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5篇)

學問君 人氣:2.82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5篇)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爲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纔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纔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爲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定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爲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爲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蒐集資訊,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資訊充實自己,啓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爲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學習新課標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日漸成爲我們的共識。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的課堂教學絕不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爲基本特徵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實施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而且要讓學生不僅“動”得了,而且“動”得好。所謂“動”得了,指的是學生能積極開動腦筋舉手發言,不像過去那樣只會聽課,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所謂“動”得好,是指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話願說,有話能說,而且說得透徹,有獨特的見解,有創新。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而且能“動”好呢?透過聽別人的課,透過自己的實踐,也透過對一些教學理論的學習,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物理備課組採取了以,且在實施過程中感觸頗深:

一、教師一定必須轉變觀念,明確師生互動的好處。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透過教授物理知識,使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物理知識和技能,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教材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爲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爲了學生的未來,也爲了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對從前的思想和方法屏棄糟粕,儘快適應新的形勢,放下自己師道尊嚴的架子,真正成爲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課堂氣氛一定要融洽,師生感情一定要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使學生能放鬆地學習,放心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這種狀態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最高,接受知識的程度最好,最易產生靈感,語言最易有光彩,見解最易獨到。如果老師上課一臉嚴肅,甚至一臉“兇像”,課堂氣氛一定沉悶,甚至緊張。學生生怕惹着你,哪還有心思聽課,更不敢起來發言!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聯,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嚮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在我們備課組中,我們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真正把學生當成是一個獨立的人看待,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他怎會不活躍起來?

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因爲從小學開始,學生接受的就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腦中"聽教師講、被動學"的思維習慣根深蒂固。爲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我們經歷了想辦法——實踐——改進——再實踐的一個過程。

剛開始的時候,我門主要根據課堂內容事先設計問題,然後再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但很快我們發現這樣以教師爲中心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指向性地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鍛鍊,心理始終處於消極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師沒有提問時等待教師提問,回答了提問還要等待教師鑑別回答正確與否,致使學生的思維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考試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做過的題目就會做,換個面孔出現就迷糊了。而且於我們大片的中下學生,這種方法幾乎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於是我們想辦法改進,加大集體備課的強度,互相提出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然後討論,爭辯,由於備課充分,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更加靈活的針對學生提出問題,並減小問題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效果逐漸出來了,但對於後進生來說仍然不夠吸引。

而我們心裏非常清楚,學校的物理成績差,並不是因爲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爲後進生的數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太大了。所以爲了提高教學成績,我們還需要繼續想辦法。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不斷爭論,逐漸成型了一個教學模式,那就是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學習小組,老師退到指導者和助手的位置,讓讓學生看書的基礎上,採取小組互幫互學討論式學習,讓學困生向優勢生學習,優勢生幫助學困生,小組中多人動起來,那麼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動起來,各個小組動起來,全班就隨着也動起來。因爲充分相信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不但讓優生有機會表現,也讓差生有機會表現,從而建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這樣,知識的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學生親自體驗的,影響纔是最深刻的。

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於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問題,通常都要求學生先在小組中自己討論,形成共識,然後再提到班集體中進行解決,同時我們注意,即便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寫錯了或說錯了,我們也要求要用鼓勵的眼光和肯定的語氣,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鼓勵其繼續努力。然後師生共同來分析爲什麼錯了,原因在哪裏。這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氣氛一旦形成,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令人較滿意,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從被動壓迫的變爲主動自願了,從而時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學年的期末考試中,我校的物理成績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仍然不夠成熟,就現在而言,運用得最成功的是在複習中,以學期的公開課“光的反射”爲例,我們透過集體備課,決定採取的就是小組互幫互學討論式教學,在上課提出本節課的內容後,讓學生馬上形成學習小組,然後由一個同學負責記錄,大家一起合上書本,對本節知識進行探究,因爲有時間有機會,無論成績好差的同學都積極投入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接着小組中的同學一起找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係,看能否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圖,因爲知識結構圖出來之後還可以上黑板板出來與其他小組比賽,同學們都還處在一個好勝的年齡,所以會努力和小組同學合作,爭取自己的結果是最好的,從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後幾個小組在黑板展示後,師生共同評價哪個好,爲什麼好,期望經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

