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態度

學問君 人氣:3.2W

態度1

態度

總是強調效率.效率往往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我認爲用最積極的態度去學習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每天早上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你可以做得更好.最簡單的方法,會有最好的效果,信不信由你.

態度2

學習態度指學習者對待學習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過程動中的一種內部狀態,我們可以從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意識程度、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習活動的堅持程度等方面,綜合地判定或評鑑其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對學習態度的探討,不僅有利於教師認識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且有利於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定,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美德,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使教學成效更爲顯著,又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之一。 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就是說他對學習的意義有着明確的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各種其他分心的事情時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或目標。而一個具有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的學生卻認識不到學習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採取逃避或抱怨的態度,而不去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因此,學習態度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成效,而且直接關係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強調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這是適應新課程的需求,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經之路。 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透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範、指導、勸說而逐漸形成的。作爲資訊時代的今天,學習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適應社會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礎。黨的十六大不是提出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要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學習性社會嗎?誠然,學習的意義不言而喻,學校應理所當然擔負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的重任。

態度是對人、事、物、觀念等等的評價。

態度由三部分組成,三者共同形成對態度對象的評價:

一、情感成分,包括你對態度對象的情緒反應;

二、認知成分,包括你對態度對象的想法和信念;

三、行爲成分,包括你對態度對象採取的行動或可觀察的行爲。

態度按來源分爲三種:

一、以認知爲基礎的態度。主要根據相關事實而形成的態度。如一輛汽車的客觀價值:一升汽油能跑幾公里路?它是否有安全氣囊?外形是否美觀?價格如何?

二、以情感爲基礎的態度。根據感覺和價值觀形成的態度。如對墮胎、死刑、婚前性行爲的態度。

三、以行爲爲基礎的態度。根據人們對某一對象所表現出來的行爲的觀察而形成的。在某些情景下,人們要等到看見自己的行爲之後才知道自己感覺如何。比如你問你的一個朋友是否喜歡運動。如果她回答:“嗯,我想我喜歡,因爲我經常跑步或者去健身房鍛鍊身體。”我們就說她有一種“以行爲爲基礎的態度”。她的態度更多的是基於對行爲的觀察,而不是她的認知或情感。

態度一旦形成,可以以兩種形式存在: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外顯態度是指我們意識到的並易於報告的。人們也有內隱態度,是自然而然的、不受控制的、而且往往是無意識的評價。

透過說服可以改變態度。說服的有效性取決於“誰”向“誰”“怎麼說”。

誰:說服者的性質。

一、有公信力的人(如一些擁有明顯專長的人)比缺乏可信度的人更具有說服力;

二、有吸引力的人(不論是外表上或是個性上的特徵)比沒有吸引力的人更具有說服力。

怎麼說:說服的方法。

一、表面看來不是用於說服的資訊更具有說服力;

二、採取單面說服(即只呈現有利於你的立場的觀點)好,還是雙面說服好(即同時支援和反對你言場的觀點)更好?一般而言,假如你確定能駁斥相反觀點,那麼雙面說服更有效;

三、是在持相反立場的人提出其觀點之前還是之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更好?如果兩種觀點是緊接着提出的,最好先提,因爲人們改變心意要有一段時間耽擱。在這些條件下,很可能存在一個”初始效應”,最初聽到的觀點對人們的影響較大。但是如果不同論點提出的時間有一段延遲,那麼,人們會在聽到第二種觀點後再下決定,那麼最好是最後提出你的觀點。這裏可能存在一種“嶄新效應”,人們對第二種觀點的記憶更爲深刻。

對誰說:聽衆的性質。

一、在溝透過程中分心的聽衆比未分心的聽衆更容易被說服;

二、智商低的人通常通常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自尊程度中等的人比自尊程度高或低的人更容易受影響; 學習態度 -- Learning attitude

學習者對待學習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相互關聯的統一體,因而,我們可以從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意識程度、對學習對象的喜愛程度、對學習成就的追求程度、對學習活動的堅持程度等方面,綜合地來判定或評鑑他的學習態度。

從師

從師習藝

《東觀漢記·郭丹傳》:“ 丹 從師 長安 。” 唐 柳宗元 《師友箴》:“吾欲從師,可從者誰?”《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至今兩 川 風俗,女人自小從師上學,與男人一般讀書。”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芸 既長,嫺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 克昌 從師,脩脯無缺。”

態度3

脫口而出口才訓練法 歡迎進入這裏朋友,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正所謂不是一家人就不進一家門,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了,我想你和我一樣都有積極的人生,都向往着自己能夠把握着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可是,憑什麼呢?沒說兩句話就把心愛的姑娘給嚇跑了;當衆演講,沒兩句話就語塞了說不下去;面對應試,一陣臉紅,就胡說八道了。這是我們需要的嗎?不,我們拒絕失敗,我們拒絕由於我們的表達能力不足而把我們的真正實力給淹沒了,我們拒絕別人因此而全盤否定自己,我們拒絕..........

