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發表>

學霸是怎樣發表論文的

學問君 人氣:2.34W

寫作最好是成爲一種習慣,平時就及時將實驗的結果整理好寫成一小段的討論文字,慢慢累積就會變成完整的文章,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幾位學霸發表論文的新的,一起來看看吧。

學霸是怎樣發表論文的

朱幸俊

生物醫學研究院 2014級博士研究生期間累計發表論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的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Nano, Biomaterials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之上,文章總計被引620次,H因子爲8。曾獲得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復旦大學相輝獎學金,復旦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等獎項。

撰寫以及發表論文是研究生階段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寫作科研論文之初,遇到困難,這是很正常的,因爲英文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在使用的時候不會那麼得心應手,而且科研論文的遣詞造句和我們從小所受訓練的寫作方式也不太一樣。但是隻要肯從一些小處做起,慢慢積累,就會有收穫得一天。從個人的經驗來說有幾個地方值得下功夫:

首先是平時閱讀文獻,文獻是初學者感受科研論文的第一手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文獻也有優劣之分,在自己的領域裏往往會有一些文章比較出彩,相應發表的期刊影響力也較高,這些文章就十分值得參考。從中我們不僅可以學習到語句的用法,表徵數據的安排順序,還有數據圖的繪製要點。

一篇吸引人的文章,它的數據圖片要清楚明瞭而且還要具有美感。所謂清楚明瞭,就是讓讀者從圖片中就能基本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關鍵數據。所謂有美感,很關鍵的就是圖表的配色、圖片細節的精緻度。從上述兩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程度,這也是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會感受到的東西,做得好的話都會加分的。

然後是關於平時的寫作,作爲研究生來說,寫作最好是成爲一種習慣,平時就及時將實驗的結果整理好寫成一小段的討論文字,慢慢累積就會變成完整的文章了,這樣等於是把寫文章的時間平攤到每天的工作中,難度就會大大降低。另外,每天學習到一點寫作的技巧就可以及時的在自己的文章體現進去。保持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有利於科研論文的發表,也有利於準備畢業論文,我們都知道畢業論文的篇幅還是不小的,要在畢業最後一個學期搞定還是很辛苦的,那爲何不把它化作平時的任務呢。

在撰寫之前,首先應該梳理思路,爲SCI論文這棟“建築”搭好框架。後續的撰寫工作,我的建議是:先寫Results and Discussion,其次是Conclusion,再次是Introduction,最後是Abstract,最後的最後則是將上述幾部分科學有效地銜接和過渡。

 胡萍萍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2013級碩士曾在環境材料領域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多達10篇(一作5篇),影響因子最高達到11.261。赴德國薩爾大學進行短期交流,學習可用於表面化學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的方法。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衆多榮譽。

對於碩士研究生來說,三年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這三年中,首先需要透過大量的文獻調研甚至一些實踐的摸索構架出一個獨立的課題;緊接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實驗分析,完成或者論證你的課題,這個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與你預期不符甚至截然相反的實驗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課題需要不斷調整;最後,透過不斷摸索和調整完成的課題透過發表論文的形式“開花結果”,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爭分奪秒”的三年中,我建議大家預留出至少一年的時間來撰寫SCI論文,因爲撰寫的過程所要花費的精力絕對不亞於開展實驗。

在我看來,SCI論文是課題研究的精華部分,藉助國際通用的語言,邏輯清晰、有理有據地闡述一個科學道理,將獲得的實驗結果縱向或橫向地有機串連,使之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在撰寫之前,首先應該梳理思路,爲SCI論文這棟“建築”搭好框架。後續的撰寫工作,我的建議是:先寫Results and Discussion,其次是Conclusion,再次是Introduction,最後是Abstract,最後的最後則是將上述幾部分科學有效地銜接和過渡。

Results and Discussion主要是實驗結果和分析,是研究者本人是最熟悉、最好撰寫的部分,完成這部分則順理成章地過過渡到Conclusion;Introduction是課題背景介紹和課題研究引入,這部分需要系統的文獻調研;Abstract是論文的精華和濃縮,因此我認爲要在完成整篇論文之後再提煉。論文作爲一個整體,前後銜接和首尾呼應也是關鍵,比如Introduction往往是“由大到小”,而Conclusion則要“由小到大”,實現首尾呼應。

選題一定要根據自身的興趣,還要對實驗的可行性做出一定的判斷。寫作要有主線,這個主線即爲文章亮點。

 張智濤

先進材料實驗室 2014級博士博士期間累計在Nature Photonics, 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calReviews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1篇,總影響因子IF>375,文章總引用次數超過450次,H因子爲14。其中以第1作者發表論文9篇,這9篇論文總影響因子IF>140。參與撰寫多部專著章節,並申請5項中國發明專利。曾獲得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巴斯夫優秀獎學金,復旦大學“光華自立獎”特等獎,復旦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以及美國材料研究學會優秀博士生獎(MRS Graduate Student Award)等多項榮譽。

