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學問君 人氣:1.35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

最近,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首先,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十六年的教育下來,等於一個吸了煙的蟲;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黃肌瘦,弱不禁風,再加上要經過那些月考、學期考、畢業考、會考、升學考等考試,到了一個大學畢業出來,足也癱了,手也癱了,腦子也用壞了,身體的健康也沒有了。大學畢業就進棺材,這叫做讀書死,生活教育不教學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學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對殺人的種種考試,教人讀活書、活讀書。

由此,作爲一名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資訊,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着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衆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作爲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爲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爲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2

《教育漫畫》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這是洛克在流亡荷蘭期間,曾擔任友人愛德華·格拉克之子的家庭教師,並與格拉克進行多次通信討論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1963年,洛克將這些內容加以整理,並以討論紳士教育爲話題,發表了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畫》。該書反映了洛克的政治和哲學思想,從體育、德育、智育三個方面探討了當時資產階級最關心的紳士培養和教育問題,對英國乃至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洛克在《教育漫畫》中一開始就指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爲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洛克關於教育作用的論述不同於以往的封建社會把人的形成看做是遺傳或天賦的產物,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洛克認爲英國的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紳士教育上,他重視紳士的道德教育和實際知識。他曾說過:“英國在世界上是一個有地位的國家,原因是我們有德行、本領和學問。”洛克關於教育目的的論述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對自己子弟的要求,即有爲統治階級所接受的道德觀念與品質,有開拓資本主義事業的廣泛知識和能力,有在各種場合與人進行交往的禮儀和規範。

如何對紳士進行教育,洛克認爲,理想的教育應是家庭教育,他主張由父母聘請優秀的家庭教師來培養紳士,而反對他們到學校去接受教育。洛克站在上層社會的立場上,認爲社會上“到處流行着粗野與邪惡”,學校裏情況複雜、道德敗壞,兒童到學校去,會由於“傳染”而失去“純潔”和美德。因此,他主張紳士教育應當在家庭中進行,認爲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其子弟舉止文雅、思維敏捷,學習容易和迅速。總之,在洛克看來,紳士所具有的道德品質在學校教育中是不能獲得的。這樣的教育思想當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也反映出英國當時時學校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以及英國貴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

在《教育漫畫》中,洛克把紳士教育的內容作了體育、德育和智育三個方面的劃分和詳細的論述,並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立法,對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關於體育的見解,對資產階級子弟在身體素質上提出嚴格的要求。在道德教育內容上,洛克認爲要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要培養各方面的德行,主要有:勇敢、坦白、公正、大度、謙虛、剋制、聰敏等。關於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主張首先要以理性爲指導,從小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讓兒童所有的慾望和動機都服從於理智。他強調,說理教育主要是讓兒童明白,支配兒童活動的不是情感和慾望,而是理性,應讓理性伴隨着兒童成長。其次,重視榜樣示範作用。洛克說,成人可以儘量地對孩子談論禮儀,但孩子的伴侶是什麼樣子,孩子的儀態就會是什麼樣子。在《教育漫畫》中,洛克把智育放在僅次於德育的地位。他認爲,對一個紳士來說,“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於第二位,只能做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動盪不安的現象。

什麼“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爲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着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爲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爲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爲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爲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爲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透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4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世界名著《飄》,獨坐書桌前,忍不住低頭沉思,《飄》究竟是怎樣一本書呢?

這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書中大部分都是對美國南北戰爭的描寫,是對戰後重建的描寫,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描寫的淋漓盡致,戰爭的無奈和痛苦,也寫得入木三分。本書的主人公斯佳麗小姐就是在戰爭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女人,由戰前不諳世事,只懂得談情說愛的嬌小姐成長爲一個戰後堅強有力、無所畏懼、勇敢向前的女強人,當然,戰爭爲她帶來的恐懼、痛苦、悲傷和磨練,也是絕無僅有的。

