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實用】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範文九篇

學問君 人氣:7.76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範文九篇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在感恩教育活動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參與,都認爲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這次活動不僅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清潔工阿姨們的辛苦,更加可以讓他們學會感恩,讓同學們更加尊重清潔工們的勞動成果,並努力化作今後的實際行動。

透過這次對曹阿姨的採訪,我們瞭解到了一個清潔工的辛苦和不易,讓我們知道了我們平時無意踏過的一個腳印對清潔工們卻意味着又一次的彎腰;我們平時隨意從視窗扔出的廢棄物對清潔工們卻意味着又一次工作的開始;我們平時習慣的任意一個動作也許對於她們來說都是一種無奈……

我們的一生中,小而言之,從小時候起,就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等到上學,有了老師的教育之恩,長大以後還會得到社會上的人的滴水之恩……然而對於每一個有恩於我們的人,我們都要感激他們!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無論是一位清潔工,還是一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我們都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儘管是一句“謝謝”!一個小小的動作等等……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我是一個普通的孩子,資質平平,不是個性出色的,但是我有一個別人很難擁有的東西,就是感恩。下方是我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在那裏與大家交流一下。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素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之美德,人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美德。我的父母與我很少有時光待在一齊,但是在兒時,他們教會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學會承擔職責,學會感恩。我記得小時候每當有好東西吃好的衣服穿的時候,母親就會說,這得多謝我和你爸爸,每一天那麼努力的工作,才換來了這天的富裕生活。我很禮貌地對父母說一聲多謝。中國人很忌諱孩子對自我說多謝,那是因爲他們感覺那樣做太見外。所以此刻的我們習慣性的把父母的東西當做是自我的。

感恩,就就應從細節做起。學會感恩,是每一個人的職責。感恩,不貴重,每一天下班後,放學後,和父母聊會天,給父母泡杯茶,在父母病了的時候,端茶送水,或者給父母洗一次腳,這都是感恩。感恩,不僅僅僅是感恩父母,老師,朋友,社會,生活,都是感恩的對象。感恩社會給你這麼一個平臺,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朋友同事的幫忙。纔有了這天的你。對你身邊的人說聲多謝,不是客氣,是感恩。

我們每次都會被感恩教育感動得流下眼淚,但是那裏不需要我們的眼淚,需要的是我的實際行動。就正如我上方所說的,很細小的舉動,都是感恩。記得有個大學教授給學生們佈置的作業是:給父母洗一次腳,結果完成作業的人寥寥無幾。口口聲聲的說,我們要學會感恩。但是感恩了嗎?沒有,洗腳都做不到,何談感恩?我想這位教授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簡單的洗腳,而是讓學生看看,父母以前爲了生活爲了你有多辛苦,看看他們腳上的死繭,學會感恩!感恩的並不僅僅僅是父母,而是所有人!

我想,每一天對身邊的人說一聲多謝,並不是什麼難事。你要學會說多謝,才懂得感恩。每次憲哥和父母吵架的時候,想一想,父母這麼做是爲什麼?再做決定!

感恩生活,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說一聲多謝開始!感恩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讓你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早上,我看了于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電視節目,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于丹老師說了捐腎救母的故事。有一個名叫田世國的人,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症必須換腎,田世國決定把自己的腎換給母親,以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多麼令人感動啊!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要孝敬父母。小羊有跪母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父母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他們爲我們的學習操勞,爲我們的生活奔波,爲我們的一切而辛苦了一輩子。我們應該要感恩偉大無私的愛。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今天看了于丹的節目後,想說的話太多了。首先要從自己反省反省了。

父母對我們很親切,可我們卻處處與父母爲敵,連烏鴉都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難道人類就不知道嗎?不,不是。而是現在的小學教育太寬容、太放鬆,所以使中國的小學生變得對父母輕視,而現在家裏面都是獨苗,所以父母對子女寵愛有加,所以使子女不但不懂父母的辛苦,反而還視自己父母爲自己的經濟來源,變本加厲,一次次的向家裏要錢,使家庭和父母的負擔又加上了一個負擔。

前幾天,我看到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小學生放學後就跑到他媽媽面前要錢,“媽,給點錢花花。”“有買什麼?上週不是剛給了你錢了嗎?”那個媽媽問道。“你管啊!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你管得着嗎?再說,你的那點錢能買什麼東西啊!還好意思在這問,真是恬不知恥。”聽了這話我都有點想上去打那個小孩了,她畢竟是你的媽媽呀,你怎麼這樣說她呢!如果沒有她那裏來的你呀!可是結果是讓我怎麼也沒想到的,那個母親竟然還像犯錯了一樣的向 那個孩子道歉,並拿出了一大把錢給了他,母親看着她的孩子奔向小店的身影深深地低下了頭。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深,也有着許多的疑惑,直到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才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同的,但每一種都是濃濃的愛。