可是如何改變呢?口才不良一直陪伴了我們幾十年,我們還能改變嗎?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定能,而且很快就能夠看到成效。因爲我們節選的一些方法是國家辯論隊的修煉方法,是許多人總結出來的方法。只要你按照教程訓練下去,你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很大的進步,真的,因爲我試驗過。但是在學習前,我想讓你自問一下:“我只是有點想改善口才而已,還是一定要”如果你是有點想,那麼,我的建議是:請去別處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在這裏可能會浪費您的時間,因爲這裏只說練,練,練,不說其他的。思考半分鐘..................................想清楚了嗎?一定要,就繼續看下去,否則,你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這裏不要你整天趴在電腦前發短信,寫帖子,只要你能夠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進行口才操練,然後在週末再上來大家交流體會,互相激進。如果決定了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口才,那麼就在該貼後面打上如下字: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口才。我非常希望能夠加入這個訓練的隊伍,和大家一起接受嚴格的訓練和探討並接受大家的監督,我一定會成功的!打如上文字的作用在於強化自己的信念和決心,這對自己是一種負責與激勵,不打上而悄悄跟着學,我告訴你,你一定會半途而廢的,這是浪費你自己的時間。因爲你還沒有真正下決心。

目的:培養“講話”的興趣和自信

內容和方法:

1,一週五次以上,每天四十分鐘:

A,二十分鐘朗讀(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

朗讀的內容:古今中外的經典演說,儘量找點積極豪情的(當然這要根據你希望成爲什麼樣的人來定)比如馬丁路德“我有一個夢”,聞一多的“最後一次演講”,喬治巴頓的“戰爭造就英雄豪傑”等等。

B,二十分鐘嘮叨訓練。1,走到街邊見到什麼說什麼,比如見到一位老大媽提着籃子走過來,你立刻可以說我現在瞧見一位老大媽走來,她穿着什麼樣的衣服,走路的姿勢怎麼樣,還有高矮肥瘦,外貌特徵以及心理等等。2,先指定沒有聯繫的A物和B物,然後儘量拖時間從A物談到B物,其中可以編故事,說道理,反正你的說話就是不能間斷和猶疑。

要求:

1,有所成績和體會就上來和大家談談,一來加強自己的興趣,二來大家討論能夠激勵心態

2,如果同意這個教程並願意執行的可以跟貼“我同意跟着此標準教程進行訓練,願意和大家一起腳踏實地地訓練和探討並接受大家的監督”。不同意就跟貼寫出自己給自己的教程(時間是一個月),並註名:“是否願意和大家訓練和探討並接受大家的監督”,如果對標準教程有異

議的也可以發表意見,標準教程可以做適當的改動(發揮腦力激盪寫出的教程必然比幾個斑竹定的好,而且使得大家有參與感是激發訓練最好不過的事情。)

3,做完一個月的訓練,希望能夠發表一篇體會。不需要多長,只需要盡興去說,這樣可以強化自己的興趣。當然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也不妨講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訓練計劃二:幽默訓練

目的:使得語言幽默風趣,添加個人魅力,增加友誼減少摩擦

方法內容:

1,每天找一條笑話,把笑話背熟,反覆操練,儘可能講的風趣幽默詼諧

(笑話要求簡短易背的,這樣容易產生成功感,這個我儘可能負責每天打出一條在《每日笑話》裏,大家可以跟,也可以自己打在《每日笑話》裏自己跟自己的,反正這個《每日笑話》就是集中笑話由每個人選擇去練的)

2,每天務必在工作或生活中找到一個東西事物的幽默一下。最好就是當衆幽默,實在不行事後自己也可以自嘲幽默補一下。該法堅持一個月,你會發現心境也不同了。真的,不信試一試

