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小學生日記>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合集15篇)

學問君 人氣:2.4W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這一天裏,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清明節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合集15篇)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杜牧寫的詩大家一定都會背吧?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

我們家的祖墳在風景秀麗的山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我們就分工合作,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白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上香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無盡的悲傷都化在這濛濛的細雨中,承載着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給逝去的親人,來年的清明,仍是這樣的心情,久久的,不散。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2

今年的清明,沒有落雨紛紛,沒有風沙飛揚。徐徐的微風與豔豔的朝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溫情脈脈地關照着前來祭奠的人。

城市裏不再允許焚燒紙錢,只有滿目的鮮花,在陽光下奼紫嫣紅,開得燦燦的。墓碑前,有火紅的康乃馨與鮮嫩的黃菊,它們不富貴,單純地流溢着平淡與真切。

陽光照耀下的墓地,瀰漫着略帶壓抑的溫暖。所有默默無語與熱淚長流的人,都在表述着他們的思念,而長眠於地下的,無論高低貴賤、男女老幼,都在承受着真情——這份永不泯滅的人間大愛。

活着是美好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就更顯示了活着本身的一種頑強,一種至美。

的確,行走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世界裏,能品到苦辣酸甜,能表現喜怒哀樂,能發泄七情六慾,能看見河流山川…這是一個快樂、美妙又痛苦的過程。痛苦也是要有資格的。有生命的人,纔有資格痛苦,纔有資格感受“冬天過去不是秋”,纔可以在最後看見“柳暗花明”。

每當我想起已經去世的親人,心裏總有一股酸酸的感覺……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3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咱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母親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母親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咱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母親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咱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咱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溼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由於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4

今天,一年一度的碰雞蛋比賽又到了。老師說:“下午第一節課就碰雞蛋。”到了下午的.第一節課,老師說:“紅筆跟黃筆碰雞蛋,藍筆跟綠筆碰雞蛋。現在開始碰雞蛋。”我碰破了黃筆的雞蛋。藍筆碰破了綠筆的雞蛋。老師一敲桌子,大家就馬上坐好了。老師說:“小組勝利的舉手。”我馬上舉起手來。老師又說:“勝利的來前面拍個照。”我十分高興!

之後老師又讓勝利的人再兩人一組碰雞蛋。我碰破了秦振涵的雞蛋,我十分高興!我又跟孟楷翔碰雞蛋,我不小心用雞蛋中間碰的,孟楷翔把我的雞蛋碰破了。我就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吃雞蛋了。

最後,老師問:“誰還有完好無損的雞蛋?”於翔宇馬上舉起手來說:”我還有完好無損的雞蛋,而且不是雞蛋是鵝蛋。”他拿着自己的鵝蛋,別人拿出自己的雞蛋一起比賽。於翔宇一碰,別人的雞蛋就破了。因爲於翔宇的是鵝蛋而別人的是雞蛋,他當然能很容易的碰破雞蛋了。老師說:“最後勝利的人是於翔宇!”

這一天真美好!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5

4月5日,我國法定的清明節。這天晴空萬里。我、媽媽、外公、外婆、舅舅、舅媽還有妹妹一起去上墳。

我們到公墓以後先來到太婆的墳前。舅舅和外公一起把墳四周的雜草、枯枝給清理乾淨,外婆和媽媽、舅媽她們就拿出一些蠟燭、香還有“金元寶”和冥錢在墳前燒起來。“不能燒,不能燒,老師說過不能燒火的”!我和妹妹同時叫起來,並撲過去想把火滅掉。“傻孩子,這是我們對祖先的一種祭祀啊!只要我們在安全的範圍之內焚燒,並等它燒完後離開就沒事啦”!媽媽上來拉住啦我們,並且讓我和妹妹也學着外婆一樣跪在墳前邊拜邊說:“太婆,我們一家老小都來看您來啦,您要保佑我們所有的人身體健康,出入平安。保佑高高和啦啦學習進步”!

