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1.89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

我認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一、王主任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進行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爲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教師都在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就是王主任講的10個構建。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

1、教學目標的定位

2、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

3、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

4、師生互動平臺的構築

5、教學手段的選擇運用

6、達標練習的設計與落實

7、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8、恰當的身體語言

9、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

10、合理的板書設計。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

二、八個精心

1、精心備課

2、精心上課

3、精心進行作業教學

4、精心組織考試評價

5、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

6、精心進行教學反思

7、精心制訂教學計劃

8、精心開發課程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總之,我覺得不管當教師還是當教研員都要有實幹精神;要有揚棄昨天的改革熱情和創新精神;爲振興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7月16日至20日我參加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培訓,在這幾天的學習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教育部專家及教材修訂學院院長、教授的精彩報告,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能力的補充。培訓的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透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思想

透過培訓,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麼簡單。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是專業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們想不到的,有着榜樣作用。

二、理論提升

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就新課標下的工作對全國體育教研員工作要求及期望,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季瀏講座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他透過大量的理論知識講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頓開;聆聽了潘紹偉、汪曉贊、譚華、陳雁飛等教授專家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爲優秀的教研員,必須重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聆聽了全國各地的教研員關於網絡教研的思路與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如何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充分提高了自己網絡研討能力。

三、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地成爲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

“語言是花苞,行動是果實,”有了深刻的培訓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今後的教壇上,我要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校本培訓,帶領全體體育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新課改,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實效性,力爭在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能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有自己獨特的學科見解,成爲讓教師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員,努力適應教研工作的需要。讓我們快樂健康享受教師的快樂健康成長。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培訓會如期而至。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大家相聚一堂,研討交流,倍感收穫頗豐。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學習的內容與形式都很豐富。

首先,聽取了丈八丘小學董春玲校長的報告,大家都深深爲董校長勤奮敬業的精神所折服。她獨特的辦學特色,於細微處見真諦,於平凡中見偉大,思路超前,理念先進,精神不倒,永不言敗。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加快發展,自主發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標,有夢想。

二是紮實推進教科研團隊建設,培養優秀教師團隊,以教科研促發展。應該說我們的起點要比他們高,我們的條件要比他們好,我們可以跨越式發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級教科研網絡,真正做到校校有課題,人人有課題,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再有,敬愛的市小學語文專家陳中傑、李玉華老師的講話,是我今後工作前瞻性的指導。從他們的講話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員的角色,教研員是新課程理念的傳遞者,承擔着對一線教師的培訓任務。雖然面對嶄新的課改理念,使我們和一線教師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教研員對於新課程理念的態度、理解程度,卻將直接影響着一線教師對新課程的執行力度。

總之,此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爲教研員的角色定位。作爲教研員要在不斷學習中更新觀念,創新學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前的意識,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在教育教學指導工作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師生的發展爲本,爲實施素質教育盡職盡責。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參加了xx市組織的鄉鎮數學教研員培訓活動。在這幾天裏我們觀摩了七節課,這些課都是在全國比賽獲得一致好評的優質課,也聽了優秀教師的點評,自己也參與了點評,可以說透過短短兩天的學習收穫很多。所以,我簡要的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傳統教學模式並不是適應所有的教學內容。

這期間我聽了xx老師的《垂直》一課,感受頗深,這堂課打破原來教學模式,沒有創設情境,也沒有讓學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給出垂直定義,然後逐步分析定義,實現對定義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聽我這節課,我心裏打了好幾個問號。這節課爲什麼可以這樣上?別的課這樣上行不行?什麼樣的課可以這樣上?最後我當初這樣的結論,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所有的教學模式,之所以這節課能用是因爲,垂直這個概念是人爲定義的,不是說可以透過推理,交流得出來的,比如說,太陽,月亮這些名詞一樣,是前輩給起的名字,我們就沒有必要費勁再起一遍。也就是說類次於這種定義性的知識可以。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學到的,兩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線段,這種也是可以的。

(二)還數學課堂安靜

尤其是聽完xx主任的講話。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裏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套用潘主任的話就是一節課就那麼些時間,話都讓老師說了,學生說什麼?時間都讓老師佔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哪裏?