牛頭NEA輕鬆口才訓練——初級版

平時我們會看電視,看報紙,看雜誌,看書,交談,觀察。在這些活動中,有可以拓展話題的源泉。拿一個本子,把在這些活動中聽到看到想到的趣事,要事,重要觀念,好句子等記下來或剪貼下來,然後一天記下一兩句或一兩件趣事。強烈要求注意,不要貪多。 一個月後,你會發覺自己的思想豐富了許多,而且有血有肉。 這是第一步的訓練。我稱之爲口才訓練之血肉橫飛法(呵,純屬搞笑!) 第二步,就是你在記憶東西的同時,要思考那些觀點,概念。我舉個例好了,卡耐基說: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一般我們聽到看到,就會習慣地接受或批判,或略過。不加深思,可是我不推薦你這麼做。你要把自己的口才訓練本中的觀念加以分析。方法如下:

/love/

叫思考三式。

有了一個深思的過程。談起來就得心應手了。這一步我稱之爲口才訓練的移筋易骨法。(暈倒,牛頭的武俠癮又犯了) 第三步:從家人開始,進行交談。不要只顧自己的口才訓練成果,你要去留意他人在談些什麼,他人感興趣什麼。從他人的交談中,找到與自己知道的有交集的。切進去。開始你的談論。這裏,注意他們的脣,還有他的肩,手。如果他要發表意見,從他的肢體上,有一些表現,你就要讓出談話權,引導他談論。注意:真正善談者是善聽者。善聽者即使一發一言,他們也會認爲你是最好的談論者。

然後,你可以到工作場所,朋友之中等,試試你的訓練。這一步叫:口才訓練之大俠試劍法。 第四步:就是joman推薦的嘮叨訓練法了,或者牛頭NEA輕鬆口才訓練的中級版裏的——無限關聯法。我以前在家裏洗澡,就喜歡隨便給自己出個題目。如被子。然後就分析談被子。我弟笑我瘋。我說你來練練,呵,而且我是用潮汕話,普通話與粵語交代來談。很好玩的。這一步叫:口才訓練之心劍合一法。 心到劍隨,意到刀落,旋身進擊,退身御力,萬法隨心。心到口開,意到話來,天南地北,家常國事,變換無間。劍意合一,心口無間。行得行而行,不得行而止。人生在世須隨意,不爲漫談強造詞。

中級版

在初級版,我們就談話的素材、思考的嚴謹性、漸進性的實踐、流暢性的訓練進行了介紹。在中級版,我們要來看看,如何在臨場發揮時出口成章節,而進階版,並告訴你如果快速組織你要說話,如果讓你的話聽起來嚴密而氣勢森嚴。

曾經,有人對我看的口才書表示懷疑——有沒有用的。我笑笑,給他露了一手,我說你隨便說一個題目,我馬上就可以就這個題目發表一個講話。他不信,隨便說了一個。我一邊壞壞的笑,一邊開始講。他一楞一楞的。當時說什麼我忘了,因爲是臨場發揮的。不過方法倒是常常用,因爲好用好玩。下面我給大家分享這個小技巧。

▲無限關聯法

這本來只是NQK裏的入門練習,可是用在口才訓練上,另有妙用。方法就是隨便說一個抽象詞,如:心態、社交、愛情、人生等等。再隨便說一個具體的名詞,如:樹、青蛙、大樓、水龍頭等等。然後開始練習,啦啦啦。把它們聯繫起來類比。

心態就像樹,________________

心態就像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態就像大樓,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補充完句子後面的填空,要填十到二十個句尾。