然後,我們又到山的另一側祭拜啦另外倆個太公。依舊是清掃、上香、跪拜等等。

清明來上墳的人很多,大家都神情肅穆,這使我不由的想起啦“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古詩。原來,清明節是個生者對死者寄託哀思的節日!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6

清明掃墓是一種傳統,以往清明的時候都是雨紛紛,今年清明節的天氣晴空萬里,烈日當頭。

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鄉下去拜祭祖宗。回到外公家,舅舅和姨媽已經在等我們了,我們拿東西,跟大家一起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到了目的地後,大人們有的拿起鐮刀割草,有的拿鋤頭在弄泥土,有的在擺東西,我和表哥在邊上跑來跑去,東看看西瞅瞅。“孩子們,快過來。”姨媽大聲地叫,我們趕緊跑過去,他們已經插好香擺好東西,就等我們去插花了,我和表哥一下子就把花插好了,我們就跟在大人後面一起向祖宗鞠躬,大人們嘴裏唸唸有詞,願祖宗保佑我們學習進步,身體健康。然後爸爸點響煙花,美麗的煙花在天空綻放,寄託我們一片片思念。

墓掃好之後,我們一路摘野花。野菜高高興興回家了。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7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

我和爸爸回到了鄉下老家給祖先上墳。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爸爸用鐵杴把墳塋修繕了一番,然後把帶來的貢品放到墳前,帶着我給祖先磕了三個頭,起身倒了一碗酒,圍繞墳塋灑了一圈。上完墳,我們就在山裏踏青遊玩,高高的山上,有茂盛的樹林,有綠綠的青草,還有清澈的湖水,美麗極了!

回家的路上,迎春花、梨花、櫻花爭相盛開,花香四處飄蕩,好多遊人在花前拍照留影,一張張笑臉和鮮花一樣美麗,多麼幸福呀!爸爸告訴我: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烈、祭拜祖先的節日,也是春暖花開、遊玩踏青的節日。

他還給我講了先烈們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故事。我聽了很感動,正是先輩們流血流汗、艱辛創業,纔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健康成長,長大了貢獻力量、報效國家。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8

4月5日,星期天。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一起去掃墓。沿着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我們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地。掃墓時,爺爺先整修墳墓,把墳邊的雜草除去,在墳墓上培上新土,再折一些松柏枝插在墳頭,奶奶在墳頭上壓些紙錢,我問奶奶爲什麼把紙錢放在那裏。奶奶說:“這是送錢給祖先用,讓祖先在地下也過得富貴。”奶奶然後把買來的酒肉,水果放在墳頭,點上香,再將紙錢焚燒,之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爺爺放了爆竹離別。

回到家後,我回想起剛剛祭祀時的情景,感覺這樣做很不文明,清明時節,追思親人,緬懷故人,是人們寄託哀思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但是,人們在掃墓時,獻祭品,燒紙錢,焚香,打爆竹,使得清明祭祀變成封建迷信活動,且污染環境。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我們要改掉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倡導新禮義,新風尚。比如:用植樹,種花,以及在墓前獻一束鮮花,放一首歌曲或在網上祭祀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等方式來祭祀先人。 文明祭祀,綠色清明,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9

清明節,一個以悲傷和紀念命名的節日。

爺爺已死了五年了。在這五年裏他一直與黃土爲伴,爺爺,在那暗無天日的生活裏,你快樂嗎?你寂寞嗎?

我還記得自己出喪使得悲傷。從此,我們便身處異地,陰陽相隔。而今,我已不是當年那個小丫頭了,我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五年一晃而過,有一些東西在這五年裏彷彿已被打磨光了,諸如對你的思念。我們已習慣在沒有他的日子過活。

墓地緊緊地挨着公路。在那裏可以清晰的聽見汽車呼嘯而過。周圍是林立的楊樹林,可憐的葉子咯在地面上哭泣,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燒紙,爲死去的人送去黃泉上要花的“錢”。爺爺安眠在一塊寂定的土地上,落葉蓋滿了我們的去路。

我和大娘、叔叔跋涉而過,我們開始燒紙。我看到火紙像巨大的波斯菊宛然盛開,火苗吐着信子舔噬紙的邊緣。然後漸變成灰白,如同我們支離破碎的記憶斑斑駁駁。大娘邊燒邊喃喃道:“爺,給你送錢了,別捨不得花。”

忽然料峭的春風吹來,我有些眩暈。儘管我和爺爺關係不是很好,當年我在小山般的墳冢前還是想哭。熱鬧總是在市區後纔會珍惜,也總是在珍惜後才學會長大。

如果我死了,有沒有人會在我的目前放上鮮花?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0

今天,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和老師一起帶着悲傷進入了一個神聖的地方。

早上,我們四年級六個班站在操場上安靜的傾聽着老師說的一字一句。然後,音樂老師讓我們練唱了一遍《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唱完歌,每個班的老師都發給自己的學生一朵小白花。我們就懷着崇敬的心情向人民公園出發。