透過學生總結將所有知識點都複習之後,由教師指導學生明確本節的重點難點,然後針對重點難點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在強調遵守課堂紀律的同時,允許同學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組中互相討論,互相教學,這樣就調動了成績差的學生,因爲通常成績差的學生是不敢請教老師的,但請教同學他們還是樂意的。同樣,對問題的解決總是採取比賽的方式,所以同學們都特別希望自己可以贏,成績差的會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過程中有機會表現,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自己這個小組優秀,所以就課堂紀律上作到了學生管學生,就課堂教學上做到了學生教學生,導致課堂的學習氣氛比較好,課堂效果也比較不錯。

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認爲我們還要繼續放開手腳,大膽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我們相信,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採取小組互幫互學討論式學習方法,是解決我校物理成績多年以來一直難於突破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課標教學中的措施和心得,願同行們指正和共勉!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

透過這次新課標培訓,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就本次培訓略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提高了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原先我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不到位,總覺得改不改沒什麼大不了的,有這個必要嗎?

透過培訓後認識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學生如何獲得知識轉變爲如何獲得技能,就如古人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這個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觀念的引導,在今後課程改革中儘管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但我會去探索、解決,而不是躲避,因爲希望就在前面!

二、進一步更新了教學理念此次學習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更新。

爲我開闢了新視野,使我改正並更新了頭腦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學思想的觀念。透過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XXX型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爲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其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三、形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理念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已發生重大變革。

準確理解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認真研究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分析與反思課堂教學行爲,提高專業化水平都有直接幫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應把握好以下點:把握課程標準,明確評價目標:評價目標要清晰、有價值,要體現學科特點;強調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給予肯定性評價;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採取多種學習評價方式;採用開放的教學評價方式。新的課程評價理念要求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一定要本着爲師生髮展服務的原則,既要關注教師對課堂教學作出較爲準確的評價,同時,纔可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改進教學沿着正確的方面發展。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爲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當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爲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我會繼續努力,爲教育貢獻自身的力量!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4

我很榮幸參加了城鎮第xx屆名師帶徒活動,根據本次活動要求每位學員要一個學期研讀一本教學專著。其實,我們周圍有很多關於英語的教學專著,我沒有選擇能給我更多新穎想法的教育專刊,而是選擇了最最基本的一本書——《英語課程標準》。上次在第二小學聽課時,相主任就提到了小學英語教師首先要看的書就是《英語課程標準》,而且必須看透。

經過這一段時間邊上課邊看課程標準邊反思,我慢慢地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推行下,我們教學還要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明確指出:小學英語的學習應特別強調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養成教育。因此,養成教育是貫徹整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完成小學英語實施任務的基礎。可見,小學英語養成教育勢在必行,意義重大。以下是加強構建小學英語養成教育建設我的一些觀點: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門新科目的學習,首先就要吸引學生的眼球,才能更好地進行下一步。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方面進行: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師應該改變一本正經傳經誦道的板正的教學風格,而是微笑着上課,給學生一種親切、平易近人的表現。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眼裏都是神聖的。在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輕輕地拍拍他們的肩膀,幫助他們糾正書寫的姿勢,這些細微的肢體接觸會讓學生倍感親切,纔會放下那顆緊張的心情,在和諧愉快氣氛中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2、新穎、趣味性的教法。

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和機械地跟讀,反覆聽寫的教學方法不能夠打通英語與學生接受知識的通道。教師應該將趣味性的活動或遊戲引進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激發他們學習、應用英語的衝動,達到玩中學,學中有收穫的效果。