比如,心態就像樹,樹受到陽光土壤的滋養,心態也必須接受良好的滋養,比如正面的自我肯定,閱讀經典的書籍......心態就像樹,樹有樹根。心態也有它的根,就是我們的經驗。樹根吸取營養,我們的經驗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啓發與靈感。心態就像樹,樹有樹葉,從外界吸取能量。心態也必須是生生不息地從外部吸取新的能量。比如進行新的體驗。心態就像青蛙,青蛙靜靜地等待着蚊子飛過,然後一擊而中。我們也培養自己的心態,也要培養一種耐性。心態就像青蛙,青蛙有環境色。可以與周圍的環境溶合在一起。我們也需要有一個適應環境的心態,懂得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朋友們,你的眼睛看到什麼,你就可以抓起來與你的話題聯繫在一起來說。熟練了之後,你說出來的話都不需要提到你用來關聯的具體名詞。就直接說你的結論好了。比如,將上面的發揮改爲: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心態,必須注意到讓心態不斷吸取正面的營養。我們可以選擇閱讀經典的書籍,進行良好的自我暗示,也可以從我們的經驗中總結有用的經驗。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心態,要培養我們的耐心與適應能力。……朋友們,你們明白了沒有。只要你們還看得到東西,你就可以隨便看到什麼就抓起來練,抓起來說。即使你閉着眼,你只要還能思考,你就可以隨便想一個東西來發揮呵,嘮叨十小時有什麼難的,只要你的嘴還沒有磨爛,你就可以說到天蒼地老。天下說神,舍你其誰?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種提高語言表的能力的方法。你要把每一篇日記都當成一篇文章來寫,一般不要寫草稿,直接寫,而且你可以試試一些比較新鮮的文章結構,有時也可以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這時日記就不一定非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一定要以寫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態度對待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你能把你想到的一點不保留的表達出來,這很有利於表達能力的提高。最後你要經常改自己的文章,把自己的一些錯別字病句改過來,或者一些表達不是太令自己滿意的.地方,換一種說法,都可以提高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聽你讓大家給你推薦書刊雜誌就知道你與人交流不行了~肚子裏有很多墨水但是倒不出來也沒用啊。 基礎是多讀書,然後是試着給朋友複述自己讀過的故事,我以前經常給我媽複述我學過的東西。加強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就要練與人交流了,實踐才能出真知啊,你要找人聊天,不要怕浪費時間,跟一個人聊或者跟很多人聊,注意不要用網絡,沒用的,那只是練了你的打字邏輯能力。

聽我的沒錯的,我是老師,希望你成功。

態度4

前言

在網上和大家一同學習辯論有一段日子了,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探討,讓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同時在網上也看到了很多好的有關辯論的文章。但是很少有系統學習辯論的文章。今天我將我的學習成果並結合我的賽場經驗總結出來和大家一同分享。也希望大家能夠給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使這篇文章更加完整,全文共六部分。

如何建立正確的觀念開始學習辯論?

辯論是一門語言的藝術,也可以說它一種經驗、知識、智謀的較量,曾經他是尋求真理的途徑,現在已經成爲了一種鍛鍊自我的方法。他的存在一直可追溯到古希臘,那段神祕的歷史爲今天留下了學多經典的傳世之作,正因爲他們的存在,也爲西方的辨證法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辯論本身可以增加人對世間萬物的理解和感悟。有些人認爲喜歡辯論的人最容易和身邊的朋友產生磨擦,喜歡和別人爭論任何事情,並喜歡那種激烈的形式和語言相互碰撞的感覺,他們將“爭論”、“爭辯”混爲一談。但這並不是一個真正懂得、喜歡、理解辯論的人所作出的行爲,因爲他們不清楚一個辯者所應該具有怎樣的品質。正是因爲品質上的匱乏他們也很難突破自身成長的瓶頸。記得我曾經在網上發過一些帖子,曾經有一篇是我自己寫的有關學習方法的,由於還沒有寫完,我就只是先發了個學習方法的目錄,讓大家幫助我給我多提些建議,來不斷的完善其中的內容,在回帖中竟然有人像看過整篇學習方法似的罔下評論,灰頭土臉的將我批評了一翻,並且誇耀自身的素質和價值並談及他的所謂“未來”的學習方法將會是怎樣的成功。看過他的回貼我感到莫名其妙,這是因爲我並不認識他,而他對一個陌生人,所發的沒有集體學習內容的方法下了一個“果斷”的判斷。仔細想想是否是我的問題呢,認真看看在他的結論中內容,我並沒有找到一個合理、對應他所提到這種結果的起因,所以給我的感覺他是在對我進行惡意的中傷,最起碼對我的名譽造成了影響。直到現在我仍然相信他本人並沒有惡意只是想發表自己的看法,但給其他人的感覺是帶有敵意的。在帖子的表達中可以體會到他的性格應該是心浮氣燥、驕傲自滿、自以爲是的類型。雖然語言所給人只是表面的感覺,但語言的應用可以讓人瞭解一個人其中的內涵,雖然語言表達並不能說明他本身所具有的才華,但具有這樣的辯論的品格,又能有什麼樣好作品、好方法值得我們期待呢?由此可見一個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人格對於一個喜歡辯論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我到現在仍然希望看到他的“未來試”學習辯論方法是怎樣的?他的建樹何在?也希望從他的人生觀、道德觀出發,如何來幫我更多的學習辯論其中的奧妙。有句俗話說要別人尊重自己那麼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也希望朋友們在學習辯論時,注意這方面的積累才能在辯論中得到樂趣,纔會收穫得更多。這是我們學習辯論之前首先要認清的內容。