這是一本有關愛情的書。書中描繪了斯佳麗與衛希理的愛,斯佳麗與白瑞德的愛,衛希理與媚蘭的愛。種種愛情,在作者的如花妙筆下,被描繪的淋漓盡致,感人至深。特別是白瑞德對斯佳麗的愛,那是一個成熟的、有能力的、有主見的、桀驁不馴的男人所能給予女人的最深沉的愛。爲了斯佳麗他付出了一切,他開解她、安慰她、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幫助她,最後,爲了斯佳麗的幸福,他冒着不爲她愛的極大風險娶了她。衛希理對斯佳麗的愛不叫愛,充其量是一種慾望的吸引。斯佳麗的愛比較複雜,最初,她盲目的愛上衛希理,而且愛的堅定、執着而長久,純潔美好而無奈。有一個時期,衛希理成爲她生命的支撐,沒有他她簡直活不下去。而對白瑞德的付出和深愛,她始終沒有感覺,直到媚蘭去世的那天,她才明白了自己的真愛,找到了心之所向往――白瑞德。而此時,被斯佳麗數次所傷的白瑞德終於傷心難忍,悲傷的離去了。斯佳麗終於失去了最愛她的男人,不過,她還有希望,因爲它永遠都是向前看,永遠都是有希望的。

本書中有4位主人公,他(她)們分別是:。斯佳麗、白瑞德、衛希理、媚蘭。她們幾個都值得我一談。

斯佳麗並不是我喜歡的女人。雖然她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我們之間沒有共鳴,因爲斯佳麗做事太也不擇手段,但她堅強勇敢、永遠向前的性格是我所羨佩的,這是斯佳麗性格特徵中最爲明顯的成分,因爲有這種性格和精神,斯佳麗纔在戰爭這座死墳中開啟口子,堅強的活了下去。

白瑞德是個成熟的、聰明的、狡猾的、桀驁不馴的男人,我喜歡白瑞德,喜歡他高大瀟灑、風度翩翩,喜歡他文質彬彬、斯文有禮,喜歡他桀驁不馴、富有個性,喜歡他身上男子漢的剛強和堅毅,喜歡它獨有的狡猾和叛逆個性,喜歡他爲人夫、爲人父的慈愛心腸,更喜歡他他身上那種成熟男人的味道。雖然在書中他似乎是個“壞”角色,但我仍喜歡他。

衛希理是這樣一個人,他高大威猛,有着金黃|色的頭髮,迷人的微笑,高尚的品德,所作所爲有男子漢氣概,是人們心目中(至少是斯佳麗心目中)的好男人。但他耽於幻想,沉湎與過去,對現實缺乏瞭解,沒有實戰經驗,這是他的致命傷。當生活穩定是,這些缺點並沒有什麼,但當生活艱難,處於困境時,就能致他於死命。小說中的衛希理始終沒有擺脫對斯佳麗的依賴,主要是由這些性格原因造成的。

本書中最不能不提的人物是那個瘦小病弱,沒有美貌的媚蘭,表面上她是最不起眼的,但是是最偉大的女性,她身上具備一個女人所能具備的一切優點,她是骨子裏最堅強、最堅韌又最勇敢無畏的,她一直是斯佳麗和衛希理沒有察覺得依靠!她又是白瑞德尊敬、信任並且願意給予讚美的女性。這也是一個強悍的具有無限生命力的女性。

《飄》這本書是我第二次拜讀了,但有些感覺始終沒有變,那就是對白瑞德的喜愛,對媚蘭的欣賞,對斯佳麗的有愛有恨,對衛希理的有所認同。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5

今天我有幸讀了西方教育名著《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一本書,此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這是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總是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書中提到一個被勒令退學的孩子——比利,因爲他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而被勒令退學了。

還有一個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原因是她總是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其實年僅六歲的她原本就是一個活潑好學的孩子,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動,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她眼睛裏充滿了迷惑,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卻被認爲是“癡呆生”。

其實,教育是一門神祕的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無論古今中外不乏許多大器晚成的偉人,中國就有齊白石,年少時只能以木匠爲生,五十歲時開始學習繪畫,終成一代國畫大師;而外國就有愛因斯坦,年幼時數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沒阻礙他成年以後智力的蓬勃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家”桂冠無可分非議的屬於他。所以,我們要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一塊玉,一塊可雕之玉,對他們一視同仁;並要堅信在愛的滋潤下,“另類學生”終有一天都會成就自己,成爲社會可用之材。