3、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培養學習自信心爲主。因此,在評價學生時,特別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和適當的方法妥善處理。現在很多小學生不願意開口說英語,多數是因爲他們沒有自信,害怕出錯。我們應該給學生一個在錯誤中成長的學習理念,幫助他們把“怕出錯”的包袱一點點地丟掉。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節課的完成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同時也是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頭開始,從嚴訓練,一點點強化才能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1、培養學生看、聽的習慣,參與課堂教學。

要求學生能夠時刻跟進課堂的進程,眼睛、耳朵聽從教師的指令,能夠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同時關注同學的問與答,隨時做好答問準備。要培養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注意訓練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可以應用於開火車的遊戲,點名遊戲,一次跟不上,反覆隨機抽查,這時學生會在緊張且具有趣味性的遊戲中,積極參與,養成看和聽的好習慣了。

2、培養大膽說、讀英語的習慣,具備連貫表達的能力。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用來交際,都需要說出來的。小學英語應該杜絕只會寫的“啞巴英語”,要讓學生養成愛說英語的好習慣。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哪怕是一個單詞、一個簡單的句子。現在英語課堂,教師很注重英語口語是否地道,會藉助點讀筆、錄音機、多媒體等工具,讓學生一遍遍模仿,特別要對口語表達有障礙的學生要耐心指導,這無疑就是培養訓練他們讀和說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在班級內組織課文誦讀比賽、課本劇表演、英文歌曲等活動,調動學生體內愛表現的慾望,增強其連貫表達英語的能力。

3、培養規範書寫的好習慣。

基於小學英語課時少,教師在安排指導學生書寫上的時間就相對很少,也有些教師對學生書寫關注不夠,導致學生上到五六年級英語單詞寫得東歪西倒,寥寥草草。有的學生其實是可以寫好的,但他們卻不重視書寫,應付公事。

俗話說的好,字如其人。認認真真寫出一手好英語單詞、句子,也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且《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要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抄寫、書寫單詞、句子;區分印刷體和手寫體;基本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所以,我們要在低年級時就要讓學生養成板正書寫,一點點地指導他們26個英文字母的正確書寫。其實,書寫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字母的書寫規格、單詞的書寫、句子的構成都需要在平時教學中認真貫徹的,不能操之過急。同時,我們對待中高年級不僅要求書寫質量,還要求書寫有速度。

英語在小學開設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養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才能爲他們在各個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構建好小學英語養成教育,不斷嘗試各種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搭建與英語的學習橋樑(即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符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即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在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中不斷取得進步。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5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爲“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師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課標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作爲一個教師應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學準備。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備課。

由於探究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學具體過程不可預測,因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備課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針對教材和學生狀況加以分析,對比新舊課程理念,儘可能多角度、大範圍地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方向和教學過程中可能隨機出現的問題及因應策略,並將這一切儘量融入實驗器材的準備及電腦課件的設計製作中等等。這些方法既能確保教學過程的開放,又能提高教師對整堂課的駕馭能力。

例如:在每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都特別加入了“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及“實驗探究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及處理方法”等板塊。在這些板塊中,有的教師寫道:

1、有的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可能將本章後面的知識提出來。對於提出這類問題的學生,應予以鼓勵,並告知大家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探究的課題,只是本堂課可能時間不夠,需留待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究,並對學生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學生可能得到的有錯誤的認識和結論。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認知成果,可建議學生反覆實驗、收集證據、查找資料以獲得有關的資訊,透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來讓學生自己糾正前面的錯誤,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勇於認錯、改錯的品質。

3、學生可能提出目前還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讚賞學生的勇氣,並建議查找有關資料,瞭解弄清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哪些知識,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設計中這些較爲客觀全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學生的各種見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觀點、甚至是錯誤的想法教師也都採取給予正面積極評價的方法,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克服對科學探究的神祕畏懼心理,減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壓力,增強了探究學習的信心,從而確保了探究教學的順暢進行。

