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彙總10篇

學問君 人氣:1.55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彙總10篇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一、中學生心理叛逆的原因:

(一)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種正常現象,它符合學生髮展規律!

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叛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爲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長大了但他們依然愛你。他們希望並且需要你一不同於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是仍然將它們當成“乖孩子”。與同齡人關係密切,與家長和老師關係慢慢“疏遠”。這是在同一時期發生的同一事情的兩個方面。

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青春期同齡人之間的關係格外密切,同樣是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他們不再滿足於過去那種對父母的服從和依賴。他們的一系列行爲讓家長老師感覺到了他們的叛逆,封閉自己!青春期閉鎖心理的出現,在人的生命長河中,不但是必經的,而且有着進步的、發展的作用,推動人們從幼稚走向成熟。透過自我反省,樹立起正確的自我觀念,抑制本能的無意識衝動,逐步認識自我,認識社會。

(二)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爲落後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成因。

我們的孩子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原來是一家幾個小孩一起搶着爭大人的寵,現在反過來了,是一家六個大人要爭,要搶小孩的寵了——家庭結構變化了,與以老三屆爲代表的一代父母比較,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們卻用過去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難以接受。。

(三)我國的教育模式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計劃經濟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落後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下的人才需求來培養學生。

(四)我們國家的家庭教育非常落後。市場經濟下家庭教育的無系統性指導,也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原因。

二、如何正確引導和疏導學生心理叛逆的?

1、承認規律,尊重規律

承認中學生的心理叛逆是一種正常現象,就會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對待中學生的心理叛逆!

2、培養家長和教師的良好的教育觀念!

(1)、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市場經濟環境下,

A:家長不親自參與孩子的教育是不行的。

B:當家長的要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孩子個性發展、創新意識的開發。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

C:家長主動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我認爲學校以抓學習爲主,家長配合;家長以抓素質爲主,學校配合。

(2)要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標準

要轉變觀念,觀念一變,做法自然就變!

A:要尊重孩子,欣賞他們的創新!

B: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3)要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培養孩子學會愛父母,愛老師的品質;

培養他感恩的心態;

培養他與人協作的能力;

培養他耐挫的能力;

培養他思維的能力。

3、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採取一種平等的和諧的溝通方式!

家長和老師都要樹立學習的觀念,教師要能走進孩子心靈居所,父母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且有效地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突然之間想起了要寫一寫關於孩子玩的問題。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首要是由於自己本年暑假後剛剛觸摸小學的教育,有點生疏,或許爽性說有點順從,再去用我從前教育辦理中學生的方法方法來對待小學生的每一分秒實在是不合適。所以,我需要在逐步的習慣中找尋自己究竟怎麼給孩子們供給一段歡喜美好的幼年,所以,考慮的腳步就決議了我作業之時的一切體現。

後來在翻看其他書本的時分,偶然間遇到了魯迅先生所說的一句話:遊戲是兒童最合理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豈不便是我作爲小學教師的一個新的動力源嗎?其實回想從前教過的一篇課文,依然是魯迅先生的《風箏》,也就理解了先生爲什麼如此垂青看清看透徹兒童與遊戲和玩具的原因了。那篇文章中,先生描繪了自己炸燬弟弟小時分做風箏的故事,成果心裏留下了深深的惋惜,以至於到了弟弟長大,也是一把年歲的時分,先生依然無法放心。所以,咱們在這裏也能夠理解遊戲之於孩子的重要性,玩具之於孩子的親密性。用我自己腦筋裏的一個主意便是:玩纔是孩子的天。

或許您會質疑,孩子們假如僅僅把時刻都糟蹋在玩上,那豈不是虛度光陰了,還談什麼未來的期望啊?當然,我在這裏所說的玩也是有必定束縛的玩,而不是漫無目的的玩。尤其是關於在校上學的孩子們來講,玩必定要有所引領的。假如一味的着重學習,要求成果,我想孩子們的聰明勁頭,或許關於校園的那份喜愛,都會跟着呆板的學習而消滅。詹·豪厄爾說的好,整天埋頭作業而不去遊玩,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所以,咱們不管是家長仍是教師,都應該給孩子供給一種既合適生長又合適遊玩的學習環境。