在辯論比賽中我們所遇到的辯題基本上是對等的,而你所拿到觀點也許和你的信仰不同,如果要想知道如何完整的破解此題就要學會接受,去分析此這種觀點存在的合理性,不要讓思維定視介入你的思考過程中,用拿到的辯題進行第三方觀點式的詮釋思考。認清辯論的目的就在於看兩方面怎樣透過資料技巧,和默契進行自圓其說。很久以前辯論曾經是尋求真理的方法,現在成爲了鍛鍊思維能力,學習觀察世界、品位人生、建立自己獨特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好方法。所以在學習辯的的時候要以輕鬆、平靜的心態來學習,學會仔細觀察,體會身邊的人和事,爲學習辯論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辯論真正魅力就在於在學習觀察世界品味人生的過程中,學會在生活中怎樣快速的找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何正確的認識辯論賽場每個位置的價值?

在辯論比賽中,共有四位選手來參與辯論。無論規則如何他們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擔當好場上的這些角色呢?你有適合在哪個位置上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每個位置需要做些什麼吧!

一辯是整個辯論隊伍論點的支撐點,論點中的範圍、深度、觀點的鮮明、邏輯鏈條的完整,是維繫整個辯論隊伍生存的重要保障。一辯發言的內容是整個辯論隊思想的精華提煉,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會貫穿與辯論過程的始終。在開場的比拼中,仔細品位立論就可以清楚整個隊伍是否真正的理解了辯題會不會在關鍵問題上與反方有較多的摩擦是辯論更加精彩。 二辯、三辯很多人把這兩個位置稱爲主攻手,因爲無論在什麼規則下,他們是主要的發起攻擊和返功的發起者。由於在很多的比賽中都有功辯小結,所以對這兩個位置上的人選一般都會將口才最佳的安置在這個位置上。但是我認爲,這兩個位置的選擇上首先要有異同性,就是說二辯、三辯的風格不要相同。這點主要是透過不同的應對方式來突出我方觀點的重要。如果這兩個位置的風格相同就不會有更多的特色和經典辯詞突出的顯示出來。共同性就是要有個良好的心態和縝密的思維方式,這樣纔可以應對不同的規則和提問的方式、內容。而其他的要求都可以說是輔助的技能,所以擺在其次。

四辯是整個賽場上最後亮相的角色,同樣根據規則的不同四辯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和作用。很多人認爲四辯只有在最後終結中才有作用,但是我認爲着可不一定。四辯作爲最後出場的人,要有一個較爲平靜的心態去觀察,場上的局勢的變化。尤其是對功辯時場上出現的觀點的羅列和矛盾的觀察以及對隊友的支援是極爲重要的。在四辯的最後總結性的發言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已經準備好了的現成的結辯陳詞,但是要出彩更爲有效的說明觀點的正確就要*大量的總結對方的觀點才能夠得到滿意的效果。我認爲四辯在辯論中要注意的是時間的分配,也就是說在總結的時候將60%的時間作爲功辯的總結,在這裏主要合併事例和事物普遍聯繫法的應用。40%的時間是進行最後的歸踢總結引用經典的場上對白和思想的核心昇華主題的含義。

總的來說一辯、二辯、三辯、四辯。在賽場上是一個啓、承、轉、合式的作用。統一解題思想將自己任務提高到意識的高度,才能夠發揮這個位置上的真正的威力。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適合的哪個位置,怎樣理解每個位置發揮相互配合的作用呢?我將在臺風策略訓練法中向大家系統闡述。相信你已經對位置的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接下來如何才能獲勝就是我們要學習討論的問題。而談這個問題時除了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以外還要知道裁判判定勝負的標準,才能夠清楚在賽場上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裁判是如何判定場上的勝負的呢?