二、創設情境,精彩匯入。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匯入尤爲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着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將座位排成若干單元,採用四人學習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在教學《運動與靜止》時,教師用電腦多媒體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烏雲,小溪的流水等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自然

界的運動。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透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透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匯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

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

新課程提倡科學探究式的課堂教學,這種探究式教學給了學生更加寬鬆的思維和活動空間,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係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儘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循環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爲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爲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循環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佈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選擇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佈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

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紮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運用《學案》”。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幹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我想,《學案》的使用將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爲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四、開發課程資源。

當前與新課程相配套的課程資源相當匱乏。單就我們使用的物理實驗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隨堂實驗器材就達百餘種。這還不包括延伸至課外的學生自主開發的探究內容,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大力倡導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自制教具學具。

改變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總之,我們的物理教學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學評價體系怎樣,作爲教育者務必把握一點,我們必須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維、活的方法、活的語言來面對一個個活的課堂,做到教學相長。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6

透過學習新課標,體會到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仍然是: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但做了許多的修改。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1、降低部分具體內容要求:

“科學探究”主題:在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方面,將“實施計劃”中的“評價證據、數據”改爲“嘗試評價證據、數據”,適當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出於同樣的考慮,將“表達交流”中的“撰寫探究報告”改爲“寫出探究報告”。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主題:原“說明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的要求提的比較高,這意味着不僅要求學生能“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還要能從光學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說明。修訂後改爲“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顯然比較適合初中學生的實際水平。

“生物與環境”主題:原“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透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的要求提的比較高,改爲“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透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原要求屬於理解水平,要求學生能“把握內在邏輯聯繫;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資訊等”,而現要求屬於瞭解水平,只要求學生“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現要求明顯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生物多樣性”主題:原“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的要求提的比較高,改爲“認同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這就使原先要求達到“領悟水平”(具有穩定的態度、一致的行爲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的進階的情感目標要求,變爲“反應水平”(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的中級情感目標要求。

2、增加部分具體內容:

《標準》在“生物多樣性”主題中的變化包括具體內容增加了“苔蘚植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軟體動物”、“兩棲類”、“爬行類”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內容比較廣泛,學生學習後對地球上的生物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課程標準的難度要求,明確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目標指向是公民素養而不是專業素養。

3對“前言”的文字作了較多的修改: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實驗稿》)認爲,“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爲迅速的科學之一。生物科學研究在20世紀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的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等,這標誌着本世紀人類將進入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新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轉化爲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生物科學也向着更加關注人類自身的方向發展。隨着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各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生物科學已經日益呈現出主導學科的地位。同時,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在解決人口增長、資源危機、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諸多問題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新研製的《實驗稿》在繼承我國生物科學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註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標準》期望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對今後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

而《標準》則改動爲“生物科學從20世紀中葉以來發展極爲迅速,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例如,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哺乳動物高度分化的體細胞克隆獲得完整個體的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等,這標誌着本世紀人類已進入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新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轉化爲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生物科學也向着更加關注人類自身的方向發展。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在解決人口問題、資源危機、生態環境惡化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諸多問題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隨着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各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生物科學已經日益呈現出主導學科的地位。”“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本標準在繼承我國生物科學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最新進展,更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本標準期望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能夠對生物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對今後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環境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修改後不僅文字更加通順、更富邏輯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對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環境意識的重視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爲中心,以活動爲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爲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爲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7

今年開始的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暑假對新課標的研讀,使我感觸頗多,特別是聆聽有關專家對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詳細說明,使我對新一輪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幾點是我對地理新課標的學習體會:

一、地理新課標更切合初中學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課程內從學生社會需要、學生髮展的角度去選取內容。更切合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更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學習更利於自身的發展。