講座上還講了一部分的禮讓之道,其實這“禮讓”上,確實是有一定的難點。因爲現在的小學生受盡了各種蜜罐溫牀,不知道禮讓是什麼東西,因爲一家之主不在是長輩,而是這些小輩,所以不知道禮讓是什麼東西。禮讓,就是禮儀知道,爲中國的古老文化之一。開創這道顯赫的人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所創造的論語三百講成爲中國著名的作品。然而到我們這一代效仿他們的人卻寥寥無幾了,爲什麼呢?因爲現在的子女都缺乏這一方面的道德培養,所以就沒有了禮讓之道的存在了。人字分爲兩筆,一筆是軀體,另一筆是品德,品德沒了,人的一筆也就沒了,只有一隻腳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所以說站不住了,沒了品德,靈魂就會出現分叉。會沒了良心。

感受于丹老師的教育吧!不要讓靈魂受到侵蝕,努力吧!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素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之美德,人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美德。我的父母與我很少有時間待在一起,但是在兒時,他們教會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學會承擔責任,學會感恩。我記得小時候每當有好東西吃好的衣服穿的時候,母親就會說,這得謝謝我和你爸爸,每天那麼努力的工作,才換來了今天的富裕生活。我很禮貌地對父母說一聲謝謝。中國人很忌諱孩子對自己說謝謝,那是因爲他們感覺那樣做太見外。所以現在的我們習慣性的把父母的東西當做是自己的。

感恩,就應該從細節做起。學會感恩,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感恩,不貴重,每天下班後,放學後,和父母聊會天,給父母泡杯茶,在父母病了的時候,端茶送水,或者給父母洗一次腳,這都是感恩。感恩,不僅僅是感恩父母,老師,朋友,社會,生活,都是感恩的對象。感恩社會給你這麼一個平臺,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朋友同事的幫助。纔有了今天的你。對你身邊的人說聲謝謝,不是客氣,是感恩。

我們每次都會被感恩教育感動得流下眼淚,可是這裏不需要我們的眼淚,需要的`是我的實際行動。就正如我上面所說的,很細小的舉動,都是感恩。記得有個大學教授給學生們佈置的作業是:給父母洗一次腳,結果完成作業的人寥寥無幾。口口聲聲的說,我們要學會感恩。可是感恩了嗎?沒有,洗腳都做不到,何談感恩?我想這位教授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簡單的洗腳,而是讓學生看看,父母曾經爲了生活爲了你有多辛苦,看看他們腳上的死繭,學會感恩!感恩的並不僅僅是父母,而是所有人!

我想,每天對身邊的人說一聲謝謝,並不是什麼難事。你要學會說謝謝,才懂得感恩。每次憲哥和父母吵架的時候,想一想,父母這麼做是爲什麼?再做決定!

感恩生活,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說一聲謝謝開始!感恩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讓你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祖先爲我們留下的教誨。作爲學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給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過你的師長,感激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感恩磨難磨礪了你的意志。成長中的學生,要懂得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不懂得爲別人的難處考慮的人是自私的,沒有一個人能離開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而成功。讓學生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長翱翔。

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先要從我們的身邊做起,從感恩我們的社會、父母,老師、同學、開始。因此,我校以班級爲單位開展一系列活動:(1)“對父母的五個一”感恩活動:給父母端一杯茶、給父母洗一次腳、讓父母滿意的一次決定、給父母交一份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給父母寫一封表達感恩的書信。(2)“對老師的七個一”感恩活動:爲老師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提一個建議、標一個決心、送一句話、寫一首詩歌。(3)“對同學的一幫一”感恩活動。(4)“對社會與自然的感恩教育活動”等。全校性的活動還有吟誦有關感恩的詩歌、聽有關感恩的演講、看有關感恩的電影、學唱感恩歌曲、出一張與感恩有關的手抄報,評選“感恩之星”等。我們將評出最佳賀卡、最佳寄語和最佳書信,並結合上述活動和平時表現評選出“感恩之星”。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活動之一就是書寫家書。“家書”這個傳統由來已久,也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渠道,品讀名人家書,我們時常被書中蘊涵的殷殷關切、希望與愛所感動,所折服。希望同學們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回憶家長對你的付出,把它寫下來,並且發動家長積極參與,寫一封回信或一段寄語。我們希望透過“家書”這樣的形式,培養學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在校園內開展一次對學生也是對教師自身的感恩教育活動,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恩情的可貴、生活的美好,共建和諧融洽的校園文明和家庭環境!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學生現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時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學生要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要讓學生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別人透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7