其實,咱們許多的大人不也是一向喜愛玩,乃至是癡迷於玩嗎?所以,咱們一會兒就徹底想阻撓孩子的玩就顯得可笑了。記住當今相聲界的重量級人物于謙教師便是一個非常喜愛玩的腕兒級人物。他老人家不光喜愛玩,並且還玩出了自己的極致趣味,也玩出了讓他人仰慕之極的成果。他喜愛收養各種動物,成果聚少成多,時至今日現已形成了規劃,竟然成了許多遊客喜愛去遊玩的寵物樂土——天精地華寵樂土。這也算是成人里名人裏玩的最有志向的一個模範了。

所以,咱們回過頭來再想想咱們自己,不也是許多時分樂意輕鬆的遊玩嗎?小時分,歡蹦亂跳的去下河摸魚,唧唧喳喳地一羣人去上樹掏鳥窩,還有便是把一羣小孩集合起來分紅敵我兩邊,進行對立交兵遊戲……或許這時分,咱們再回想自己的從前也會嘴角上揚,眉毛彎彎吧。所以,咱們首先在心裏要答應孩子們玩。僅僅咱們在答應他們玩的時分,要有個引導,不能亂玩,乃至玩出損傷或許殘損來。

再回到我的小學教育閱歷上來,由於擔任了一節二年級的'體育課,開端還能夠讓他們練練隊形,留意一下紀律。但是,跟着時刻的延伸,也不能總是讓孩子們站隊,着重紀律啊!所以煩惱就來了,真應該給他們供給一些能夠在體育課遊玩的玩具。既鍛鍊身體,也文娛身心。後來,我就找到辦理體育器件的教師,把一些沉睡在器件室的玩具挑出來幾種,也算是充分了孩子們的體育課,滿意了他們玩的願望。

其實早在我國現代教育之初,聞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對小孩子的教育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培育創造力,有必要把小孩子的腦筋、雙手、嘴、空間、時刻都解放出來,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之培育。這其實也是要求孩子們不能死讀書,必定要全身心的投入生長日子中,纔算是健康的生長。

囉嗦這麼多的主意,也便是對自己往後從事小學教育的一個盡力方向的想象?假如能夠讓孩子們在玩中享用常識的風趣,我想他們都會成爲更心愛的小生命,而他們的幼年也將會是色香味齊全的美麗回想。看來這樣用玩的思想教育陪同孩子的路還要持續討論纔是,期望孩子們能在玩的環境裏敏捷生長吧。

最終引一段聞名科學家牛頓的話,或許咱們能夠在其中找到玩關於孩子的可貴之處吧。我不知道在他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邊遊玩的小孩,爲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爲潤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爲美麗的一片貝殼而自鳴得意,而關於展現在我面前的衆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玩纔是孩子的天,而這片天真是一門大學識哦!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從孩子出生的那時起,父母就要承擔教育子女的重任。希望他爲人處事有原則,善良,富有愛心,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轉眼間孩子已步入小學三年級了,在這些年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共同成長,共同分享,共同感受所帶來的甜蜜,歡笑,淚水。下面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孩子要了解他,感受他。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來自於家庭的教育。我也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孩子有依賴性,但是他要有獨自完成的能力。我覺得首先要培養他的自覺性。自覺,要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完成。我經常教育孩子要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有禮貌,做誠實的孩子。另外我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常叫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爲孩子從大班開始訓練打乒乓,漸漸的成爲他的愛好,現在需要他單獨出去比賽,所以要會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掃地、洗碗、洗自己的襪子等。慢慢地,孩子能主動幫着做一些家務事情了,雖然不多,但是他會有興趣了。