二、地理新課標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從側重教學結果轉向側重教學過程,教師要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以組織者的身份來參與學生的學習,改變以前的灌輸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知識形成的過程等,也就是課堂以學生爲主,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中去。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感性匯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匯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後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爲了避免學生出現牴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儘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纔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將知識點進行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於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後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4、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課標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地理新課程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要做到這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題材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體現自我價值。

總之,地理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去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用心去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8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爲“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爲“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9

學習了新課標,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課標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首先,開闊了我的視野。平時在教學第一線,忙於應付上課,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因此,視野相對比較狹窄。其次,進一步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應該承認,對於目前仍然還在盛行的“應試教育”我們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對於課標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上我們可以說是行家裏手。但正因爲如此,我們的頭腦中已經不知不覺套上了舊觀念的枷鎖,而且這種“枷鎖,’制約着我們的教改。最後,豐富了我對全冊課標知識的認識。我已經有了二十幾年的教齡,平時繁忙的教學任務幾乎使我們不可能有上較集中的時間來更新知識,另一方面,我對新課標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另外,在具體內容和表述方式上進行了必要的修改,總體說內容難度降低了。“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爲學生提供了更爲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善於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走近新課標,我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老師、乃至每一個家長身上所發生的可喜的變化。但我認爲還是不夠,真心的希望我們現在的教師能多一點創新,多一點務實,多一點奉獻,多一點眼光,多一點執着,多一點激情,讓教改之路更堅實、更寬闊、更精彩!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0

今年5月我參加了在瑞景中學進行的《數學課程標準)活動。透過專家的解讀,讓我對《數學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等諸多方面的變化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識,這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透過本次的學習,本人有以下幾點深刻體會。

一、課標修訂的基本框架,轉變課堂教學。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爲數學能力,最終透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爲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正確看待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爲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啓發式和因材施教,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做到啓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而不亂,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建立健全的學習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課標的實施又爲我們搭建了一個更高更新的學習的平臺,對於已和課程改革一起走過十年的我,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方式,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1

我反覆認真地閱讀《小學語文新課標》,從中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新教師,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三、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

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爲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爲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一、新課標強調讀書與背誦。

1、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強調讀書與背誦。

新課標中對語文課程的性質有了新定義: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要求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蒐集處理資訊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透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2、新課標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讀書與背誦。

“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在不同學段,可在誦讀材料的內容、範圍、數量、篇幅、類型等方面逐漸增加難度。”這是新課標裏關於閱讀評價的建議。以人爲本的評價體系可以激發學生對優秀作品的誦讀興趣,讓語文教師對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有一個比較寬鬆的尺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新課標重視識字與寫字。

新課標對識字與寫字的規定有了較大的調整和變化,體現了新課標對識字與寫字這一板塊的重視。

1、增加有關“識字、寫字”的兩個字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2500個左右會寫”這個要求不變,但“會寫”的字在各學段的數字有變化。概括地講,第一、二學段,要求“會寫”的字數量減少,第一學段減少200個,第二學段減少400個,第三學段則增加400個。

2、調整識字量。新課標增加了兩個字表。一是《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課標建議,在低年級階段“先認寫《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的300個字,逐步發展識字寫字能力。”在對學生寫字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當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字表一爲依據。

3、對識字教學的認識有變化。

在課標(實驗稿)“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的基礎上,增加了“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的提法。

4、高度重視寫字教學。

在課標(實驗稿)裏,僅是第一學段有提出“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目標,而新課標裏每一學段都有這一條。對三到九年級的學生提出了毛筆書法的要求。其中規定,三到四年級的學生除了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級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而七到九年級的學生,能夠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在教學建議部分,新課標增加一段了關於寫字教學的建議,提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要求每一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並規定,(在1—3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強調,“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5、在評價方面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與課標(實驗稿)相比,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教學的評價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更爲具體、詳盡,尤其是對不同學段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比如“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對考察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的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還提出“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學段還要關注學生的毛筆書寫,第四學段還要關注學生基本行楷字的書寫和名家書法作品的臨摹。”強調“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

