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歇後語>

張飛穿針的歇後語是什麼

學問君 人氣:2.23W

張飛我們非常的熟悉,但是大家知道張飛穿針的歇後語嗎?下面是小編蒐集的.張飛穿針的歇後語是什麼,歡迎閱讀。

張飛穿針的歇後語是什麼

張飛穿針的歇後語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穿針——有勁無處使

 張飛簡介

張飛(?-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阪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諡爲“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歇後語來歷

少時拜王養年爲師,王文武雙全,教張飛學文習武,對他一生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王養年見張飛性格從小剛烈勇猛又粗莽不羈,就對他進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繡花針,把花線往針眼裏穿。開始時,張飛拿着針,“大眼珠”對着針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養年就在旁諄諄對他說:“你有‘大眼’,針有‘小眼’,心裏就是沒有‘心眼’。作爲武將,既要習武,也要學文;要勇冠三軍,更要謀略過人,方能克敵制勝。”說後,他就手把手地教張飛,如何將線頭捻細,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對着“小眼”,再加上一個“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將花線穿過針眼。最後,王養年對他說:“心別急,今天穿不進,明天穿;明天穿不進,後天再穿。今後你無論辦什麼事,都要多長個心眼。”

從此以後,張飛就天天一人坐在房裏苦練穿針本領,性格也逐漸潛移默化地變得安靜起來了。使他一生養成了“小事粗魯、粗中有細;大事有謀,謀略過人”的可貴品質。因此在他今後的軍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劉岱、釋嚴顏,還是威震長阪橋、八蒙賺張郃等等戰鬥,屢建奇功,揚名三軍,使常人刮目相看。因此,民間就有了“張飛穿針——粗中有細”的歇後語。

粗中有細例子

張飛在任古城閬中縣令時,碰到有兩個婦人爲搶一個孩子來擊鼓告狀。張飛昇堂後細察,一位婦人長得纖弱文靜,淚流滿面,從內心中表現出十分痛苦的樣子;一位婦人彪悍驕橫,面目兇狠。二人在堂上吵鬧不休。張飛沉思良久後,佯作煩躁,對二婦人說:“本官作主,你二人就在堂上各執小孩一臂,誰能將小孩拉過去至對方,我就斷誰爲親母。”二婦人見說,立即奮力爭搶起來,一時間小孩痛得哇哇大哭。纖弱婦人見狀,恐傷小孩筋骨,就邊搶邊放邊讓;悍婦則拼其全力,毫無憐憫之情。師爺見狀,示意張飛快快叫停,認爲此舉不妥;忤作也急忙斥責悍婦放手。張飛見此,立即怒斥悍婦:“你不顧小孩死活,全無親情,怎爲人母?”然後,轉身對弱婦道:“爭搶小孩,親情所繫,母子關係真相大白,小孩斷與親孃。”師爺、忤作連連歎服:“奇招!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