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2.88W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1

“好書是一味心靈良藥”,曾在瀏覽網頁時看到這樣一句話,當時只覺得這是一句不錯的話,看了作者寫的故事稍稍感動了下,覺得他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

以前有“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說法,到我這裏就變成“書非買不能讀也”了,在今天這個書價飆升的時代,買書已成爲了一種很“奢侈”的消費行爲,很多人寧願在網絡上讀電子圖書,也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但是我卻一直保持買書的“奢侈”習慣,我喜歡在書店裏淘書帶來的樂趣,更喜歡把買來的書捧在手中任意找一個時間來細讀品味,思隨書動,靈隨書行,那種恬靜、愜意的感覺是任何事情也比不了的。

從最初的《讀者》、《散文詩》、《青年文摘》等一些期刊的訂購,到現在的詩歌散文、隨筆小說、文史哲類的書籍,總之都是些人文類的,買書十幾年下來豁然發現自己的書櫃已多達六七百冊了。男人買書猶如女人上街買衣服,不光是注重樣式更注重質量,如果遇到一本品質高、內容豐富,很符合口味的書就像如獲至寶一樣。

我是從來不買盜版書的,這也是真正讀書人應該具備的原則,但我也很少去一些綜合性的大書店買書。我還喜歡逛一些小書店,無論走到那個地方,我首先想去的就是這個城市的書店,因爲那樣的書店不乏青春的氣息,在那裏更容易找到有激情、有深度甚至是有些批判性質的書籍。

書買回來自然是需要讀的,但是漸漸的我發現,讀書的速度往往是趕不上買書的速度,直到現在書櫥裏依然有好幾套書還沒有與我有過“親密接觸”,有時候越放越不想讀了,面對這樣的書,自己心裏也很愧疚與自責,怪自己當初就不應該草率的買回來,又對人家置之不理。好在我的書八成是都讀過的,不然買書只是爲了擺設,那就真成爲附庸風雅的人了。

讀書可以分兩種,一種是讀有實用性的書,多是爲了應付考試的那種;另一種是隻爲慰藉心靈,尋得精神享受的書,而我說的讀書是指後一種的閒書。喜歡讀書的人,一定把讀書當成一種興趣與習慣,他也一定是一個樂讀者,如果三日不讀書就衍生日子蒼白,心靈空虛、知識匱乏之感,如同吸菸者犯了煙癮般的痛苦。

讀書可以淨化心靈,亦可改變人生。這裏我還要說一個觀點,那就是讀書人往往一味的追求精神的富足,而忽視了身體的健康。“讀書養心,鍛鍊強體”,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爲讀書而忽視了身體的健康,如今的很多近視、腰椎、頸椎不好的病都是因爲上學時候長久不良的坐姿引發的。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讀書不行走,真的是人把書讀死了,甚至會造成書把人讀死。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無形而博大的書,一本豐富而耐讀的書,這本書同樣需要我們用精力去購買,用心智去品讀,最後用記憶來久久珍藏。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2

讀書很甜。一本好的書,是一個足以讓你爲伊消得人憔悴,或在大樹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行或臥;或高唱,或低吟;或一杯清茗,或一燭月光;或一點清陰,或一抹夕陽;或數株芭蕉,或一帶遠山。心態自由,興味十足,反覆摩挲中,生出一般熱情,凝成一絲淡定。讀書的佳境,如同愛情一樣,是兩心投契,是以身相許,是默然沉浸,是靜靜融合,來不得半點強求與逼迫。

讀書,讓我與屈原爲伴,共和《離騷》。只是奈何不了汩羅江流水湯湯,混沌不清,淹沒了岸邊的綠地,沖走了汀洲上的萋萋芳草。儘管靈脩浩蕩,不察民心,但是你奔跑在心中的那片綠地裏,依舊追尋着那最聖潔的芳草。

讀書讓我與張岱邂逅在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中,飲熱酒,暢談人生,癡人相對,兩顧卻無言。雖是寒冬季節,可是如此唯美的景緻足以裝飾我心中的那片綠地。因爲雪的純真,讓心中的綠地變的如一張毫無雜質的地毯,溫暖了我的心靈。無奈那個時年已經過去,物非人亦非。

讀書猶如讓我聽清風微拂,看柳絮紛飛……心裏一片寧靜,彷彿置身於夢中,不肯醒來,不敢醒來。生怕汽車的鳴笛,煙塵的污染,紛紛擾擾,破壞這古樸寧靜的分分秒秒。

讀書讓我悠然,幽然,憂憂然。當時間的風吹過汩羅江岸的芳草,拂過蘇軾遊赤壁的水波,吹落了李清照的黃花,飄飛了湖心亭的那場雪;當現代文明將這原有的純潔、詩意唯美漸漸腐蝕,如同一陣寒冷的秋風荒蕪了原有的綠意,心靈枯萎凋零了,人亦比黃花瘦了,心中的那片綠地亦瘦了。我的耳邊不斷地響起荷爾德林詩意地棲息的呼喚,我着迷地追尋一股清涼的風吹綠彼岸,吹遍田野。可是,有時候,有時候我們卻天可奈何花落去,在心中綠地獨徘徊,彷徨又惆悵。