無論進步、落後,都不要讓我們的學生經常生活在否定中。一個學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揚和激勵,總是受到副面的評價,就會產生自我的“負驅動”,進而自暴自棄。關注缺點,只會讓學生在充滿挑剔的眼神下,變的越來越不自信、甚至絕望;關注優點,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殷切希望,體驗成功的愉悅,獲取前進的動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據說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漁夫在深海里打撈到一個碩大的珍珠,他無比興奮,因爲珍珠實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這顆黑珍珠上有一個白點,漁夫不滿意。拿到家後小心的剝掉白點,就在漁夫細心而謹慎的剝離下,珍珠越來越小,到最後漁夫淚流滿面——珍珠沒了。其實,漁夫的心態和我們的選擇思路有着相同之處,就是錯誤的鐘情於缺點,更可悲的是總跟在缺點後面,只看到學生的缺點,無法以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學生。實際上人從愚昧到覺悟、由混沌到開化,總有一個過程。教師決不能因爲學生的暫時混沌,便將其看扁看死;也不能爲了讓學生所謂的早日開化、醒悟,而不惜違背教育規律去拔苗助長。教師要堅信學生將被喚醒的必然,要學會等待。等待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積極發現的過程。學生的品質、智慧、淺能,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得以顯現。這種顯現,往往稍縱即逝,我們要有靈動的心與銳利的眼光,善於於無聲處聽即將響起的驚雷。教育,自其誕生之始,就註定是一門關於喚醒的藝術。然而,喚醒,離不開對話。對話,不止是語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靈的交流。或許可以提及“牧師”這一職業。從某種意義上講,牧師與教師的工作一樣,都以淨化他人心靈爲己任,只不過前者以上帝的名義,後者以知識及技能的名義。在牧師的字典裏沒有“命令”,只有“對話”。因爲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與自己一樣,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對話,雙方永遠平等。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勾通與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對話嗎?因爲,他們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師在課堂內外,不妨以詩歌般溫暖的話語、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使學生天性中最美好的東西發揮到極致。

同時,喚醒需設定情境。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爲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所以,教師要創造對話雙方共同探討的平臺,要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在傾聽中提出懷疑與批判,但決不居高臨下,要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即使有錯,也以各種方式來維護和諧的對話情境,以求對話得以持續。這並非敷衍,而是一種寬鬆。這樣才讓對話雙方有足夠的空間互動,在互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喚醒,心靈潛能得以發掘……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這本書值得一看。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6

蘇霍姆林斯基就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就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就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爲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啓迪;它更就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就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爲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就是希望感到自己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裏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於就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就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就是,教師不得不把剛纔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就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爲什麼剛纔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就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就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就是理解了還就是沒有理解。因爲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爲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就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爲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就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就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就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就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就是個孩子。

作爲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就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爲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爲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爲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爲公民的自尊感,作爲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爲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有用的人才。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7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裏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進神進肺。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並且教會了我很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後即暢銷不衰,目前已成爲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氛圍裏,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真是動人心絃啊!

愛,像人的靈魂,天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實在他的意義已融進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走,單是穿衣洗臉,催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熱,問冷問熱尋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沒法形容的愛。

當我們墮進窘境,沒人支援,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吩咐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輕易忽視,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法感遭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相互的尊敬。家長的行爲是最能夠作爲榜樣,成爲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他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一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換。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當從他的穿着,而是應當從他的行爲。只有關心他人的人才是真實的好朋友。有時候友誼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支援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欣喜的發現你實在不孤單。書中側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寫了他怎樣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係。它告知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爲本。

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有的就是愛心。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四周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災情的災區人民的關愛與幫助等。當年的汶川地震是非常嚴重的特大災難,我敬佩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敬佩第一時間衝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這一切的一切,一樣也看到我們全中國人民同胞的團結,充分體現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氣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僞的。但只要我們專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的地方。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和一顆愛孩子們的心。

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庇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遭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爲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得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8

夏楠小時候,經常唱的兒歌:“唐僧騎馬咚咚咚,後面跟着孫悟空……”也經常看《西遊記》的動畫片與圖畫書。內心裏我非常想能親眼看一看這本令兒童喜愛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偶然的機會,我和阿姨去圖書館找,無意中了我所喜歡的四大名著——《西遊記》。

