巨大的磁場,凝聚成學校覈心競爭力和創造力,凝聚着每一名師生,成爲“容雅”文化的信仰者、踐行者。

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3

受學校派遣,我於11月23日至11月28日到山東考察學習,近一週的時間我們分別考察了青島即墨二十八中、昌樂二中、杜郎口中學,學習體會如下:

一、即墨二十八中的“師友結隊模式”,即將一個班的成績前半數的學生作師傅,後半數的學生作徒弟,以兩人爲一組構成“師友關係”。師傅負責對徒弟的學習、紀律等各方面進行監督指導,徒弟以師傅爲榜樣學習和提高,對這種模式的幾點思考:

1.有完善的考覈制度,對每對師友的學習情況、成績情況、回答問題、參與活動、紀律表現等進行捆綁考覈,並且制定了完善的考覈制度;進行打分量化考覈。每一學月,每一期都要評選出“優秀師友”,如果不能被評爲“優秀師友”就不能參加其它優秀的評選,不能評爲優秀學生、優秀班幹部等。這樣就調動了師傅的積極性,也煅煉和培養了師傅的能力,同時徒弟因爲怕拖師傅的後腿,不好意思不學,能有力地促進師傅和徒弟的學習。

2.這樣對學困生的監督更到位、更有力,實行的是一對一監督和幫扶,不會出現監督和幫扶的空檔,對差生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至少差生不會變得太差或者說越來越差。

3.對這種模式的借鑑,我們至少可以借鑑來治理學生的偏科現象,即某一科差的同學可以拜這一科學的好的同學組成一隊“師友”,讓他們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同時對幫助徒弟提高的師傅進行表彰。

二、昌樂二中

1.昌東二中的“問題超市”,即每堂課老師把每課的知識要點梳理出來,學生先透過自學(或者課前預習)迅速掌握知識要點,老師把一節課的知識要點演變成問題的形式或者例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充分地思考、練習,先獨立思考解答,再小組交流,然後再由成績好的學生講解,基本的原則是懂了的講給沒懂的聽,沒弄懂的就走到問題或例題前面聽弄懂了學生講,學生講的過程老師就在旁邊聽,對未講明白的或未到位的加以點拔,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讓學生充分地學習和討論。二是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生凡是已弄懂的問題就可以不再去聽,只需去聽自己沒懂的問題就行。三是能煅煉優生,你既然承擔了講解和輔導差生的任務,自己的思路就必須清楚,否則你沒法講給其他學生聽。四是老師能做到心中有數,因爲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老師在觀察,哪些地方未講透,未講到位,能更加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和指導。

2.昌樂二中的“特色大課間”,主要特色有:

(1)全校統一口令,統一口號,學生和着極有節奏的音樂跑步。

(2)學生大步跑,自信地跑,能切實達到煅煉和調節的目的。

(3)“特色大課間”後班主任有簡單的總結和點評。

3.昌樂二中的試卷評講課。在試卷評講前學生卻要統一完成“考試及反省卷”,考試反省卷分爲:

(1)存在的問題(思想態度方面、基礎知識方面、落實方面)。

(2)改進措施。

(3)糾錯(所有的錯題不但要改,還要總結出錯誤的原因)。在學生完成“考試反省卷”的基礎上,再由老師選擇性地進行評講。

三、杜郎口中學的自主學習模式,先是由學生透過自學掌握一節課的主要知識要點,然後完成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教室周圍全是黑板,每人一塊“自留地”,學生統一做,做了之後,兩個同學之間互相批改,老師在一旁觀察,對統一問題進行點拔,這樣做的優點是:

1.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一些簡單的知識點,簡單的問題是由學生自己學習完成。

2.課堂練習量大,容量大,因爲凡是學生能做對的,老師就不再重複講,這樣能節省很多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練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對典型的題,易錯的題不斷地強化,不斷地鞏固,一節課學生做的練習看似很多,但其實體現的知識要點就那麼兩個,只是變換了不同的呈現方式而已,變換了不同的易錯點而已。

四、昌樂二中和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啓示

1.課堂無花架子,很實在。其實這對老師課前準備要求很高。一是老師知識點和易錯點要抓得準,抓得實。二是老師的問題要設計得精,要有啓發性,能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三是習題要設計得好,習題要能很好地反應當堂課的知識點和易錯點。

2.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和能力,對知識要點簡單的一節課,學生能夠迅速地完成自學,然後投入應用和練習。但是對知識要點較多、較難的內容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預習,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的足夠的時間來練習。

3.兩所學校的學生都很自信,能大膽地發言,能大膽地上臺板演,甚至能夠大膽地進行激烈的辯論。這種自信來源於平時的培養,怎麼培養?需要老師給學生搭建多練習、多表達的平臺,多給學生機會,只有學生有了多次練習,回答問題成功的體驗,才能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自然就有了自信,所以我們應多給學生機會練習、回答問題、討論甚至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