初中時讀過一則佛經故事,故事中的老和尚,每天堅持掃地,從山門掃到山下,掃地的時候,經常唱一首偈語: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都把心地掃,人生何處不淨地。當時讀這則故事,只是覺得好玩,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這則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禪機。其實,在喧囂的社會中,選擇讀書,何嘗不是清掃心地的過程。唯書有色,豔於西子;唯文有華,秀於百卉。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這句名言即是讀書人千錘百煉得出的歷史感悟,也是讀書人內心深處的吶喊。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詩中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只要自己的內心遠離江湖的是是非非,又何必管塵世間車水馬龍之門。日子久了,心中的那份幽靜便如天街小雨,慢慢酥倒你的一顆曾經浮躁的心。然而如果你的內心馬蹄聲聲,劍氣如虹,即使身在萬籟俱寂的深山,也得不到半點的清靜,又何談讀幾頁書,清掃自己的心地,使之成爲淨地呢?

閱世長松下,讀書秋樹根。當然,這裏的書是歷經的開卷有益的好書。好書隱藏着巨大的祕密!道本無言,文以顯道。透過讀書,浮躁的內心能在喧囂的紅塵中開啟一扇靈魂的窗,讓靈魂的潔淨展現在的碧藍如洗的天空之下。讓心靈藉助文字讀書這一火把的光亮,我們可以穿越那遙遠的歷史,窺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桃花源,進入另一個乾淨的靈魂家園。

夜晚,一盞孤燈在案,一杯清茶幽香,從書海中取一瓢啜飲,端詳着那些內心歡喜的文字,隱隱能感受到其中的祥和與寧靜,一盞心杯似水平。心中漸漸明朗,疲憊漸漸消散,心境的枝枝丫丫毛毛草草,都被梳理得清明柔順,心平,氣和,神清,意朗!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3

暑假所讀的著作裏,發現很多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所講的每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讀後我思緒萬千,同時,爲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爲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爲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爲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透過閱讀名著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透過閱讀名著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第二個感受:教師的心胸要寬廣.

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啓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三個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任的初二(1)班的凌闖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其效果不佳。很是懊惱,但是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爲班級爭的榮譽,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他有一中親切感。這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他是我班最熱愛勞動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爲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爲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四個感受: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說,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說,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透過讀書我的感受很多,要與現實的緊密聯繫,要有問題意識,憂患意識,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教師、稱職的教師、理性的教師、自由的教師教師職業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4

《格林童話》寫的很精彩,一口氣就看了十幾篇故事。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吧!

我覺得,看《格林童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一下其中的意義,欣賞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採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格林童話》是透過寓教於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並且,透過寓言故事,教懂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源自民間,在藝術上通俗、質樸、粗獷、生動,表現了純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一目瞭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醜的矛盾衝突置於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藉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爲一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願,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一個物慾如潮如流的社會裏,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話》,在一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裏你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5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它能讓我們知天地、曉人生。它能讓我們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書是我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從閱讀中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體會讀書的樂趣,學習和掌握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嗎?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讀書的各種樂趣吧!

讀書的一大樂趣莫過於當你當你正爲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或對某一個問題似有所聞的時候,開啟書一看,你就會發現早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論述,正好騷到了你的癢處。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那麼舒服,那麼的自在。

讀書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來說,讀書一種休閒;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說,書可能是一種靈丹妙藥,煩悶時,讀書可以解悶;愁苦時,讀書可以忘憂;興奮時,讀書可以暢流……

讀書給人恬淡、寧靜、心安理得的快樂,是名利、金錢不可取代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讓我們別留下遺憾,拿起書吧!相信你一定也能從書中懂得人生的真諦!

有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6

我讀了《精靈鼠小弟》以後,有很深的感受。

文中的小老鼠很愛幫助別人,有一天,它開着車,看見一隻小鳥從天上掉下來,恰巧落到了它的車裏。那隻小鳥說有一隻老鷹在追它。小老鼠回頭一看,後面真得有一隻老鷹在追趕它。小老鼠把車開到了一個管子裏,老鷹沒看見就飛走了。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像老鼠一樣樂於助人的人。最後小老鼠從樓上掉下來,也是這隻小鳥救了它。這也說明了好人有好報的道理。

我以後要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更要像文中的小老鼠一樣樂善好施,助人爲樂。比如,當殘疾人遇到困難時,我要主動熱情的去幫助他們,遇到盲人過馬路時,我要扶着他們,並且送他們到要去的地方。力爭做一個文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