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教學對話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2.37W

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一個十分正確的理念,這個理念當今已成爲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因爲,對話“對參與者來說,它涉及到一個單一的視覺與認知注意的焦點;一種相互間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明朗態度;一種強化了的相互行動的關聯性;一種眼對眼的生態學意義上的意見交換”一種又一種新的見解在互動互啓中的不斷生成,所以教學對話已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一種生存狀態和普遍現象。

《語文教學對話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教學對話的'起點,有人認爲是“問題”,筆者則認爲是“差異”。因爲“問題”只是文章寫作的起點,比如“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既是文章寫作的起點,又是作者提出的一個問題:“爲什麼說春天的腳步近了?”既然文章有這個開頭就必然寓含這個問題,並且還要作出自己的解答:因爲“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假如沒有讀者閱讀,這個問題及解答只能是文字的一種客觀存在,表明作者的一種感悟和思考,根本無“對話”可言;如果讀者讀了並作出了自己的解答:“文章說‘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說明春姑娘的腳步已經跨進了春天的門檻,正在熱熱鬧鬧地裝扮着春天的美麗,怎麼說只是‘春天的腳步近了’呢?”這時,讀者和作者纔開始了對話。可見,差異才是對話的起點肯定了差異是語文教學對話的起點,融合自然就成了語文教學對話的過程。因爲這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視域差異的問題。人們帶着不同的視域和理解進入對話,在伽達默爾看來,“是使自己的視域與其他的視域相接觸和交流,從而實現視域的融合。在視域融合的條件下,理解者和理解對象都會超越原先的視域,到達新的更高更豐富的新視域。從而爲進一步的理解提供基礎。”可見,一個對話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視域融合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多重視域會表現出多種差異,視域融合不是消除這些差異,更不是疊加與重合,而是透過對話,各自敞開自己的視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對方的視域,從對方的傾聽與應對裏反觀自己的視域,並修正與擴充自己的視域。這樣,對話就成了各方視域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彼此揚棄、取長補短、成果共享,“你”、“我”的視域不再是原來的視域,而是在多種理解中融合而成的一種新視域。

語文教學對話是爲了獲取意義,但意義並不是文字固有而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對話中動態生成的;既然意義是動態生成的,說明有生成讀者纔有可能獲取意義,無生成讀者就無從獲取意義,存在的只有文字與文字作者的原意;而作者的原意與生成意義是不等同的,它是作者的,只有讀者親自參與對話而生成的意義,纔可能成爲讀者獲取的意義;我們有些讀者平時的確也讀了不少書,但讀過了就過了,沒有和作者、文字對話,更沒有生成任何意義,讀過了自然就沒有任何印象與收穫。說明閱讀必須對話,對話纔有生成,生成意義纔可能獲取意義;可見,“生成”是語文教學對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