發表一篇學術論文,主要包括選題和實驗,文章撰寫以及回覆審稿意見等。

選題:選題可以說對課題起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好的課題,不僅具有很高的創新性,能激發研究興趣,讓人沉浸在科研之樂中,同時後期學術論文的審稿和發表也會因此非常順利。如何判斷實驗的創新性,需要我們對自己即將要研究的學術領域要有足夠的瞭解,大量閱讀相關文獻,瞭解該領域的進展和研究程度。

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選題一定要根據自身的興趣,否則實驗會越做越枯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很容易放棄。同時,在選題的過程中,要對實驗的可行性做出一定的判斷,實驗之前的預判會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論文撰寫:寫作要有主線,這個主線即爲文章亮點,其他的數據只是爲了證明文章中提到的觀點。審稿人不一定十分了解你的研究領域,因此,寫作也要做到通俗易懂。

回覆審稿人意見:嚴格按照要求完成數據補充,遇到分歧的`時候多找自身原因,思考是不是自己在文章中沒有表達清楚。

天道酬勤,只要不斷努力學習和付出,總有收穫果實的一天。

只要開始了研究,就要時刻警惕,抱着懷疑的態度審視所引用每一條材料。文史研究常言積累,積累即包括具備審視各類文獻的能力,以保證我們的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

 林振嶽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 2014級博士曾在《版本目錄學研究》、《經學文獻研究集刊》、《文獻》、《中國典籍與文化》、《辭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合作整理古籍《惲敬集》獲十七屆華東優秀古籍圖書評獎一等獎。曾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復旦大學相輝獎學金等。

 在研究中我們倡導要使用一手文獻,大多時候我們只是把“一手文獻”定義在“文字原文”的層次——只要不是轉引的文字,即視爲“一手”。但是同樣爲“一手文字”,它們還存在着不同層次的載體版本,或是電子文字,或是現代整理本,或是影印本,或是古代的刻本。即便同爲古代刻本,也有時代早晚的差異,甚至還有作者原來的手稿本、鈔稿本存世。

所以世上沒有絕對的一手文獻,所謂“一手”,只是在文獻的層次上較前者更爲可靠一點。當研究細緻到某種程度時,尤其是對文字年代有嚴格限定的時候,就不能僅僅具體到某一個版本,而要具體到這個版本的某一個印本,甚至到這個印本補版、鈔配的每一頁情況。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把責任拋給了古籍出版社,依賴他們的古籍整理本、影印本,一般來講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不具有甄別材料文字、版本的能力,依靠別人整理的材料,研究中容易留下隱患。只要開始了研究,就要時刻警惕,抱着懷疑的態度審視所引用每一條材料。如陳垣先生史源學課程引言所云:“考尋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實誑汝。”

橋本秀美先生稱現在的古籍整理本是工業產品,很粗糙。所以我們常常要找出整理本的底本來看看,最容易利用的是影印本或影印本的掃描電子版。出版社影印本實際中也不如我們想象的可靠,使用影印本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影印本標識的版本失實,一是古籍影印中的描潤修改。

現在古籍的數據庫建設日益完善,文史研究中使用到“四庫全書”、“基本古籍庫”、“方誌庫”等全文數據庫的機會越來越多。雖然大家都提倡全文數據庫只能作爲索引,不能作爲底本使用。可是人天性就是好逸惡勞的,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常常做不到。使用古籍庫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錯字,引用時需要複覈原書,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古籍庫錯字帶來的問題就在於檢索出來的資訊不全,所謂“說有易,說無難”,決不能因爲沒有檢索結果而作出否定的排除。

使用古籍電子檢索,憑空摘取了自己需要的一條數據,或是引用某書,而對所引用者全書內容體例無多瞭解,這樣的研究都容易淪爲“空中樓閣”。如近來中華書局新出整理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前言引用《文淵閣書目》來說明這部書的流傳情況。其引用的是《讀畫齋叢書》本《文淵閣書目》:“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一部六十三冊,闕。塾本二十冊)。”整理者認爲“所謂‘塾本’實際就是一種私刻本”,已經有網友指出其非。

在我們引用材料的時候,即便做不到每種書的內容體例都瞭如指掌,也要至少前後翻閱一下,看看前言後語,瞭解此書的大致內容和特點,否則容易出錯。

以上談到的情形大多是無心之失,在研究中稍爲留意大多可以避免。而實際中文獻還可能存在有心造僞的情況,防不勝防,更需要研究者具有毒辣的眼光,嚴格地審視自己使用的每一條材料。文史研究常言積累,積累即包括具備審視各類文獻的能力,以保證我們的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否則所做出的研究很容易淪爲“空中樓閣”。

即便你的研究有着很多奇思妙想,發前人所未發,但是闡發意義的前提,是要保證事實的準確。如果根基不穩,建築於浮沙之上,他人只要點破其中的一塊磚頭,整個建築即有可能轟然倒地之危險,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