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精選8篇)

學問君 人氣:2.95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精選8篇)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1

爲深入貫徹和認真領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學校有關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檔案精神和要求,幫助物理學院教師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充分挖掘各類專業課程的“思政要素”,提升教師的課程育人的意識和能力,總結課程思政建設經驗,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8月17日,物理學院邀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學名師、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物理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劉玉鑫教授爲全院教師分享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與心得,各系所中心教師代表共100多人蔘加了本次webex線上講座,講座由物理學院副院長彭良友教授主持。

劉玉鑫教授首先介紹了國家、教育部和學校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政策及相關檔案發布的國際國內背景和具體內容,接着劉老師從課程思政的理念與內涵、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及融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及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中遇到的問題與思考四個方面展開分享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與心得。

首先劉老師強調建設一流課程,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其核心工作,同學和老師要敬畏教育、敬畏教學、敬畏課堂、敬畏講臺,才能真正做到課程有魂有品位;透過對具體專業知識、技能進行深入分析理解、總結課程科學體系形成的過程以及科學研究方法應用過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觀和世界觀,從而提高同學們作爲一個國家的自然人的品質,提升創新能力。具體解讀爲,第一,課程思政的框架要素包括教師思政、專業思政和課程內容方法思政,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教師思政是關鍵,專業思政是基礎,課程思政是核心;第二,課程思政的目標是透過遴選課程知識點,構建與“課程思政元素”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課程知識體系,做到既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又實現思想引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第三,要幫助同學們建立正確的科學觀,包括科學精神、科學素養、科學方法。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2

大家好,我是馬廟中學九年級一班的付瑞青。轉眼間,短暫而又漫長的初中歲月已畫上句號,在這三年裏,我在增長知識之餘也收穫了諸多情感。在不久前結束的中考中,物理是我最大的贏家。我很高興在這裏向大家分享我在物理學習方面的經驗。

物理是一門理科學科,因此很多同學便認爲學習物理不同於學習歷史政治等學科,不必太仔細研究課本。其實不然,教材是由衆多高等教師經過反覆商討,反覆定奪才最終印刷下來供我們學習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要在學習過程中仔細研讀課本,準確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對於物理,有時更是要咬文嚼字,不能出現半點馬虎。

除了要仔細學習課本上的文字以外,也要認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現在的教材多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那些插圖不僅生動形象,而且直觀性強,便於我們理解與記憶,可能很多同學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就是考試前剛複習的知識點到考場上卻仍然會遺忘,這是我們就可以透過聯想插圖從而記起與之相關的知識點。

要想學好物理,提高學習效率是關鍵。一節課對於每個同學來說都是同樣的四十五分鐘,而有的同學能在考試中輕鬆取得高分,有的同學課下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卻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成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正是同學們的課堂效率不同。一節課中老師可能會用三十分鐘的時間傳授課程,在這三十分鐘內,我們一定要認真聽講,專心致志,不走神。講完課程之後,老師通常會讓我們做一些教材上的課後練習,這也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定要仔細思考,分析解題思路。當老師講明之後,定要明白,透徹,不可以似懂非懂,矇混過關。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規範解題過程。因爲解題過程就是我們的思維過程,只有平時規範解題過程,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

其實,物理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體現着物理知識,希望我的這些經驗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3

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爲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

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

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爲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繮,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透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4

xxxx年1月17、18日有幸去瓊山二中參加教師培訓,一天課聽下來收穫頗多,下面就來談談我對“如何上好一節物理課”的一些心得體會。

好課取決於教師的功底、積澱和智慧,需要教師從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育機智、教育手段和課堂細節等方面作大量的充分的準備和思考,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要考慮到位,在課堂上纔可能以不變應萬變,做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確保課堂“三維”目標的實現。一節好的物理課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一)、體現新課程理念,注重突出科學研究的教學

1、注重過程與體驗,處理好猜想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科學探究的教學,要讓學生體驗、參與知識的發展過程,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景,給學生一定的發展空間,要有意識的創設探究條件,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在科學探究教學中,最難處理好的猜想環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較易猜想;在實驗探究環節,通常採用分組探究。

2、關注交流與合作,重視評估的導向性。

3、聯繫生活與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過程新穎流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1、新課匯入新穎獨特,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知識序走向認知序走向教學序

3、提問恰當明瞭,注重課程再生資源。

4、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環節不能省知識的應用、課堂訓練、小結、作業。時間把握準確,安全問題注意,教學過程注意科學嚴謹性。