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趣。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感悟。一部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它的歷史背景、社會。

但在我,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渴望而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自由。在了日復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都自由,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自稱王。可以說人性擺脫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自由的化身,品質中最的自由,他在追求自由,它的鬥爭自由。鮮活的形象了讀者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人都明白,在,是,完全的自由是不的,人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包圍着我們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然而,社會上人被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幾百年的和發展,對物質需求已迫切,但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

總之,我現代人最的開闊進取,最大自由的精神。在歷盡錘鍊的《西遊記》中,竟蘊含着新世紀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爲它能夠傳承了。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9

最近讀完了《西遊記》原著,深有感觸,實令人歎服吳承恩的想象力與文學底蘊。記得以前小時候不懂文言文,就已經對《西遊記》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讀完原著,對此書更是感受頗深。無疑,《西遊記》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其內涵至今仍爲人津津樂道,淵源流傳。而其中最成功的部分,便是對人物的刻畫與描寫了,之所以成爲舉足輕重的文化瑰寶,這部分當不可或缺,我在此便淺談一下對此書的見解。全文應分爲三部分,哪三部分,曰:“第一部分爲一至七回,寫孫悟空出世直到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爲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身世及交代取經原因,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悟空皈依佛門,與豬八戒,沙僧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第一部分大鬧天宮幾乎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是歷來久演不衰,白看不厭的戲劇。塑造了一個神通廣大,武藝高強,不懼強權,敢於鬥爭的故事,也因此成爲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第二部分寫悟空皈依佛門,思想上有很大轉變,由曾經的桀驁不馴變成了如今的樣子,此部分表現了較多的封建宗教迷信思想。

第三部分寫師徒四人共同西天取經的故事,歷經九九百十一難,終成正果,其中着重表現孫悟空的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形象,這部分也是全書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其中,也是充分表現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下面便一一道來:唐僧乃金蟬子轉世,因輕慢佛法轉世成爲唐僧,他念念不離善心,可謂“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總體說是一個一心向善,意志堅定的好人。可有些時候卻的確令人不敢恭維。有時唐僧昏庸糊塗,總會聽從豬八戒的攛掇而對孫悟空念緊箍咒,他對妖怪仁慈,可卻對悟空冷酷無情,真是令人難解,雖然他仁義忠厚,但不明是非,一味向善,懦弱無能,膽小如鼠,口頭禪可謂是:“悟空救我!”雖然是取經路途中的支柱,可他的缺點着實不少,因此光芒也幾乎被孫悟空的神通掩蓋。要說《西遊記》中刻畫最令人喜愛的人物,真非孫悟空莫屬了!孫悟空不僅武藝高強,神通廣大,還意志堅定,具有反叛精神,蔑視神權,了玉皇大帝從不下跪,有時還直稱玉皇大帝爲“玉帝老兒”,稱太白金星爲“老官兒”,連三界中法力最強大的如來佛祖他也不放在眼裏,竟罵他是“妖精的外甥”。真可謂是“勇敢頑強,意志堅定,俠肝義膽,重情重義。”豬八戒歷來就是爲人所不齒的人物,他原來是天篷元帥,因調戲嫦娥而被玉帝貶下凡間,他性格粗魯憨直,取經信念不堅定,動不動便要分行李走人,他還常被孫悟空戲弄,常爲此懷恨在心,總要在唐僧面前“參他一本”,而唐僧的不分好歹,人妖難辨更是助紂爲虐。他還昏庸自私,總用自己狹隘的胸襟去揣度別人的胸懷,而且貪戀女色,真可謂集衆多罵名集一身。但他也並非無比小人,他狡黠而不奸詐,貪小利而不忘大義,輕視利益,充滿樂觀精神。沙僧寡言少語,是捲簾大將臨凡,西天取經路上,他與豬八戒負責行李馬匹,同時也幫孫悟空斬妖擒怪,最後修成正果,成爲金身羅漢,他是隊伍中不折不扣的堅定分子,只一心要取經,每次八戒要散夥,他都會去制止,他還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刻意爭功,當妖怪來襲,他明知自己本領不高,但依舊挺身而出,他還是最瞭解唐僧的人。取經隊伍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際關係,這個調和任務無人去做,而沙僧卻做到了,他在默默的調節人際,爲取經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遊記》的描寫從天上到地下,從龍宮到地府,都有着超凡的本領,表現了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尤其是人物的性格特徵,使《西遊記》成了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0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遍又遇見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東盡,春流到夏!而賈寶玉與林黛玉,數載終演繹了這份另人可悲可嘆的愛情。