新課標固然美好,但實施纔是關鍵。我們只有本着新課標的理念和宗旨,堅定不移地走課改道路,語文教育的路子纔會越走越寬。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2

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的閱讀了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

作爲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先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潛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潛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潛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構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能夠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用心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潛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修改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到達《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修改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靈活地選取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善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用心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心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爲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此刻:語文教學資料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潛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十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必須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纔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必須的口語交際潛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潛力。基於這些思考,就能夠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潛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潛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潛力,我們就就應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3

透過這次新課標培訓,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就本次培訓略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提高了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原先我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不到位,總覺得改不改沒什麼大不了的,有這個必要嗎?透過培訓後認識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學生如何獲得知識轉變爲如何獲得技能,就如古人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這個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觀念的引導,在今後課程改革中儘管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但我會去探索、解決,而不是躲避,因爲希望就在前面!

二、進一步更新了教學理念此次學習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更新,爲我開闢了新視野,使我改正並更新了頭腦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學思想的觀念。透過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爲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其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三、形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理念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已發生重大變革,準確理解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認真研究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分析與反思課堂教學行爲,提高專業化水平都有直接幫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應把握好以下點:把握課程標準,明確評價目標:評價目標要清晰、有價值,要體現學科特點;強調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給予肯定性評價;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採取多種學習評價方式;採用開放的教學評價方式。新的課程評價理念要求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一定要本着爲師生髮展服務的原則,既要關注教師對課堂教學作出較爲準確的評價,同時,纔可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改進教學沿着正確的方面發展。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爲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當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爲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我會繼續努力,爲教育貢獻自身的力量!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4

在開學的這段時間,學校利用教研時間讓我們學習新課程標準。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我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潛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要爲教學服務

恰當的教學情景創設,不僅僅爲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序幕,而且會成爲他們主動探索數學領域奧妙的動力,因此,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繫起來。如果僅僅爲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爲教學服務。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帶給適當的幫忙和指導、善於選取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透過觀察、測量、摺疊、討論,進一步瞭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爲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有的爲聯繫而聯繫,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取,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失了。

我認爲,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係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繫生活,對於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如果數學教學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能夠吸收生活中搞笑有益的例子來爲生活服務,也能夠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潛力,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5、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搞笑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

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每一天理解超多的資訊,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爲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潛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用心地去感受教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好處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構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與“抱”採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樣。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資料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就應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靠情緒,什麼事都不去思考,也不想思考。因爲他明白會有人來指導他怎樣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總之,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務必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1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5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一、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20xx版新課標的描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學會”,甚或“完全學會”。明確語文課程目標,才能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目標。準確把握了語文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我們得注意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合理把握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度”,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新課標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重視學生寫字,改進和加強寫字教學,是20xx版新課標的亮點之一。新課標對於學生的識字量做了一些調整: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實驗稿: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第二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實驗稿: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xx個左右會寫。)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實驗稿: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髮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特別是在附錄中增加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使得課標文字結構顯得更加完善,增強了課標的科學感。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識字寫字教學,不斷提高識字寫字質量。

三、關注實用閱讀策略。

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與內容”板塊“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第五點中,新增加了這樣一句話:“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字,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資訊。”的內容,體現了對實用閱讀策略的關注。

“非連續性文字”,是相對於敘事性強的“連續性文字”而言的閱讀材料,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混排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於比較,在現代社會運用廣泛,其實用性特徵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文字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資訊,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重要閱讀之一。

“非連續性文字”的閱讀目標和“PIRLS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及“PISA國際閱讀測試”題目導向性有密切關聯。課標的調整絕不單是爲了針對今後的測試,而是讓更多的孩子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現代學生不僅應該學會透過傳統的媒體閱讀和表達,還應該能夠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來獲取資訊和交流溝通。

小學語文教學的路上需要思考、需要進步,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本真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