(三)、改制自制實驗儀器,凸顯實驗效果。

(四)、語言幽默、準確、富有激情,注重激勵性評價。

1、語言舉足輕重:有一口標準普通話,語言準確精確,清晰流暢,簡潔生動,幽默風趣,邏輯性強都很重要。

2、教態親切自然,有親和力,是一個老師基本素養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5

作爲一名物理教師,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並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同時與生活的聯繫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當然這笨並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爲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2、要爲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爲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

3、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6

在本週的物理學習當中,我們主要學習了萬有引力定律,個人覺得在幾方面應該注意一下的:

1、就是做到課前預習,雖然班主任總是強調我們要做好預習工作,但我相信還是有一部分同學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做到,我也不例外。晚上的三節自修加上晚自修,都在趕作業,於是第二天老師講新課,思路總是跟不上,不大清楚老師在說什麼,所以在下課後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補回來,但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有空來補。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你沒有預習,上課思路跟不上,課下的作業就不會做,這樣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就更加沒時間預習,時間一長,就落下一大堆知識。所以如果是自修擠不出時間的話,我就會在第二天早上的6:20——6:30來預習,一下或是其他時間,但我也不是要說叫大家6:20就到教室來預習,只要大家能擠出點時間預習就行了,正如班主任所說:你可以不完成作業,但一定要預習第二天的內容。

2、上課老師講的重要公式要記住。在這周物理課上,每次老師解題前,都在黑板左邊列出幾道公式,然後再審題目,套入公式,就能解出來,老師曾經說過,《萬有引力定律》這章書在高中當中是最不靈活的,只要套入公式就行了,題目已知什麼,要求什麼,套入相關公式就能解決。

3、應該看看報紙上1、2、4版的內容。許多同學可能是寫一下第3版的練習就完事,但其它還有很多的解題方法,比如說31期物理報第一版就介紹了很多種解題方法。

這是我本週的物理學習心得,如果有什麼好的方法,不妨發表一下。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7

初中物理成績差怎麼辦?先別急,有問題,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績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學習,還是學習方法不對。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裏?是哪部分的知識點薄弱,是力學太難掌握?還是質量守恆不容易理解?還是實驗題不會做?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有衆多的概念和規律。首先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每個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位置,它們背後有相互聯繫。歸納和總結的工作,對於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知識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議同學能有一個總結本,用於知識的歸納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課本,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進一步的提高,適量的習題是不可缺的。做題,要把握住兩個字:一個“精”,一是“思”。“精”,主要對題目的選擇而言,最好是請教一下老師或往屆的學生,參考他們的意見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像我們初中的時候物理老師推薦給我們物理化學都是用VCM仿真實驗,是做實驗的軟件,裏面每個實驗都有針對的中考考點訓練,做完實驗再做題,我覺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覺得最主要這套資料綜合性很強,適合大多數同學。

再就是,做題要注意“思”,“思”是“題後思”,每道題都對應着一個或幾個知識點,一種或幾種解題方法,解完題後要想一想,如果這些知識點或解題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麼在這個題上做一個記號,同時把這個知識點或方法總結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如果這道題自己沒能解出來,看過答案之後,自己最好再獨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領會和掌握這種方法,若能把握住這點,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項目式學習心得體會8

其實在學習物理化學之前,我還發生過一件有意思的事,在上高三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做化學題,而特別討厭做物理題,在高考臨近前,我瘋狂地做物理題,導致我有一天晚上做夢夢見自己正在做一道題,而題的內容竟然是有物理和化學組成的,當時醒來後,我那個叫做無語啊,我都很糾結自己怎麼會夢見這種事,後來跟我們班的同學說了之後,他們都說我瘋了,當我上大學後,當我知道有物理化學這門課之後,我好想跟我們的同學一個個的打電話過去,跟他們說我沒有瘋,這個世上真的有物理化學啊!嘎嘎。

學習物理化學之前,我確實很害怕,因爲一直聽到各種各樣的謠言,說物理化學有多難有多難的,所以在第一節物理化學課上,我像打了雞血一樣,很認真很認真的聽,生怕自己漏掉一個很小的詞,而導致自己聽不懂,但是說實話,這麼長時間下來,我並沒有覺得物理化學很難啊,哈哈。真的,(ps:也可能跟我的智力有關吧),啊哈哈,(再ps:也跟端木老師的能力有關吧,老師你也得意的飄吧),其實,這麼多的物化課下來,我覺得物理化學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書,一定要把書上講的理解透,不可死記,而且每一個公式怎麼來的一定要在理解之後自己再親手演算一遍,並且一定要認清每個公式使用的前提條件,比如理想氣體、等溫、等壓啦什麼的。不能混淆,而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做題,要掌握的更加牢固,還要多看課外資料,雖然後兩項我到現在還沒有開始做過,但我從明天就要開始做題、看課外資料,爲自己的大話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