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最新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學問君 人氣:1.33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新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一段時間以來,學校開展讀書思廉活動以來,透過學習,受到了一次讀書警示活動。作爲一名黨員,要始終把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作爲一名黨員教師,則應當始終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嚴格的要求,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廉潔執教”。具體我感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落實提高自己。

一、讀書思廉,要有明確的方向

時下,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各種利益矛盾,尤其是物質利益矛盾更加凸顯出來,許多教師在這樣的大潮下,放棄了原本的理想與信念,作出了一些與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相違背的事情。透過這次讀書活動,又一次的提醒了我們,最初當教師時候的的信念、追求與理想。

二、讀書思廉,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作爲一名黨員教師,更加應該淡漠名利,平時的工作一切都爲了學生的發展而服務。我們的社會急需培養一大批的工程師來提高GDP,急需培養一大批的人文學者來建設精神家園,我們需要找到回家的路。爲此我們責無旁貸,更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三、讀書思廉,提升自我,爭做表率

作爲一名黨員教師,爲了把平時的工作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並起到模仿帶頭作業,我們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素質,平時要多讀書、多思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以高尚的情操引領學生,以踏實地態度感化學生,以精湛的技能在師生中做好表率作用。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讀書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享受,在知識的海洋中游行使這個寒冷的寒假也溫暖了很多。而在讀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除了幸福與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得出了很多體會。

一、作爲教師應該不斷進取,不斷地擴充自己。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擴充自己,始終走在知識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更加的豐富,而作爲知識的傳播者,這樣學生才能在你身上學習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識擴充都將對教育事業有一定的幫助。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者,學習是唯一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用思想去陶冶學生的心靈,因爲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學生。

三、對待學生要學會寬容。

“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教育應從寬容開始。誰都曾年少輕狂,青春叛逆,用作爲一名教師的愛去寬容你的學生,包容他的小缺點,小錯誤,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不同的懲罰措施也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學會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愛學生,學生纔會學會理解你,愛你。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爲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近30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心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啓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我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啓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談到教師,人們經常會說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說,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你可別誤人子弟;家人們說做老師脾氣要好,你這脾氣要改改了;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很多時候,大家對我們職業的評價都是多餘神聖化。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瞬間讓自己覺得亞歷山大。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裏呢?朱先生說,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爲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他這樣說“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着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並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爲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

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爲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爲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爲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爲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魏書生認爲,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書生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說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魏書生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

魏書生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說沒有優點魏書生則說:“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魏書生坦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書生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魏書生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說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最近我讀了幼兒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透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學到了許多對好的方法。

首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筆者在文中說到,要深入到幼兒生活中去發掘他們關注的熱點,將目標拓展到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在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去尋找美術創作的題材,並將幼兒的創作放在一個不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透過案例,我們也知道了只有當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纔會自發地想去了解並進一步觀察和探究,而這些行爲都是建立在幼兒主動的基礎上的,最終幼兒學到的都將透過一系列手段展現出來。

其次,引導與評價相結合鼓勵幼兒主動學習。在孩子的眼裏,一切似乎都是生命體,而情節的創設,讓我們在引導幼兒學習探究和興趣需要之間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教師在引導過程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易於讓幼兒產生輕鬆、愉快的遊戲心理,所以儘量運用形象生動地語言將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繫,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自己也投入到情節中,以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調動孩子,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參與、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動融爲一體。無論幼兒的作品是否理想,教師都應以認真、細緻的態度去欣賞,儘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表揚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體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增強繪畫的興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