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精選】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錦集六篇

學問君 人氣:2.81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錦集六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關於“講授”一節,爲我們詳細介紹了講授方法,讓人感受最深的是——懂、透、化。

首先是“懂”。就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基本概念,以及每字每句都清楚。

其次是“透”。就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這就要求對教材進行精讀細鑽。

最後是“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如同蜜蜂釀蜜一樣,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到了“化”的境界,整個教材內容已經瞭然在胸,變成了有機整體。

總之,鑽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鑽進去,又能走出來。鑽進去,就是要領會教材的精華,全面、準確地掌握教材的知識內容;走出來,就是要全面審視、整體把握,做到講課時能夠深入淺出,左右逢源,靈活運用。

這三個字的鑽研如果我們能努力做到,那一定是非常理想,非常愉悅的境界,會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

作爲一一名任課教師,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每當上完一節好課,會讓你有意猶未盡之感,全身都會感到舒爽之至。而往往公開課更容易達到這樣的境界。想想爲什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無形中做到了“懂”、“透”、“化”。

總之,我們在處理教材上真正做到“懂”、“透”、“化”,真正做到“鑽進去,走出來”,就會達到創設教材研究的理想境界。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6月22日,錦屏縣教育局組織全縣的學前教育教師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錦屏縣示範幼兒園潘曉園長和楊小豔園長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了詳細生動的講解,認真聆聽前輩們的精彩講授,使我對對《指南》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與認識,下面是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些心得體會: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按照內容劃分爲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在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心裏不斷感嘆,感嘆着這次《指南》的完善,讓我們老師在實施中更好的掌握。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實施《指南》時老師應把握幾個方面: 1.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很多老師會忽略孩子發展的整體性,如老師自己是音樂特長,每天不停地唱,而忽略其他領域的發展,那是萬萬不行的。2.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3.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創設環境,創設適合孩子學習的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切忌爲了達到某一方面而進行“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4.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在學習中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孩子的學習品質培養好了,那將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教育建議則給我們幼兒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爲我們幼兒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爲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它既可以幫助兒童與他人交流溝通,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則要透過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

我覺得《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爲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透過學習《指南》,才發現在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時,作爲教師的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同時,我們要努力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學會追隨孩子的興趣,爲孩子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爲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會更好。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熱愛這份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責任心。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麼就收穫什麼。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就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援和幫助。有了《指南》爲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如何正確理解有效教學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麼是有效教學呢?我個人以爲,有效教學是指師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遵循一定教學活動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物力投入,實現了儘可能多的預期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教學主體的主動發展。它包含有三個含義:

有效果:是有效教學的直接體現,是教學活動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制訂的教學目標的程度體現。因而在課前,我們應當充分鑽研教材,對照課程標準,瞭解我們的學生,從而依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滲透什麼思想教育,用什麼方法來教……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當然課堂中的生成性環節,也不能忽視,我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挖掘,有時,可以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會有意外的收穫。

有效用: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讓學生學好知識後會靈活運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會“舉一反三”, 要引導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熱情,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它是趨向於教給方法、點燃熱情,引導自主學習,爲學生今後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打基礎,具有延續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衡量指標。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最佳教學目標。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這樣的普遍理解,它還蘊含了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狀態等的綜合衡量,它也是一種教學機智的體現。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學生在理解某個問題時卡殼了,我們應當怎樣來引導他們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

有效教學並非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出類拔萃,而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自身現有的水平基礎上有所發展,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換句話說,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對學習過程感到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爲他們今後的學習,乃致將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基礎上,我們如果也能經過反思,探索,提高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那麼這種有效教學更具有意義。

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現代的教育教學思想是“教學要從學生的已知出發”“教學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這種思想的提出和改變,使教育教學從教師的權威說教向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轉變,認同學生肯定有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認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興趣、愛好、意志等;認知上的需求有:知識、能力、方法等;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從學生的情感上、認知上來備課、授課,達到既可以讓學生學到要求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保持一種發自內心的“我要學習”的強烈慾望。要收到這種效果,就要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造性進行處理:研究課標,在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思維的基礎上確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明確年段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教學目標可以有所升降,細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識系統內在關聯的前提下,可以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可以有所增減,有選擇地利用部分課外教材內容。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穫,讓學生在進步中體驗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的內在的求知慾。