在辯論賽中,裁判都採用中立的態度來看待辯題。裁判的理念一般是看哪一支隊伍能夠說服中立者,採取該方的政策,就能在評分單上獲得高分。策略說服力的要素包括:資料準備的充分性、論點的周延程度、反應的正確與迅速、表達清晰度,以及態度的誠懇性。但是對於欠缺理論與證據,或未能誠懇應對的辯手,絕不會僅因她(他)的口齒清晰,妙語如珠而給予高分。

接下來我引用網絡中的一些裁判的判定原則供大家學習認識:

--(一)

正方應說服裁判,證明辯題所採的政策應該採行。

正方應證明以下三要件均成立,若有任何一點被反方駁倒,則判反方獲勝。

一、現狀下有某些重大問題無法解決,或某些價值無法實現。因此有改變的需要。

二、正方所提出的制度,具有可行性,而且確實能夠解決前述問題、滿足需要。

三、該政策達成的利益須高於弊病。此成本比較可能包含經濟、文化、政治等價值。

舉證責任與判斷方式

凡下斷言者,均應負舉證責任。但與一般經驗法則顯然相符之論述,無須證明。

雙方論點產生交鋒,則以何者在經驗法則、邏輯、價值上能夠說服合理中立第三者爲判斷勝負之基準。裁判個人的專業知識與特殊偏好,於判決時應予排除。

--(二)--

一、本人採取「裁判相對中性主義」之立場,舉凡個人知識、相關之學理依據以及過往之經驗,均不足造成個人心證過程之拘束。爲還原比賽之真實客觀精神,價值中立(free value)乃裁判堅守之原則。

二、舉凡挑戰規則與論點之推定,而欲取得利益者,應負舉證責任。就正方而言,因挑戰奧瑞岡辯論規則之「現狀並無弊害且良善」之基本推定,故應於一辯初步成立方案中完成持方舉證責任。就論點而言,裁判乃堅守中立之原則,任何持方挑戰設定之中性原則,應負舉證責任,若雙方皆採舉證抗衡模式,本人按case by case,由論證過程的結構完整與否(口語傳播、邏輯推論、與事實資料歸納等)做爲利益判定之歸屬。

三、任何持方若對程序權益有所質疑時(如合題性、立場跳動、隱藏制度等)應最遲於情況發生時之下位發言者,提出實時之更正與抗議。對於重大違規事項裁判心證可直接介入,不受中立中性之限制。

四、其它相關細節規則,本人尊重一般正式比賽之慣例與領隊會議規範事項。 --(三)--

一、裁判由主辦單位所邀請,因此裁判應向主辦單位負責,而非直接向參賽隊伍負責;除非相關技術事項,選手任何不禮貌的詰問或無理的批評,裁判不具響應之義務。

二、任何辯論技巧的展現必須以充分的學理依據或完整的邏輯推論爲基礎,「華而不實」的論說技巧並不能在本人的評分單上有所收穫;優秀的辯士必須閃現優雅的氣度與誠懇的討論態度。

三、正方一辯申論的完整要求必須說明:爲何改變現狀?用什麼方式改變現狀?與改變現狀後會有何好處?如此纔算完成初步成立方案(若正方要求,反方即使採「維持現狀」或「爲反對而反對」之策略,反方亦需負起響應之義務)。但若未完成,並不算違規,需視雙方對這些部分的攻擊再作考量;反方需負起交鋒責任,對於雙方未做質疑之點,原則上視作共識。

四、裁判不介入價值的取捨,若雙方在不同需要性下進行論辯,勝負需視雙方對己方價值所帶來利益之陳述;論點勝負取決絕非「拳擊理論」之點數比較,而需視論點攻防在整體架構上之位階。五、反方具有一定之推定利益,因此正方若無法在變動現狀後找出利益點,則反方一定具有不負擔變動成本之優勢。任何攻防都具有出現時間性與攻擊連續性之實質差異,太晚提出或零散之攻防雖能成立,但效果有限。

六、在合題性的要求上,正方必須合乎下列兩項中任一之要求:專家學者之界定、社會通識之討論;而反方具有對合題性質疑之權限,但亦必須提出合理之論證。

七、「白紙典範」並非要求裁判做一個白癡或錄音機,裁判必須盡專業且認真評比之責任,而選手亦需負起敘述清晰、論說有據且攻防有條有理之義務。對本人之判決如有任何此方面之爭議,依照第一條原則處理。

--(四)--

裁判注意下列事項:

一、裁判不得於辯士申論時搖頭、嘆息、閉眼睡覺或中途離席。

二、裁判於比賽進行中不得相互交談。

三、裁判於結論前可起身如廁,但仍禁止就比賽交換意見。

四、裁判不應以本身專業介入比賽,而應持白紙典範及相對性典範。

五、每場比賽開始前,道具毋須經裁判審覈。

六、裁判應負講評義務,說明判決理由。

七、書面抗議原則上由該場裁判合議,意見無法一致時,交由大會裁判長裁定之。

八、裁判於比賽結束後應交出評分單及論點單,並各簽名負責。

九、裁判應說明辯論規則之運用、證據之取捨於判決之影響。

十、講評順序由當場最資深者決定之。

--(五)--

好裁判的條件

一、技術指針--最佳辯士未必是好裁判

於講評時適當公佈個人的判準,並儘量建立其判準的慣性維持比賽的原創性與完整性,不輕易介入個人心證、認知、經驗與價值對辯論規則與一般性論點具一定程度瞭解,對正反雙方的持方責任應能判斷(如正方初步成立方案、舉證責任的歸屬、合題性的處理)對場上論點交鋒做出利益歸屬程序,並說明心證過程,避免決勝點式的講評在完成心證過程與論點交代後,再給予辯士介入式的論點建議或技術指導。

二、功能性指針--而好裁判是維持辯論公正與質感的常數

讓比賽迴歸比賽,理念與個人恩怨就暫放一邊吧。

多評比賽以增添實務的操作性。

多與選手討論以調和裁判要求和比賽準備之間的落差。

要有勇氣於賽後與學弟妹溝通討論判準,且要不吝給予學弟妹技術的指導。

態度5

對於新進初中的同學在學習上需要有哪些改變?小學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同時,也是我們這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們在小學中已經整整待滿了六年,這六年來,相信一定會是我們學習生涯中最漫長的學習生活。轉眼見,時光飛快的流逝,六年的小學生活已經結束,我們踏出了小學的大門,同時也邁入了中學的大門。我們也從一個個懵懂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懂事,明白事理的孩子。這說明了,我們已經告別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我們已經長大了。

進入初中的我們,應該改變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不應該再用小學的學習方法,而我僅僅只在中學待了一年,但是我也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我覺得所有學習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說話要看老師的眼睛認真傾聽。我總結了數學,語文的學習方法:

數學:提前1天或幾天在書上畫出概念,定理,公式,定律,以及重要語句。並且分析每個內容的學習重點,用序號標出來。定期有計劃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總結,歸納不同題型,並學會方法,收藏好,定期複習,做到爛熟於心。

語文:學會複習,1.首先要正確的讀準這個字的音,其次掌握這個字的形和義。2.掌握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段意,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3.利用材料進行逐段逐句的分析。

初中的學習雖然枯燥乏味,沒有小學那麼有趣,但是隻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相信你也一定會在中學的學習生活中找到樂趣,獲得快樂的。

態度6

或許,有很多人認爲物理十分難學,的確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內容更多,難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靈活性更強。因此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後很不適應,如果不及時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物理將越來越差勁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頭痛,越來越討厭物理,漸漸就與物理絕緣了。以下就怎樣學好高中物理談幾點意見和建議。如果學習物理的興趣沒有培養起來,再加上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那是很難學好高中物理的。

一、應該改變觀念。初中物理學得好,高中物理並不一定會學得好。所以應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二、應培養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繫,息息相關。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說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閃電的形成等等。有意識地在實際中聯繫到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使我們明確:原來物理與我們聯繫這樣密切,這樣有用。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在課堂上,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

學習期間,在課堂中的時間很重要。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着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新的知識有所瞭解,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聽課過程中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不能開小差。 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這“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證聽課過程中能全神貫注,不開小差。

3 作好筆記。 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重點,難點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以便複習,消化。

4、要認真審題,理解物理情境、物理過程,注重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遷移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做好複習和總結工作。

1、做好及時的複習。 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複習。複習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書和筆記,而最好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

2、做好章節複習。 學習一章後應進行階段複習,複習方法也同及時複習一樣,採取回憶式複習,而後與書、筆記相對照,使其內容完善,而後應做好章節總節。

3、做好章節總結。 章節總結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 本章的知識網絡。主要內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規典型題型、物理模型等。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題,以及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4、做好全面複習。 爲了防止前面所學知識的遺忘,每隔一段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天,將前面學過的所有知識複習一篇,可以透過看書、看筆記、做題、反思等方式。

五、在上課不會的知識,下課一定要問老師,如果怕忘記,可以記在手上,解決後擦掉。

TAGS: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