堅持每天看孩子的回記本、並簽字。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老師是關鍵。幫助孩子完成和理解作業題目,雖然晚上的空餘時間比較少,但還是要培養他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多鼓勵他,多表揚他,讓他對自己有自信,孩子會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爭強好勝,在這方面就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只要我們能去發掘他,培養他,就會成爲有用的人。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初出茅廬的小丫頭,現在已經是一名幼兒教師,都說幼兒園的老師更像“媽媽”,嘿,我已經是23名幼兒的“媽媽”了。我們班有幾個孩子是9月剛入園的,慢慢發現,時間久了,和他們已經有了濃厚的感情。在活動室裏,一雙雙眼睛盯着你,等待着教師的安排,覺得自己就是他們的領導者,自己身上的責任一下變重了。

剛入園的孩子對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很陌生,對幼兒園的常規都不知道,再就是孩子們自己不能獨立吃飯,隨着新孩子的加入一些老孩子也亂了陣腳,弄得我也有些手忙腳亂,再加上孩子們的哭鬧,覺得自己每天的心情都很浮躁,現在慢慢過去了,當心理想到自己面對的是一羣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更應該做好這個工作。

教育教學我覺得也是處處碰壁,活動的匯入加上活動的開展,都費盡心思。匯入一直想新穎,讓孩子們感興趣,發現每次預設的和實際並不一樣。幼兒上課亂走,不能安穩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再就是講不到幾分鐘就去廁所,還會有些孩子哭鬧想回家,這些插曲都會出現,所以我反思自己的課程氣氛還沒有到位,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我這,就不會去想其他事情,這些插曲也就迎刃而解,活動過程的設定,以及教師語言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像老教師學習。

一個月已經過去了,我也感受到了很多,孩子們的進步也是巨大的,從一開始的哭鬧到現在孩子們能自己獨立吃飯,雖然有些孩子還沒有做到,當孩子們的進步變現出來,我們就知道自己付出的得到了彙報,幸福的笑容就會洋溢在臉上。

我們的工作時刻充滿着愛,我相信我們的愛也是相互的,記得有一天我肚子有些疼,我們班的壯壯就過來問我怎麼了,還要伸手幫我揉肚子,幼兒關心老師的事情也是一件一件的發生,我的心裏一直有一度暖流,每次說到這些,我都很幸福,教育就是用愛去換回孩子對我們的愛。愛是相互的,我們付出了越多孩子也就越來越愛我們。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5

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作爲奧城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有幸在熱心關注教育發展的教育部門領導的安排下,不斷地有了再學習的機會,在此我非常感謝關注當下社會教育思想的領導們,不但讓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也給我個人有些迷茫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了方向。這次聆聽的“傳統文化——弟子規”教育專題講座,留給我的印象尤爲深刻。

記得第一次聽教育專題講座,那是幾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在濟南大學聽的《愛心教育》,當時雖然對我打動很深,但是我卻覺得當下應試教育觀念很深,不易實現。逐漸的又聽過幾次這樣的專題報告後讓我覺得:其實把這樣的教育觀傳遞給自己的學生並沒有那麼難,只不過從教師語言上有意識的滲透出來我們當下教育的思想就行了。

本次的講座學《弟子規》,教我們怎樣生活,怎樣過幸福的日子。肖老師、陳老師以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心境爲主線,給我們舉了太多的例子,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智慧,在我的筆記中覺得每一句話都很值得回味,唯有遺憾的是還有些重要的東西來不及記下來。古語有言:“欲助人者先自助!”所以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提升心境,首先老師自己就要有這種心境。