3月29日晚,子午衛生院召開“感恩、公德、小康”三項教育動員會,市衛計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董冰,子午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何雲海到會做專題指導。衛生院全體幹部職工,壩區村衛生室村醫共計46人蔘加了此次會議。

董冰副局長首先從爲什麼要學習三項教育以及在工作中如何踐行三項教育兩方面入手,着重向全院幹部職工解讀了“感恩”的深刻內涵,要求大家要“重感情、會報恩、抓原則、出實效”,要營造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要將感恩之心轉化爲爲民、利民、惠民的實際行動,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意識。董冰副局長要求:一是衛生院要制定好三項教育學習實施方案;二是每位幹部職工要寫一篇心得體會文章;三是三項教育要常抓不懈,院班子成員要結合三項教育開展交心談心活動;四是在工作中要比學趕超、樹標杆。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何雲海着重闡述了“公德”的實質和內涵。何書記指出,作爲醫護人員,誠信和敬業最重要。作爲一個團隊,要形成“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講奉獻、有激情、敢擔當”的工作氛圍;要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要能夠“知榮辱、講奉獻、促和諧”,不斷加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修養,我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最後楊光菊院長要求,各位幹部職工要以“感恩”爲基礎,以“公德”爲保障,以“小康”爲目標,認真領會兩位領導的講話精神,確保三項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在學校操場上風輕輕地吹,拂過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國,感恩學校,感恩老師,更要感恩父母!聽有聲音了,那便是“感恩我們在行動”開始了!是我們崔主任首先講了觀會的要求,並介紹了此次演講的人。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靜靜的傾聽。告訴我們,在她第一次上臺演講時,心裏想的不是別的,是大家都需要“我”。

伴隨着美妙的音樂,吳迪老師深情講起了感恩。首先我們要感謝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爲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其次是感謝老師:懂得去尊敬師長,因爲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教師職業需要付出太多的愛心,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誰的記憶裏會沒有老師呢?再次,感謝關心、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和他人,因爲他們不僅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更與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援、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俗話說:“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有責任把“感恩”這個傳統美德傳遞下去。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爲行動吧。讓我們回報父母:多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動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回報社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爲文明社會盡一份力,讓我們知恩、感恩、報恩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的擁有幸福。

人際和諧應從學會感恩開始,將感恩理念大膽引入學校德育,開展感恩教育和活動,讓學生常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黨和國家關懷之恩;常懷報效黨和國家之心,報效父母之心,報效師長和同學之心。有利於學生的思想轉化,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試想,一個懷着感恩理念的學生,感受到父母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供養自己讀書學技術,爲的是讓他成爲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生活時,他能不努力學習,以優越的成績報效父母嗎?一個懷有感恩理念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教育他成長時,能不刻苦鑽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嗎?所以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擁有幸福。

記得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爲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長的人。”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樂!報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於心,報恩於行,讓感恩的種子在每一顆心中紮根,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旋律吧!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9

今天,學校舉行了一場感恩教育,是由徐望華老師主持並演講的。

下午第一節課,我們就抱着期待,搬着椅子到了操場上。上次的演講是王鵬博士,把我們講得哭得稀里嘩啦的,太成功了!不知道這次怎麼樣。

我們頂着個大太陽就坐下了。隨着音樂,一個極不標準的普通話的聲音刺穿了我的耳膜。怎麼回事?難道這就是徐望華老師的聲音?他沒學好普通話麼?到底怎麼回事?我立刻捂住耳朵,腦袋裏冒出了許多個問號。同學們也都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這不是徐望華老師,有的說老師普通話沒學好,還有的同學做出了嘔吐的姿勢。總之不管怎樣,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他就是徐望華老師。

我們聽着稀奇古怪的普通話,都笑場了,直到他讓我們向老師鞠躬,擁抱時。我們排着隊一個個給老師鞠躬,擁抱。我抱好後,回到座位,我感覺臉火辣辣的,腦子一片空白。金豆豆沒跟我打聲招呼就跑了出來,像滑滑梯似的劃過我的臉頰。我哭了。我看了看前面的柳梅,她也哭了,一直在用紙巾擦着眼淚。這是我第一次哭。

第二次是看到402班的伊嘉妮上去跪在地上哭着喊道:”爸爸!我想你了!”她爸爸是在二樓修窗戶的時候,一不小心掉了下去。由於是背對地的,不能做防護措施,所以造成頭骨破裂。送到醫院搶救,結果沒幾天就去世了。我想起了他爸爸生前的模樣,又哭了。

今天的演講,應該算成功,但我建議這位老師多去練練普通話,這樣可以讓學生聽得舒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