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課業學習的“七階段”論

學問君 人氣:3.23W
課業學習的“七階段”論
以經驗和操作爲依據,綜合認識過程和意向過程,傳統課業學習一段分爲七個階段:1.意向階段即學習者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什麼內容,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是學習過程的開始。學習者意識到將要學什麼,便使情感,意志協同活動,把各個感受器朝向學習對象,加強有意注意,在大腦皮層建立優勢興奮中心,這即是形成了學習的意向,即“內趨力”。學習意向是學習的必要前提。它既可以藉助學習者內部發生的預期來建立,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透過教師或同學朋友的不斷鼓勵和幫助來建立,在連續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結果的及時強化本身也可形成強烈的學習意向。
2.瞭解階段也稱爲分析階段。即學習者對學習材料引起注意,進行初步感知、思維分析,並將獲得的初步印象,透過各感覺記錄器輸送到大腦神經中樞部位。瞭解階段與過去講的感知階段有相通之處。但用“感知”容易使人把“瞭解”過程誤認爲僅僅是個認知過程,實際上,這一階段不僅有感知,也有思維和有意注意等心理成分的參與。瞭解階段最重要的活動過程,就是對學習材料的感知,但感知總離不開外在的行動與內在的思維。因爲這一階段要對分離出來的.對象進行再綜合。
3.獲得階段也稱思維階段。即將瞭解階段獲得的材料進行簡縮化,形成容易在大腦中存儲的形式。這就是對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經過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法則、規律等理論形式,並把這些知識納入已有的相關知識系統中去。這樣有利於加深理解,也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對進一步的學習、思考和應用都有積極的意義。
4.鞏固階段即將獲得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之中,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地再現出來。
5.運用階段即運用知識於新的學習或實踐活動中去,進行練習、實驗、實習和生活實踐,以形成技能技巧和穩固的道德信念,行爲習慣。對學得的知識的實際運用,不僅有其特定的意義,即形成技能、行爲習慣,對知識本身也是一個深化的過程。一般地說,只有把學得的知識能夠應用於實際,做到具體與抽象的統一,纔算真正地理解了。而且知識的運用過程也是觀點、信念、實際能力的逐漸形成過程。
6.泛化階段即使學得的知識、技能最終轉化爲一種觀點,信念和能力形態,成爲穩固的個性特徵。個體的學習一旦進入觀點、信念、能力形成時期,它的顯著特點,便是個體掌握的知識,技能等具有廣泛的隨機性,即可以用它來解決所有可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稱這一階段爲“泛化階段”。泛化,首先是由知識發生廣泛遷移而來。其次,知識透過遷移最終轉化爲觀點、信念、能力,更主要的是靠實際練習;靠練習過程中形成的技能技巧在變通條件下的反覆運用;靠在實際活動中所形成的心理定勢的影響。即對學習作出檢查和評定,並據此進一步調整學習的態度和策略。以上七個階段,只是從複雜紛繁的學習活動中理出的一個一般的序列。當然,作爲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是否一定要劃分爲如上七個階段,還可作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