孟夫子講的四種心境:孝心是否提升;羞恥心是否提升;恭敬心是否提升;是非判斷力是否提升。一個人學問的高低到底是以什麼來判?是以學歷爲標準嗎?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但是不孝敬父母,那他學問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一個人學問的高低不是以學歷爲標準的。肖老師說:“弘揚聖賢文化——傳統文化這樣的道路感受最深的就是古文學一句就可以落實,當下就可以做到,當下就可以幸福。”我聽了之後回想《弟子規》上的話,身有同感。人生沒有偶然,都有前因後果。比如:一隻小鳥拉了一泡屎在小男孩的臉上,他該想:“爲什麼拉到我的臉上呢?一定是小時候經常拿彈弓打鳥了,所以現在才往我臉上拉屎,我應該感激他沒給我更嚴重的回報。”

一個孩子如果有孝心,可以發掘各方面的能力。教孩子關鍵在於心境的引導。比如:老師獎勵了你一顆糖果,《弟子規》有言:長者先,幼者後。你是自己吃了,還是拿給媽媽吃?要是自己吃了,舌頭可以甜一陣,要是拿給媽媽吃,忍住自己的慾望,那心裏就會甜一輩子,你會怎麼選呢?如果拿給媽媽吃,媽媽不吃怎麼辦?於是你就可以說:“如果你想成全我當一個孝子呢,你就吃了。”再如:假如爸爸出差回來給你帶回一件禮物,你接過來感覺到什麼:爸爸如此辛勞,你接過來的是愛子之心,不是禮物啊!面對班上考試最不好的同學,你是怎麼看的呢?有沒有關愛之心?如果你考好了你的心境是怎樣的呢?是洋洋得意還是總結經驗?如果你沒考好心境又如何?是憂慮、煩惱還是從結果找失敗的原因?答案已很明顯。

有的孩子粗心大意,如何改掉他的粗心大意呢,其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可以看到,只有改了這種習慣,也就改了學習上的這種毛病。所以,肖老師說:“我們可以把每個人身上的這種壞習慣看成是一種垃圾,一旦發現,立刻改掉。那你就會在很多事上做得很好。”

如果你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是好事嗎?那就要看心靈的進步與否,如果這次成功了,驕傲自滿,得意洋洋,那就是下次失敗的預兆,心境有提升是好事,心境無提升是壞事,因爲做任何事你的心境都有進退之間。

電視上有的唱歌演員唱的什麼根本聽不清,那要不要跟他學?你的是非判斷力如何?聽不清的東西不要學。人生有兩樣東西:時光和命光。時光無限,但命光有限。所以每一天都要珍惜,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有用的地方,心境提升了,其它的才能提升,心境墮落了,將種下苦果。

俗話說:“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作爲老師,作爲家長,我不能讓我的孩子那麼苦,所以小時候要培福,從小多幹活,能擦桌子掃地就擦桌子掃地,要有爲家庭服務的意識。長大了要造福,成爲有用的人,而不能成爲社會的“寄生蟲”。老了才能享福,纔會苦盡甘來。

所以我們做教育做得是大事,是天下事,雖沒有孔夫子那樣大的思想,但當我們每個做教師的傳遞給自己的學生這些優良的傳統聖賢文化的同時,不也推進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發展嗎?我們的心裏能不幸福嗎?

什麼是真正的“愛”?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就是“愛”,我們如何纔是真正的愛孩子呢?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嗎?其實所有的教學都要關注到孩子的心境,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提升心境,孩子犯錯的時候是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幫他們改掉“壞習慣”,孩子不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以表揚他對在哪裏,而不要表揚他的名字,所以抓住每一個機會,幫助學生不能在結果上打轉,不能在表象上打轉,要抓住問題所在。我想這就是我們做教育者的”一顆心”。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吃晚飯時兒子忽地問我:“媽媽,什麼時候放暑假了呀?”“怎麼問起這個?”我驚訝的反問兒子,“今天我們同學在一起說電腦遊戲,我很羨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會讓我現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電腦,看幽默書都可以了。”聽他這樣說,我的心裏雖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體諒他的感受。