(三)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透過這幾節課我們可以看出這幾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在本次學習培訓中,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了這點――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現在課堂中的,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xx老師和樑少美老師,張老師幽默,樑老師和藹可親。

總之,透過這兩天的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我作爲一名新教師,尤其是一名教研員,需要學習的更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鑽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5

感動

“春天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這句歌詞,雖然已是陽春四月,伴隨着天空中飄落的小雨,空氣中還是瀰漫着冷的氣息,可是我們鄉鎮教研員的心卻是滾熱的,溫暖的,因爲全市的教研員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聽陳大偉教授《有效觀課議課》的講座,共同聆聽六節精彩的原生態的課例,共同研究探討這六節課例,共同聆聽市教研室徐老師《讀書·寫作》的報告,我們的思維在碰撞,我們的水平在提高。會議雖然短短兩天,卻留給我們太多的“痕跡”。

成長

“教研員的高度決定了一個區域的高度,教研員的思想決定了一個區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記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師的這句話。本學期,我剛剛加入教研員的隊伍,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鄉鎮教研員培訓的活動,真的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乾渴的心田。兩天的培訓,帶給我的“痕跡”有:

觀課議課要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老師

就像陳教授所講的那樣,我們在平時的聽課活動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後面去聽老師講課,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一無所知。聽了陳教授的講座,我才懂得這樣做的壞處,我們真的應該做到學生的中間,心中有學生。課前做到與身邊的學生有效的溝通,這樣纔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學生的學習資訊。觀課時,我們是資訊的收集者,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理解者,同時也是執教教師的助教,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和講課教師一起議課時,要“眼中有教師”,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要和授課教師彼此之間平等的對話,不要只針對授課教師提問,要學會相互提問。授課老師也不要只是被動接受詢問,要學會主動出擊,向觀課教師提問。議課時,不是去建議別人怎麼教,而是主動說“如果我來教……”因爲你的建議對別人未必合適。不能把課堂上的現象看成授課老師的缺點和不足,而是當成參與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困惑和問題。議課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須從操作角度思考問題:不僅要提出問題,而且要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上課評課異彩紛呈,演繹精彩

六位講課教師各顯神通,給我們上了六節異彩紛呈的課。重點說一說三節品德與社會課。三節課都抓住了品德與社會課的靈魂:生活性和活動性。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講課教師都密切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把真實的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謝士芹老師教授的《隨時伸出我的手》,課前,老師佈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走向生活。課中,學生“尋找身邊愛的故事”。 課後,老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堅持做好事,並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儲蓄罐,進行愛心儲蓄。李利老師教授的《圓明園的訴說》,課前,老師也佈置學生蒐集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老師也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歷史,瞭解圓明園的興亡。

活動是品德課的靈魂,講課教師都充分挖掘活動資源,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活動。謝老師精心設計了四個活動:走近殘疾女孩古紅柳——尋找身邊愛的故事——傳遞愛心——製作愛心卡片。李德英老師教授的《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設計活動,引領學生去體驗,去探究。學生充分地瞭解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各位教研員的精彩評課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他們的評課既有理論,又能結合講課教師的實際情況。“如果我來教……”這句話評課教師說得最多,他們真正做到了尊重講課教師,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了學生學習的效度。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也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讀書,寫作是教研員成長的階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師給我們教研員的成長指明瞭方向:讀書,寫作。“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 ……一句句話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徐老師同時告訴我們所讀書籍的種類和閱讀時的方法,諄諄教導我們用心讀書。寫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難處,工作中的點滴收穫和真實體會,教育現象等等都可以寫下來,用我們的筆記錄着教育中的真實生活。閱讀與寫作就如同蜜蜂採百花而後釀蜜一樣。沒有見多識廣、博採衆長的“厚積”,就不可能有教研員的“薄發”或“多發”。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6