一份是金玉良緣,一份是木石前前盟,而賈寶玉選擇了,選擇了自卑、自尊、自憐的林黛玉。“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夫,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正是我透過賈寶玉的雙眼所識的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封建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

葬花時的因物思己,顧影自憐,潛然淚下時言《葬花吟》;寶玉捱打,善良孤傲的他只是哭,雙眼如桃兒般,用顆顆淚珠來支援寶玉;臨死時,伴着寶玉的婚慶鑼鼓聲,含淚地香消玉損。因些,賈黛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的最深。

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雙肩。最後,她成爲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終香消玉損,如落花般。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讓人琢磨不透的《紅樓夢》中,林黛玉,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走出《紅樓夢》恍若林黛玉仍在我眼前,彷彿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還有三生三世。還有,那行雲流水般的散文中泌透着詩詞的芬芳、及大量如同鑲嵌在碧海青天裏的珍珠和明星,至今仍流轉在我心頭,閃爍着曠世的華彩!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1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中國十八世紀的百科全書,歷史的鏡子。曹雪芹的文學才能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他用差不多一生的時間來寫作《紅樓夢》,這種認真和用心非常令人感動,而其中的人物、故事更是精彩。

《紅樓夢》寫了許多人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個主要人物。賈寶玉是女媧補天留下的石頭後來轉世投胎而成的,他有張女人似的胭脂臉,書中以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來描寫他的相貌、神態,似乎真有其人,寫得非常生動逼真、華麗無比。寶玉的脾氣既怪又壞,動不動就要他摔出生時口裏含着的瓊玉。寶玉不愛讀書,還罵讀書人是國賊祿蠹,整天與那些敗家子喝酒,不學好樣。

林黛玉是一株降殊仙草轉世投胎的,她有兩條似愁非愁的柳眉,一雙似悲非悲的眼睛,嬌弱得好像生病一樣。淚光點點,嬌喘微微。清閒時像月光照拂花上,行動時如柔柳輕拂水面。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黛玉的性格非常清高、孤僻,她不與一般人玩耍,只喜歡同寶玉一起玩耍、嬉戲。

薛寶釵則品格端方,容貌豐美,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優雅。她性格隨和,很招人喜歡;但是也很有心計,是個陰險的人。

在《紅樓夢》裏,我還喜歡許多故事片斷,如遊幻境指迷十二金釵、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憨湘雲醉眠芍藥煙和劉姥姥進大觀園等。其中最喜歡的要算憨湘雲醉眠勺藥煙與撕扇作千金斤一笑了。

我很喜歡《紅樓夢》這本書,它的魅力很大,正如我愛吃的冰淇淋一樣。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品讀《紅樓夢》,內心總會繚繞着感動和遺憾的情愫。雖然早已把結局背得滾瓜爛熟,也知道留下的是一片泣血的殘陽,但依舊禁不住去翻閱。曾幾何時,我並不欣賞《紅樓夢》。賈寶玉的哭哭啼啼,林黛玉的弱不禁風,王熙鳳的見風使舵都成爲了我討厭的原因。只翻幾頁便已在月色下酣睡。再回首,有一段時光的縮影浮現於腦海。那時我愛讀書,四大名著、《史記》、《資治通鑑》、《昆蟲記》……等各種中外名著我都“略知皮毛”——實際上都是囫圇吞棗。無奈,那時我只看《紅樓夢》中的好詞好句,根本談不上“品讀”。偶爾認真地看上幾句,便主觀地認爲只有黛玉和寶玉在一起纔是最好的結局。如今,再一次拿起《紅樓夢》。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看了,可至少只有這一次我走進了《紅樓夢》,走進了大觀園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內心。我欣賞黛玉,她詩一般的性格,詩一般的生活,可我並不想成爲她;我同情寶釵,同情她成爲了家族聯姻中的犧牲品。一次次刻骨銘心的傷痛,一次次笑逐顏開的喜悅……我的思緒也跟隨着他們的經歷飛過一片朦朧的月色,來到了那個好似瑤池仙境卻又猶如地獄的賈府。可《紅樓夢》中的人物最終還是逃不過曹雪芹爲他們設計的悲慘命運。因爲《紅樓夢》終究只是一場飄逸在紅塵中華麗而悽楚的夢……