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它與學習效果有着密切的聯繫。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正確、強烈,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則學習效果好、成績佳。透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們明確學習數學目的意義,旨在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同時,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對於學生的比較新穎、簡捷的回答,加一兩句評語;對於有一定進步的中下學生,進行表揚;對發言較好的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爲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

2.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透過創設恰當的“情境”,激發豐富的想像,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低起點、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饋、及時補”的原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在教師幹部作風雙整學習活動中,我學習了學校作風整頓檔案精神,學習了《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內容,在學習中一邊做筆記,一邊和同事們的教育,地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談出了對學習的認識,這次整風學習,對幹部作風整頓工作的認識,變被動教育爲受教育,在學習活動中,反思和別人的批語意見,我有如下認識。

教育教學要有雄心。教育是一項平凡而的工作,系民族興衰和存亡。要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緒,從點點滴滴做起。用賞識的眼光看學生。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問題學生要給他(她)機會,用發展的眼光看人,學生的自信心,精心營造育人的一片藍天。“教師,用愛點亮學生心頭的明燈,開啓沉重的心扉,責無旁貸,任重道遠。”“愛就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有的知識和學問,更有堪爲人師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對學生的無私奉獻的愛。”“教師在教會學生做人和學會知識的,還要讓學生知道先相信你,然後別人纔會相信你。”教師,日常工作要政治理論學習及學習,工作,以過硬的本領來好交辦的日常工作,並且要更新教育工作理念,工作要、,勤動腦,多,力求工作上創新,有新。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以人爲本的教育發展觀,學習、勇於創新的教育實踐觀,關注細節、追求的教育價值觀,教育任務、工作。到工作中幹好每一天的工作,上好每一節課。關注每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孩子發展。的師德形象,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理樹人”,用心育人。教師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的人格力量的體現。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的奉獻精神,甘爲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大家:“一粒種子,要春天的播種,夏天的澆灌,秋天的收割,還有好多工序才能變成碗中香噴噴的米飯。教育學生一樣,只是播下了,不再澆水,不去收割,那麼永遠都不會有收穫。”“讓一起爲年輕的生命多注入激情,多體驗,多賦予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於生命的最高境界--帶着對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愛,帶着人格的魅力和靈性,像尋找珍貴的金子一樣去和喚醒生命的潛能,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教育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對生命的至愛。”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新課程如同一股春風,帶着久違的清新吹進了課堂,洋溢着人文氣息的新理論更是滌盪着我們的心懷。我參加了國培體育骨幹教師的培訓,體育老師在學生眼裏是嚴厲的、體育課是單調的、很多人認爲體育課應該是跑阿跳啊讓學生機械的反覆練習。重複的練習來鍛鍊身體的,這是很多人給體育老師和體育課下的定義。但是體育老師是有愛心的。

比如,上體育課時身體弱的學生就不能和身體強壯的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在體力上就有區別,所以體育老師在分小組時就把學生按大孝強壯、男女分組教學,這是在老師的心中默默分成小組,不是有心觀察是看不出的。

體育教師有時也是嚴厲的,但在嚴厲中體現了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例如有一次在練習雙手傳接籃球時,有個女生邊練習邊吃口香糖。我瞪了她一眼,她毫無反應,我就走過去接過球同她一起練習傳球。看着她那滿不在乎的樣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依然我行我素,我當時真想過去訓她一頓。可稍一沉思,覺得不妥,就讓其他學生繼續練習,然後把她叫到一邊,問她剛纔爲什麼不認真練習,稍有不慎,就會被球擊中,受到傷害。下課後,那位同學誠懇地說:“我錯了,老師,您別生氣,今後我一定好好練。”

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處理得當,就能使學生感到溫暖,就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處處關心、愛護學生。體育教師也不例外。

透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刻內涵,透過老師的舉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組織,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看、聽、討論中,使過去的體育課非常的單一,課堂上教師就是全權代表,教什麼,學什麼,學生沒有主動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很被動的。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和研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的追去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雖然身體很累,但留給我的收穫卻是無窮的,頭腦是充實。透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平時很難了解到的經驗和教學方法,透過學習讓我更深的認識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的樂趣,也對教好新教材充滿信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爲做一名優秀的體育老師而努力。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爲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聯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透過教師業務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務必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務必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完美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務必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職責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忙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用心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應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個性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這天。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資料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透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務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貼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副教書育人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