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範文彙編七篇

學問君 人氣:3.09W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範文彙編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物體的長短差異排出四個物體的序列。

2.培養幼兒能用語言講述排列的順序。 、

活動準備

教具長短不一的綠色紙條4根,標記圖1張。

學具第一、二組:長短不一的冰棒棍人手4根,(或長短不一的鉛筆4支)每人1張標記圖,操作卡片4、5;第三組:人手3張點卡(分別爲I,2,3。),每人三色花片1盤(數量分別爲1~3,如:1紅片,2藍片。),每人1個計算盒,操作卡片11;第四組:人手1套動物卡片(§張,數量分別爲1~3,如。1頭豬,2頭牛,3只羊。),每人1個圓點印章j計算盒,印泥2盒,制卡紙若干張,操作卡片12;第五組:人手l張實物排序材料紙 (見圖一)、實物卡片4張,操作卡片13。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出示四根紙條,‘‘這裏有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哪根是長的?哪根是短的?用什麼辦法證明你說的是對的呢?”(把兩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時候,要把兩根紙條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根長,哪根短了。”出示標記圖,“誰會在紅線上給這幾根紙條排隊?想想哪根紙條應該排在最前面,哪根紙條跟在它的後面,要把這幾根紙條排得很整齊,一邊排一邊說:什麼樣的紙條請你排在最前面,什麼樣的紙條請你跟在後面。”請個別幼兒在絨板上操作。“請大家說說他是怎樣給紙條排隊的_?”(最長的,長的,短的,最短的,或者最短的,短的,長的,最長的。)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給冰棒棍,給鉛筆排隊。

“先把盤子裏的冰棒棍、鉛筆都拿出來,比比它們哪根長,哪根短,再把它們放在紅線上排隊,排好以後,從前到後地說說你是怎麼排的。”

第三組,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

“看看盤子裏的花片有什麼不同,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數數每樣有幾個,再按數目的多少有順序地送它們回家。然後再給花片送點卡,一個花片送1的點卡,邊送邊說……,最後說說;幾個什麼花片送你幾的點卡。,, .

第四組,給動物排隊。

“請你按卡片上動物數目的多少排隊,再印圓點送給動物,最後說說:幾隻動物,送你幾的點卡。” 。

第五組,接着給卡片排隊。 .

“先說說材料紙上前面的卡片是怎樣排的,接着往下排,想想該是誰了,把卡片排完。再從前往後地說說卡片是怎樣排的。”

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注意觀察排序活動,看幼兒能否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列,並說出排列順序。‘

3.活動評價。

展示鉛筆排序的活動,請大家說說是怎樣排的,體驗排列的順序和隊列的整齊。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2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透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於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計數。《綱要》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點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雞",創設"小雞找媽媽"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二、說目標

1.透過遊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進行按量匹配。

2.能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在遊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

難點學習根據數量相互對應的關係按量匹配。

三、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爲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雞找媽媽"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啓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雞找媽媽",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數一數進一步鞏固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五、說活動過程

爲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五個環節來展開:

首先我以模仿幼兒最喜歡的小動物小雞來做熱身運動,然後以小雞的叫聲爲契機,創設情景,引出本節課的重點,老師演示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雞蛋,接下來由老師引導幼兒自己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透過操作幼兒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然後提高難度,讓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最終以到雞媽媽的花園玩玩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3

課題:比長短

一、說活動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啓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說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透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說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採用啓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徵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爲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爲四個環節: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瞭解吸管的外形特徵;其次,透過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並透過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其次,引導幼兒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強化比的方法;最後,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開展示,引導幼兒檢查排序情況。

第一環節,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吸管,提問:“看,這是什麼?吸管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幼兒觀察吸管的興趣,透過看看、說說,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徵,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的認知。

第二環節,再次提供吸管,引導幼兒自選第二根吸管進行兩兩比較,透過觀察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如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豐富對吸管的瞭解。重點引導幼兒透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長有短,並探索比較的方法。教師以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中,在知道比長短方法的基礎上,讓幼兒透過比較3根吸管的長短再進行排序。強化幼兒比的方法,培養幼兒按長短排序的能力。透過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瞭解排序的方法,爲孩子們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以啓發性的問題,發散幼兒的思維,從而幫助幼兒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最後第四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的排序卡分兩邊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檢查排序情況。這樣既有助幼兒再次直觀感知這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時又能鞏固幼兒的排序經驗,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4