在路上,風景優美,我們卻無心賞景,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人民公園。少先隊員大隊委站在隊伍前頭說:“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唱完歌,另一位說:“默哀一分鐘。”當時,我又想起了愛國英雄爲了維護國家和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這時,我又聽到了有人在偷偷地抽泣,這些愛國英雄爲國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學習!默哀完畢,大隊委又說一些關於烈士們的故事。然後,我們陸續把手中的小白花恭敬的放在烈士墓的一旁。

今天,我真開心!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1

今天下午,天氣酷熱。一點多的時候,我與弟弟各抓着一袋紙花,爸爸拿着紙錢與食物,我們三個先上山去,媽媽與嬸嬸等一下才要到山上掃墓。

我們面前有兩條路,大家還是選了以前的路,媽媽與嬸嬸也從後面急急趕來了,生怕來不及。這些石頭高低不平,樹枝阻擋着大家道路,我差點兒掉下去了。

親戚們都來到了曾祖父的墓碑前,大家一起動手拔草,不一會兒,曾祖父的墓碑旁一乾二淨了。這個時候,紙花一定能派上用場。我心裏想。我與弟弟邊拿着紙花邊用雙面膠貼在上面,紙花的顏色多極了,有鮮豔的紅色,有似大海的藍色,還有與玉米一樣的黃色……紙花的樣子更是五花八門。我們大家都在土上插了幾根香,然後拜了拜。突然“轟”的一聲,許多小紙都從天空中輕悠悠地飄了下來,鞭炮聲響遍了整座大山。我們還去掃了曾祖母的墓,把紙錢統統燒掉了。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2

“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我哼着輕快的歌曲,沐浴着溫暖的陽光,我和媽媽一起騎着自行車去郊外踏春。

我們來到田野裏,這兒的空氣顯得格外清新,只見軟綿綿、綠油油的小草們從土裏鑽了出來,探出小腦袋,好像在欣賞着這美麗的世界。田野裏就像鋪上一層綠色的地毯,我不由的俯下身子。哇!它們是如此的青翠欲滴,不遠處開滿五顏六色的野花,它們爭其鬥豔,讓人目不L接。

我們又來到油菜花田,一股濃濃的油菜花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油菜花金黃金黃的,花兒雖小,一朵一朵全部綻放,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還不時有人在這停下來拍照。它們還招引來了一羣蜜蜂和蝴蝶,蜜蜂忙着採蜜,蝴蝶則在這兒聞聞,那兒看看,它們久久不肯離去。

我們又來到小河邊,小河裏的冰早已融化,河岸上桃花有的已經開放,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河邊的柳樹抽出了細長的柳條,柳條隨風舞動,好像長長的辮子,真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燕子也從遠方趕到了這兒,爲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它們在河面上飛過,還不時用剪刀似的尾巴點了一下水面,讓水面泛起波紋。我向小燕子們揮手歡迎。

春天真美啊!郊外的景色如此迷人啊!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3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上墳。今天早上,我也被爸爸媽媽叫醒,去給爺爺上墳。

奶奶把摺好的紙錢拿出來,裝在準備好的錢袋裏,爸爸在錢袋上寫上了爺爺的名字,也就是說這些“錢”是給爺爺準備的。

不一會兒,大伯開車來接我們。到了墓地,已經有不少的人在掃墓了。墓地旁有賣上墳用的菊花與摺好的紙錢。奶奶拎着紙袋徑直地走向爺爺的墓地。爸爸拎來一個鐵桶(燒紙錢用的)。大伯拿着乾淨的抹布在爺爺的墓碑上一邊擦拭着,一邊在說着什麼,像是在跟爺爺敘家常。我看了很不瞭解,這樣說着爺爺能聽到嗎?爸爸打着了火機,這些紙錢就一股煙燻地飛向了爺爺的世界。我也曾跟爸爸媽媽說:“老師說過,清明掃墓不能燒紙錢,會污染環境。”可他們卻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少燒一點吧。”

我們一一跟爺爺告別,回來的路上,大伯跟我說,爺爺是個很勤勞的人,是個好人。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4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爲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

只要一提起清明節,就想到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清明節這一天裏,人們都要去踏青、掃墓。我也不例外在這一天裏,我的媽媽就帶着我和外婆一起去綠色莊園踏青。

我剛進綠色莊園,滿眼的綠色進入了我的眼球,綠色的草,綠色的樹葉,除了這些,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紅的,黃的,白的。非常的美麗,這些好像給大地披上了一件新衣。清明也說明春天到了。在這裏,我也給自己許下了一個願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知道憑藉這一點是不能夠實現的,所以我要從實際出發,完成我的夢想。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15

清明已經來臨了,不知怎麼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裏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這裏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着拿出並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麼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佔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麼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