是啊,現在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時間趕着跑,一會兒練琴、一會兒練字的,遊戲的時間也被削減,使得不能悠閒玩的孩子們,動不動就覺得累,沒有什麼事也會覺得煩,不開心,但是學習的效率卻不是很高,自覺性和主動性也不夠。雖然心裏很明白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輕鬆愉悅,纔能有情感去創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從而使孩子的個性及創造能力得到發展。然而現實中卻總是給孩子一些學習的壓力,無形中也學別的家長那樣,讓孩子學這學那的……

千言萬語,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養孩子是永遠學習不完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作爲家長,自己的生活態度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一名高中生家長,我和廣大家長一樣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出人頭地。

寫這篇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是希望能夠相互學習,讓我們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孩子。現在,將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一、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在許多報紙和雜誌上看到許多家長十分愛他們的孩子,認爲對孩子的愛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不需要感激和回報的,只要孩子學好知識,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因此,常常有新聞報道,某某孩子因爲一點小事和父母吵架而離家出走,使其父母心急如焚,四處尋找甚至打電話報警,而孩子卻正在網吧中玩遊戲。

這實在是讓人痛心,但歸根到底,是孩子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對父母給予的關愛,毫無感覺而造成的,所以,我很重視這點。從小,我就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導和培養,孩子很小時就會在我下班前將地板擦乾淨,並給父母做好菜。

現在平時的雙休日,只要我在家,中午,他就會燒飯給我們吃,當父母過生日時,孩子就要做家務來報答父母,這是我們家默認的規矩,由此,透過勞動,來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二、讓孩子學會獨立,學習生活技能

現在的孩子就像是溫室中的花朵,在長輩親人的呵護下成長,導致許多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喪失了生活能力,出現越來越多的“啃老族”。我認爲,孩子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因爲孩子長大了,終究要一個人生活,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身邊,所以,我一直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從最基本的洗衣服、疊被子,到燒飯做菜,在此期間,我發現只要你肯教他,他就會很感興趣地去學。

現在,我還和孩子有一個約定,那就是在高考結束的暑假中由他來做飯給我們吃,以此來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責任感。

三、民主平等,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父母因缺乏與孩子的溝通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甚至有的還相當嚴重,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多少都會出現“逆反心理”,這點,身爲一名高中生家長的我深有體會,隨着孩子的不斷成長,個子越來越高,他和你的交流就越來越少,並且現在學習如此緊張,孩子每天上學早出晚歸,回家後吃了晚飯,又回房做作業去了,這時候,我們也不便打擾他學習,相互之間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只能找尋時間來了解孩子的情況。

於是,我們選擇了在飯後,大家坐在一起,彼此之間像朋友一樣談談心。這時,我們會把自己的情況和孩子說一下,一起分享。因爲交流是對等的,只有透過相互分享才能成功,做爲另一方,孩子也會很樂意地將自己的心事告訴我們,由此,既可以讓我們及時瞭解孩子,又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酸。

四、和孩子一同學習

父母的所作所爲會深深地影響到孩子。譬如,我喜愛看戰爭、偵探一類的電視,受我的影響,孩子也特別喜愛,常常,我們母子倆會在空閒時一同坐在沙發中看這類影片。家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潛移默化,“孟母三遷”,說得也類似於這個道理,只是將重點變成了周圍環境。

很多家長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打遊戲、看電視,有時候家長要求孩子一放學就去寫作業,而自己卻守在電視機旁,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我從孩子上初中就開始實行孩子做作業時不看電視的措施,孩子的父親除日常新聞外也基本上不看電視,他看看報紙,或是到公園去散散步,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有利於他學習。

五、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

學校中的老師很負責,尤其現在高中的班主任,他們總是辛苦地將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及時地反饋給家長,透過聯繫卡、家訪、家長會等方式進行老師和家長間的溝通,幫助孩子,引導他們進入正常的軌道,我常常定期打電話向班主任瞭解一下最近孩子的情況,便於及時教導孩子。