題目:《1和許多》說課稿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班數學活動《1和許多》。下面我將從幼兒、教材、教法學法、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及評價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幼兒。

本次活動的對象是3歲剛剛入園的孩子,我將這個年齡段孩子閱讀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是孩子特別喜歡按照順序背數字,甚至可以背到10,這種行爲表明這些孩子對這些數字特別感興趣。

二是孩子還沒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當孩子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習慣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來表示三,有一次我換成了另外三個指頭孩子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想透過活動,引導孩子初步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二、說教材。

我準備的資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兒智慧活動課程”小班上冊數學領域上的“1”和“許多”。 認識“1”和“許多”是認識量的基礎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關係的基礎,單個的數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許多”是一個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這種抽象的概念,但是透過和“1”的對比後卻能夠很容易感知這兩個量以及“許多”這個大集合是由一個一個元素組合而成的。

三、說教法。

活動過程中,我要運用提問法,圖片展示法。

四、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

五、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

(一)情感目標:透過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能力目標:能區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三)知識目標:知道 許多是由一個一個1組成的。 三個目標相輔相成,又循序漸進。

六、說話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要做以下準備工作。

(一)經驗準備:能聽懂老師的指令。

(二)物質準備:

1、若干蘋果圖片是爲了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具體操作而準備的材料。

2、讓孩子們觀察圖片,圖片上是有很多的蘋果,是爲了

在第四個環節中幫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3、課件是爲了在第三個環節中幫助孩子透過三組圖片的對比感知“1”的量和“許多”的量的區別。

七、說話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上共有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自主操作,幫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個蘋果的含義。 第二個環節是引導透過觀察PPT,感知“1”和“許多”的差異,並能夠區別“1”和“許多”。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感覺“1”的量和“許多”量之間的區別。 第四個環節是透過孩子們的觀察,一個一個的數一數,感知“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八、說活動延伸.

本次活動將在生活中尋找“1”和“許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爲了活動的延伸有三個作用,第一是可以鞏固對這兩個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幫助孩子建立數學的知識是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到的意識和觀念。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5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因此我設計這個活動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孩子們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二、說目標:

根據材料,我制定了以下兩個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操作遊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活動準備:

小兔頭飾、各色的蘑菇、籃子一個、魔術盒一個

四、活動過程:

1、嘗試活動

師:兔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兔採蘑菇的遊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蘑菇?有紅蘑菇、綠蘑菇、黃蘑菇、很多蘑菇

交代遊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蘑菇,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蘑菇?"

2、提高嘗試——小兔採蘑菇

A、到草地上去採蘑菇,不過小兔要聽媽**命令一邊做動作一邊來到草地上。"拍一下、拍許多下/跳一下、跳許多下/走一步、走許多步/[這個環節是將從戶內到戶外得過程以跳爲主結合一和許多,讓孩子瞭解1和許多的]

B、小兔們幫助媽媽採一個蘑菇好嗎?一邊採一邊說:"我採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蘑菇?"

3、結束講評:

讓孩子表達我採了幾個什麼顏色的蘑菇,聽媽媽口令我們一起回家吧!(跳一下/跳許多下)

五、活動反思:

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特別是小班幼兒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我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我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透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如:一開始運用了"魔術的"方法然後採用"和小兔交朋友"、"小兔採蘑菇"遊戲情景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並透過反覆的遊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在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我都很注意結合讓孩子感知"1"和"許多",如:在帶孩子從戶內到戶外的過程,也抓住時機,讓孩子跳一下,跳許多下來到目的地,這樣不僅很好的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也讓他們在過渡過程中得到練習。在活動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6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設計此活動,讓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

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爲第一個目標:

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料筐6個、幼兒操作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啓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以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爲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着爲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透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爲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A、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B、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數學 篇7

一、說教材:

《感知4以內的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歲的兒童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可爲幼兒在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基礎。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爲:

1.認知目標:透過遊戲,觀察、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思維拓展目標:

(1)透過活動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至地點數並說出總數。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手口如一的點數出4以內的數量。

二、說準備:

爲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爲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掛圖,花朵,小鳥,小兔,禮品盒幼兒操作材料等。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爲主,創設情境,設計了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爲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幼兒聽一聽,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講述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引發幼兒愛聽的,愛看的目的。

2、指導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麼,它們分別有幾隻,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運用遊戲,加深對數量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進行操作遊戲活動,從而進一步讓幼兒鞏固幼兒對4以內數的感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我透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