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學生的準備工作

學問君 人氣:2.44W

答辯前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答辯者的準備。要保證論文答辯的質量和效果,關鍵在答辯者一邊。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論文答辯學生的準備工作,希望能幫到大家。

論文答辯學生的準備工作

論文作者要順序透過答辯,在提交了論文之後,不要有鬆一口氣的思想,而應抓緊時間積極準備論文答辯。那麼,答辯者在答辯之前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準備呢?

首先,要寫好畢業論文的簡介,主要內容應包括論文的題目,指導教師姓名,選擇該題目的動機,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以及本議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寫論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體部分和結論部分的內容,明確論文的基本觀點和主論的基本依據;弄懂弄通論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確切涵義,所運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仔細審查、反覆推敲文章中有無自相矛盾、謬誤、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無與黨的.政策方針相沖突之處等等。如發現有上述問題,就要作好充分準備——補充、修正、解說等。只要認真設防,堵死一切漏洞,這樣在答辯過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臨陣不慌、沉着應戰。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所寫論文相關聯的知識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這個論題學術界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爭議?有幾種代表性觀點?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傾向哪種觀點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處和版本;論證材料的來源渠道等等。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材料都要在答辯前做到有比較好的瞭解和掌握。

第四,論文還有哪些應該涉及或解決,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觸的問題,還有哪些在論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過程中確已接觸到了並有一定的見解,只是由於覺得與論文表述的中心關聯不大而沒有寫入等等。

第五,對於優秀論文的作者來說,還要搞清楚哪些觀點是繼承或借鑑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創新觀點,這些新觀點、新見解是怎麼形成的等等。

對上述內容,作者在答辯前都要很好地準備,經過思考、整理,寫成提綱,記在腦中,這樣在答辯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容作答。

拓展知識: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流程

畢業論文答辯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紹、答辯人陳述、提問與答辯、總結和致謝五部分。

自我介紹:自我介紹作爲答辯的開場白,包括姓名、學號、專業。介紹時要舉止大方、態度從容、面帶微笑,禮貌得體的介紹自己,爭取給答辯小組一個良好的印象。好的開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辯人陳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紹只是這場答辯的開始,接下來的自我陳述才進入正軌。自述的主要內容包括論文標題;課題背景、選擇此課題的原因及課題現階段的發展情況;有關課題的具體內容,其中包括答辯人所持的觀點看法、研究過程、實驗數據、結果;答辯人在此課題中的研究模組、承擔的具體工作、解決方案、研究結果。文章的創新部分;結論、價值和展望;自我評價。

提問與答辯:答辯教師的提問安排在答辯人自述之後,是答辯中相對靈活的環節,有問有答,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一般爲3個問題,採用由淺入深的順序提問,採取答辯人當場作答的方式。

答辯教師提問的範圍在論文所涉及的領域內,一般不會出現離題的情況。提問的重點放在論文的核心部分,通常會讓答辯人對關鍵問題作詳細、展開性論述,深入闡明。答辯教師也會讓答辯人解釋清楚自述中未講明白的地方。論文中沒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辯小組經常會問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論文中明顯的錯誤,這可能是由於答辯人比較緊張而導致口誤,也可能是答辯人從未意識到,如果遇到這種狀況,不要緊張,保持鎮靜,認真考慮後再回答。還有一種判斷類的題目,即答辯教師故意以錯誤的觀點提問,這就需要答辯人頭腦始終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確作答。

仔細聆聽答辯教師的問題,然後經過縝密的思考,組織好語言。回答問題時要求條理清晰、符合邏輯、完整全面、重點突出。如果沒有聽清楚問題,請答辯教師再重複一遍,態度誠懇,有禮貌。

當有問題確實不會回答時,也不要着急,可以請答辯教師給予提示。答辯教師會對答辯人改變提問策略,採用啓發式的引導式的問題,降低問題難度。

出現可能有爭議的觀點,答辯人可以與答辯教師展開討論,但要特別注意禮貌。答辯本身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切不可與答辯教師爭吵,辯論應以文明的方式進行。

總結:上述程序一一完畢,代表答辯也即將結束。答辯人最後縱觀答辯全過程,做總結陳述,包括兩方面的總結:畢業設計和論文寫作的體會;參加答辯的收穫。答辯教師也會對答辯人的表現做出點評:成績、不足、建議。

致謝:感謝在畢業設計論文方面給予幫助的人們並且要禮貌地感謝答辯教師。

注意事項

克服緊張、不安、焦躁的情緒,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透過答辯。

注意自身修養,有禮有節。無論是聽答辯教師提出問題,還是回答問題都要做到禮貌應對。

聽明白題意,抓住問題的主旨,弄清答辯教師出題的目的和意圖,充分理解問題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問的現象。

若對某一個問題確實沒有搞清楚,要謙虛向教師請教。儘量爭取教師的提示,巧妙應對。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遇到的困難,努力思考做答,不應自暴自棄。

答辯時語速要快慢適中,不能過快或過慢。過快會讓答辯小組成員難以聽清楚,過慢會讓答辯教師感覺答辯人對這個問題不熟悉。

對沒有把握的觀點和看法,不要在答辯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