20xx年10月26—10月27日,我參加了在xx市蘭山區xx小學舉行的《xx市小學數學鄉鎮教研員研修暨一年級教材培訓會》,來源於全市各縣區的小學數學教研員、各鄉鎮小學數學教研員、駐城小學分管數學教研的教幹以及各縣區的一年級數學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雖然學習時間短暫,但自己的收穫卻很豐富,就像得到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總體感覺這次活動組織過程嚴密,培訓及時高效,是一場 “教研員急需教師急要”的及時雨。

26日的“鄉鎮教研員研修”的主題是“如何透過磨課方式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以“省優課例”爲載體,以“磨課成長”爲依託,以“課堂教學”爲平臺,以“學習提高”爲目的,整個活動緊張有序,務實高效,會議分“課堂展示、磨課教研”兩個流程進行。

聆聽了五位省優課獲獎者執教的觀摩課。總體感受:這些課例集中體現了我市教改的最新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實質。五節課各具風格:有如何實現學生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過渡的《認識方程》,有如何落實數學思想方法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找規律》,還有如何將算理與算法有效結合的《筆算除法》和如何幫助學生建構模型的《抽屜原理》。觀摩精彩的課堂,感悟教學真諦。五節課例大家普遍感受:數學教學要更多的關注數學思想方法、關注模型思想、關注學生從頭到尾的想問題等。具體感受如下:

一、xx市第四實驗小學的xx老師,他執教的《方程》一課,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模型思想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好。

劉老師執教的《方程》這節課:以全新的理念爲我們譜寫了新課標理念指引下的數學課堂概念教學的新篇章。整節課的設計以“天平”這一具體直觀的物象匯入,引導學生從“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認識和區分了“等式與不等式”。再由未知重量的實物代替砝碼從而引導學生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天平的狀態。最後經過學生的分類活動,方程的概念的呈現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老師生硬的灌輸,而是由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經教師獨具匠心的有層次性地引導下自主探究得來的。

我認爲本節課有三大亮點:

1、方程的本質、難點處理的好。①滲透了分類的思想和集合圈的思想。充分利用天平,從中引出一些算式,然後對算式進行分類,從而知道了什麼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間的關係。②透過上車下車問題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學習方程的意義。

2、數學建模:幫助學生建立了天平——平衡——順向思考——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等數學模型。

3、教師語言簡練、幽默風趣。

二、xx市第三實驗小學的xx老師,她執教的《找規律》一課,對教材的挖掘透徹,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注重模型思想的建立。

尤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執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想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脫離軌道,沒有脫離教師精妙設計的執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在練習設計中,層次分明,從兩端植樹到一端植樹再到兩端都不植樹,最後延伸到兩邊植樹的情況,在步步深入的練習中又整理了植樹問題的各種類型,在學生的腦海裏構建了植樹模型思想。

三、xx市xx小學的xx老師,他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學生在猜想———驗證———結論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xx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的面積》一課,將“轉化”思想進行了有效的滲透,讓學生學會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開始先複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轉化”方法是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課的重點就在於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而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我認爲本節課有五大亮點:

1、課前的一個猜謎語的遊戲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引入簡潔明瞭,直奔主題,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教師出示有關的數據,學生計算後,再放手讓他們去驗證。

3、初步結論:在數格子時,先數整格,再數半格,透過平移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爲什麼是底乘高。

4、是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計算呢?教師拋出這個問題,同時課件出示多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不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驗證。學生透過剪拼,明確初步結論是正確的。

5、練習的設計很有針對性。

四、臨沭街道教研室的xx老師,她執教的《筆算除法》一課,藉助圖形與筆算的豎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藉助圖形很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計算方法。