《紅樓夢》只是中華文學藝術中的牆邊一隅,中華文化就如大海一般,傾盡一生也未必能瞭解透徹。不過這讓我更堅信,我們是被詩化的民族,我們尊崇人性中美好的元素。我們的靈魂——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民族的靈魂,在如此燦爛的文化的支撐下,定會崛起!我堅信!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3

《紅樓夢》講述了賈府的盛與衰,詳細展示了古代貴族生活的狀態,大到皇家禮儀與官場制度,小到日常生活的。茶飯湯和衣飾裝扮,真不愧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紅樓夢》全篇足有100多回,回回回精妙絕倫,讓人禁不住再看幾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怡紅院夜宴慶生日”。

翻開書的目錄,我第一眼便看到了這回“怡紅院夜宴慶生日”,誰慶生?夜宴?腦海蹦出的一系列問題讓我不假思索地讀了這回,也讓我感觸很深。

這回講的是衆人爲寶玉與薛寶琴慶生的故事至於“夜宴”就是寶玉,白天沒玩夠,晚上又與姐妹們玩了一會兒罷了。

讀到這兒你一定很疑惑吧,疑惑這有什麼好感觸的?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可讀了第二遍,我忽然悟出一個問題,如果窮人也在那時如此隆重的開宴會會怎樣呢?會被砍頭吧。爲什麼同是人,他們就不用“掉頭”呢?

因爲地位。地位是指人與社會上的榮譽和聲望。那若是沒有地位,就沒有榮譽和聲望,沒有榮譽和聲望,就不配做人了嗎?對,在古代就是這麼殘忍,人與人之間沒有公平可言。如果你是平民,你可能連多喝了一點水,就沒了性命,但如果你是富人,就連殺了人都有人幫你頂罪。

寫到這兒,我被深深的震撼了,甚至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古代。難道地位真的那麼重要嗎?說白了,這也是皇帝的自私,放到現如今,也是官人的自利。

可能利益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吧。也許自私自利,早就成了一種習慣。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4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願望。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並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

襲人是裏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後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爲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故事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着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麼,死於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裏,更合我意。林黛玉那種碧雲天,黃花地的哀愁,並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註定也要受更多的苦。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5

在《紅樓夢》當中,老太太這個角色的存在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因爲在整本小說當中,這個角色的存在對於所有的故事情節的過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來說,老太太對於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關係之間的作用就是非常明顯的。一個對於老太太來說是親孫子,另一個是親孫女。所以其實老太太對於這兩個人都是放在手心和手背疼着的。同時,從整個的故事情節發展來看,在小說的後半部分當中,其實整個的故事的發展已經宣示了整個的賈家的滅亡。但是,從後期的衰弱過程當中,雖然一切都向着負面的方向發展。老太太卻還是向前半部分一樣悠然。很多人會認爲老太太可能是老糊塗了,所以對於很多的事情並不能夠很好地正確理解。但其實,從鴛鴦不嫁的環節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老太的腦子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對於老太太的做法,我們只能說她真的是一位末世狂歡者。這個概念是從國外的一些小說當中得來的。

這個羣體的人物面對着世界末日,也是一樣能夠將自己的心態保持好的很好。所以,在後期的一些變賣家當的一些事情當中,老太太並不是不知道,只是裝作不知道而已。

從這裏我們也是可以看出,其實老太太對於寶黛戀其實還是支援的。按照後半部分小說的情節的發展的話,老太太最後讓薛寶釵嫁給賈寶玉可能就是對於最後賈家的狀況的一種挽救。總之,這本書非常值得慢慢去品味。

中外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6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爲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