六、適當鼓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考試對於孩子和家長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所以面對孩子的考試失利,我會根據他最近的表現情況幫他進行分析,例如:最近做作業時經常走進走出,來來去去的次數變多,由此判斷孩子最近的心思沒有完全放在學習上,雜念太多,於是,我就會告訴他在接下來的時間當中要安下心來,認真學習,減少這些雜念。

對於已經進入高三的孩子,我會每天在他出門時對他說聲加油,或者伸起拳頭給他鼓勵,激勵他努力拼搏!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用眼睛看着、耳朵聽着、心靈體會着、頭腦思索着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的“偶像”,他們渴望長大後像爸爸一樣高大、媽媽一樣可親。我談幾點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一是切勿恐嚇孩子,培養孩子自信心。當今社會,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造成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有的家長對孩子們從小看到大甚至凡事都要包辦起來才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們除了學習,自我探索和嘗試的機會就少了,自信心也漸漸沒有了。有的家長總採取“恐嚇手段”。比如,不讓孩子出家門,偏說什麼“外面有大灰狼”、“有壞人要把你帶走”的謊言。這樣孩子確實是變得聽話了,但是呢,他們的自信心也都被嚇沒了。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等就會加以責怪,逐漸磨滅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長可以多鼓勵:“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後,說:“你果然做到了,真聰明。”而在孩子進行一些破壞性活動時,進行積極引導。如:孩子將書撕碎了,疊動物玩偶,不再說:“看你又在這瞎鬧。”而是說:“這個小玩偶真的疊得很好,不過我們用的材料不對,將書撕碎了,以後我們就不能學習了,這樣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可以得到發展。

三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的舉動。我們不要總在孩子犯錯後,去責怪和糾正,告訴孩子不要怎麼樣。而是要經常鼓勵孩子,比如,對孩子說:“請你整理好自己的東西。”“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當然,不要期待一句話就會出現奇蹟,但長期的鼓勵和正向引導後,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行爲在慢慢發生變化。

四是掌握讚揚孩子的技巧。當受到父母的鼓勵和讚揚後,孩子的行爲往往更積極,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獲得做事情的快樂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當孩子受到批評和指責後,就容易產生厭煩和畏難情緒。

小事也表揚:父母看似簡單的事,對孩子尤其幼兒來說已經是天大的難事,就像他們手舞足蹈地幫着父母收拾屋子一樣,雖然可能添亂,但只要做了,就不要吝惜你的表揚。

表揚要及時:孩子做了好事,例如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要馬上表揚,滯後的話,孩子會弄不清爲什麼受到表揚,對這個表揚沒什麼印象,更別提強化好的行爲了。

表揚要具體:表揚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爲,越容易找準今後努力方向。例如孩子主動跟長輩打招呼,你就要具體地跟孩子講敬老愛幼的好處,讓孩子明白將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重結果也要重過程: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只要孩子動機是對的,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做好教育孩子養成好的行爲習慣、好的思維方式、良好的道德品質等工作。筆者認爲,將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促進孩子慢慢學會與同學相處,尊敬老師,關愛集體;逐漸形成做有利自己、有利於他人、有利於集體之事的思維體系;從小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在成長過程中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9

時光過得真快,轉眼間這個學期又開始了。看小朋友們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長大,心裏總是樂滋滋的,和在一齊真的很開心,彷彿自我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們在一齊盡情的玩耍,任何煩惱都被這爽朗的笑聲衝到雲外去。這或許就是孩子那顆天真無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這讓我感觸最深,有時甚至想:我不僅僅是在教育他們,其實我也在受他們的影響。真正的生活在他們當中,才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成爲他們老師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個體的影響是最大的,能夠說,關係到人的一生。“師者之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務必處處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小編事事率先垂範,纔不會失其本來之好處。爲人師表,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幼兒學生的健康成長。幼兒作爲祖國的花朵,未來的主人,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職責是極其重大的。