王老師這節課的設計獨具匠心,用分小棒幫助學生明算理,結合小棒圖提煉算法,運用找豎式與小棒圖的聯繫,溝通算理與算法的聯繫,使“法”源於“理”,“理”詮釋“法”。“法”“理”自然融合,法的提煉水到渠成。王老師爲了讓學生體會到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把例題二改爲了平均分,靈活改進教材,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節課的練習設計新穎獨特、巧奪天工,鞏固新知的練習及時、新穎、到位,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xx縣第三實驗小學的xx老師,她執教的《抽屜原理》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

“抽屜原理”本身是很抽象的,對於師生而言,比較難上。可是鄭老師從課堂的構思、教學設計到課件的製作,從教學過程的推進到學生的參與,整個教學流程可以說非常的流暢,一氣呵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的猜想1:“5個球放到4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2)個球。”透過讓學生幾個直觀的操作活動,實驗操作(也就是數學中的“列舉法”)讓學生驗證了老師的猜想是正確的。教師把自己的猜想2:“6個球放到5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2)個球。”透過學生對教師的兩個猜想的驗證,讓學生知道了初步建立了“抽屜原理”的簡單模型。讓學生經歷了“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式化”,並且學生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效果非常的好。透過假設法讓學生理解並建立了抽屜原理的模型,什麼是抽屜、什麼是待分物體。老師的口袋原理、文具盒原理等遊戲的設計更是讓學生體會到抽屜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深切的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

六、我的思考:

一節課的成功,不僅在於教學設計的科學、新穎,平時我們上課,同樣的教案,不同的人,課堂的生成不同,學生學習的效果不同,原因還在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處理,對於課堂氣場的調控(比如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過度語言的引領,恰當的評價運用等等)。同樣的教案爲什麼我們與名師上出來的課,相差甚遠呢,我覺得重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名師的氣場,不能像名師那樣忽悠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思考)。

下午的磨課教研:五位執教者分別從“課前思考——設計意圖——課例打磨——成長曆程”等幾個方面做了交流和彙報,另加一位數學教研員(xx四小)劉欣主任作了《乘着賽課的翅膀——在陪你磨課中成長》的報告。

透過聆聽名師的磨課的歷程,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是磨課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了教材,是磨課讓執教者更好的瞭解學生,是磨課更好的促進教師和教研員的專業成長!”於科長在教研員培訓中所說總結的“5個人的精彩,卻凝聚着N個人的智慧,經歷了X次的磨礪,才促成着1個團隊的成長!”,這正是給我們今後的教研指明瞭思路和方向。相信,這次培訓必將促進教研形式向實質中變革,也必將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刻領悟與把握,更必將對我市的小學數學教研和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透過這次活動,它讓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使我今後的教學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會把這次學習的收穫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

27日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培訓”的主題是“解讀教材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人教社小學數學教材副主編陶雪鶴和新教材培訓特聘專家天津市濱海新區教育教研員王德鵬進行了一年級教材培訓。陶雪鶴老師首先從“教材的變動情況、教材資源的變化和教材的編寫特點”三個方面向老師們做了說明,其次陶老師還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逐單元對教材進行了詳細解讀與分析並提出了教學建議,整個報告高屋建瓴,深入淺出,使老師們不但知道了教材的內容,而且明白瞭如何去“教”教材,如何去“用”資源。下午王老師的培訓風趣幽默,睿智深刻,不但教材分析透徹,而且還從思想上引領;怎樣認識教師的工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系統看知識的意識,如何關注學生反思的意識、如何對學生過程進行評價等等,是與會教師不但經歷知識的洗禮,而且經歷了思想的淨化。

我對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反思和思考:

作爲一名鄉鎮數學教研員,我做了什麼?正在做什麼?捫心自問,卻是一片茫然……感覺自己的水平太淺。身擔數學教研的重任,感覺自己應該奮力前行!不但要做最努力的教研員,還願成爲最優秀的教研員!爲了實現“鄉鎮最優秀的教研員”的美好願望,我會不懈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