選取幼師,是我的夢想,站在教育的講臺,是我的追求,短短兩年的教育生涯中,讓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讓我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雖然,站在教育的講臺上,感到工作壓力之大,工作之累,講好每一堂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務必課前的備課,課前的設想深思等等。但每當想到孩子們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來的期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中,很多隻是看到了表面,對工作者都加以了誤解,大多數人都認爲,幼兒園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個人都會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兒老師並非難事,只但是是帶一下小朋友,沒有什麼的。但是,我要在那裏告訴各位,你們只答對了一半,幼兒的健康成長,背後有老師付出的心血,又誰知呢?人生就像一盤棋,如何才能成爲最後的勝利者,範文寫作下棋第一步,最爲關鍵。

“三歲定八十”可想而知,的重要性。雖然自古以來,也有“萬事開頭難”的說法,但是作爲一名幼兒,在這一個時期中,模仿潛力是十分的強,讓人望之驚歎,學什麼都很容易上手,作爲這一個階段的幼兒來說,天真無憂無慮,在對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滿了好奇感,充滿了奇思妙想,所以理解潛力當然是最強的時期,而身爲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今後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務必先做好自身的模範作用,在與幼兒接觸時,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兒有一個好榜樣。

如何去帶好幼兒一向是我們作爲幼兒老師研究與討論的話題,俗話說:“世界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作爲一個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發展,作爲教師務必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設計適合幼兒需要的各類科學活動。

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給予了他全部的愛,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會讓我感到無比的高興。透過對孩子幾年的教育,我自己總結了以下三方面1、要有十分的耐心,千萬不要有一分的急躁;2、要有毅力能堅持,契而不捨的精神,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孩子身上,千萬不能三心二意;3、對孩子要有信心,千萬不要恢心。

下面我透過以下幾方面簡單說一下是如何做到以上三點的

1、 在孩子學習方面:在孩子學習時,要讓孩子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學習上,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自從孩子開始上學前班開始,只要孩子開始學習,我都會一對一地陪伴在孩子的身旁,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題或不會寫的字及時地幫助孩子分析講解,直到孩子把問題解決了、明白了爲止,或者有的時候救助於老師。同時我將這些問題記在了一個本子上,過一天或二天再考考孩子,直到孩子真正會爲止。

2、透過陪孩子學習,我養成了不急不躁的好習慣,學會了適應孩子理解孩子,比如在期中考試前一個星期第天老師的題單很多,孩子寫進來肯定會煩躁,每當孩子寫完2張題單都會覺得很累,就會跟我提要求了,媽媽我看會書行嗎,我立刻就答應孩子了,孩子高興地看書去了,同時也緩解了孩子學習時的煩燥心理,孩子再做題時速度也加快了,不一會就全部寫完了。

再舉一個例子,孩子寫作業時一個字可能需要用橡皮擦好幾次吧,我呢看在眼裏急在心理,最後一次擦完了我會對他說,現在你可能擦將來用鋼筆寫字時就不能擦了,所以你下次下筆之前一定要想好怎麼寫才行,這樣的事不知說了多少遍,透過我的努力現在比以前強多了,我想只要堅持不急不躁充滿信心孩子慢慢就能養成好習慣。

2勤與孩子溝通

第天晚上我都會問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此情況與同學之間的一些事以老師今天是批評了還是表揚了,孩子會從頭到尾跟我說遍,孩子做得對的好的事情及時表揚,錯的事情幫他分析,遇到困難幫他分析怎麼解決,同時鼓勵孩子。

3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

看書的習慣是平時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介紹如何培養孩子愛看書的好習慣,就是家裏能放書的地方都放上書,我就按照這種方法試着去做了,孩子隨手就能拿到書,只要孩子有時間 就拿起一本書看,而且書的形式也不受限制,只要我有時間就會到書店給孩子買一些有意義的書。

總之,我覺得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更是我的責任。在學校教師要面對那麼多的孩子,在家裏可是一對一的教育呀,相信透過老師和我的努力孩子一定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